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风险规避
摘 要随着不断推进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各国贸易合作关系多元化发展的同时日渐紧密。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已经有世界第一位的货物贸易排名,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得的成就令人瞩目。但是不断增加的外贸出口交易量也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交易风险,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就是贸易支付风险。国际贸易支付风险不仅仅对大多数外贸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对于我国出口贸易企业的壮大和发展也会产生阻碍作用。目前,信用证、托收是我国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所采取的主要支付方式,这两种方式都存在着一定风险。因此本文从托收和信用证的相关概述入手,结合经典案例分析国际贸易支付方式选择因素以及规避国际贸易支付方式存在风险的对策,希望能够以此最小化国际贸易支付风险,促进我国国际贸易企业的发展。
目录
1绪论 6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6
1.1.1研究的目的 6
1.1.2研究的意义 7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7
1.2.1国外的研究现状 7
1.2.2国内的研究现状 8
1.3论文的主要内容 8
1.4主要研究方法 8
2我国在国际贸易中采用的支付方式及风险分析 10
2.1托收 10
2.1.1 托收的概述及分类 10
2.1.2托收在国际贸易支付中的应用 10
2.1.3托收中存在的风险分析 11
2.2信用证 12
2.2.1信用证的概述及种类 12
2.2.2信用证在国际贸易支付中的应用 12
2.2.3信用证支付存在的风险 13
2.3汇付 14
3 国际贸易支付方式选择考虑因素 16
3.1 客户资信及意图 16
3.2 贸易术语 17
3.3 运输方式及运输单据 17
3.4 成交数量及金额 18
4 防范和规避风险所采取的措施 19
4.1 对公司的情况进行考察调研 19
4.2 尽量采用比较安全的支付方式 19
4.3 运用两种及以上的组合方式进行交易 1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5结论 21
参考文献 23
致 谢 25
1绪论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的目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国际和地区经济体制和机制也在不断完善,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呈现扩大化的趋势。近年来,中国还与许多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也越来越多。此外,中国还实施了《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计划,加快推进了新一轮的改革开放进程 ,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加强各国之间的国际化合作,将会为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创造新的增长点,未来的发展中国际贸易将会有持续扩大的趋势。据统计局的数据分析,我国2018年前10个月的进出口总额为3835484600000美元,进出口总值累计增长16.1%,比去年同期增长4.5%。贸易逆差为4982777美元。本文通过对国际贸易支付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有利于的支付策略。
/
图1.1.1:2017年10月份至2018年10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月度数据条形图数据来源:2018年中国经济年鉴,2017年中国经济年鉴
可以看出我进出口贸易额在稳步增长,但是我们却无法忽视的是我国的进出口企业逐年增加的海外应收账款、坏账率和因信用问题而出现的死账等问题。根据美国世达律师事务所的调查显示,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中至少有6%的坏账率并预测在2015年我国的坏账金额将达到2000亿美元。海外坏账的持续增加,给我国外贸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压力和经营性风险,严重影响了进出口企业的经营运作。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发达国家的坏账率保持在0.35%—0.7%之间,而我国的坏账率为6%,大大的超出了发达国家的水平。造成坏账率上升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的一些风险是我国的企业没有认识到的,特别是在国际贸易的支付方式和贸易条件的选择上没有认识到,没有明确各项支付风险和规避风险的措施。中国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支付环节上,有三种结算方式可供外贸企业选择,信用证结算方式是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外贸企业选择的支付方式,其对企业收汇风险有一定的规避作用,但是对于国际上外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会产生一定影响。而汇付和托收也是一些外贸企业的国家贸易支付选择的结算方式,这三种支付方式外贸企业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尽可能地实现最大化利润、最小化风险。但是这三种支付方式中都存在着一定的支付风险,因此,本文研究了信用证、托收和汇付三种支付方式的风险,并结合经典案例,探讨了外贸企业选择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需要考虑因素,旨在有效地降低外贸企业国际结算的支付风险,促进外贸企业的顺利发展。
1.1.2研究的意义
通过本文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我国相关关于外贸企业国际结算、支付风险的研究内容,为其他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并且本文主要从三种国际贸易支付的风险分析入手,针对现行付方式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按照国际贸易流程中资金流动的基本规律与要求,根据国际交易中常见风险结合案例与支付方式自身特点分析现有支付方式的风险状态、风险成因,并依据风险分析结果及国际贸易支付方式要考虑的因素提出对应的规避风险的支付策略,为企业进行国际贸易业务过程中规避支付风险提供一定参考。由此可见本研究不仅仅具备一定的理论意义,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国外的研究现状
在国外研究中,Friedenike Nicpmann和Tim Schmidt Eiscniohr (2017)在介绍贸易融资时提到了四种最重要的支付方式,即:预付款、赊销、信用证、托收。这四种支付方式所需要承当的风险、费用和银行的参与程度都各自不同。Yanan Zhang (2012)针对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风险,分别从买方、卖方和银行三个方面提出了风险防范的主要措施。
1.2.2国内的研究现状
目前,对信用证支付模式下国际贸易支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用证的适用和风险以及出口商面临的问题上。王婷(2014)指出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在信用证融资业务中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风险。比如信用证对进口货物的质量是没有任何约束力的,而一旦质量问题对进口商造成严重损失,可能会导致进口商无力偿付银行的信用风险。再比如远期信用证下,进口商在货物变现后将资金挪作他用,而在信用证到期日前不能实现资金回流,那么商业银行也将面临很大的经济损失。陈卫华(2013)指出:传统的结算方式有信用证、汇付、托收三种,尤其是信用证直居于结算方式主导地位,相应的出口押汇、打包放款、出口贴现一直是银行惯用和企业熟悉的融资方式,约占贸易融资总量的70%。而商业银行控制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可以通过控制物流和资金流来解决。
目录
1绪论 6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6
1.1.1研究的目的 6
1.1.2研究的意义 7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7
1.2.1国外的研究现状 7
1.2.2国内的研究现状 8
1.3论文的主要内容 8
1.4主要研究方法 8
2我国在国际贸易中采用的支付方式及风险分析 10
2.1托收 10
2.1.1 托收的概述及分类 10
2.1.2托收在国际贸易支付中的应用 10
2.1.3托收中存在的风险分析 11
2.2信用证 12
2.2.1信用证的概述及种类 12
2.2.2信用证在国际贸易支付中的应用 12
2.2.3信用证支付存在的风险 13
2.3汇付 14
3 国际贸易支付方式选择考虑因素 16
3.1 客户资信及意图 16
3.2 贸易术语 17
3.3 运输方式及运输单据 17
3.4 成交数量及金额 18
4 防范和规避风险所采取的措施 19
4.1 对公司的情况进行考察调研 19
4.2 尽量采用比较安全的支付方式 19
4.3 运用两种及以上的组合方式进行交易 1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5结论 21
参考文献 23
致 谢 25
1绪论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的目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国际和地区经济体制和机制也在不断完善,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呈现扩大化的趋势。近年来,中国还与许多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也越来越多。此外,中国还实施了《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计划,加快推进了新一轮的改革开放进程 ,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加强各国之间的国际化合作,将会为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创造新的增长点,未来的发展中国际贸易将会有持续扩大的趋势。据统计局的数据分析,我国2018年前10个月的进出口总额为3835484600000美元,进出口总值累计增长16.1%,比去年同期增长4.5%。贸易逆差为4982777美元。本文通过对国际贸易支付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有利于的支付策略。
/
图1.1.1:2017年10月份至2018年10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月度数据条形图数据来源:2018年中国经济年鉴,2017年中国经济年鉴
可以看出我进出口贸易额在稳步增长,但是我们却无法忽视的是我国的进出口企业逐年增加的海外应收账款、坏账率和因信用问题而出现的死账等问题。根据美国世达律师事务所的调查显示,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中至少有6%的坏账率并预测在2015年我国的坏账金额将达到2000亿美元。海外坏账的持续增加,给我国外贸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压力和经营性风险,严重影响了进出口企业的经营运作。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发达国家的坏账率保持在0.35%—0.7%之间,而我国的坏账率为6%,大大的超出了发达国家的水平。造成坏账率上升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的一些风险是我国的企业没有认识到的,特别是在国际贸易的支付方式和贸易条件的选择上没有认识到,没有明确各项支付风险和规避风险的措施。中国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支付环节上,有三种结算方式可供外贸企业选择,信用证结算方式是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外贸企业选择的支付方式,其对企业收汇风险有一定的规避作用,但是对于国际上外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会产生一定影响。而汇付和托收也是一些外贸企业的国家贸易支付选择的结算方式,这三种支付方式外贸企业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尽可能地实现最大化利润、最小化风险。但是这三种支付方式中都存在着一定的支付风险,因此,本文研究了信用证、托收和汇付三种支付方式的风险,并结合经典案例,探讨了外贸企业选择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需要考虑因素,旨在有效地降低外贸企业国际结算的支付风险,促进外贸企业的顺利发展。
1.1.2研究的意义
通过本文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我国相关关于外贸企业国际结算、支付风险的研究内容,为其他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并且本文主要从三种国际贸易支付的风险分析入手,针对现行付方式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按照国际贸易流程中资金流动的基本规律与要求,根据国际交易中常见风险结合案例与支付方式自身特点分析现有支付方式的风险状态、风险成因,并依据风险分析结果及国际贸易支付方式要考虑的因素提出对应的规避风险的支付策略,为企业进行国际贸易业务过程中规避支付风险提供一定参考。由此可见本研究不仅仅具备一定的理论意义,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国外的研究现状
在国外研究中,Friedenike Nicpmann和Tim Schmidt Eiscniohr (2017)在介绍贸易融资时提到了四种最重要的支付方式,即:预付款、赊销、信用证、托收。这四种支付方式所需要承当的风险、费用和银行的参与程度都各自不同。Yanan Zhang (2012)针对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风险,分别从买方、卖方和银行三个方面提出了风险防范的主要措施。
1.2.2国内的研究现状
目前,对信用证支付模式下国际贸易支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用证的适用和风险以及出口商面临的问题上。王婷(2014)指出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在信用证融资业务中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风险。比如信用证对进口货物的质量是没有任何约束力的,而一旦质量问题对进口商造成严重损失,可能会导致进口商无力偿付银行的信用风险。再比如远期信用证下,进口商在货物变现后将资金挪作他用,而在信用证到期日前不能实现资金回流,那么商业银行也将面临很大的经济损失。陈卫华(2013)指出:传统的结算方式有信用证、汇付、托收三种,尤其是信用证直居于结算方式主导地位,相应的出口押汇、打包放款、出口贴现一直是银行惯用和企业熟悉的融资方式,约占贸易融资总量的70%。而商业银行控制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可以通过控制物流和资金流来解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