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创新研究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物流金融作为解决融资难的新方法,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传统物流金融业务模式,之后用博弈论的方法,对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面向企业开展物流金融服务进行博弈关系,指出二者之间风险与利益的分配取决于双方博弈的结果,也得出了进行物流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分析提出三种创新的物流金融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物流企业与银行间利益与风险的分担问题,最后给出创新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1
Abstract 1
Key words1
一、引言2
二、文献综述2
三、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现状3
四、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创新分析4
(一) 面向中小企业的物流金融业务博弈论分析 5
五、物流金融业务创新模式分析6
1.全程物流模式 6
2.金融仓储模式 6
3.供应链金融模式 6
六、结论与建议 7
致谢8
参考文献8
我国现代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创新研究
引言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时代,中小企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中国经济的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截至2013年年末,我国中小企业注册数量已经超过了4200万家,占全国总企业数量的90%以上,创造了我国近60%的经济总量,占据了经济的半壁江山。
然而,中小企业融资却只占总融资额的30%左右,只有12%的流动资金来自于银行。因此,融资难一直是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据中小企业协会调查,22.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融资难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首要原因,54%的企业认为,融资成本贵是最大的问题。对很多企业来说,融资难、授信难的问题已然成为我国中小企业持健康快速增长的障碍。虽然我国政府下放了很多审批权,但是,由于企业自身信用等级评级较低,质押抵押物难,担保困难等问题,仍然较难从银行贷款,因此很多中小微企业受困于资金瓶颈。从供应链角度来说,物流服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并解决这些问题。
从我国现状来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无论是物流金融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都还是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理论方面,更多的是研究传统物流金融模式,缺乏符合我国现状的分析,实践阶段主要是借鉴外国模式,真正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较少。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金融存在着非常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因为它能够实现物流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三方的共赢。所以,实现物流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摆在物流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面前的关键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一)基于权利质押与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的研究进展
冯耕中(2007)将我国现有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分成两种:基于权利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和基于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前者就是仓单质押融资,借方企业以中介方开出的仓单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信贷业务。后者即存货质押融资,两种业务模式的共同之处在于,二者都属于质押范畴,都是被用来作为规避贷款风险的手段。另外,两者实质上都要关注质押商品的价值及其浮动和变化。
(二)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物流金融服务模式的研究进展
从物流金融业务开展的全过程来看,委托代理是一系列委托与被委托、代理与被代理的关系。
彭志忠(2007)认为,物流金融是由一系列委托代理关系组成的,其成功运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物流金融整个链条之间各方之间信任机制的建立和保持。刘涛(2009)依据共同代理理论建立模型,定义了物流金融服务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委托代理理论认为,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是建立物流金融信任机制的首要任务,物流金融中的信任关系是一个动态强化、相互诱导的过程。
(三)基于应收票据管理的NRF―LC 物流金融模式的研究进展
赵道致(2008)以中小型物流企业如何实现快速费用结算为研究目标,提出了 NRF-LC 服务模式。赵道致和白马鹏(2008)以缩短中小物流企业资金周转周期和加快费用结算速度为研究目标,创新性地构建了一种基于应收票据管理的物流金融服务融资模式(NRFLC),并提出了 NRFLC 的基本结构和业务流程,探讨了该融资模式中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和所承担的责任,分析了具体的投融资策略,最后构建了资金供给方商业银行与资金需求方中小企业的博弈模型,计算得出 NRFLC 物流金融服务模式的可行域。
(四)基于循环经济的逆向物流金融业务模式
张天柱(2004)从学科任务和研究内容方面进行学科界定,循环经济的基本任务是不断改进经济体系的生态质态。邹平座(2005)认为,循环经济是指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知识文化等三个基础资源整体的良性循环。李莉(2010)认为物流金融服务不能仅局限于对正向物流的支持,还要针对逆向物流环节设计一些相应的金融产品。
(五)基于融通仓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的研究进展
朱道立(2004)建立了融通仓的理论框架。朱道立(2006)发表了文章详细介绍了融通仓的概念、结构与运作模式,确立了融通仓的规范模式。陈祥锋(2007)提出了包含金融功能和物流功能的金融物流的概念。融通仓是一种把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综合管理的业务模式。其内容包括物流服务、金融服务、中介服务和风险管理服务。融通仓的核心思想是在各种流的整合和互补互动关系中寻找机会和时机,其目的是为了提升顾客服务质量、提高经营效率、减少运营资本、拓宽服务、减少风险、优化资源使用等等。
三、物流金融发展现状
在我国,物流金融还是比较新的模式,对中小企业也是比较新的概念。从广义上来说,物流金融就是面向物流业的营运,通过开发和提供金融产品及服务,有效地整合物流过程中资金与信用的运动,达到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统一的过程。现在我国常用的两种模式分别为存货质押模式与仓单质押模式,形式比较单一。二者的共同特点为将企业拥有的存货或者银行开具的仓单为质押物,作为担保向银行出质,同时,将压质物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以获得银行融资。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0.6万亿元,占GDP的16.6%,比上年下降0.3%,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13.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算,增长比上一年回落1.6%,可以看出,物流需求规模增速减缓,物流业转型加快,社会物流总需求与GDP的比率有所下降。随着物流企业密度增大,竞争加剧与市场分割,使得利润越来越薄,但物流金融这块业务却很少涉及。因此,仍然不够成熟的我国物流金融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1、业务流程不规范。虽然现在物流公司都是在用传统的业务模式,但是具体的业务流程,每一家都有自己的准则。因此,产生了业务流程不规范的问题。
2、业务范围有限。金融机构为了控制风险,一般倾向于选择低风险、高价值的存货进行抵质押,回避更新快、周期短的存货。许多企业因此无法得到融资。
3、风险较难控制。在货物的质押或者运输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自然损耗或者不可抗力的因素导致的损失。其损失如何界定也比较难判断。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1
Abstract 1
Key words1
一、引言2
二、文献综述2
三、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现状3
四、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创新分析4
(一) 面向中小企业的物流金融业务博弈论分析 5
五、物流金融业务创新模式分析6
1.全程物流模式 6
2.金融仓储模式 6
3.供应链金融模式 6
六、结论与建议 7
致谢8
参考文献8
我国现代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创新研究
引言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时代,中小企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中国经济的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截至2013年年末,我国中小企业注册数量已经超过了4200万家,占全国总企业数量的90%以上,创造了我国近60%的经济总量,占据了经济的半壁江山。
然而,中小企业融资却只占总融资额的30%左右,只有12%的流动资金来自于银行。因此,融资难一直是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据中小企业协会调查,22.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融资难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首要原因,54%的企业认为,融资成本贵是最大的问题。对很多企业来说,融资难、授信难的问题已然成为我国中小企业持健康快速增长的障碍。虽然我国政府下放了很多审批权,但是,由于企业自身信用等级评级较低,质押抵押物难,担保困难等问题,仍然较难从银行贷款,因此很多中小微企业受困于资金瓶颈。从供应链角度来说,物流服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并解决这些问题。
从我国现状来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无论是物流金融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都还是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理论方面,更多的是研究传统物流金融模式,缺乏符合我国现状的分析,实践阶段主要是借鉴外国模式,真正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较少。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金融存在着非常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因为它能够实现物流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三方的共赢。所以,实现物流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摆在物流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面前的关键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一)基于权利质押与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的研究进展
冯耕中(2007)将我国现有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分成两种:基于权利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和基于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前者就是仓单质押融资,借方企业以中介方开出的仓单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信贷业务。后者即存货质押融资,两种业务模式的共同之处在于,二者都属于质押范畴,都是被用来作为规避贷款风险的手段。另外,两者实质上都要关注质押商品的价值及其浮动和变化。
(二)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物流金融服务模式的研究进展
从物流金融业务开展的全过程来看,委托代理是一系列委托与被委托、代理与被代理的关系。
彭志忠(2007)认为,物流金融是由一系列委托代理关系组成的,其成功运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物流金融整个链条之间各方之间信任机制的建立和保持。刘涛(2009)依据共同代理理论建立模型,定义了物流金融服务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委托代理理论认为,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是建立物流金融信任机制的首要任务,物流金融中的信任关系是一个动态强化、相互诱导的过程。
(三)基于应收票据管理的NRF―LC 物流金融模式的研究进展
赵道致(2008)以中小型物流企业如何实现快速费用结算为研究目标,提出了 NRF-LC 服务模式。赵道致和白马鹏(2008)以缩短中小物流企业资金周转周期和加快费用结算速度为研究目标,创新性地构建了一种基于应收票据管理的物流金融服务融资模式(NRFLC),并提出了 NRFLC 的基本结构和业务流程,探讨了该融资模式中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和所承担的责任,分析了具体的投融资策略,最后构建了资金供给方商业银行与资金需求方中小企业的博弈模型,计算得出 NRFLC 物流金融服务模式的可行域。
(四)基于循环经济的逆向物流金融业务模式
张天柱(2004)从学科任务和研究内容方面进行学科界定,循环经济的基本任务是不断改进经济体系的生态质态。邹平座(2005)认为,循环经济是指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知识文化等三个基础资源整体的良性循环。李莉(2010)认为物流金融服务不能仅局限于对正向物流的支持,还要针对逆向物流环节设计一些相应的金融产品。
(五)基于融通仓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的研究进展
朱道立(2004)建立了融通仓的理论框架。朱道立(2006)发表了文章详细介绍了融通仓的概念、结构与运作模式,确立了融通仓的规范模式。陈祥锋(2007)提出了包含金融功能和物流功能的金融物流的概念。融通仓是一种把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综合管理的业务模式。其内容包括物流服务、金融服务、中介服务和风险管理服务。融通仓的核心思想是在各种流的整合和互补互动关系中寻找机会和时机,其目的是为了提升顾客服务质量、提高经营效率、减少运营资本、拓宽服务、减少风险、优化资源使用等等。
三、物流金融发展现状
在我国,物流金融还是比较新的模式,对中小企业也是比较新的概念。从广义上来说,物流金融就是面向物流业的营运,通过开发和提供金融产品及服务,有效地整合物流过程中资金与信用的运动,达到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统一的过程。现在我国常用的两种模式分别为存货质押模式与仓单质押模式,形式比较单一。二者的共同特点为将企业拥有的存货或者银行开具的仓单为质押物,作为担保向银行出质,同时,将压质物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以获得银行融资。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0.6万亿元,占GDP的16.6%,比上年下降0.3%,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13.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算,增长比上一年回落1.6%,可以看出,物流需求规模增速减缓,物流业转型加快,社会物流总需求与GDP的比率有所下降。随着物流企业密度增大,竞争加剧与市场分割,使得利润越来越薄,但物流金融这块业务却很少涉及。因此,仍然不够成熟的我国物流金融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1、业务流程不规范。虽然现在物流公司都是在用传统的业务模式,但是具体的业务流程,每一家都有自己的准则。因此,产生了业务流程不规范的问题。
2、业务范围有限。金融机构为了控制风险,一般倾向于选择低风险、高价值的存货进行抵质押,回避更新快、周期短的存货。许多企业因此无法得到融资。
3、风险较难控制。在货物的质押或者运输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自然损耗或者不可抗力的因素导致的损失。其损失如何界定也比较难判断。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