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目 录
一、前言 1
(一)选题背景 1
(二)选题意义 1
二、文献综述 2
(一)国外研究 2
(二)国内研究 2
(三)教育投资理论 2
(四)经济增长理论 3
三、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分析 5
(一)我国教育投资总量分析 5
(二)我国教育投资结构分析 7
(三)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8
(四)经济增长决定了教育投资的增长 9
(五)教育投资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9
四、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11
(一)数据来源及说明 11
(二)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11
结论和建议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8
一、前言
(一)选题背景
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当今社会上的一个重要议题,在当今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教育投资对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经济增长又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影响方面。教育资源不仅可以改善劳动者质量,还可以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缩小城乡差距和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偏远贫困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目前我国教育与经济的配合发展是不协调的,几十年前的中国是通过物质的巨大援助来带动经济的迅猛发展,这种增长方式对社会经济增长是不利的。
(二)选题意义
从全球人们观点的深入分析,西方国家经济一直处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这种发展的时间和状态也是教育体统的典范,经济的繁荣会间接地为教育提供发展和改善的物质保证。虽然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政策逐步贯彻,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是经济和教育投资还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因此我们要在观念中认可教育和经济的联系,意识到直接的相互作用,才能从国家的长远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教育与经济间的联系,为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相关人才,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合理的研究教育和经济之间关系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教育不仅是教师个人终生的职业,同时也意味着对国家肩负的责任。在我国教育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和教育投资还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因此我们要在观念中认可教育和经济的联系,意识到直接的相互作用,才能从国家的长远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教育与经济间的联系,为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相关人才,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合理的研究教育和经济之间关系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教育不仅是教师个人终生的职业,同时也意味着对国家肩负的责任。在我国教育事业中有巨大的理论研究成果,从而一步步支撑了我国教育体系的发展。
英国的威廉配第(1676)认为人类应该有大量的劳动,生产技巧会在劳动过程中慢慢学习并开发出来,进行的体力活动越多,那么所获得的东西越多。人们因为身体素质的不同,对作用的产品体现出不同的生产效果,产生了生产力的差距。
德国的李斯特(1841)认为教育和一个国家人的能力有重要连系,我们都知道,学生通过在学校中接受教育掌握知识,他觉得应该把国家的主要资金用来培养新一代,让他们在未来的生产中发挥作用。
美国的舒尔茨(1961),对人力资本的定义做出详细解释,他利用实验数据得出,美国在1929-1957年教育投资给整个国家带来百分之三十的贡献。
(二)国内研究
中国自古以来传承学习的文化,传承教育的博大精深,我们国有很多学者对经济和教育做了研究。
蔡增正(1999)认为教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不断传接下去,后代对知识的进一步钻研,将会对未来国家的发展产生更大影响。而且当经济发展的越迅速时,教育在其身上显示的成果越大,发展的越好。
林勇(2003)认为改变教育发展可以从内部开始,由内而外,一层一层逐渐延伸,就相当于打好地基。孙彩虹(2003)的研究是针对我国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不过他的观点和大多数的研究者不同,他不认为两者有联系,反而认为两者关系不大。
马拴友(2002)指出教育获得投入是使经济实现向上提升的源头活水,他利用相关数据推算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最优规模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这些研究成果表示出他是从理论上进行的研究。
(三)教育投资理论
1.教育投资内涵
教育投资对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体现这个国家教育体系和国民的素质,在资源的合理配置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众所周知,人力资源对生产力的提高和改善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知道学习知识能够了解到以前不知道的事物,把知识用于实践活动,就像我们看到食物不知道它的味觉,用品尝才知道它的味道。人类活动也是这样,把抽象理论变成具体成分,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它,让它显示出它的光芒。
2.教育投资的特点
1)教育投资具有间接性
教育投资从来都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的有序培养的社会人才,进而间接的改善劳动力结构,提高劳动生产力,通过供求关系,产出人们需要的产品,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资源的合理运用,因此,教育投资是长期的过程,它需要经历时间的检验,在不同环境的变化中长期生存。
2)教育投资产生经济效益的周期长
在我国接受学校教育一般为9-18年,周期较长。一般的学习学业少的也要九年,可见把一个幼稚小孩教育成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不是一个短的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3)教育投资具有长效性
人类小时候学到的东西,到了老年照样记忆清晰,并且适用于生活或生产中,这说明所获得的教育是长效的。不会在学过去之后就忘,也不会在用到一半的地方忘掉,而是长时间对人产生效益,即使一个知识好久不用,一旦遇到需要用的地方也会立马想起来,这就是教育的长效性的特点。
3.教育投资的主体
教育对很多方面都产生意义,从社会的总体格局来看,我们发现社会所收获的利益最大,所以说国家政府是教育投资的主要部分。
企业在生产中也是收获利益很大的一部分
一、前言 1
(一)选题背景 1
(二)选题意义 1
二、文献综述 2
(一)国外研究 2
(二)国内研究 2
(三)教育投资理论 2
(四)经济增长理论 3
三、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分析 5
(一)我国教育投资总量分析 5
(二)我国教育投资结构分析 7
(三)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8
(四)经济增长决定了教育投资的增长 9
(五)教育投资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9
四、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11
(一)数据来源及说明 11
(二)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11
结论和建议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8
一、前言
(一)选题背景
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当今社会上的一个重要议题,在当今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教育投资对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经济增长又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影响方面。教育资源不仅可以改善劳动者质量,还可以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缩小城乡差距和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偏远贫困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目前我国教育与经济的配合发展是不协调的,几十年前的中国是通过物质的巨大援助来带动经济的迅猛发展,这种增长方式对社会经济增长是不利的。
(二)选题意义
从全球人们观点的深入分析,西方国家经济一直处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这种发展的时间和状态也是教育体统的典范,经济的繁荣会间接地为教育提供发展和改善的物质保证。虽然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政策逐步贯彻,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是经济和教育投资还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因此我们要在观念中认可教育和经济的联系,意识到直接的相互作用,才能从国家的长远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教育与经济间的联系,为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相关人才,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合理的研究教育和经济之间关系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教育不仅是教师个人终生的职业,同时也意味着对国家肩负的责任。在我国教育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和教育投资还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因此我们要在观念中认可教育和经济的联系,意识到直接的相互作用,才能从国家的长远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教育与经济间的联系,为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相关人才,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合理的研究教育和经济之间关系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教育不仅是教师个人终生的职业,同时也意味着对国家肩负的责任。在我国教育事业中有巨大的理论研究成果,从而一步步支撑了我国教育体系的发展。
英国的威廉配第(1676)认为人类应该有大量的劳动,生产技巧会在劳动过程中慢慢学习并开发出来,进行的体力活动越多,那么所获得的东西越多。人们因为身体素质的不同,对作用的产品体现出不同的生产效果,产生了生产力的差距。
德国的李斯特(1841)认为教育和一个国家人的能力有重要连系,我们都知道,学生通过在学校中接受教育掌握知识,他觉得应该把国家的主要资金用来培养新一代,让他们在未来的生产中发挥作用。
美国的舒尔茨(1961),对人力资本的定义做出详细解释,他利用实验数据得出,美国在1929-1957年教育投资给整个国家带来百分之三十的贡献。
(二)国内研究
中国自古以来传承学习的文化,传承教育的博大精深,我们国有很多学者对经济和教育做了研究。
蔡增正(1999)认为教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不断传接下去,后代对知识的进一步钻研,将会对未来国家的发展产生更大影响。而且当经济发展的越迅速时,教育在其身上显示的成果越大,发展的越好。
林勇(2003)认为改变教育发展可以从内部开始,由内而外,一层一层逐渐延伸,就相当于打好地基。孙彩虹(2003)的研究是针对我国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不过他的观点和大多数的研究者不同,他不认为两者有联系,反而认为两者关系不大。
马拴友(2002)指出教育获得投入是使经济实现向上提升的源头活水,他利用相关数据推算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最优规模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这些研究成果表示出他是从理论上进行的研究。
(三)教育投资理论
1.教育投资内涵
教育投资对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体现这个国家教育体系和国民的素质,在资源的合理配置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众所周知,人力资源对生产力的提高和改善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知道学习知识能够了解到以前不知道的事物,把知识用于实践活动,就像我们看到食物不知道它的味觉,用品尝才知道它的味道。人类活动也是这样,把抽象理论变成具体成分,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它,让它显示出它的光芒。
2.教育投资的特点
1)教育投资具有间接性
教育投资从来都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的有序培养的社会人才,进而间接的改善劳动力结构,提高劳动生产力,通过供求关系,产出人们需要的产品,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资源的合理运用,因此,教育投资是长期的过程,它需要经历时间的检验,在不同环境的变化中长期生存。
2)教育投资产生经济效益的周期长
在我国接受学校教育一般为9-18年,周期较长。一般的学习学业少的也要九年,可见把一个幼稚小孩教育成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不是一个短的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3)教育投资具有长效性
人类小时候学到的东西,到了老年照样记忆清晰,并且适用于生活或生产中,这说明所获得的教育是长效的。不会在学过去之后就忘,也不会在用到一半的地方忘掉,而是长时间对人产生效益,即使一个知识好久不用,一旦遇到需要用的地方也会立马想起来,这就是教育的长效性的特点。
3.教育投资的主体
教育对很多方面都产生意义,从社会的总体格局来看,我们发现社会所收获的利益最大,所以说国家政府是教育投资的主要部分。
企业在生产中也是收获利益很大的一部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