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乳业海外并购的机遇困境及对策(附件)【字数:22146】

摘 要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中国企业络绎不绝的走出国门并购。且并购的行业正从传统的制造业向生物医药、互联网科技等新型行业转变。近些年乳制品行业在海外并购上也十分活跃。众所周知,从世界范围内看,最优质的奶源和牧草资源不在中国。在世界经济的疲软的大背景下,海外优质资产价格低廉,是中国乳品企业走向海外进行并购的重要机遇。本文将以国内外乳制品行业海外并购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表明我国乳品企业海外并购是大势所趋。然后具体介绍中国乳制品企业的先行者-光明乳业的发展状况、海外并购的经历;对比光明乳业成功并购新西兰新莱特公司和并购法国优诺公司失败的案例,总结出影响光明乳业海外并购面临的困境有政治冲突、文化冲突、市场冲突等;针对性提出淡化政治色彩、加强企业交融、实行本土化战略等对策。为中国乳品企业更好的实施海外并购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方法 3
第二章 海外并购相关概念阐述 6
2.1海外并购的含义及类型 6
2.2海外并购的流程 6
第三章 中国乳品行业发展现状 8
3.1国内乳品行业发展现状 8
3.2乳品行业海外并购发展现状 11
3.3乳品行业海外并购的机遇 12
第四章 光明乳业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14
4.1光明乳业简介 14
4.2光明乳业并购法国优诺 15
4.3光明乳业并购新西兰Synlait milk 18
4.4成功的经验 21
第五章 光明乳业海外并购的困境 24
5.1国家因素 24
5.2企业因素 24
5.3 市场冲突 25
第六章 我国乳品行业海外并购的对策 27
6.1加大政府支持 27
6.2 加强企业交融 27
6.3提升市场竞争力 29
结束语 31
致 谢 32
参考文献 3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乳制品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增长迅速,且乳制品作为日常必不可少的消费品,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可观。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人们对于乳制品,不仅需求数量增加,对于乳制品种类、口味的需求也会日益增长。就原奶产量而言,中国是世界排名第三的原奶生产大国。但是,在如此美好的发展前景和增长速度之后,我国的乳制品行业也存在着危机:2008年以来,我国乳制品行业相继爆出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等丑闻。就在国内乳品企业陷入信任危机之际,洋奶粉品牌不断攻城略地,占领中国市场。在此情况下,中国乳品企业转型改革迫在眉睫,而最快捷有效的方法就是并购海外同行企业。
在光明乳业收购新西兰新莱特之后,伊利、蒙牛等乳品行业龙头企业国际化的脚步不断加快,尤其是在奶粉新政颁布后,很多中小企业都在抓紧在海外建厂,促使乳品行业海外并购迎来高潮。2016年伊利在并购新西兰大洋洲乳业公司后,并且花费30亿人民币建设二期大洋洲生产基地;2017年伊利宣布8.5亿美元并购美国有机奶第一品牌Stonyfield后,澳优乳业也宣布收购澳洲乳企ADP100%的股份和Ozfarm50%的股份; 2017年7月中牧集团并购新西兰Mataura Valley Milk公司一系列中国乳品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开启了出海之旅,乳品行业国际化必将迎来第二轮高潮。
1.1.2研究意义
中国乳制品企业想要摆脱“低质量”的帽子、想要克服资源缺乏的制约、想要缩短产品与大众需求之间的差距,目前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走出国门,在全球范围内分派资源,弥补自身发展缺陷,进一步扩大、提升自己。近些年,关于企业海外并购的文献多着重于阐释一个企业并购前后财务等方面的对比,总结经验或者失败的教训。但是比较同一个企业不同并购案例的文献较少。本文选取光明乳业成功并购新西兰Synlait Milk公司和并购法国优诺公司失败的两则案例,分别研究其并购动机、并购过程及并购的不同结果,进行正反对比后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探究光明乳业海外并购的制约因素并针对性的给出对策,为光明乳业以及中国的其他乳品企业走向海外并购提供一定的参考。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成果
国外学者对于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研究,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企业并购和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并购不仅可以是跨境的海外并购,还可以进行国内企业并购。这就要求有意组织并购活动的公司在行动前做好事实研究。ZOHRA BI ASST.(2016)对印度实行国内并购和海外并购IT公司进行对比研究,使用描述性统计,对样本t检验,进行了绩效分析。得出相对于海外并购,印度IT公司国内并购绩效更好的结论。再一次验证,并非所有公司都适合海外并购。一个企业决策的成功与否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定。 Reed(2013)对中国海外并购的活动进行了评价,指出现价段中国大力推行“走出去”政策,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良好时机。有了政策支持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步子会迈的更稳健。如果准确的掌握了企业海外并购的时机,海外并购之路便可以说是成功了一半。对于企业海外并购的动机而言,S.Gubbi和P.Aulakh(2010)认为,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获取境外优质资源。而通过企业并购方式不仅可以获取他国企业的优质资源,还可以扩大自身企业的市场范围,提升自身企业的竞争力,且通过海外并购这种方式可以达到的效果最为显著。
1.2.2国内研究成果
在海外并购的伊始,兀晶(2016)认为,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于各自地区乳品品牌的忠诚度很高。所以,企业在并购之后不能兀自注销被并购的公司及其品牌,而应当结合自身公司的优势和被并购公司的口碑,充分利用双方优势来拓展市场。李铁冰(2017)指出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现在仍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缺乏成熟的经验。容易过度自信,风险意识比较薄弱。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在并购开始前制定好详细周密的战略计划,正如刁新玉(2017)认为战略是影响企业跨国并购成败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不同的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在跨国并购的初期时,企业应该重点关注主营业务在海外的发展前景,以保证企业竞争优势。当企业主业接近饱和状态,可以选择多元化跨国并购战略。胡攀攀(2017)在对光明乳业并购Synlait Milk后的绩效进行分析研究之后提出:这次并购虽然成功,但是仍然存在失败的地方。比如:并购后光明乳业盈利能力降低、偿债能力减弱、主营业务利润率甚至有下降趋势因此,她认为并非所有企业都适合走国际化路线,中国企业在“走出去”之前,要对自身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的摸底,预估企业是否适合跨国并购。更重要的是,要选对目标企业,制定周密详细的并购计划。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8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