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糖进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蒸蒸日上,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改善,从而,食糖在市场上的需求量逐渐变得越来越大,导致国内市场上食糖的供给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量的增加,从而形成的国内食糖市场的供需巨大缺口必须依靠进口来填补。本文先针对我国的食糖生产和消费状况进行认真剖析,之后从我国食糖贸易现状入手,针对我国食糖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探讨,再从中选取出几个关键影响因素,先进行单位根检验、格兰杰检验和协整检验证明不存在“伪回归”后再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国内研究状况2
对国内食糖产业的整体研究2
对国内食糖生产陈本问题的研究2
对国内食糖供给与需求现状的分析2
对中国食糖进口贸易的研究2
(二)国外研究状况3
对各国食糖生产与消费情况的研究3
对各国食糖行业政策的研究3
三、我国食糖行业的生产与消费现状4
(一)我国食糖行业生产现状4
1.我国的食糖生产具有周期性 4
2.我国的食糖生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波动性4
(二)我国糖料作物的种植产出情况5
(三)我国食糖行业消费现状6
四、我国食糖进口贸易现状6
五、影响我国食糖贸易因素的理论分析7
(一)食糖的产量7
(二)食糖的消费量7
(三)食糖的价格水平7
(四)人民币汇率变化7
六、影响我国食糖贸易因素的实证分析8
(一)模型建立和数据处理8
1.数据描述8
2.单位根检验(ADF检验)8
3.协整检验9
4.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9
(二)数据分析10
1.最小二乘法(OLS)建立方程10
2.消除自相关性11
3.多重共线性检验12
4.小结12
七、结论分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与政策建议12
(一)结论分析12
(二)政策建议12
1.提高我国食糖生产效率12
2.优化国内糖业政策12
3.食糖进口来源地多元化12
4.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12
致谢13
参考文献14
我国食糖进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引言
引言
食糖在人们的生活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作为食品时,食糖是人体所需重要养分之一,且人体的主要热量正是源于此;作为原材料时,食糖是食品生产行业的主要原材料,例如生产糖类产品、饮料、甚至在制药过程中的糖衣包裹环节都需要以食糖为原材料;作为农产品时,食糖的种植和产出就关系着农民、企业以及政府的生计问题了。因此,食糖行业成为了国家政府的重点关注项目,而且因为食糖牵涉到民生问题,在各个国家都是得到重点保护的问题对象,WTO组织中各国的食糖进口平均关税为97%,足以显现出各国对食糖贸易行业的保护与关注程度之重。
食糖的主要生产制作原材料是甘蔗和甜菜 。甘蔗爱温暖和光照,生长在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是世界甘蔗产量三大国之一,主要集中在我国南方,包括台湾、海南、云南等地区。甜菜爱温暖和光照,生长在温带地区和寒温带地区,在中国,甜菜的种植生产主要集中在新疆、黑龙江、内蒙古及邻近省区,种植区域是比较集中的。世界上有72个种植生产甘蔗和32个种植生产甜菜的国家,但种植条件局限于温暖光照条件且自然气候温和的地方,世界上甘蔗和甜菜同时进行种植和生产的国家仅有10个,而我国就是那十分之一。
所以,中国成为全球十分之一的可以同时种植生产甘蔗和甜菜的大国,拥有宽广的土地资源和富裕的劳动力,这本应该成为我国的自然优势,使中国成为世界产糖大国,但事实并不仅仅如此。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蒸蒸日上,人口密度持续扩大,中国市场对食糖的消费量不断扩大,国内的食糖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国内的需求水平,所以,在国际食糖市场上,中国不仅扮演着生产大国的角色,还扮演着食糖消耗大国的角色,更值得重视的是中国已经成为食糖净进口大国和对食糖消费具有巨大潜力的国家。自2001年中国入世以来,中国按照承诺实行进口配额,而食糖的进口关税(配额内)为15%,比其他成员国内平均关税水平低很多,对我国进口食糖的贸易壁垒构成负面影响,此状况也会对我国的食糖市场造成很严重的现象。面对一这种严峻的现象问题,我们应该思考的是,中国食糖现在的贸易到达什么样的局面,以及是哪些因素影响着我们国家的食糖进口贸易。这才是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是找出解决和缓解问题存在的关键一步。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状况
1.对国内食糖产业的整体研究
就目前的资料来看,中国学者对食糖产业的整体探析较少。张守谆[11](1990年)运用大量数据对我国食糖的需求量、自然优势、作物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李明[2](2001年)在文章中介绍了中国食糖的产量以及我国食糖生产的三个特点,中国的食糖的消费情况及其原因,还有国内食糖行业的贸易现状。徐雪和马凯[8](2015年)通过数据分析了我国食糖产业的发展存在的三个困境问题以及提出适应的政策和食糖产业对政策的支持比较。
2.对国内食糖生产成本问题的研究
司伟、王秀清[7](2004年)搜集大量的数据通过成本分解模型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劳动力价格、单产和税收明显影响着食糖原料作物的生产成本包含着地区差异存性。
3.对国内食糖供给与需求现状的分析
蒋燕和司伟[1](2009年)以食糖原料(甘蔗和甜菜)生产作为视角,通过预测模型利用大量1981年2005年的数据对我国食糖的供给变化问题进行分析,主要涉及到原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单位面积以及单产三个方面,从而得出结论和预测,推测到2010年食糖的供给主要依赖于甘蔗制糖,从数据上显示甘蔗的种植面积会持续扩大,但从实际情况上考虑由于种植地区相对集中广西广东等地区,种植面积相对有限,适时扩大种植规模还是相当有难度的,而至于甜菜的种植从当时的宏观条件下,种植面积可能会越来越少甚至变为零,但从数据上显示,因为甜菜种植面积的可塑性强,假如国家有关部门加以控制调节,甜菜的产量有希望可以恢复巅峰;至于对食糖需求问题的研究,两位学者针对人民生活及工业用糖双重角度进行探究分析,结果表明,工业用糖的需求量增长速率明显大于居民用糖,致使工业用糖成为食糖需求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但因为国内供应量小于需要量,也就是说食糖的需求上涨速率超于供给增长速率,使得我国供求缺口越来越大,只能通过进口来弥补供给不足。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国内研究状况2
对国内食糖产业的整体研究2
对国内食糖生产陈本问题的研究2
对国内食糖供给与需求现状的分析2
对中国食糖进口贸易的研究2
(二)国外研究状况3
对各国食糖生产与消费情况的研究3
对各国食糖行业政策的研究3
三、我国食糖行业的生产与消费现状4
(一)我国食糖行业生产现状4
1.我国的食糖生产具有周期性 4
2.我国的食糖生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波动性4
(二)我国糖料作物的种植产出情况5
(三)我国食糖行业消费现状6
四、我国食糖进口贸易现状6
五、影响我国食糖贸易因素的理论分析7
(一)食糖的产量7
(二)食糖的消费量7
(三)食糖的价格水平7
(四)人民币汇率变化7
六、影响我国食糖贸易因素的实证分析8
(一)模型建立和数据处理8
1.数据描述8
2.单位根检验(ADF检验)8
3.协整检验9
4.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9
(二)数据分析10
1.最小二乘法(OLS)建立方程10
2.消除自相关性11
3.多重共线性检验12
4.小结12
七、结论分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与政策建议12
(一)结论分析12
(二)政策建议12
1.提高我国食糖生产效率12
2.优化国内糖业政策12
3.食糖进口来源地多元化12
4.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12
致谢13
参考文献14
我国食糖进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引言
引言
食糖在人们的生活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作为食品时,食糖是人体所需重要养分之一,且人体的主要热量正是源于此;作为原材料时,食糖是食品生产行业的主要原材料,例如生产糖类产品、饮料、甚至在制药过程中的糖衣包裹环节都需要以食糖为原材料;作为农产品时,食糖的种植和产出就关系着农民、企业以及政府的生计问题了。因此,食糖行业成为了国家政府的重点关注项目,而且因为食糖牵涉到民生问题,在各个国家都是得到重点保护的问题对象,WTO组织中各国的食糖进口平均关税为97%,足以显现出各国对食糖贸易行业的保护与关注程度之重。
食糖的主要生产制作原材料是甘蔗和甜菜 。甘蔗爱温暖和光照,生长在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是世界甘蔗产量三大国之一,主要集中在我国南方,包括台湾、海南、云南等地区。甜菜爱温暖和光照,生长在温带地区和寒温带地区,在中国,甜菜的种植生产主要集中在新疆、黑龙江、内蒙古及邻近省区,种植区域是比较集中的。世界上有72个种植生产甘蔗和32个种植生产甜菜的国家,但种植条件局限于温暖光照条件且自然气候温和的地方,世界上甘蔗和甜菜同时进行种植和生产的国家仅有10个,而我国就是那十分之一。
所以,中国成为全球十分之一的可以同时种植生产甘蔗和甜菜的大国,拥有宽广的土地资源和富裕的劳动力,这本应该成为我国的自然优势,使中国成为世界产糖大国,但事实并不仅仅如此。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蒸蒸日上,人口密度持续扩大,中国市场对食糖的消费量不断扩大,国内的食糖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国内的需求水平,所以,在国际食糖市场上,中国不仅扮演着生产大国的角色,还扮演着食糖消耗大国的角色,更值得重视的是中国已经成为食糖净进口大国和对食糖消费具有巨大潜力的国家。自2001年中国入世以来,中国按照承诺实行进口配额,而食糖的进口关税(配额内)为15%,比其他成员国内平均关税水平低很多,对我国进口食糖的贸易壁垒构成负面影响,此状况也会对我国的食糖市场造成很严重的现象。面对一这种严峻的现象问题,我们应该思考的是,中国食糖现在的贸易到达什么样的局面,以及是哪些因素影响着我们国家的食糖进口贸易。这才是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是找出解决和缓解问题存在的关键一步。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状况
1.对国内食糖产业的整体研究
就目前的资料来看,中国学者对食糖产业的整体探析较少。张守谆[11](1990年)运用大量数据对我国食糖的需求量、自然优势、作物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李明[2](2001年)在文章中介绍了中国食糖的产量以及我国食糖生产的三个特点,中国的食糖的消费情况及其原因,还有国内食糖行业的贸易现状。徐雪和马凯[8](2015年)通过数据分析了我国食糖产业的发展存在的三个困境问题以及提出适应的政策和食糖产业对政策的支持比较。
2.对国内食糖生产成本问题的研究
司伟、王秀清[7](2004年)搜集大量的数据通过成本分解模型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劳动力价格、单产和税收明显影响着食糖原料作物的生产成本包含着地区差异存性。
3.对国内食糖供给与需求现状的分析
蒋燕和司伟[1](2009年)以食糖原料(甘蔗和甜菜)生产作为视角,通过预测模型利用大量1981年2005年的数据对我国食糖的供给变化问题进行分析,主要涉及到原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单位面积以及单产三个方面,从而得出结论和预测,推测到2010年食糖的供给主要依赖于甘蔗制糖,从数据上显示甘蔗的种植面积会持续扩大,但从实际情况上考虑由于种植地区相对集中广西广东等地区,种植面积相对有限,适时扩大种植规模还是相当有难度的,而至于甜菜的种植从当时的宏观条件下,种植面积可能会越来越少甚至变为零,但从数据上显示,因为甜菜种植面积的可塑性强,假如国家有关部门加以控制调节,甜菜的产量有希望可以恢复巅峰;至于对食糖需求问题的研究,两位学者针对人民生活及工业用糖双重角度进行探究分析,结果表明,工业用糖的需求量增长速率明显大于居民用糖,致使工业用糖成为食糖需求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但因为国内供应量小于需要量,也就是说食糖的需求上涨速率超于供给增长速率,使得我国供求缺口越来越大,只能通过进口来弥补供给不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