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流动性提升与农业职业教育发展

在漫长的农业社会进程中,教育与劳动力之间所表现出的关系并不是那么明显,直到我国进入工业化、城镇化社会之后,传统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传统农业带来的收益日渐降低,大量的劳动力开始从农村流向城市,在此过程中教育在流动劳动力中所起的作用日益突出,“文化素质”已然成为工业化进程中对劳动力的基本要求,而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的流出也对我国的农业生产起到了一定消极影响。但是教育与劳动力流动不适应的问题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农村是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因此要大力发展我国的农业职业教育,使教育跟上工业化、城市化的步伐。本文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率加快的大背景下,采用对历史与现状相对比的方法,研究了劳动力流动性的提升与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得出要把教育与现代劳动力相适应的对策。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农业职业教育,工业化,城镇化
目 录
1 引言 1
2 相关文献综述 1
2.1 相关概念 1
2.2.理论界关于农业职业教育与劳动力流动相关问题的研究 2
3.我国劳动力流动性与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
3.1 我国劳动力流动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
3.2 我国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8
3.3 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对我国劳动力流动性的作用 10
3.4 外国农业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 11
4 我国发展农业职业教育与提升劳动力流动性的对策与建议 12
4.1 加大对农业职业教育的财政倾斜力度和教育改革的力度 12
4.2 大力培育农业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12
4.3 优化农业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3
4.4 加深户籍制度改革 13
4.4 美国“合作教育”模式对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启示 13
结 论 14
致 谢 15
参 考 文 献 16
1 引言
我国的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阶段,从1978年到2013年短短的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十年间,我国城镇常驻人口增加了6.4亿人左右。正是因为劳动力的流动性逐年攀升,促进我国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得知城镇化的推进使得我国农村居民人口日趋下降,从2006年的7.3亿人减少到2015年的5.9亿人。但是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并不能取代农业在我国的地位,从根本上我国仍然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家。近年来我国粮食问题越发凸显,粮食自给率下跌到87%,有30%左右是依靠国际市场来调节。其中最突出的原因就是农民普遍外出务工导致的农业劳动投入不足和农民文化素质水平低下所造成的缺少优质劳动力,尤其是在经济贫困地区这种现象是非常常见的。
而我国在农业职业教育方面起步比较晚,各种政策的不完善使得我国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滞后,进一步导致了因农村人口知识文化水平低下只能从事体力活的状况。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农业职业教育,它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提升农村人力资源、劳动力的转移、培养高素养的农村工作人员有着关键作用。因此积极寻求农业职业教育稳定向上发展的新途径、新举措、新方法,对推进建设农业应用型人才队伍以及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提升劳动力的流动性、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着重要意义。
基于此,本文探讨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和提高劳动力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寻找并解决农业职业教育与劳动力流动存在问题,通过对发达国家在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方面先进经验的借鉴,提出对劳动力流动性提升与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2 相关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劳动力流动的概念
劳动力流动是指劳动力为了获得更高的劳动报酬而发生转移的现象,包括地区、产业、部门、就业状态、企业、工作之间的转移。劳动力流动是劳动力商品化的结果和劳动力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表现。一般而言,劳动力的流动只能缩小地区之间的工资差距并不能消除地区之间的工资差别。劳动力流动是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我国消费观念的转变和产业之间的兴衰引起的劳动力流动分为有计划流动和市场流动这两种方式。对我国有深刻影响的劳动力流动形式自改革开放以来大致有两种:劳动力的城乡流动和城镇劳动力流动且这两种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都给我国带来了不小的就业压力。
2.1.2农业职业教育的概念
农业职业教育是指为使受教育者获得农业职业技能或农业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农业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农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但是我国农业技术创新和人员知识储备能力不足,每一万名农业从业人员中只有6名科技人员。科技成果转变率偏低的原因之一是农业科技创新经费投入不足,这已成为农业科技发展的阻碍。“十二五”期间中央发布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完善农业技术创新奖励机制,健全进行科研的院所、学校的研究人员和企业贤才的流动和实践制度,提高科技成果使用率,激发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科研院所、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职业院校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应积极设立种植业研究成果权益分配试点以完成成果分享。
全国农指委副主任委员刘天金强调,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全国农指委秘书处工作依托单位,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资源条件和体系优势,着眼服务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和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着力打造十大公共基础:一是全国农业职业教育信息服务平台。二是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平台。三是全国农业职业教育研究交流平台。四是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五是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检阅展示平台。六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七是全国农业职业院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平台。八是新型职业农民全程服务智慧平台。九是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学分认定平台。十是新型职业农民发展促进平台。
2.1.3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
经济因素是影响劳动力流动的最根本原因,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的报酬,因此贫困地区劳动力流动是最大的。此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人们对劳动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好的的工作环境能让职工认同感增强,对比农村的工作环境,大城市显然更受人们的青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92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