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金融化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
本人签名: 日期: 艺术品不仅具有艺术属性,也具有金融属性。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艺术品的金融属性有了更多的展现机会。随着艺术品市场的逐步繁荣,艺术品投资行业的火热,艺术品金融化越来越明显,吸引了大批资本流入这一领域。然而,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艺术品投资市场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缺乏完善的评估体系、对于交易登记的制度落实缺乏有效监管、市场监督体制不健全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让我国的艺术品金融市场交易发展无序,距离国际艺术品交易要求相距甚远,影响我国的艺术品交易国际形象。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中的成熟做法,借鉴他们多年积累的发展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文化特色的艺术品交易市场管理机制,为我国艺术品金融化发展提供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为艺术品流通提供安全、高效益的发行、流通渠道,实现艺术品交易与金融市场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本论文研究以我国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发展现状为基础,分析探索通过现有市场资金、人才以及技术方面的条件推动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繁荣健康发展,研究其与金融市场的有机结合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推出艺术与金融相结合的产品,阐述如何构建正规有序的市场体系。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定性分析法等,通过对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历史进行研究,对一些相关市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即我国艺术品市场发展之路应实现与金融市场的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将艺术品产业链以金融手段来赋予其更大活力,更高流动性,改变过去艺术品金融属性以基础性为主的情况,转为以衍生性为主。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 国外研究现状 2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
1.3 研究方法 3
1.3.1 研究方法 3
1.3.2研究路线 3
1.4 研究目标及内容 3
1.4.1 研究目标 3
1.4.2 研究内容 4
第2章 艺术品金融化相关理论概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述 5
2.1 艺术品金融化相关概念界定 5
2.1.1 艺术品的含义 5
2.1.2 艺术品市场的含义 5
2.1.3 艺术品金融化含义 5
2.2 艺术品市场形式分类 6
2.2.1 艺术品收藏市场 6
2.2.2 艺术品投资市场 6
2.3 艺术品金融化主要发展模式 6
2.3.1 艺术品基金 6
2.3.2 艺术品产权交易模式 9
2.3.3 艺术品期权 10
2.4 艺术品金融化定价模式之比较 11
2.4.1 未来现金流折现模型 11
2.4.2 高登定价模型 11
2.4.3 买权/卖权平价理论 12
第3章 我国艺术品金融化发展的条件分析 14
3.1 我国艺术品金融化发展的供给条件分析 14
3.2 实现我国艺术品金融化发展的需求分析 15
第4章 艺术品金融化主导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 17
4.1 主导发展模式 17
4.2 路径选择及政策建议 17
4.2.1 大力发展艺术品信托、基金作为投资者的投资渠道 17
4.2.2 对接艺术品拍卖市场与艺术品期权市场 18
4.2.3 建立艺术品指数作为市场标杆 18
参考文献 20
绪论
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背景
艺术品之中所蕴含的资本属性很早就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因此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艺术品始终都是家族财富的重要载体。1974 年,英国的铁路养老基金第一次把艺术品纳入其投资的范围,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便由此开始。以此为艺术品金融化发展的起点,相继出现了以理财、信托、按揭贷款甚至艺术品指数等各种艺术品金融化产品,各国纷纷对这种新兴金融产品加大关注力度,它逐渐成为艺术品与金融产品的综合体,成为两种市场的交集点。应当说,艺术品金融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艺术品投资以其收益较高、风险较低的优势赢得了市场关注,也为投资者分散投资组合提供了新的平台。价格昂贵以及对参与者辨识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导致了艺术品市场进入门槛偏高。艺术品金融化发展为普通投资者搭建了平台,促进了艺术品的评估鉴定、风险量化及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艺术品的金融化发展不仅顺应艺术品市场的要求、促进了艺术品市场的多样化发展;还在推动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同时带动了我国文化与金融产业的融合,开辟了一条发展文化产业的新路径。
研究意义
在我国艺术品市场从纯粹的商品市场向资本市场转化的过程中,艺术品的金融属性逐渐显露。金融业可以说是商品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对于市场经济体内所有行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艺术品市场也不例外。艺术品金融化是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是通过借助金融业的优势条件来完成对艺术品交易的促进、扶持,为艺术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助力,帮助艺术品资产金融化更好的实现。但这一过程却并不顺利,在其发展的最初阶段,一些创新型艺术品金融产品纷纷出现夭折。比如北京、河南等地推出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产品,在2011 年所出现的份额价格起伏不断、交易所规则朝令夕改的尴尬局面,就引发了艺术品市场的持续动荡。因此,我们必须及时对我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基本态势进行梳理、对适合当下艺术品市场发展的艺术品金融产品进行构建。通过科学严谨的研究为我国的艺术品金融化发展提供借鉴、为我国文化艺术品产业的跨越发展提供金融理论上的支持。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1989年,佛雷和佛利德运用重复交易模型的研究方法对1935 到1987 间年美、英、德、法四国的艺术品市场数据进行了分析。他们将可能影响艺术品价值的不利因素如价格的波动、赝品、抢劫或者偷盗、水火的伤害等纳入到分析过程中,对艺术品投资的风险进行评估,得出结论:投资风险约为5个百分点,年化收益在1.5个百分点左右。通过以上研究,佛雷和佛利德认为艺术品投资活动具有较高的风险。1993年,戈茨曼用同样的研究方法,以标准差对投资风险进行了衡量,并得出如下结论: 1720 年到1990 年期间,美国油画市场的风险系数为 0.528,相较于同期债券市场 0.106的风险与股票市场0.219的风险,艺术品市场投资的风险程度显然是比较高的。而在艺术品投资收益方面,各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却有很大的差异性。安德森、鲍勃尔、福利等较早投资艺术品的收益率并不高,都在3%以下。而 戈茨曼、梅里和摩西的研究结果却表明艺术品的投资收益比同期股票要更为优厚。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齐庚、任伟红、胡静等人在艺术品投资行为研究方面均有所涉猎。这些学者普遍认为艺术品交易行为可解释为众多投资行为之一,而要繁荣艺术品市场则必须积极拓展国内外两方面的艺术品消费群体。早在2004年,学者齐庚便指出,艺术品购买者的首要动机是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所以艺术品流转过程里买、卖、易的行为均包含有投资属性。专家认为,将民间的空闲资本吸引到艺术品收藏交易市场中将为市场发展带来这样几个便利:一、使得市场拥有更大交易量,投资来源更加丰富;二、活跃艺术品市场交易,加速艺术品流通;三、实现艺术品市场的进一步细分。但现阶段大规模群众性的参与会产生盲目追风、投机色彩浓重的艺术品投资活动不良市场环境,可能会在增加艺术品金融化发展风险的同时引起艺术品市场的剧烈波动。
综上所述,国内学着已经从投资风险、投资收益、艺术品投资行为、艺术品金融化对活跃市场的作用等等方面做出了解释。根据以上研究可以看出,以往的研究都是基于艺术品金融化的特点、对市场的作用进行分析而没有涉及对艺术品金融化方式的选择。而本文则从艺术品发展的条件开始分析,最终基于其发展条件选择最适合中国的艺术品金融化模式。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 国外研究现状 2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
1.3 研究方法 3
1.3.1 研究方法 3
1.3.2研究路线 3
1.4 研究目标及内容 3
1.4.1 研究目标 3
1.4.2 研究内容 4
第2章 艺术品金融化相关理论概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述 5
2.1 艺术品金融化相关概念界定 5
2.1.1 艺术品的含义 5
2.1.2 艺术品市场的含义 5
2.1.3 艺术品金融化含义 5
2.2 艺术品市场形式分类 6
2.2.1 艺术品收藏市场 6
2.2.2 艺术品投资市场 6
2.3 艺术品金融化主要发展模式 6
2.3.1 艺术品基金 6
2.3.2 艺术品产权交易模式 9
2.3.3 艺术品期权 10
2.4 艺术品金融化定价模式之比较 11
2.4.1 未来现金流折现模型 11
2.4.2 高登定价模型 11
2.4.3 买权/卖权平价理论 12
第3章 我国艺术品金融化发展的条件分析 14
3.1 我国艺术品金融化发展的供给条件分析 14
3.2 实现我国艺术品金融化发展的需求分析 15
第4章 艺术品金融化主导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 17
4.1 主导发展模式 17
4.2 路径选择及政策建议 17
4.2.1 大力发展艺术品信托、基金作为投资者的投资渠道 17
4.2.2 对接艺术品拍卖市场与艺术品期权市场 18
4.2.3 建立艺术品指数作为市场标杆 18
参考文献 20
绪论
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背景
艺术品之中所蕴含的资本属性很早就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因此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艺术品始终都是家族财富的重要载体。1974 年,英国的铁路养老基金第一次把艺术品纳入其投资的范围,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便由此开始。以此为艺术品金融化发展的起点,相继出现了以理财、信托、按揭贷款甚至艺术品指数等各种艺术品金融化产品,各国纷纷对这种新兴金融产品加大关注力度,它逐渐成为艺术品与金融产品的综合体,成为两种市场的交集点。应当说,艺术品金融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艺术品投资以其收益较高、风险较低的优势赢得了市场关注,也为投资者分散投资组合提供了新的平台。价格昂贵以及对参与者辨识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导致了艺术品市场进入门槛偏高。艺术品金融化发展为普通投资者搭建了平台,促进了艺术品的评估鉴定、风险量化及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艺术品的金融化发展不仅顺应艺术品市场的要求、促进了艺术品市场的多样化发展;还在推动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同时带动了我国文化与金融产业的融合,开辟了一条发展文化产业的新路径。
研究意义
在我国艺术品市场从纯粹的商品市场向资本市场转化的过程中,艺术品的金融属性逐渐显露。金融业可以说是商品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对于市场经济体内所有行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艺术品市场也不例外。艺术品金融化是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是通过借助金融业的优势条件来完成对艺术品交易的促进、扶持,为艺术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助力,帮助艺术品资产金融化更好的实现。但这一过程却并不顺利,在其发展的最初阶段,一些创新型艺术品金融产品纷纷出现夭折。比如北京、河南等地推出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产品,在2011 年所出现的份额价格起伏不断、交易所规则朝令夕改的尴尬局面,就引发了艺术品市场的持续动荡。因此,我们必须及时对我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基本态势进行梳理、对适合当下艺术品市场发展的艺术品金融产品进行构建。通过科学严谨的研究为我国的艺术品金融化发展提供借鉴、为我国文化艺术品产业的跨越发展提供金融理论上的支持。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1989年,佛雷和佛利德运用重复交易模型的研究方法对1935 到1987 间年美、英、德、法四国的艺术品市场数据进行了分析。他们将可能影响艺术品价值的不利因素如价格的波动、赝品、抢劫或者偷盗、水火的伤害等纳入到分析过程中,对艺术品投资的风险进行评估,得出结论:投资风险约为5个百分点,年化收益在1.5个百分点左右。通过以上研究,佛雷和佛利德认为艺术品投资活动具有较高的风险。1993年,戈茨曼用同样的研究方法,以标准差对投资风险进行了衡量,并得出如下结论: 1720 年到1990 年期间,美国油画市场的风险系数为 0.528,相较于同期债券市场 0.106的风险与股票市场0.219的风险,艺术品市场投资的风险程度显然是比较高的。而在艺术品投资收益方面,各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却有很大的差异性。安德森、鲍勃尔、福利等较早投资艺术品的收益率并不高,都在3%以下。而 戈茨曼、梅里和摩西的研究结果却表明艺术品的投资收益比同期股票要更为优厚。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齐庚、任伟红、胡静等人在艺术品投资行为研究方面均有所涉猎。这些学者普遍认为艺术品交易行为可解释为众多投资行为之一,而要繁荣艺术品市场则必须积极拓展国内外两方面的艺术品消费群体。早在2004年,学者齐庚便指出,艺术品购买者的首要动机是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所以艺术品流转过程里买、卖、易的行为均包含有投资属性。专家认为,将民间的空闲资本吸引到艺术品收藏交易市场中将为市场发展带来这样几个便利:一、使得市场拥有更大交易量,投资来源更加丰富;二、活跃艺术品市场交易,加速艺术品流通;三、实现艺术品市场的进一步细分。但现阶段大规模群众性的参与会产生盲目追风、投机色彩浓重的艺术品投资活动不良市场环境,可能会在增加艺术品金融化发展风险的同时引起艺术品市场的剧烈波动。
综上所述,国内学着已经从投资风险、投资收益、艺术品投资行为、艺术品金融化对活跃市场的作用等等方面做出了解释。根据以上研究可以看出,以往的研究都是基于艺术品金融化的特点、对市场的作用进行分析而没有涉及对艺术品金融化方式的选择。而本文则从艺术品发展的条件开始分析,最终基于其发展条件选择最适合中国的艺术品金融化模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