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香格里拉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附件)

摘 要从全球范围看旅游业的重要性越来高、旅游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增长、增加就业以及对于文化和环境的促进作用也日益明显。我国现在旅游业从开始发展到现在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旅游业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1]。当前,旅游业业已经成为云南省的支柱产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旅游消费消费水平都已经进入到了快速发展时期。2015年云南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的数量已经突破了2.5亿。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有力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随着当前游客对于旅游产品和旅游目的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趋势,因此,加强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开发已经成为云南省发展旅游产业的必经之路。在这种背景下,香格里拉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依托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由于多使其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在对香格里拉旅游业发展概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环境破坏,旅游业关联度不高,人才队伍建设不够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加强环境管理、重视人才建设等对策,尤其是注重对现阶段旅游业的实际情况的具体调研,将其作为重点,在数据与资料的基础上展开市场分析,再进一步按照上文中所提及的相关对策进行循序渐进的落实,以保障香格里拉旅游业在未来开拓出更大的市场,在旅游市场中开辟出新的具有香格里拉特色的天地。
Key word:ShangriLa;Tourism;Development status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1.1选题的目的 1
1.1.2选题的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内研究现状 1
1.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3
1.4研究方法 3
2相关理论概述 5
2.1生态旅游 5
2.2品牌效应 5
3香格里拉旅游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7
3.1发展现状 7
3.2特点 7
3.2.1旅游资源丰富 8
3.2.2民俗文化独特 8
3.2.3建设发展特色景区 8
4香格里拉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析 9
4.1环境破坏严重 9
4.2旅游业产业关联度不高 10
4.3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商品开发缓慢 10
4.4人才队伍建设不够 11
5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2
5.1保护本民族旅游特色 12
5.2 加强生态旅游立法、加强环境管理、科学规划 12
5.3规范市场软环境,重视人才建设 13
6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7
1绪论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选题的目的
香格里拉地处滇川藏三省区的交汇处,是云南省国土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低的县份之一,境内蕴藏着丰富的几乎保存原始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从1992年的正式对外开放,到1994年旅游业的逐步起步,再到2012年郑重打出“香格里拉”这一世界级旅游文化牌,该县的旅游发展逐步成熟.随着品牌的提升,香格里拉的旅游业也呈现出跳跃性飞速发展之势,这种跳跃与“香格里拉”文化品牌的确立和发展进程极度吻合。[2]尽管在品牌带动下香格里拉县旅游业取得了喜人的初步成绩,但相对“香格里拉”的真正体现来说,仍然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在香格里拉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对香格里拉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劣势、发展机遇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1.2选题的意义
旅游业作为香格里拉发展优势良好的产业,它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做为旅游业的重要旅游资源,旅游业在开发过程中,既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不少利益,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只有找出香格里拉旅游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才能够使其具有长远发展的意义。因此,找到一条适合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业走的路,实现云南香格里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也被列为重要的旅游资源。目前,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已成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研究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学者对民族文化旅游的研究从资源现状,产品开发,景点规划,研究方法等较多的方面做了研究与探索,形成了较丰富的理论研究与实际规划成果。
对于生态旅游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从自身的研究范围和领域,给出的内涵侧重点不同。从范畴的角度来看分为广义和狭义的生态旅游。
王兴斌(1999)认为广义的生态旅游还包含了人们在自然环境中展开的旅游活动。王兴斌的研究首次提出了旅游活动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得生态旅游的概念更加丰富、完善[4]。
卢云婷(1996)认为从旅游动机和目标来看生态旅游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教育,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最终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卢云婷的研究使得旅游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了新的理论依据,摒弃了一味地强调旅游的生产者对旅游发展买单,而是进一步突出旅游的消费者与生产者两者的共同作用,只有兼顾二者的利益,生态旅游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5]。
杨开中认为从生态旅游的形式角度,存在产品论和模式论,产品论认为生态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并向市场进行推销,模式论认为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发展模式,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选择。首次将生态旅游的运营模式具体化,给决策者带来更加具体、客观的借鉴作用[6]。
张建萍(2008)提出的从五个方面来探讨生态旅游的特点,发展目标上的保护性以及学习教育性。对于生态旅游的分类国内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有所长的各种分类。他的研究理论使得生态旅游的概念更加清晰、透彻,使得国内生态旅游学术建设更加具有体系化[7]。
吴楚材教授、杨福泉分别认为生态旅游资源还包括人文类旅游资源。马乃喜,从旅游活动类型方面将生态旅游资源划分为观赏型、科学型、探险型、保健型、守猎型和民俗型6大类型。按生成机理,郭来喜把生态旅游资源分成两大类型:内生型(或称原生型)和外生型(或称延生型)。
国内的众多学者,对于生态旅游的研究颇具特色,每一位学者的理论研究都使得我国的生态旅游发展更加有血、有肉,也为后来学者研究指明了方向;同时,给政策制定者以起航灯的指引。
1.2.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手生态旅游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进入到21世纪后,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都掀起了研究生态旅游的热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学者有
Lindberg,1999年在研究航空器与气候变化的相互影响中,提出了环境破坏费用法的概念,并将此概念应用在生态旅游开发的成本和收益的评估过程中。
Wight在2003年认为:生态旅游者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教育文化程度、工资收入,并且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不适宜大规模的开发生态旅游资源[8]。
Rawles通过对对苏格兰的观鲸旅游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生态住宅游客调查发现,生态旅游比一般的观光旅游相比其环境保护意识较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强[9]。
1.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的研究共分为五章内容展开论述:
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为相关理论概述,本章简要的对生态旅游和品牌效应的理论进行介绍。
第三章为香格里拉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从香格里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以及香格里拉旅游业发展现状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04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