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摘要】
内部审计是企业强制自我约束中重要的一环,而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具有客观性、权威性,并且能作出公正判断和评价的必备条件,独立性更是企业内部审计充分发挥职能的关键因素。要建立和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和服务职能,完善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就必须重视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必须作出更多的措施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必须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进行深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本文对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深入地剖析了影响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及保障内部审计独立性的诸多措施。并用大亚湾核电站的内审工作分析了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关键词】内部审计  独立性  措施
摘要4
一、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分析5
(一)我国内部审计产生的历史背景5
(二)我国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5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的体现5
(一)内部审计机构隶属关系的独立性5
(二)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6
(三)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6
三、影响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因素6
(一)法律法规因素6
(二)机构机制因素6
(三)人员设置及素质因素7
四、提高及保障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措施7
(一)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建设7
(二)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7
(三)完善人员管理机制8
(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8
五、案例分析8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内部审计是企业强化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手段,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规范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独立性对于有效的内部审计是非常重要的。独立性它有利于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检验、监督、鉴证、咨询等职能,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一、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内部审计产生的历史背景
1985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要求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实行内部审计监督制度,根据审计业务需要,分别设立审计机构或配备审计人员。1985年12月,审计署颁布《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后,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大都建立了内部审计监督制度。近年来,内审机构根据《审计法》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努力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取得了长足进步。由于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更加突出,作用日益明显,除进行财务收支审计外,绩效审计、内控制度审计、基本建设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逐步成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
据统计,全国现有内审机构8万多个,从业人员20多万人,每年完成内审项目50万个左右,每年查处违纪违规、损失浪费、提高效益所创价值近1000亿元。在维护国家财经纪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遏制腐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我国实施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内审工作,无论是行政事业单位,还是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都面临一些共同的困难,存在一些类似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内部审计监督法律制度不尽完善,法律层次偏低。
2、内部审计的地位和职能定位不够清晰,作用难以发挥。
3、内部审计目的不够明确。
4、内部审计人员结构不尽合理,业务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5、内部审计技术手段滞后,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的体现
(一)内部审计机构隶属关系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为保证其独立性,内审机构的设置不能隶属于或平行企业财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而应隶属于企业最高领导人,这样才会使最高领导人能够直接及时获得内部审计部门所提供的情报和咨询。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都是上述组织形式,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为企业经营管理作出改善,以此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但在这种形式下,由于内部审计机构直属于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领导,审计往往受主要领导人的影响,会跟着领导人的决策去作出监督、检验及鉴证,因为审计者的利益是与部门、单位的利益密切相关的,所以其独立性是不充分的。
(二)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必须有专职的审计人员,不能由其他业务部门,特别是会计部门人员兼任。只有这样,才能在规定的权限内,独立行使审计职权,完成规定的任务。同时,内审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必须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去分析问题,独立观察、判断各种问题,并且要坚持原则,敢于斗争,忠于职守,以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取得单位和他人的信任,提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的关键是要独立于被审计部门,其独立性也要能得到被审计单位负责人的承认和支持。
(三)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不负责制定内审工作以外的计划方案,不办理经济业务,不编制会计报表,不直接参与企业各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应以独立的第三者的身份去检查、监督、分析、评价企业的各项经济工作。在审计计划编制和调查取证过程中,审计人员要保持超然立场,被审计单位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人为设置障碍,施加压力,改变审计立场,在审计工作结束后,审计人员排除各种干扰,对审计事项作出客观评价。
三、 影响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因素
(一)法律法规因素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不健全。目前我国已颁发了针对国家审计的《审计法》和民间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法》,而针对内部审计的只有审计署颁发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并未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而酝酿很久的《内部审计条例》迟迟未能出台,这导致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地位上的巨大差异,使得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内部审计没有具体可操作的部门、行业规章制度,审计人员面对具体问题也无章可循,这在根本上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二)机构机制因素
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规范,缺乏充分的独立性,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也具有相对性和局限性。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机构,大多数由本部门、本单位的负责人直接领导,并接受国家审计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指导和监督。也有些内审机构不是单独设置而是由其它部门领导或合署办公。这些状况导致了内部审计机构受各方利益牵制,难以开展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10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