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对其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传统的利息业务难以使商业银行应对银行业的激烈竞争,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积极拓展非利息业务,调整收入结构。本文基于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10-2015年的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对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对其竞争力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为合理发展商业银行收入业务进而提高银行竞争力提供参考依据。得出以下结论一是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利息收入仍然在银行的营业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二是非利息收入产生的利润会带来竞争力的提高,但是非利息业务存在的成本及经营风险不利于银行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国内外竞争力评价研究 2
(二)收入结构研究 2
三、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及竞争力水平现状 3
(一)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现状 3
1. 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普遍较高 3
2. 收入增速持续放缓,盈利模式急需转变 4
3. 非利息收入结构不合理 4
(二)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 4
1. 因子分析法的原理 5
2. 数据来源 5
3. 数据预处理 5
4. 因子分析过程 5
四、收入结构对竞争力影响实证分析 6
(一)变量选取 6
1. 解释变量及控制变量的选取 6
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7
3.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8
4. F检验和Hausman检验 8
5. 随机效应回归结果 9
五、结论及建议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附录 11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对其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成败与其竞争力的强弱密不可分。作为金融行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商业银行对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愈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激烈,努力提升银行竞争力既是它摆脱困境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商业银行竞争力决定了社会公众需求的满足和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实现程度。研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有助于商业银行提升自身实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影响竞争力的因素中,收入结构是十分关键的一方面。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成绩有目共睹,然而其竞争力水平仍有不足,比起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差距较大,这同我国商业银行较单一的收入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中利息收入的占比在70%以上,非利息收入仍在处于发展中。同样地,在我国的银行市场中,发展较好的大型银行同大部分小银行的收入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而其竞争力也存在着显著的不同。那么,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到底与其竞争力有怎样的关系呢?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竞争力评价研究
国际主流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价方法有很多种。WEF和IMD根据国家金融业对经济影响程度来衡量一国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研究重点是一国银行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偏向国与国之间金融业竞争力的比较和研究。英国的《银行家》等杂志对全球1000多家银行按照一级资本进行排名,反映某家银行的竞争力甚至是某个国家银行的综合实力。标准普尔公司评价方法更加侧重商业银行的商业风险和财务风险因素,但是忽略其他一些比如盈利性、盈利性指标等其他重要因素。穆迪的银行评级分析法评价指标涉及面广,比较全面、系统。
国内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形成,一些学术文章中的对于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价指标莫衷一是。焦瑾璞(2002)把商业银行竞争力分为了潜在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和现实竞争力等三个方面,构建了评价竞争力的指标体系,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刘荣(2002)通过建立动态经营竞争力模型来描述银行的竞争力。他通过分析模型经济含义和系数得到以下结论:商业银行的类型不同,面临的市场竞争程度也是不同的,并且考虑到市场约束的原因,股份制银行的努力程度会更高从而具有更高的竞争力水平。所以,刘荣认为竞争激励决定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相对竞争力,所以作者认为国有银行为了增加竞争力水平从而上市引进好的机制并改进其经营模式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魏春旗和朱枫(2005)从商业银行的内部结构方面对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理论诠释,在研究理论上有所创新。但其方法的可操作性不强,仅限于定性的描述而缺少了定量的分析,且没有考虑银行制度和环境等因素。
(二)收入结构研究
国内外学术界在银行的收入结构方面发表了大量文献,基本上围绕收入结构对银行的经营绩效及经营风险两方面来研究。针对收入结构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均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收入结构的调整优化将有利于银行绩效的提髙。Rosie(2003)通过分析欧洲地区银行的数据,认为收入结构的多元化会促进欧洲银行业收益的稳定。张兆杰和汪泓(2009)将全球顶级的商业银行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进行对比,得出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提高是银行收益波动性降低的关键。另一种观点是收入结构多元化无益于经营绩效的提高。刘孟飞、张晓岚等(2012)研究了20002010年间19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结果表明银行业务多元化与银行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黄泽勇(2013)的实证研究则认为银行业务多元化程度对银行盈利能力产生的影响是极其微弱的。国内学者在研究商业银行收入结构与银行经营风险的关系时,由于选取对象、研究方法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刘孟飞等学者的研究表明银行风险受非利息收入份额的影响较大,银行风险可以由银行收入的多元化来降低。孙秀峰、从金萍(2014)的研究表明银行的安全性受到银行规模、收入结构、资本充足性等因素的影响。大银行多元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则对银行稳定性有不利影响;小银行多元化程度提升则有利于控制经营风险。张雪兰(2011)对中国14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银行收入结构同经营风险之间并不存在明显关联。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国内外竞争力评价研究 2
(二)收入结构研究 2
三、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及竞争力水平现状 3
(一)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现状 3
1. 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普遍较高 3
2. 收入增速持续放缓,盈利模式急需转变 4
3. 非利息收入结构不合理 4
(二)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 4
1. 因子分析法的原理 5
2. 数据来源 5
3. 数据预处理 5
4. 因子分析过程 5
四、收入结构对竞争力影响实证分析 6
(一)变量选取 6
1. 解释变量及控制变量的选取 6
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7
3.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8
4. F检验和Hausman检验 8
5. 随机效应回归结果 9
五、结论及建议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附录 11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对其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成败与其竞争力的强弱密不可分。作为金融行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商业银行对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愈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激烈,努力提升银行竞争力既是它摆脱困境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商业银行竞争力决定了社会公众需求的满足和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实现程度。研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有助于商业银行提升自身实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影响竞争力的因素中,收入结构是十分关键的一方面。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成绩有目共睹,然而其竞争力水平仍有不足,比起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差距较大,这同我国商业银行较单一的收入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中利息收入的占比在70%以上,非利息收入仍在处于发展中。同样地,在我国的银行市场中,发展较好的大型银行同大部分小银行的收入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而其竞争力也存在着显著的不同。那么,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到底与其竞争力有怎样的关系呢?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竞争力评价研究
国际主流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价方法有很多种。WEF和IMD根据国家金融业对经济影响程度来衡量一国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研究重点是一国银行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偏向国与国之间金融业竞争力的比较和研究。英国的《银行家》等杂志对全球1000多家银行按照一级资本进行排名,反映某家银行的竞争力甚至是某个国家银行的综合实力。标准普尔公司评价方法更加侧重商业银行的商业风险和财务风险因素,但是忽略其他一些比如盈利性、盈利性指标等其他重要因素。穆迪的银行评级分析法评价指标涉及面广,比较全面、系统。
国内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形成,一些学术文章中的对于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价指标莫衷一是。焦瑾璞(2002)把商业银行竞争力分为了潜在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和现实竞争力等三个方面,构建了评价竞争力的指标体系,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刘荣(2002)通过建立动态经营竞争力模型来描述银行的竞争力。他通过分析模型经济含义和系数得到以下结论:商业银行的类型不同,面临的市场竞争程度也是不同的,并且考虑到市场约束的原因,股份制银行的努力程度会更高从而具有更高的竞争力水平。所以,刘荣认为竞争激励决定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相对竞争力,所以作者认为国有银行为了增加竞争力水平从而上市引进好的机制并改进其经营模式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魏春旗和朱枫(2005)从商业银行的内部结构方面对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理论诠释,在研究理论上有所创新。但其方法的可操作性不强,仅限于定性的描述而缺少了定量的分析,且没有考虑银行制度和环境等因素。
(二)收入结构研究
国内外学术界在银行的收入结构方面发表了大量文献,基本上围绕收入结构对银行的经营绩效及经营风险两方面来研究。针对收入结构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均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收入结构的调整优化将有利于银行绩效的提髙。Rosie(2003)通过分析欧洲地区银行的数据,认为收入结构的多元化会促进欧洲银行业收益的稳定。张兆杰和汪泓(2009)将全球顶级的商业银行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进行对比,得出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提高是银行收益波动性降低的关键。另一种观点是收入结构多元化无益于经营绩效的提高。刘孟飞、张晓岚等(2012)研究了20002010年间19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结果表明银行业务多元化与银行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黄泽勇(2013)的实证研究则认为银行业务多元化程度对银行盈利能力产生的影响是极其微弱的。国内学者在研究商业银行收入结构与银行经营风险的关系时,由于选取对象、研究方法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刘孟飞等学者的研究表明银行风险受非利息收入份额的影响较大,银行风险可以由银行收入的多元化来降低。孙秀峰、从金萍(2014)的研究表明银行的安全性受到银行规模、收入结构、资本充足性等因素的影响。大银行多元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则对银行稳定性有不利影响;小银行多元化程度提升则有利于控制经营风险。张雪兰(2011)对中国14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银行收入结构同经营风险之间并不存在明显关联。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