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上市公司市场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农业,国之根本,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业上市公司,则是农业发展的风向标。农业上市公司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改革升级和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上发挥了了重要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同时,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因为政体的特殊性以及国情,农业上市公司拥有其自身独特的行业性质,并且取得了社会的认同以及在证券市场上拥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辉煌成就的背后,我国的农业上市公司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破坏了农业上司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且影响了其竞争能力。同时,我国也对农业上市公司进行了大力的政策扶持,因此,分析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对迎接接下来的挑战与机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 引言 2
二、 文献综述 2
(一)对农业上市公司收益能力的研究 2
(二)对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研究 2
(三)对农业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的研究 3
(四)综合评述 4
三、 背景分析 4
四、实证分析 5
(一)数据来源 5
(二)变量说明 5
1. 被解释变量 5
2. 解释变量 6
(三)模型构建 6
(四)描述性统计 6
(五)相关系数分析 7
(六)平稳性检验 7
(七)面板模型估计分析 8
(八)稳健性检验 9
五、 结论 9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农业上市公司市场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引言
引言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上市公司的表现来判断。在中国,上市后公司作为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结构的摸索可以说是进一步体现中国公司改革的方向。因此,对其治理形式的分析不仅有利于狭义范围的发展,也对广义范围的发展也是很好的探索。同样的道理,农业上市公司对我国农业发展有非常的意义。并且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就开始对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加以引导,以提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其竞争力,使其具有应对机遇与挑战的能力。
但目前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规模小,发展缓慢,发展能力不强,合规性差,地理分布不均衡,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许多经营上的问题,也伴随着农业上市公司的成长壮大一一出现,种种问题给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导致业绩下滑,市场份额丧失,进一步也影响到了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比如,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十多年的时间里,有高达12家从事捕鱼或者淡水捕捞的农业类上市公司。但是几年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已经被迫转变或者被撤回停止了。目前只有4个仍在坚持以农业为主业。然而即使是留下的4个其商业条件也不理想,甚至正在悄然酝酿非农扩张。除上述提到的渔业外,种植业等其他弱势农业类行业也正经历这样的被迫转型过程。如何支持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使农业企业发展壮大,如何避免行业风险,特别是对于农业薄弱的行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研究农业上市公司的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从而能够以此为基础从而找到改善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方法,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文献综述
我国的学者对此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仍然取得了不容忽视的研究成果。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与瑞士的世界组织和洛桑管理学院合作开展国际竞争力研究后,我国学者在社科院的牵头下开始对上市公司市场竞争力进行研究。
(一)对农业上市公司收益能力的研究
杨涵、陈和平(2014)使用中国农业上市公司2010年至2012年的相关数据作为数据支持,运用因子分析对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随后又在文中引入政府的税收补贴、盈利能力和资产负债,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分别分析各级市场和市场的强度,研究这三个因素与农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羸弱。吕珊淑(2012)对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了全面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选定样本公司的农产品价格与其盈利能力成正比,即农产品价格上涨后其盈利能力增加。黄长胤(2008认为,股权的相对集中将有助于提高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高翔等(2013)通过因子分析对上市农业上市公司的业绩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上市公司的主业,资本回报和流向转型是影响上市农业公司的关键因素。
(二)对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研究
邵爽等(2014)研究了上海和深圳的22家上市农业公司,并通过因子分析对其业务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不佳,行业内发展不平衡,行业外发展差距较大。陈玲(2011)通过研究发现,农业上市公司的表现是“两头小,中 间大”的橄榄状,子行业发展不平衡。杨军芳(2010)运用熵法研究了2006 2008年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业绩。结果表明,农业上市公司的业绩不稳定,波动性大。韩索民(2010)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农业上市公司的资本在农业中占很大比例。因此,如何提高农业上市绩效是如何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迫切需求解决的问题。林乐芬(2004)通过研究比较,科研和深加工企业通过研究和比较有较好的业绩。因此,提高科技水平和深加工水平是提高上市农业公司竞争力的强而有力的措施。
(三)对农业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的研究
任建华(2015)对选定的河南省农业类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2009年至2013年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影响竞争力的诸多因素中,公司的管理能力和规模力量所占比例是最大。因此,把这两项能力的提高作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梁栩凌,聂铁力(2013)以各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为主,选取2012年的多家公司为样本,通过使用GM模型对农业二级行业竞争力进行评估并且排序。排序结果表明,畜牧业的竞争力最强,其次是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排名第三,农业排名倒数第二,而林业竞争力居于末位。慈斌,吕杰(2012)通过实证综合评估了选定样本公司的竞争力。结论表明,运营能力指标占评价权重最高,因此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提高运营能力。桑亚娇(2011)认为,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对竞争力的贡献最小。周卉萍(2000)通过研究发现,构成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包括行业内其他企业的企业文化氛围,学习和获得新理论和新技术的能力,以及新技术或商品的应用。管益忻(2002)指出,能够使公司胜过竞争对手的关键技能,构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因素是知识和资源,包括企业文化,研发投入和产业创新。高喜超,范莉莉(2014)认为,公司的组织与规划能力,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投资与研发,投入与产出能力,以及销售能力是公司核心竞争力,是公司持续盈利的源泉。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 引言 2
二、 文献综述 2
(一)对农业上市公司收益能力的研究 2
(二)对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研究 2
(三)对农业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的研究 3
(四)综合评述 4
三、 背景分析 4
四、实证分析 5
(一)数据来源 5
(二)变量说明 5
1. 被解释变量 5
2. 解释变量 6
(三)模型构建 6
(四)描述性统计 6
(五)相关系数分析 7
(六)平稳性检验 7
(七)面板模型估计分析 8
(八)稳健性检验 9
五、 结论 9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农业上市公司市场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引言
引言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上市公司的表现来判断。在中国,上市后公司作为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结构的摸索可以说是进一步体现中国公司改革的方向。因此,对其治理形式的分析不仅有利于狭义范围的发展,也对广义范围的发展也是很好的探索。同样的道理,农业上市公司对我国农业发展有非常的意义。并且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就开始对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加以引导,以提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其竞争力,使其具有应对机遇与挑战的能力。
但目前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规模小,发展缓慢,发展能力不强,合规性差,地理分布不均衡,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许多经营上的问题,也伴随着农业上市公司的成长壮大一一出现,种种问题给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导致业绩下滑,市场份额丧失,进一步也影响到了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比如,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十多年的时间里,有高达12家从事捕鱼或者淡水捕捞的农业类上市公司。但是几年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已经被迫转变或者被撤回停止了。目前只有4个仍在坚持以农业为主业。然而即使是留下的4个其商业条件也不理想,甚至正在悄然酝酿非农扩张。除上述提到的渔业外,种植业等其他弱势农业类行业也正经历这样的被迫转型过程。如何支持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使农业企业发展壮大,如何避免行业风险,特别是对于农业薄弱的行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研究农业上市公司的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从而能够以此为基础从而找到改善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方法,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文献综述
我国的学者对此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仍然取得了不容忽视的研究成果。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与瑞士的世界组织和洛桑管理学院合作开展国际竞争力研究后,我国学者在社科院的牵头下开始对上市公司市场竞争力进行研究。
(一)对农业上市公司收益能力的研究
杨涵、陈和平(2014)使用中国农业上市公司2010年至2012年的相关数据作为数据支持,运用因子分析对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随后又在文中引入政府的税收补贴、盈利能力和资产负债,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分别分析各级市场和市场的强度,研究这三个因素与农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羸弱。吕珊淑(2012)对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了全面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选定样本公司的农产品价格与其盈利能力成正比,即农产品价格上涨后其盈利能力增加。黄长胤(2008认为,股权的相对集中将有助于提高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高翔等(2013)通过因子分析对上市农业上市公司的业绩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上市公司的主业,资本回报和流向转型是影响上市农业公司的关键因素。
(二)对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研究
邵爽等(2014)研究了上海和深圳的22家上市农业公司,并通过因子分析对其业务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不佳,行业内发展不平衡,行业外发展差距较大。陈玲(2011)通过研究发现,农业上市公司的表现是“两头小,中 间大”的橄榄状,子行业发展不平衡。杨军芳(2010)运用熵法研究了2006 2008年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业绩。结果表明,农业上市公司的业绩不稳定,波动性大。韩索民(2010)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农业上市公司的资本在农业中占很大比例。因此,如何提高农业上市绩效是如何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迫切需求解决的问题。林乐芬(2004)通过研究比较,科研和深加工企业通过研究和比较有较好的业绩。因此,提高科技水平和深加工水平是提高上市农业公司竞争力的强而有力的措施。
(三)对农业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的研究
任建华(2015)对选定的河南省农业类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2009年至2013年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影响竞争力的诸多因素中,公司的管理能力和规模力量所占比例是最大。因此,把这两项能力的提高作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梁栩凌,聂铁力(2013)以各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为主,选取2012年的多家公司为样本,通过使用GM模型对农业二级行业竞争力进行评估并且排序。排序结果表明,畜牧业的竞争力最强,其次是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排名第三,农业排名倒数第二,而林业竞争力居于末位。慈斌,吕杰(2012)通过实证综合评估了选定样本公司的竞争力。结论表明,运营能力指标占评价权重最高,因此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提高运营能力。桑亚娇(2011)认为,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对竞争力的贡献最小。周卉萍(2000)通过研究发现,构成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包括行业内其他企业的企业文化氛围,学习和获得新理论和新技术的能力,以及新技术或商品的应用。管益忻(2002)指出,能够使公司胜过竞争对手的关键技能,构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因素是知识和资源,包括企业文化,研发投入和产业创新。高喜超,范莉莉(2014)认为,公司的组织与规划能力,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投资与研发,投入与产出能力,以及销售能力是公司核心竞争力,是公司持续盈利的源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