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门槛模型回归分析

农业保险作为控制和分散农业风险的管理手段,保障了我国农民的生产收入,加快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通过构建门槛面板模型,深入探究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减贫效应及各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保险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地区的贫困,降低了贫困率。但是,农业保险规模与贫困减缓的关系较为复杂,无法仅以简单的线性关系加以表述,其更倾向于以农业保险的赔付强度作为门槛区间的分段函数关系,农业保险的减贫效应会随赔付强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且不同地区的门槛区间也会有所差别。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 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三、农业保险的减贫作用分析 4
四、模型、变量与数据说明 4
(一)模型构建 4
(二)变量选取 5
1.被解释变量 5
2.解释变量 5
(三)数据来源 5
(四)描述性统计分析 5
五、农业保险规模减贫效应的实证分析 6
(一)农业保险规模减贫效应的门槛效应分析 6
1.门槛面板模型的构建及检验 6
2.门槛面板模型的估计结果 9
3.各区的赔付程度划分 11
(二)其他各解释变量的减贫效应分析 12
1.各省份不同时间段的赔付程度划分 12
2.其他解释变量面板回归的估计结果 13
六、结论及建议对策 14
(一)研究结论 14
(二)建议对策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5
农业保险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基于门槛模型回归分析
引言
引言
贫困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世界性难题,经济的持续性增长并没有持续性地减缓农村地区的贫困状况。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就不断深化改革,动员全部力量开展扶贫工作。自1990年起,中国已经帮助8000万人脱离贫困。
虽然在过去几年中我国扶贫效果明显,但贫困依然是我国政府在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因农业生产本身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而使其情况更为严峻。据统计,贫困地区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几率是其他地区的五倍,防灾抗灾能力不足导致许多生态环境脆弱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牧业生产受灾害威胁十分严重。由此看出,进一步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显得十分重要。农业保险在整个保险业发展形式良好的大背景下,成为快速发展的一种风险管理工具,旨在抵御自然风险、稳定农业生产,从而保证农民收入。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和农户农村生活的相关影响,是缓解农村贫困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家加大力度支持的项目之一。
目前,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补贴水平的影响,各地区的农业保险所能起到的保障作用还存在一定差别。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农业保险的不断发展正在帮助提高农民的各项福利、加快农村的经济发展,从而也在缓解农村贫困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农业保险在农村减贫方面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优化农业保险的补贴模式,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加速发展。如果能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农业保险的扶贫杠杆效应,实施以保障农民基本农业收入和提高其收入福利为主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这将对于降低农村地区的基础贫困率以及持续提高较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经济等各方面条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可以对农户农业生产的相关损失进行补偿的有效手段,其在保障农户生产生活、促进农业发展方面的突出作用一直以来备受学界的关注。
农业保险管理了农业的风险,其具有补偿作用。因为农业生产风险比较大,所以农民信贷地位一般都较低,但农业保险作为一种补偿农业生产风险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信贷可获性。顾银宽(2009)在研究后认为农业保险有助于提高农业信用,分散风险。刘祚祥,黄权国(2012)基于其调查数据的实证结果,结果最终表明,农业保险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的信贷可获得性,并同时提升农户的实际收益。庹国柱(2013)也表示农业保险的大范围深入实施,使农民的生产风险得到了保险保障,有助于农户获得贷款,从而提高了农民的信贷地位。以上研究均表明了农业保险和农业信贷之间存在着某种协同机制,但也有些研究结论并不支持这一观点。Molsey和Krishinamurthy (1995)在研究中指出,印度保险计划并没有实现其预期的政策目标,对于贷款偿还效果几乎没有起到改善作用。祝国平和刘吉舫(2014)的研究也发现当前我国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之间的关系微弱,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负向关联,农业保险并没有有效化解农业信贷风险。农业保险补偿作用不仅对信贷的可获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也在灾后给农户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帮助。周稳海,赵桂玲(2014)在研究中提出了灾前效应和灾后效应这两个概念,灾后效应是指遭受自然灾害后,农户接受保险公司对其进行补偿,使其可以重新开始农业生产,不影响其接下来的收入情况。王德宝,王国军(2014)认为建立补偿基金并补偿相应损失是保险重要意义的其中一项。宗国富等(2014)通过面板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当前多数农户对分散收入风险的预期是可以从农业保险收入补偿水平中得到满足的,这也使农户在主要农作物进行生产时,其行为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夏秀梅(2015)通过借鉴国外农业保险的实践经验,发现以我国目前的国情来说还是要运用农业保险帮助农业在遭受自然灾害后快速恢复生产,从而保障农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但赵艳,付宗平(2015)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目前农业保险的补偿水平大多不是很高,一般低于当地之前几年平均产量的70%,与实际损失之间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也导致农户参保的积极性受到抑制。
农业保险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民进行规模化的生产,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农业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农户十分担心自然灾害会带来巨额损失,所以他们会自然而然地采取增加种植品种和养殖品种,即扩大其多样性的方式来回避风险,这使原本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难以发挥其作用。但农业保险给予了农户极大的生产保障,俞雅乖(2009)研究发现,农业保险和农业产业化具有相互促进的正向影响,农业保险的完善依附于农业产业化的大规模实施,同时农业保险体系的健全也能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农业保险不仅有助于加大产出,其还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农户对整体风险的恐惧心理,促进了农业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陈俊聪,王怀明等(2016)基于2005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 DEAMalmquist指数和两步系统 GMM 方法,在农业气象灾害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得出:政策性农业保险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其会有助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增长。Gine’X and Yang D (2009) 通过对马拉维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农户会因参加了保险而更愿意使用新的生产技术,这对提高农业产量和其生产收入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正是基于现代农业高产出和技术主导的发展趋势,王德宝,王国军(2014)的研究表示,现在的人们在追求农业高收益的同时将更加需要农业保险对其所产生的高风险进行有效分散和管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79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