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传导机制及监管问题研究(附件)【字数:13487】

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迅猛发展,在模式和技术上不断创新,第三方支付、P2P网络贷款、众筹等模式,正是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模式。我们在享受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风险,这加大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监管难度。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现状,指出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主要有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并根据传导机制描述了风险传导的条件、传导的路径,得出互联网金融风险传导的主要原因是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平台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的缺失、消费者综合能力低、互联网本身的缺陷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使用e租宝的案例说明合理的监管对策对防止风险传导的重要性,综合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传导机制提出防止风险传导的监管对策。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文献综述 1
第二章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及风险 3
2.1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现状 3
2.2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7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传导机制 9
3.1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产生 9
3.2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传导条件 10
3.3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传导路径 10
第四章 以e租宝为例进行分析 12
4.1 案情 12
4.2 e租宝的风险传导机制 13
4.3教训 14
第五章 互联网金融风险传导的监管思路及对策 16
5.1实现信息共享 16
5.2建立风险预警体系 16
5.3加强消费者教育 16
5.4加强互联网硬件系统建设 16
5.5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17
结束语 18
致 谢 19
参考文献 20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迅速发展,并且很快地渗透到了其他领域,对我国其他行业的生存模式和经营模式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如第三方支付、众筹、移动金融等的出现,作为互联网金融新业态的代表,各领域对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注程度逐渐上升。 互联网金融作为在互联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从萌芽到发展状大,不断推动着整个行业甚至社会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但它在给我国社会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本身也存在许多风险。由于目前的监管制度以及法律法规都是和传统金融相应的,不适应互联网金融行业,就目前存在的解决措施和建议相对广泛,实际应用能力不高,风险得不到合理的控制,为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环境更加健康,我国有必要对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及传导机制和监管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
1.2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风险传导机制和监管问题,结合案例教训,陈述了跟互联网金融风险传导对应的监管措施,在监管方面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只有深入全面的了解了问题的所在,才能制定合理的监管措施,进行有效的监管。 其次,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传导机制方面展开,验证了风险在产生后,及时做出反应,减少其传导的可能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最后,方便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传导机制和监管问题进行下一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1.3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从开始发展到现在,问题也在不的断出现,我国已有很多学者研究了此话题。通过查阅文献,将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传导机制以及监管问题这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1.3.1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研究
Tianxiong Liu(2014)通过分析指出,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产生是因为企业为了谋求利益,从而忽视问题的产生,导致风险发生。研究了交易客户数据,发现互联网金融平台企业缺乏责任感,助长了风险的产生。刘晛(2016)觉得其风险可以分类为信息不对称程度、信用道德风险、资金流风险、技术风险等金融风险;技术操作风险、信息安全风险等互联网风险;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等互联网平台自身的风险。云佳祺(2017)描述其风险主要分为法律风险、道德信用风险、运营风险、资金流动风险。
1.3.2对互联网金融风险传导机制的研究
陈靖(2017)把金融风险的传导机制从两个方面展开阐述,一方面,从国内传导机制来看,金融风险传导机制是政府制定了错误的决策,在金融体系中没有及时得到有效的预防和约束,从而产生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在出现企业出现金融风险后,金融体系不能有效地化解企业风险,该风险会向社会扩散,从而传导至社会各领域。袁义炜(2017)分析了互联网的资金流向,资金流量的变化会加大了互联网的作用和地位,相应的,其风险及传导,也必将对整个经济市场的影响增大。
1.3.3对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的研究
袁义炜(2017)通过对京东金融的风控体系和e租宝事件的案例研究,总结出以下监管措施:他认为防止风险发生,必须从源头遏制风险,这样会避免了风险的传导。李俊明(2015)描述了互联网金融目前的情况以及它和法律的关系,最后从三个方面提出管理措施,一是第三方的监管,以及客户信息实行分级管理。 二是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设立合理的进入门槛、保证信息准确真实、完善信用制度。三是众筹平台的监管,建立新的管理模式、对数量的限制、对信息质量的高要求。
总得来说,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各个方面还不是很完善,大多研究都偏向理论知识,看得出结果,看不到效果。因此,可以搜集数据或者案例进行说明,比如从第三方支付平台、股权众筹平台、P2P网络贷款平台等互联网模式进行具体研究。各学者目前对金融的传导机制研究大多从多金融危机展开,对其产生、传导条件、传导路径及相应防范政策的探索还有待提高。
第二章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及风险
2.1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现状
就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不少学者以及业内人士都给出了不同定义。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是转基因金融,还有人认为是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结合,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实现资金融通、信息传递、支付的新兴模式。从研究目的出发,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门槛低、开放性、高效率的特点,主要以第三P2P网络贷款、股权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等模式运行的新兴金融模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5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