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2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1
2.1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历史 1
2.2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布局 4
2.3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投资方式 5
2.4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地特征 5
3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7
3.1 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国内资本的增加 8
3.2 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东道国进出口的发展 7
3.3 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企业体制创新 8
4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9
5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10
5.1 夸大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10
5.2 产业结构的发展不平衡 11
5.3 引进的技术结构水平偏低 11
5.4 地区结构失衡以致东西部差距显著12
5.5 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投入国的环境 12
6 优化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建议 12
6.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外资政策,改善外商直接投资环境 12
6.2 优化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合理引导外资流向 13
6.3 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制度,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 14
6.4 创新利用外商投资方式,提高企业在新技术上的创新动力 14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18
1 绪论
中国实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惊人,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都超过了9%。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吸收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外商直接投资极大的加快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概括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方面是对已经存在的实践性的总结,另一方面也是为我国更加合理的吸收和利用外资打好基础。虽然外商直接投资能够加速经济增长,但是在其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可否认这些问题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直接效益,从而影响经济的快速增长。
到2013年底,我国已经批准了78.61万个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实际使用了1.3万亿美元的外资。中国作为吸收外商投资最多的国家,已经跻身于世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前列,成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日益前进,外资的来源非常广,愿意投入到中国的外资企业十分多,投资的领域也十分地开阔,地区的分布相对集中,投资规模也在扩大。外商直接投资大量的进入我国弥补了我国在引用外资是资金上的缺口,而且提供了很多的就业就会,减少了中国由于人口众多而负担的就压压力,加速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促进了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在中国的设立,也在很大程度上上增加了我国的税收收入。
2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2.1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历史回顾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图1 1979年-2013年我国利用外资趋势图 单位:亿美元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种相关政策的实施,我国引入外商直接投资开始进入正式发展阶段。在外资数量不断扩大的同时规模也在扩大,截止到2013年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的额度达13936.94亿美元,其中2013年实际使用外资的数额为1175.86,比2012年增长5.3%。根据外资流量的多少,可以把我国利用外商投资分为几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外商直接投资政策和投资来源地。
第一个阶段是1979-1991年,也就是在改革开放至邓小平的南方讲话期间,这个阶段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在1979年我国通过了第一个利用外资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并实施,并且各种外资合作企业使用外商投资的份额也在逐渐增大。相继的又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投资活动给予政策上的大力扶持,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设为经济特区,大力吸引外资来这些地区进行投资。与此同时,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开始进入起步阶段。1984年,在总结了前者如何有效利用外商投资的基础上,国家大力开放大连、上海、天津、青岛等14个沿海城市。在第二年的五月份,又把长三角和珠三角以及漳州、泉州等地区设立为沿海经济开发区,并且将经济开发的各种优惠扶持政策积极的引入到这些地区,来更加地吸引外资的进入,从而实现经济的增长。
优惠政策的支持改善了投资的环境,这对促进国内外商投资的增长提供了极大地便利,在1979年到1991年中,国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金额为525.92亿美元,每年平均利用40.4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投资的金额为250.57亿美元,年平均利用19.27亿美元;合同项目的总数量为42620个,平均每年3278.46个项目。在这个阶段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外商增加了对出口企业的投资,减少了对旅游项目的投资。除了一些沿海区域的投资份额在逐渐扩大,一些内陆地区的外商投资额也在增加。从投资的来源看,外商直接投资仍以香港、澳门为主,慢慢地,台湾也开始对国内进行投资,并且投资规模在逐渐扩大。到1991年,外商对国内的投资达到了4.66亿美元,占据了当年外商投资总额的10.67%。
第二个阶段是1992至2001年,全国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4.75万家,合同利用外资金额约7000亿美元,实际的使用外资金额约400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21.7%、28.1% 和42.1 %,其中,1992年外商投资增幅最大,全国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9万家家,合同外资金额约60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约110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75.74%、385.3% 和152.1%。在1992年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各个地区的增长幅度都比往年大,全国使用外资项目的个数、合同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金额、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都比往年增长了273%、427% 和160%,为历年最高。不仅中西部地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收幅度大大超过了东部地区,而且在项目数的使用上和合同利用外资金额、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都赶超了东部地区。由于中西部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占据全国了很大的比重,这样就减少了东部地区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项目数,合同使用外资金额和实际使用外商直直接投资额也在相应的降低。
第三阶段是中国入世以后到目前为止,我国也调整了对外开放的模式,打破了原有的循序式的开放模式向更加积极的开放形式转变。我国未来适应新形势带来的转变,结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全面调整了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我国的法律法规,并且这些法律法规还必须符合国际贸易组织的规则[14]。这些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扩大了投资的领域并且逐渐开放了新的投资领域;第二方面是放宽了限制外资发展的条件并且增加了外资发展的扶持措施;第三方面是鼓励外资投入到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相关部门颁布了一些鼓励外商投资投向中西部的优惠措施,放宽限制外资发展的条件。
在2001年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后,香港、澳门、台湾等亚洲的国家对中国的投资相继减少,但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反而增加。虽然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优惠待遇措施,但是这样可能会导致引资优惠的缩减,为内资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与此同时,国内的企业通过改革提高了竞争能力,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和技术稳定的制造业中,国内企业也大大增强了与外资企业相互抗衡的能力。对于外商直接投资者来说,外资的进入会面临来自我国国内的内资企业的竞争,所以一些优势小的外资企业会主动退出竞争。一些跨国企业为了在竞争中更具有优势来稳定自己的市场地位,相继的采取全球化的战略,这表现在对投资地域的选择,会更加的看中投入的区位优势和基础设施。入世后,国内实施了国民待遇措施,使得跨国企业免除了很多的麻烦,更有依据的在中国进行投资,使得外资企业在相对宽松的投资环境中稳定发展。由于中国具有廉价的劳动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这些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加强外资企业对中国进行投资的积极性,从而引起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源源不断的流向中国。
1 引言 1
2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1
2.1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历史 1
2.2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布局 4
2.3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投资方式 5
2.4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地特征 5
3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7
3.1 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国内资本的增加 8
3.2 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东道国进出口的发展 7
3.3 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企业体制创新 8
4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9
5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10
5.1 夸大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10
5.2 产业结构的发展不平衡 11
5.3 引进的技术结构水平偏低 11
5.4 地区结构失衡以致东西部差距显著12
5.5 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投入国的环境 12
6 优化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建议 12
6.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外资政策,改善外商直接投资环境 12
6.2 优化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合理引导外资流向 13
6.3 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制度,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 14
6.4 创新利用外商投资方式,提高企业在新技术上的创新动力 14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18
1 绪论
中国实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惊人,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都超过了9%。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吸收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外商直接投资极大的加快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概括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方面是对已经存在的实践性的总结,另一方面也是为我国更加合理的吸收和利用外资打好基础。虽然外商直接投资能够加速经济增长,但是在其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可否认这些问题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直接效益,从而影响经济的快速增长。
到2013年底,我国已经批准了78.61万个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实际使用了1.3万亿美元的外资。中国作为吸收外商投资最多的国家,已经跻身于世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前列,成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日益前进,外资的来源非常广,愿意投入到中国的外资企业十分多,投资的领域也十分地开阔,地区的分布相对集中,投资规模也在扩大。外商直接投资大量的进入我国弥补了我国在引用外资是资金上的缺口,而且提供了很多的就业就会,减少了中国由于人口众多而负担的就压压力,加速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促进了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在中国的设立,也在很大程度上上增加了我国的税收收入。
2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2.1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历史回顾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图1 1979年-2013年我国利用外资趋势图 单位:亿美元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种相关政策的实施,我国引入外商直接投资开始进入正式发展阶段。在外资数量不断扩大的同时规模也在扩大,截止到2013年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的额度达13936.94亿美元,其中2013年实际使用外资的数额为1175.86,比2012年增长5.3%。根据外资流量的多少,可以把我国利用外商投资分为几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外商直接投资政策和投资来源地。
第一个阶段是1979-1991年,也就是在改革开放至邓小平的南方讲话期间,这个阶段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在1979年我国通过了第一个利用外资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并实施,并且各种外资合作企业使用外商投资的份额也在逐渐增大。相继的又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投资活动给予政策上的大力扶持,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设为经济特区,大力吸引外资来这些地区进行投资。与此同时,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开始进入起步阶段。1984年,在总结了前者如何有效利用外商投资的基础上,国家大力开放大连、上海、天津、青岛等14个沿海城市。在第二年的五月份,又把长三角和珠三角以及漳州、泉州等地区设立为沿海经济开发区,并且将经济开发的各种优惠扶持政策积极的引入到这些地区,来更加地吸引外资的进入,从而实现经济的增长。
优惠政策的支持改善了投资的环境,这对促进国内外商投资的增长提供了极大地便利,在1979年到1991年中,国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金额为525.92亿美元,每年平均利用40.4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投资的金额为250.57亿美元,年平均利用19.27亿美元;合同项目的总数量为42620个,平均每年3278.46个项目。在这个阶段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外商增加了对出口企业的投资,减少了对旅游项目的投资。除了一些沿海区域的投资份额在逐渐扩大,一些内陆地区的外商投资额也在增加。从投资的来源看,外商直接投资仍以香港、澳门为主,慢慢地,台湾也开始对国内进行投资,并且投资规模在逐渐扩大。到1991年,外商对国内的投资达到了4.66亿美元,占据了当年外商投资总额的10.67%。
第二个阶段是1992至2001年,全国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4.75万家,合同利用外资金额约7000亿美元,实际的使用外资金额约400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21.7%、28.1% 和42.1 %,其中,1992年外商投资增幅最大,全国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9万家家,合同外资金额约60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约110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75.74%、385.3% 和152.1%。在1992年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各个地区的增长幅度都比往年大,全国使用外资项目的个数、合同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金额、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都比往年增长了273%、427% 和160%,为历年最高。不仅中西部地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收幅度大大超过了东部地区,而且在项目数的使用上和合同利用外资金额、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都赶超了东部地区。由于中西部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占据全国了很大的比重,这样就减少了东部地区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项目数,合同使用外资金额和实际使用外商直直接投资额也在相应的降低。
第三阶段是中国入世以后到目前为止,我国也调整了对外开放的模式,打破了原有的循序式的开放模式向更加积极的开放形式转变。我国未来适应新形势带来的转变,结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全面调整了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我国的法律法规,并且这些法律法规还必须符合国际贸易组织的规则[14]。这些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扩大了投资的领域并且逐渐开放了新的投资领域;第二方面是放宽了限制外资发展的条件并且增加了外资发展的扶持措施;第三方面是鼓励外资投入到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相关部门颁布了一些鼓励外商投资投向中西部的优惠措施,放宽限制外资发展的条件。
在2001年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后,香港、澳门、台湾等亚洲的国家对中国的投资相继减少,但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反而增加。虽然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优惠待遇措施,但是这样可能会导致引资优惠的缩减,为内资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与此同时,国内的企业通过改革提高了竞争能力,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和技术稳定的制造业中,国内企业也大大增强了与外资企业相互抗衡的能力。对于外商直接投资者来说,外资的进入会面临来自我国国内的内资企业的竞争,所以一些优势小的外资企业会主动退出竞争。一些跨国企业为了在竞争中更具有优势来稳定自己的市场地位,相继的采取全球化的战略,这表现在对投资地域的选择,会更加的看中投入的区位优势和基础设施。入世后,国内实施了国民待遇措施,使得跨国企业免除了很多的麻烦,更有依据的在中国进行投资,使得外资企业在相对宽松的投资环境中稳定发展。由于中国具有廉价的劳动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这些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加强外资企业对中国进行投资的积极性,从而引起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源源不断的流向中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