新时期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分析(附件)【字数:11205】

摘 要民营企业一直以来承受着融资难、融资贵的痛苦,导致了内源融资比重过高,融资结构失衡的问题,大大影响了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究其原因,企业的自身条件有待改善,金融市场的环境对民营企业来说不够友好。具体表现在,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企业资信状况,金融机构对国有企业的偏爱、金融市场不健全等。然而2017年,国家政策的情况已经发生变化,国家召开了十九大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并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在新时期的背景下,金融市场积极的相应号召,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当中去,优化服务的效率与质量。金融监管机构也在逐渐降低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门槛,更加合理地监管金融市场。这就给民营企业带来更多的融资机会。加快改善企业自身的条件,拓宽融资渠道、增大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来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融资机会,降低融资成本,获得更丰厚的利润。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研究内容 1
第二章 新时期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2
2.1银行贷款难申请 2
2.2证券市场难进入 2
2.3融资成本高 3
2.4融资模式缺乏创新 3
2.5企业融资结构不协调 3
第三章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 5
3.1金融市场脱实向虚 5
3.2美联储持续加息 5
3.3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居多 5
3.4家族企业难管理难决策 6
3.5市场监管不健全 6
第四章 民营企业华夏幸福创新融资案例分析 7
4.1民营企业华夏幸福企业概况 7
4.2民营企业华夏幸福夹层融资运行情况 8
4.3对民营企业融资创新的启示 9
第五章 新时期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分析 11
5.1将更多的资源作用于实体经济 11
5.2放宽准入门槛 11
5.3积极开展融资创新 12
5.4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 12
5.5引进先进企业管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制度、增强信息的透明度 12
5.6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 13
结束语 14
致 谢 15
参考文献 16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2017年,习主席主席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为金融行业的改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布置了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也为中国金融行业未来5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定向降准,优化了小微企业与三农领域的投资环境。紧接着十九大的召开,明确了金融领域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阐述了未来中国的发展模式。2017年11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六个部门联合发文《关于发挥民间投资作用,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导意见》指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水平长期以来有待提高,若要进一步激活民间实业投资,就应积极创新融资方式、逐渐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这样的新时代的背景,为金融机构的改革设置了更大的挑战,为民间实业投资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优质环境,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2研究意义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近40年取得了各项伟大成就,这离不开我国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的力量。我国60%以上GDP由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创造,50%以上税收由民营企业缴纳,开发创新了至少70%的新兴技术,不仅如此,民营企业还为社会解决了至少80%的就业问题。可见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规模小、业务扩张不顺利等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我国的民营企业。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难题,是因为民营企业的资金融通出现了问题。民营企业一方自有资金不足以维持企业的正常发展,另一方面其初创阶段的规模实力往往不被金融机构认可,于是无法及时获得融资,企业的正常发展与扩张也受到了制约。这已经不是个案,在中国的民营企业中绝大部分企业都在受此困扰,本文希望通过在新时期新机遇的背景下,对企业的融资能力和完善方案提出建议。
1.3研究内容
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发展中遇到的阻碍也被广泛讨论。而2017年金融市场改革的新形势让民营企业看到了企业投融资的新希望。本文将针对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模式单一等现状,找到国内民营企业融资的症结所在,包括改革开放以来企业自身问题以及社会环境长期持续的问题,结合新时期融资环境改变的现状, 谈一谈民营企业本身应该如何抓住机遇,改善自身的融资状况。
第二章 新时期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2.1银行贷款难申请
银行贷款是企业融资除了内源融资外最偏爱的融资方式之一,但是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申请到银行贷款并不容易。截至2017年,我国民营企业有498.1万户,然而国内资金最为雄厚的五大国有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交通银行,只授信了其中68.43万户,即只有13.7%的民营企业被国有银行服务到,这样的国有银行授信覆盖率,对于为数众多的中国民营企业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并且,到2010年国有银行的所有贷款中只有8.81%贷给了民营企业,政策银行贷款总额的0.27%,放贷最多的中小金融机构也仅仅发放了全部贷款额的25.38%给民营企业。然而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远远高于银行贷款的发放量,如此巨大的供需差也说明了民营企业从银行类金融机构中很难得到资金支持。
抵押担保贷款最难申请。我国的众多民营企业中有过半的企业依然在创业的初期阶段,所以没有丰厚的自身积累,并且使用的厂房、设备等企业的固定资产都比较简陋,甚至是通过租赁方式获得的,所以企业本身的固定资产不足,而在我国的征信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抵押,尤其是固定资产抵押是银行可接受的首选贷款类型。这就给本身资金实力不雄厚的民营企业出了一道难题。
2.2证券市场难进入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发行股票和债券是融资成本最低风险最小且融资规模最大的融资方式,理论上应是民营企业最偏好的融资方式,但是我国的证券市场还有待完善,以至于民营企业还很难进入股票和债券市场。据统计,我国中小民营企业间接融资占比高达98%,直接融资不足2%。
民营上市公司比例很小。截至2016年底,国内沪深A股上市的民营企业,只有1628家,其中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公司仅为273家;在香港上市的民营企业共有77家,创业板44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仅有11家。在中国庞大的民营企业阵营中,能够批准上市的民营企业可谓是凤毛麟角,并且能够上市的中小民营企业也是屈指可数。
债券融资落后。到2017年,我国债券市场余额为57455亿元(不包括央行票据),与GDP的比例为27.44%,而当年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数据的平均值为163.11%。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我国能够发行企业债券的只有上市企业与中央垄断企业,2016年底公司债余额2831亿元,与GDP的比例为1.35%,低于同时期的发达国家的30%。不仅如此,我国公司债占债券市场的比重也非常小,为5%,美国的公司债比例为15%左右,日本为9%。可见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也十分不利于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9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