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贸易壁垒对中美禽肉类贸易的影响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和国民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各国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绿色贸易壁垒。本文以中美禽肉类贸易为视角,利用1991-2015年的数据,建立引力模型,引入虚拟变量,就绿色贸易壁垒对中美禽肉类贸易的影响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GDP增加以及人民币贬值能够促进我国禽肉产品对美国的出口,而美国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及金融危机则对我国禽肉产品出口美国具有负面影响。最后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提供如何解决绿色贸易壁垒的措施。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一)研究意义1
(二)文献综述2
1.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2
2.绿色贸易壁垒的理论研究2
3. 绿色贸易壁垒对农产品贸易影响机制的研究3
4. 绿色贸易壁垒对农产品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3
(三)研究框架5
二、中美禽肉贸易发展和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分析6
(一)中美禽肉贸易现状6
1.中国禽肉出口陷入困境6
2.出口品种以羽毛类为主6
(二)中国禽肉出口美国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情况7
(三)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禽肉出口的影响7
1.我国禽肉出口美国数量急剧减少7
2.出口成本大幅增加,价格优势不再7
三、中美禽肉贸易绿色贸易壁垒的定量研究7
(一)模型设计和变量选取7
(二)数据来源以及变量解释8
(三)描述性分析9
(四)模型计算以及结果9
1.模型整体显著性分析9
2.模型回归结果分析9
四、结论与对策10
(一)研究结论10
(二)对策建议10
1.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程度10
2.建立市场预警机制,及时调整战略10
3.加强贸易谈判,打造多元化的农产品出口市场11
4.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国际竞争力11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美禽肉类贸易的影响
引言
引言
(一)研究意义
自我国入世以来,非关税壁垒日渐替代关税壁垒阻碍我国产品走向国际化,尤其是以绿色贸易壁垒为代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全球经济加速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的背景下,产品质量标准日益严格,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形成绿色贸易壁垒,各国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着日趋严峻的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通过直接或间接使用阻碍乃至禁止贸易的方式以保护生态环境,往往是贸易国双方以维护本国环境和国民健康为目的所制定的各类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等,同时也是阻碍双方贸易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具有绿色关税、技术标准、环境标识、包装、卫生检验制度、补贴等多种形式方式。其涉及范围广、隐蔽性强、表面合法化,使其很难被发现。而农产品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成为了国际贸易中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传统领域。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系关国计民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农民人口众多,但在市场经济中却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缺乏话语权,对农业依赖性极强,收入来源渠道单一,生活质量有待改善。近些年来,绿色贸易壁垒阻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形式日趋严峻,导致了经济上不必要的损失。目前我国农产品贸易处于逆差状态,2015年我国农产品的进口额达到1168.8亿美元,出口仅706.8亿美元。据商务部数据,国外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近90%农产品出口带来了严重影响,导致了每年近90亿美元的损失。日本、美国、欧盟和韩国作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四大目的市场,总份额过半,也是遭受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最频繁的地区。
禽肉,主要包括鸡肉、鸭肉、鹅肉及其副产品等。禽肉以其高蛋白、低脂肪、极富营养著称,在倡导绿色健康的今天,禽肉焕发新的生命力,正逐渐成为新世纪消费者最青睐的食品之一,成为家庭餐桌上的常客,占据着农产品贸易的重要一席。在全球范围内,我国的禽肉生产规模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紧随美国之后,位居次席。由于文化背景以及饮食习惯等差异,中美双方需求的禽肉种类不同,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双方的禽肉贸易十分有必要。
作为农产品生产和出口的大国,美国也是世界上食品质量安全体系最严格的国家,其与进口农产品有关联的质量标准与检测体系种类丰富又繁杂,包含检验检疫、技术标准、认证程序等,且范围日益广泛。这些标准严重制约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其自2007年以来,陆续出台731、733、727等条款,对我国禽肉产品设置了最严苛的贸易壁垒,使我国禽肉出口贸易受阻。
美国绿色贸易壁垒是如何制约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制约程度如何?应当怎样来解决绿色贸易壁垒制约我国出口农产品的难题?当前,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之下,国民消费转型升级,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转折点,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农民收入来源渠道,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提升农民市场地位, 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上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为此,本文以中美禽肉类贸易为例,采取引力模型,就绿色贸易壁垒对中美农产品贸易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
(二)文献综述
1.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
程大中(2009)指出所谓国际贸易理论,从根本上讲,即判断解释整个贸易格局的分布以及其决定要素。根据主流观点,国际贸易理论共经历了五大阶段: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张凤娟(2013)指出每个阶段均回答了三大问题:贸易发生的原因、贸易结构以及贸易利益。古典贸易理论:即比较优势理论,在由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之上,大卫李嘉图于1817年对其观点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从供给出发,他认为比较优势决定了国际贸易格局,各国应选择自身相对生产效率更高的产品去生产、出口,而对于自身生产效率较低的其他产品则通过贸易方式获得;新古典贸易理论,即要素禀赋理论,由伊莱赫克歇尔和伯蒂尔俄林于1919和 1933年各自撰文提出,认为国家之间由于要素流动不畅,导致了要素禀赋方面的差异以及运用在生产中的要素比例不同,而这些差异正是决定着国际贸易格局。各国应选择自身相对充足的要素来生产、出口产品,而对于自身相对缺乏的要素则通过贸易方式获得该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新贸易理论,即产业内贸易理论,由格鲁贝尔和劳埃德提出,从市场结构出发,认为相似的需求偏好、差异性的产品、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以及规模收益递增决定着产业内贸易的格局;新兴古典贸易理论,杨小凯等根据超边际分析方法,从贸易的交易成本以及交易效率角度提出了该理论,认为生产力的增强离不开分工,但同时也会产生交易费用,而贸易正是产生于交易费用无法掩盖分工效果的时候,决定着国际贸易格局;新国际贸易理论,即企业组织理论,其从企业出发,假设存在着规模经济以及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认为产业内贸易是由于规模收益递增、产品具有异质性、企业之间的倾销行为等原因造成的。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一)研究意义1
(二)文献综述2
1.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2
2.绿色贸易壁垒的理论研究2
3. 绿色贸易壁垒对农产品贸易影响机制的研究3
4. 绿色贸易壁垒对农产品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3
(三)研究框架5
二、中美禽肉贸易发展和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分析6
(一)中美禽肉贸易现状6
1.中国禽肉出口陷入困境6
2.出口品种以羽毛类为主6
(二)中国禽肉出口美国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情况7
(三)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禽肉出口的影响7
1.我国禽肉出口美国数量急剧减少7
2.出口成本大幅增加,价格优势不再7
三、中美禽肉贸易绿色贸易壁垒的定量研究7
(一)模型设计和变量选取7
(二)数据来源以及变量解释8
(三)描述性分析9
(四)模型计算以及结果9
1.模型整体显著性分析9
2.模型回归结果分析9
四、结论与对策10
(一)研究结论10
(二)对策建议10
1.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程度10
2.建立市场预警机制,及时调整战略10
3.加强贸易谈判,打造多元化的农产品出口市场11
4.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国际竞争力11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美禽肉类贸易的影响
引言
引言
(一)研究意义
自我国入世以来,非关税壁垒日渐替代关税壁垒阻碍我国产品走向国际化,尤其是以绿色贸易壁垒为代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全球经济加速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的背景下,产品质量标准日益严格,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形成绿色贸易壁垒,各国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着日趋严峻的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通过直接或间接使用阻碍乃至禁止贸易的方式以保护生态环境,往往是贸易国双方以维护本国环境和国民健康为目的所制定的各类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等,同时也是阻碍双方贸易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具有绿色关税、技术标准、环境标识、包装、卫生检验制度、补贴等多种形式方式。其涉及范围广、隐蔽性强、表面合法化,使其很难被发现。而农产品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成为了国际贸易中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传统领域。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系关国计民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农民人口众多,但在市场经济中却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缺乏话语权,对农业依赖性极强,收入来源渠道单一,生活质量有待改善。近些年来,绿色贸易壁垒阻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形式日趋严峻,导致了经济上不必要的损失。目前我国农产品贸易处于逆差状态,2015年我国农产品的进口额达到1168.8亿美元,出口仅706.8亿美元。据商务部数据,国外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近90%农产品出口带来了严重影响,导致了每年近90亿美元的损失。日本、美国、欧盟和韩国作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四大目的市场,总份额过半,也是遭受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最频繁的地区。
禽肉,主要包括鸡肉、鸭肉、鹅肉及其副产品等。禽肉以其高蛋白、低脂肪、极富营养著称,在倡导绿色健康的今天,禽肉焕发新的生命力,正逐渐成为新世纪消费者最青睐的食品之一,成为家庭餐桌上的常客,占据着农产品贸易的重要一席。在全球范围内,我国的禽肉生产规模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紧随美国之后,位居次席。由于文化背景以及饮食习惯等差异,中美双方需求的禽肉种类不同,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双方的禽肉贸易十分有必要。
作为农产品生产和出口的大国,美国也是世界上食品质量安全体系最严格的国家,其与进口农产品有关联的质量标准与检测体系种类丰富又繁杂,包含检验检疫、技术标准、认证程序等,且范围日益广泛。这些标准严重制约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其自2007年以来,陆续出台731、733、727等条款,对我国禽肉产品设置了最严苛的贸易壁垒,使我国禽肉出口贸易受阻。
美国绿色贸易壁垒是如何制约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制约程度如何?应当怎样来解决绿色贸易壁垒制约我国出口农产品的难题?当前,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之下,国民消费转型升级,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转折点,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农民收入来源渠道,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提升农民市场地位, 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上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为此,本文以中美禽肉类贸易为例,采取引力模型,就绿色贸易壁垒对中美农产品贸易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
(二)文献综述
1.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
程大中(2009)指出所谓国际贸易理论,从根本上讲,即判断解释整个贸易格局的分布以及其决定要素。根据主流观点,国际贸易理论共经历了五大阶段: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张凤娟(2013)指出每个阶段均回答了三大问题:贸易发生的原因、贸易结构以及贸易利益。古典贸易理论:即比较优势理论,在由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之上,大卫李嘉图于1817年对其观点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从供给出发,他认为比较优势决定了国际贸易格局,各国应选择自身相对生产效率更高的产品去生产、出口,而对于自身生产效率较低的其他产品则通过贸易方式获得;新古典贸易理论,即要素禀赋理论,由伊莱赫克歇尔和伯蒂尔俄林于1919和 1933年各自撰文提出,认为国家之间由于要素流动不畅,导致了要素禀赋方面的差异以及运用在生产中的要素比例不同,而这些差异正是决定着国际贸易格局。各国应选择自身相对充足的要素来生产、出口产品,而对于自身相对缺乏的要素则通过贸易方式获得该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新贸易理论,即产业内贸易理论,由格鲁贝尔和劳埃德提出,从市场结构出发,认为相似的需求偏好、差异性的产品、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以及规模收益递增决定着产业内贸易的格局;新兴古典贸易理论,杨小凯等根据超边际分析方法,从贸易的交易成本以及交易效率角度提出了该理论,认为生产力的增强离不开分工,但同时也会产生交易费用,而贸易正是产生于交易费用无法掩盖分工效果的时候,决定着国际贸易格局;新国际贸易理论,即企业组织理论,其从企业出发,假设存在着规模经济以及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认为产业内贸易是由于规模收益递增、产品具有异质性、企业之间的倾销行为等原因造成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