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促进农地流转是推动农业规模化和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而农户的行为响应在此中至关重要。本文以来自江苏泗洪、江都、仪征三地农村地区的393份实地调查问卷为基础,分析文献后共选取16个变量,涉及农户户主个人特征、家庭禀赋和农地生产特征三个维度,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分别研究农户农地转入行为与转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实证表明农户农地转入行为与转出行为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户主年龄、耕地破碎度、农机拥有情况、农地保障等10个因素对农地转入行为有显著影响;家庭规模、农地承包面积、非农就业机会、家庭非农收入等9个因素对农地转出行为有显著影响。
目录
摘要..................................................................... 1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1引言.....................................................................1
一、文献综述 2
(一)国内文献综述 2
(二)国外文献综述 3
二、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3
(一)变量说明与模型建立 3
1.因变量 3
2.自变量的选择与说明 3
3.模型构建 5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5
1.数据来源 5
2.调研地区基本情况 5
3.描述性统计 6
(三)计量结果分析 9
1.农户农地转入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10
2.农户农地转出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12
三、 结论与建议 14
(一)结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4
1.农户农地转入行为影响因素 14
2. 农户农地转入行为影响因素 15
(二)建议 15
致谢 15
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引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农村经济社会环境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逐渐凸显出诸多不适应性,土地分散细碎化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极大阻碍了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以下简称农地流转)随着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应运而生,它对于统筹农地资源配置,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意义非凡。
政府有关部门对农地流转高度重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央政府屡次在“一号文件”和重要《决定》中明确农地改革方向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农户农地流转日渐活跃,农地流转率已由1990年的0.44%提升为2006年的16%直到2014年的30.4%,但农地流转速度仍然缓慢,尚未在广大农村地区形成规模化市场,普及的前景任重道远。
什么造成了农地流转的低响应?这要求正处在经济转型深化期的中国明确并对症解决。虽然已经有许多专家学者有从不同角度切入探讨,但笔者认为还有挖掘的空间。首先是对农户的关注度还不够,既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农户家庭,农户作为农地经营的行为主体、农地流转的行为主体,其意愿与行为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其次,市场均衡都是由需求和供给两个对立方共同决定的,农地流转市场也不例外,农地需求与农地供给差异较大,但很多研究将它们整体作为一个因变量。因此本文将以来自江苏泗洪、江都、仪征的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分别分析农户农地转入/出的影响因素并进行解释。随着中国农地流转的不断发展,区域差距也逐渐拉开,江苏处于东部发达地区,分析其农户农地转入/出行为影响因素,可为其他地区切实发挥农地流转在农业经营适度规模化和现代化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为什么政策鼓励没有达到使农户积极流转农地的预期效果,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远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对此有学者围绕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初玉岗(2001)认为症结在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目前确定的流转价格没有吸引力,张照新(2002)认为是非农就业机会受限制,钱忠好(2003)认为是农地流转面临刚性的需求约束,总之这些造成了农地流转市场上供不应求的不均衡状态;钱文荣(2004)则认为农地流转的意愿并不低,只是市场信息不灵、交易费用高等阻碍了流转意愿转变成流转现实;钟文晶、罗必良(2013)则从禀赋效应出发,研究农地流转市场因包含了亲缘、人情关系在内而具有特殊性。有学者围绕政府行为分析:黄季焜等(2011)认为以农地承包关系而非农地经营关系为依据发放农业补贴会减弱农地转出意愿;郜亮亮(2014)认为村级流转管制抑制了农地流转。有学者围绕产权制度分析:何静(2001)认为法律保障是农地流转发展的客观前提;张兰等(2014)却发现农地产权安全对农地流转并无显著影响。
关于影响农户参与农地流转市场的因素,国内学者在微观层面上已经就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决策机理做了许多研究。
第一个方面为外部机制。从地权稳定性的角度出发,田传浩、贾生华(2004)研究发现农户对地权稳定性预期越高则租入农地的意愿越强烈,而且租入农地的面积也越大。从中介组织的角度出发,卞琦娟、周曙东等(2011)发现中介组织在农地流转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市场安排角度出发,周曙东、卞琦娟等(2010)发现租田的稳定性和租金价格对农户农地转入意愿有显著影响;宋辉、钟涨宝(2013)发现地方政府对农地流转信息发布的指导也会带来影响;蔡洁、夏显力(2017)发现农地流转组织形式、合约期限和流转价格的透明度影响农户是否参与农地流转。从政策制度引导的角度出发,刘克春、池泽新(2008)研究发现农业税费减免和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短期内并不会影响农户的农地转入行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78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