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研究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的检验,分析得出FDI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当今世界FDI对国家的影响越来越大,且涉及社会经济中的方方面面,我国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增长迅速,外资的作用必不可少。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额最多的国家,FDI的源源不断涌入改善了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刺激了对外出口贸易的繁荣,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与出口地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经济研究领域关于FDI的研究是非常多的,研究的内容也比较丰富,本论文充分吸收借鉴他人成果,结合自己的独到见解,在大数据的支持下,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力求得出较为准确的研究结果。本篇论文通过大量表格数据,分析得出FDI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发展趋势。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三个领域,分析FDI对其的影响,分别是FDI与高技术产品出口、FDI与初级产品出口、FDI与工业制成品出口,通过建立实证模型,得出一定的线性关系。最后对研究过程中得出的问题及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提出几点对策建议,推动外资利用科学合理化,进一步有效、持续的促进出口商品结构转型升级。
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
二、FDI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发展趋势 3
(一)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发展趋势 3
(二)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发展趋势 5
(三)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影响的作用机制 7
三、模型与数据 9
(一)数据来源及描述 9
(二)各变量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10
(三)计量模型 11
四、结论与建议 15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跨国公司的发展是有一定的过程的,当公司在本国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自然会寻找新的市场,在利益因素的驱动下,必然会有资金技术人才在地区间与国界间的转移流动。外商直接投资对投资国来讲是开拓新市场寻找新机遇,创造更高的利润价值,对东道国来说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好好利用外资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的进一步深化,入世后我国政策法规的进一步调整,为吸引外资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相对宽松的环境,加速了我国与其他各国之间的要素流动。自改革开放之初的不足10亿美元的外资使用额到92年的110.08亿美元,再到现在的1310亿美元,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的引资国,且主要集中在工业制成品与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中。FDI的进入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包括对我国的资本、技术、国际贸易、国际收支、就业、物价等等,这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对我国外贸出口。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进一步扩大,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积极的变化,这其中包括出口商品总类日益丰富,出口商品科技含量日益增加。但同时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以及外商的盲目逐利本质,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也遇到了反倾销、价格战、贸易条件恶化等问题。
那么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是否存在必然联系?是否促进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如果能通过实证研究阐明这些,对于我国出口贸易调整,政策的合理制定,促进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关于外资的研究集中在出口数量方面,对本国商品质量结构升级等涉猎较少。早期国外研究普遍认为外资的流入会削弱东道国的出口,产生消极影响,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FDI促进效应理论逐渐成为主流观点。国外研究主要针对外资对东道国的出口、本地企业出口的带动作用分析,涉及的研究理论主要是生命周期理论,即FDI的流入以及设厂,增加了东道国的资本积累,进而对出口商品结构产生一系列影响。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史密斯提出,FDI不仅能提高东道国出口贸易增长,还可以刺激本国进口。90年代英国学家Muehielli和ehedo分析得出外国资本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可大大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出口。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在《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明确指出FDI与制成品出口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FDI的影响随着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而增大。
2.国内研究状况
在我国对外贸易问题一直是学者讨论研究的热点,FDI与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层出不穷,且涉及的方面众多,但就总的研究方面来说主要侧重于出口因果关系检验、出口商品结构升级、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等。例如:
学者董鸿飞对出口商品结构的直接途径影响进行分析,并以技术溢出作用为着重点,提出要引导外资向基础性的产业靠拢,减少对已经成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通过进一步优化产业政策,实现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的调整。
学者王一恒对我国24年间的出口数据进行研究,通过协整检验、单位根检验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具有一定的优化作用。
刘卫江、奚君羊等学者通过对FDI与出口额线性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FDI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并不是实时性的,另外得出出口额的变化与积累FDI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性。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共享经济对传统经济模式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可是对共享经济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尤其是从2016年的世界分享经济高峰论坛召开之后,近几年来共享经济在我国就发生了很多改变,以至于之前学者们的研究无法跟上新时代社会的进步,所以对此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二、FDI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发展趋势及作用机制
(一)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发展趋势
1.外商直接投资总体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额总体趋势不断上升。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外商投资额只有15.5亿美元,发展到80年代中期中国吸引外资额已接近百亿。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在1992年首次超过一百亿美元,此后每年金额逐步提高。外商可投资项目增多,外商投资的选择多样化,投资结构得到优化,在华的外商投资热情不减。进入21世纪后,外商投资额大幅增长,2002年全年外商投资合同额827.78亿美元,首次实际利用外资突破500亿美元大关,吸引外资数全球第一。2008年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924亿美元,21世纪前十年我国吸引外资数约占全球直接投资总额的十分之一,在全球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额中占比达到了25%30%,占亚洲国家吸引外资总额的40%50%。2009年受经济危机影响外商投资额出现大幅度下降,在2010年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去年2017年外商投资数据为1310亿美元,连续七年超千亿美元。尽管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外商投资额起伏不定,但总体发展趋势是持续上升的,实现平稳增长。
表21 1992至2016年中国吸引外资额变动过程(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分布变动趋势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人才优势,以及政府大量优惠政策的扶持,东部地区成为外商投资的首选。根据2013年的国家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历年累计引进的FDI中平均80%都落在了东部沿海地区,占比差距最为突出的时间段是上世纪90年代,占比差额最高时达到81%。发展到90年代末,东部地区比重开始出现下降趋势,进入21世纪后,随着西部大开发以及中部地区经济带的形成,中西部地区政府出台各种优惠政策,且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加上远远低于东部沿海的工资水平,成功吸引了部分外资企业转移。中西部外资企业得以蓬勃发展起来,2005年中西部吸引外资额占比首次超过10%,2013年在全国吸收外资总量中中西部地区占比首次超过20%。但截至2013年底东部地区的占比仍达到了70%左右,且没有下降的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吸引外资投入的不再仅仅是低廉的成本,东部地区的人才、科技优势逐渐成为外资企业的考虑要素。
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
二、FDI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发展趋势 3
(一)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发展趋势 3
(二)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发展趋势 5
(三)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影响的作用机制 7
三、模型与数据 9
(一)数据来源及描述 9
(二)各变量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10
(三)计量模型 11
四、结论与建议 15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跨国公司的发展是有一定的过程的,当公司在本国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自然会寻找新的市场,在利益因素的驱动下,必然会有资金技术人才在地区间与国界间的转移流动。外商直接投资对投资国来讲是开拓新市场寻找新机遇,创造更高的利润价值,对东道国来说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好好利用外资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的进一步深化,入世后我国政策法规的进一步调整,为吸引外资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相对宽松的环境,加速了我国与其他各国之间的要素流动。自改革开放之初的不足10亿美元的外资使用额到92年的110.08亿美元,再到现在的1310亿美元,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的引资国,且主要集中在工业制成品与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中。FDI的进入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包括对我国的资本、技术、国际贸易、国际收支、就业、物价等等,这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对我国外贸出口。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进一步扩大,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积极的变化,这其中包括出口商品总类日益丰富,出口商品科技含量日益增加。但同时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以及外商的盲目逐利本质,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也遇到了反倾销、价格战、贸易条件恶化等问题。
那么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是否存在必然联系?是否促进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如果能通过实证研究阐明这些,对于我国出口贸易调整,政策的合理制定,促进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关于外资的研究集中在出口数量方面,对本国商品质量结构升级等涉猎较少。早期国外研究普遍认为外资的流入会削弱东道国的出口,产生消极影响,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FDI促进效应理论逐渐成为主流观点。国外研究主要针对外资对东道国的出口、本地企业出口的带动作用分析,涉及的研究理论主要是生命周期理论,即FDI的流入以及设厂,增加了东道国的资本积累,进而对出口商品结构产生一系列影响。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史密斯提出,FDI不仅能提高东道国出口贸易增长,还可以刺激本国进口。90年代英国学家Muehielli和ehedo分析得出外国资本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可大大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出口。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在《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明确指出FDI与制成品出口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FDI的影响随着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而增大。
2.国内研究状况
在我国对外贸易问题一直是学者讨论研究的热点,FDI与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层出不穷,且涉及的方面众多,但就总的研究方面来说主要侧重于出口因果关系检验、出口商品结构升级、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等。例如:
学者董鸿飞对出口商品结构的直接途径影响进行分析,并以技术溢出作用为着重点,提出要引导外资向基础性的产业靠拢,减少对已经成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通过进一步优化产业政策,实现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的调整。
学者王一恒对我国24年间的出口数据进行研究,通过协整检验、单位根检验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具有一定的优化作用。
刘卫江、奚君羊等学者通过对FDI与出口额线性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FDI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并不是实时性的,另外得出出口额的变化与积累FDI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性。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共享经济对传统经济模式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可是对共享经济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尤其是从2016年的世界分享经济高峰论坛召开之后,近几年来共享经济在我国就发生了很多改变,以至于之前学者们的研究无法跟上新时代社会的进步,所以对此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二、FDI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发展趋势及作用机制
(一)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发展趋势
1.外商直接投资总体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额总体趋势不断上升。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外商投资额只有15.5亿美元,发展到80年代中期中国吸引外资额已接近百亿。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在1992年首次超过一百亿美元,此后每年金额逐步提高。外商可投资项目增多,外商投资的选择多样化,投资结构得到优化,在华的外商投资热情不减。进入21世纪后,外商投资额大幅增长,2002年全年外商投资合同额827.78亿美元,首次实际利用外资突破500亿美元大关,吸引外资数全球第一。2008年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924亿美元,21世纪前十年我国吸引外资数约占全球直接投资总额的十分之一,在全球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额中占比达到了25%30%,占亚洲国家吸引外资总额的40%50%。2009年受经济危机影响外商投资额出现大幅度下降,在2010年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去年2017年外商投资数据为1310亿美元,连续七年超千亿美元。尽管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外商投资额起伏不定,但总体发展趋势是持续上升的,实现平稳增长。
表21 1992至2016年中国吸引外资额变动过程(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分布变动趋势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人才优势,以及政府大量优惠政策的扶持,东部地区成为外商投资的首选。根据2013年的国家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历年累计引进的FDI中平均80%都落在了东部沿海地区,占比差距最为突出的时间段是上世纪90年代,占比差额最高时达到81%。发展到90年代末,东部地区比重开始出现下降趋势,进入21世纪后,随着西部大开发以及中部地区经济带的形成,中西部地区政府出台各种优惠政策,且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加上远远低于东部沿海的工资水平,成功吸引了部分外资企业转移。中西部外资企业得以蓬勃发展起来,2005年中西部吸引外资额占比首次超过10%,2013年在全国吸收外资总量中中西部地区占比首次超过20%。但截至2013年底东部地区的占比仍达到了70%左右,且没有下降的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吸引外资投入的不再仅仅是低廉的成本,东部地区的人才、科技优势逐渐成为外资企业的考虑要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