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技术的出现,催生了互联网金融产业的诞生。互联网金融在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严重威胁着传统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商业银行的“生命线”,流动性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分析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金融业所具备的优势,并了解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流动性产生影响的渠道和方式,剖析当下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运用压力测试的方法,结合敏感性分析,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以此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问题,分析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的承受能力,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与对策。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
目 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
2 互联网金融概述 2
2.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2
2.2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2
2.3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途径 5
3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发展现状 6
3.1 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相关概念 6
3.2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 6
3.3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度量 7
3.4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现状 7
4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 8
4.1 银行负债结构变动 8
4.2 银行业务结构调整优化 8
4.3 银行利润空间缩窄 8
5 流动性压力测试实证研究 8
5.1 模型的基本组成与构建 8
5.2 流动性压力测试真实分析 12
6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12
6.1 不断完善与创新金融监管制度 13
6.2 拓展银行资金来源渠道 13
6.3 建立健全完善的银行业经济数据 14
6.4 放缓贷款增长,适当减少同业操作 14
6.5 积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推动压力测试的普及 14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在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端创新技术的联合推动之下,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产业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态势。
2013年6月,余额宝横空出世,作为阿里巴巴旗下的一款理财产品,余额宝没有金额和期限的限制,并且利率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上市之初便“圈粉”了大批投资者。余额宝以其低门槛、高收益、高流动性的优势,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后,一些互联网企业持续发力,又推出了百度钱包、腾讯理财通、花呗、借呗、京东金融等一系列互联网金融产品,开始抢占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
就在余额宝推出后不久,2013年6月20日,我国银行业爆发了大规模的“钱荒”,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达到了史无前例的30%,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1.1.2 研究意义
互联网金融及其相关产业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及其相关产业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律和监管措施尚未完善,缺乏准入门槛和行业规范,其安全性还有待商榷。而商业银行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银行业能否稳健运行关乎社稷民生,互联网金融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进一步加剧,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在研究互联网金融产业模式的同时,运用压力测试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承受能力,希望能够得出一些比较好的对策和建议。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外研究状况
Diamond & H.Dybvig(1983)提出了经典的DD模型,用于研究银行的挤兑危机,认为贷款流动性的不足和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流动性问题的产生,一旦储户大规模取款,银行必然面临挤兑的风险[1]。Jacklin & Bhattacharya(1988)提出了基于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银行挤兑模型[2]。Freixas & Rochet(1997)则将DD 模型拓展到了整个银行体系[3]。Kashyap etc.(2002)指出,表外业务同样也在影响着商业银行的流动性[4]。
相关学者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起源做了许多研究,但总体上并未脱离“由于借贷资金期限不匹配而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产生”这一核心思想。
1.2.2 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也有很多学者从理论及实证的角度进行了许多研究分析,试图探索新时代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新途径。
姚长辉(1997)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在当前阶段主要表现为:逐步紧缩的银行业务、日益紧张的流动性资金以及持续弱化的资产流动[5]。郭敬华(2000)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现状及特点的研究,指出为了有效应对流动性风险,央行和银监部门必须进一步强化相关监管机制,加强银行内部控制[6]。陈轩,苗丹丹(2013)从阿里旗下的小额贷款业务切入,以问卷的形式采访大量用户,研究显示以花呗、借呗为代表的小额贷款模式以其无需抵押、快捷方便的特性得到了用户的普遍认可,冲击了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7]。邱勋(2013)认为,余额宝类互联网金融产品将对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业务和理财业务形成强烈冲击[8]。
2 互联网金融概述
2.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互联网金融(ITFIN)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现代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9]。
就目前来说,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的整合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传统金融业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开展金融活动,比较典型的方式就是网银和证券交易账户,这种方式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产品创新,而更像是一种技术革新,它并未改变资金的融通渠道和融通方式,只是通过产品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从而抢占产品市场;二是现代互联网企业利用其信息和技术优势独立开展金融活动,开创了属于互联网金融的全新商业模式,如支付宝、余额宝等,不同于第一种方式中对传统金融模式进行的简单升级,这种方式使交易信息更加对称,交易价格也更加平等。
目 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
2 互联网金融概述 2
2.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2
2.2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2
2.3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途径 5
3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发展现状 6
3.1 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相关概念 6
3.2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 6
3.3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度量 7
3.4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现状 7
4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 8
4.1 银行负债结构变动 8
4.2 银行业务结构调整优化 8
4.3 银行利润空间缩窄 8
5 流动性压力测试实证研究 8
5.1 模型的基本组成与构建 8
5.2 流动性压力测试真实分析 12
6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12
6.1 不断完善与创新金融监管制度 13
6.2 拓展银行资金来源渠道 13
6.3 建立健全完善的银行业经济数据 14
6.4 放缓贷款增长,适当减少同业操作 14
6.5 积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推动压力测试的普及 14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在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端创新技术的联合推动之下,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产业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态势。
2013年6月,余额宝横空出世,作为阿里巴巴旗下的一款理财产品,余额宝没有金额和期限的限制,并且利率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上市之初便“圈粉”了大批投资者。余额宝以其低门槛、高收益、高流动性的优势,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后,一些互联网企业持续发力,又推出了百度钱包、腾讯理财通、花呗、借呗、京东金融等一系列互联网金融产品,开始抢占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
就在余额宝推出后不久,2013年6月20日,我国银行业爆发了大规模的“钱荒”,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达到了史无前例的30%,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1.1.2 研究意义
互联网金融及其相关产业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及其相关产业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律和监管措施尚未完善,缺乏准入门槛和行业规范,其安全性还有待商榷。而商业银行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银行业能否稳健运行关乎社稷民生,互联网金融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进一步加剧,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在研究互联网金融产业模式的同时,运用压力测试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承受能力,希望能够得出一些比较好的对策和建议。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外研究状况
Diamond & H.Dybvig(1983)提出了经典的DD模型,用于研究银行的挤兑危机,认为贷款流动性的不足和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流动性问题的产生,一旦储户大规模取款,银行必然面临挤兑的风险[1]。Jacklin & Bhattacharya(1988)提出了基于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银行挤兑模型[2]。Freixas & Rochet(1997)则将DD 模型拓展到了整个银行体系[3]。Kashyap etc.(2002)指出,表外业务同样也在影响着商业银行的流动性[4]。
相关学者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起源做了许多研究,但总体上并未脱离“由于借贷资金期限不匹配而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产生”这一核心思想。
1.2.2 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也有很多学者从理论及实证的角度进行了许多研究分析,试图探索新时代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新途径。
姚长辉(1997)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在当前阶段主要表现为:逐步紧缩的银行业务、日益紧张的流动性资金以及持续弱化的资产流动[5]。郭敬华(2000)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现状及特点的研究,指出为了有效应对流动性风险,央行和银监部门必须进一步强化相关监管机制,加强银行内部控制[6]。陈轩,苗丹丹(2013)从阿里旗下的小额贷款业务切入,以问卷的形式采访大量用户,研究显示以花呗、借呗为代表的小额贷款模式以其无需抵押、快捷方便的特性得到了用户的普遍认可,冲击了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7]。邱勋(2013)认为,余额宝类互联网金融产品将对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业务和理财业务形成强烈冲击[8]。
2 互联网金融概述
2.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互联网金融(ITFIN)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现代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9]。
就目前来说,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的整合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传统金融业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开展金融活动,比较典型的方式就是网银和证券交易账户,这种方式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产品创新,而更像是一种技术革新,它并未改变资金的融通渠道和融通方式,只是通过产品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从而抢占产品市场;二是现代互联网企业利用其信息和技术优势独立开展金融活动,开创了属于互联网金融的全新商业模式,如支付宝、余额宝等,不同于第一种方式中对传统金融模式进行的简单升级,这种方式使交易信息更加对称,交易价格也更加平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