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各国纷纷寻找新的投资热点,已期能加速各个国家的经济恢复进度,此时资源丰富的非洲便随即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国投资者的关注。然而,令人担忧的是非洲的政治局势至今仍旧不稳定,并且经济增长速度不如人意,这无疑最大程度上的增加了中国投资者对非直接投资的风险,所以,出于对非投资安全性和收益性的考虑。在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前期,对风险有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与判断,进而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中国投资者来说意义重大。本文主要通过现如今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出中国对非直接投资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虽然持续发展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影响因素有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和政治局势。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认为中国政府和企业应该分别采取对策,从而达到投资效率更大化、投资风险更低和投资收益更高的目的。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文献综述 2
第2章 我国对非直接投资的现状 4
2.1 投资规模扩大,占比依然较低 4
2.2 投资覆盖率较高,但国别分布较为集中 5
2.3 投资领域不断拓宽,但行业分布仍相对集中 6
2.4 民企和中小企为对非投资生力军 7
第3章 影响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因素 9
3.1 有利因素 9
3.2 不利因素 10
第4章 我国对非直接投资的应对对策 14
4.1 政府对策 14
4.2 企业对策 15
第5章 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在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中国制定了“走出去”的新战略,鼓励国内的国有企业、私人企业到外国寻找投资项目,并积极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一进入21世纪,中国占全球产量的比例便由8%猛增到16%,提高了一倍,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国企业开始到境外寻找合适的投资项目,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至2013年底,15300家中国投资者已经在国外设立了超过25400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位于世界上的184个国家(地区),比2012年增加了5个,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存量)已高达6604.8亿美元,与2012相比,排名前进2位,全球排名第11位。
尽管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在2003年到2013年之间有所波动,但总体而言,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流量一直呈上升趋势,2003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流量仅仅只有0.74亿美元,还不到一个亿,但是到了2008年对非直接投资流量已经达到了54.9亿美元,和2007年的15.7亿美元相比,同比增长249%,占中国在这一年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9.8%。 而且中国的对非直接投资存量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长率2003年至2008年超过73%,2009年增幅有所回落,增速为19%,2010年到2012年增幅在20%~30%左右,2013年较2012年增幅34%,增长幅度稳步提升。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各国纷纷寻找新的投资点,而此时的非洲作为一个资源大国,可以说吸引了全球的视线,可想而知,在非洲竞争的激烈程度。但是和一些欧美发达国家丰富的海外投资经验相比,中国无论是经济还是对外直接投资经验都还处于起步学习和发展阶段。只能说,对非洲的直接投资,我国机遇与风险并存。
1.1.2 研究意义
由于非洲部分地区政治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中国投资者在对非进行投资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011年2月,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爆发反政府抗议示威活动,冲突规模不断升级。使得中国在利比亚投资的企业基本瘫痪。据商务部统计,当年,中国在利比亚开展投资合作的共有75家公司,大型项目超过50个,涉及合同金额高达188亿美元,人员3.3万人。由于局势动荡,中国企业在利比亚基本上停止了一切活动,大型工程项目被迫取消,当地的不动产,还有一些专业设备都不得不被放弃。而随后,大规模的撤侨行动便被立即执行,这使得工程公司在非洲的发展举步维艰,严重阻碍了后续对非直接投资的开展。
这种屡见不鲜的政治动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投资者投资非洲所面临的复杂风险,而如何正确的认识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我国政府和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对于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研究,国外许多学者的文章,观点和建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Elizabeth Asiedu(2002)的文章将其他发展中国家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进行了对比,针对性较强[1]。文中选择的影响也具有可比性,对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分析也同时具有代表性。且在另一篇文章中,Elizabeth Asiedu(2006)同样分析了对于非洲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2]。有利因素的分析讨论较为全面深入,然而对不利因素的分析则较为片面,仅仅指出了政治因素但是忽略了文化法律等其他因素的作用。在Matthias Bussea and Carsten Hefekerb(2005)的一篇文章中,则分析了国际直接投资流入的决定性因素,他们从政治、文化、法律等方面对投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得出的结论不具有国别和地区差异[3]。
1.2.2 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由于更清晰的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所以他们对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也更具有代表性。肖卓立(2012)主要从政治与经济两方面对我国政府还有企业投资非洲的风险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对非直接而投资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风险主要有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分析较为全面和深入[4]。黄梅波与郑燕霞(2013)通过中国和非洲的相互比较,主要分析了非洲和我国在世界生产网络中的地位还有作用,全面阐述了我国对非直接投资应该注意的比如投资领域,投资规模等问题[5]。这对本文分析我国政府和企业投资领域有一定的鉴定价值。孙延杨(2014)主要通过实证研究,从外部,内部两方面说明了我国投资非洲的制约因素,得出影响我国对非投资的主要动因是混合型的[6]。
综上,虽然无论国外文献综述还是国内文献综述,都提到了政治风险,却没有或者忽视了其他的影响因素,比如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等问题。
第2章 我国对非直接投资的现状
33.7亿美元,这是2013年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流量,同2012年的25.2亿美元相比增长了约33.9%。到2013年底,中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存量为261.9亿美元[7],同2003年相比增长了约52倍,中国企业在非洲52 个国家(地区)共设立了2955家境外企业,占中国境外企业总量的11.6%。而根据相关行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非洲流入外资570亿美元,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占当年非洲外资流入总量的6%。
2.1 投资规模扩大,占比依然较低
在图21中,从流量来看,2004年至2008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流量便逐年递增,2008年,中国对非投资流量为54.9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了248.8%,主要是因为当年中国工商银行支付了约54.6亿美元去收购了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权[8],才会导致08年的248.8%的增长率。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导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流量急速下滑,仅仅只有14.4亿美元。但是2009年到2013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流量便慢慢回升,从2009年14.4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33.7亿美元,23.7%的年平均增长率[9]。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65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