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fdi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研究(附件)【字数:18322】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加快,列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引进外商投资和本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日益成为推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在我国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亟待调整的背景下,本文将两者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分析,探讨FDI 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采用的方法是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首先,理论部分阐述了IFDI、OFDI和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又结合相关理论对FDI影响产业结构的作用机理作出说明;其次,本文介绍了我国IFDI、OFDI和产业结构的现状;再次,实证部分对收集整理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Hausman检验以及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向FDI对产业结构优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从投资国和东道国的角度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提出政策建议。摘 要 Ⅰ
目 录
ABSTRACT Ⅱ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
第二章 理论分析 4
2.1 FDI相关理论 4
2.2产业结构相关理论 5
2.3传导机制 6
第三章 中国IFDI、OFDI与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 9
3.1 中国IFDI的现状分析 9
3.2中国OFDI的现状分析 14
3.3中国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16
第四章 我国双向FDI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实证分析 18
4.1模型构建 18
4.2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18
4.3实证分析过程 21
4.4实证结果 29
4.5实证总结 31
第五章 政策建议 33
5.1全国层面 33
5.2 地区层面 34
结束语 35
致 谢 36
参考文献 37
附录 38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同时每个国家都在努力寻求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怎样在这场角逐中脱颖而出,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打造更为高端的产业结构链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对本国的产业结构不断进行优化。虽然目前中国产业逐步迈向该新技术领域,产业结构正趋于优化,但是优化程度相较于发达国家仍然落后,其中产业结构不合理仍然是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
2016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总额大约是1.52万亿美元,与去年相比下降了13个百分点。2016年在全世界,尤其是亚洲外商直接投资流量总体水平大幅降低的情况下,中国利用外资保持稳定增速,达到了约1390亿美元,较上年增加2.3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近年,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金额持续增加但被投资的行业主要是制造业,地区也只集中在东部,整个投资格局比较狭窄,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和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量下降,但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却仍在增长。直到2016年底,中国有2.44万家境内投资者在世界19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数量达到3.72万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达约13573.9亿美元,占全球总额的比重提升至5.2%,位居世界第六。双向国际投资额的增加不仅使中国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国际投资地位,而且给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国际投资作为产业转移的重要手段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不论作为OFDI中的母国还是IFDI中的东道国,在发生国际投资的过程中,中国目前“二三一”的产业结构都会被影响。基于对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思考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带一路”对外开放重点战略的引导,我们应该迎着全球产业转移的浪潮,通过对我国双向FDI客观作用与内在联系的分析,进一步了解IFDI和OFDI的作用原理,从而仔细地研究双向FDI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效应。
1.1.2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本课题从产业结构层次的视角,在前人的经验总结上归纳分析,阐明了双向FDI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种种影响,同时分别剖析了IFDI和OFDI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机理和传导机制,试图完善学者提出的已有观点,丰富了国际投资对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的理论意义。
(二)实际意义
从近五年的发展来看,国际投资势必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头,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意见,完善我国的产业结构,最大程度地发挥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各种效用,使外商直接投资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提升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一个强劲的推动力;同时鼓励本国企业积极对外投资,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在合作中实现共赢,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示范。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主要内容
本课题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就我国双向FDI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机制进行阐述,深入发掘国际投资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并做出全面的论述,并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其研究结果为我国应当如何引进外资和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政策的建立提供了建议和依据,使对外直接投资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更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2.2研究方法
本文搜集近十四年中国IFDI与OFDI数据,结合数学、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实证检验考察我国IFDI与产业结构、OFDI与产业结构以及双向FDI与产业结构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短期均衡关系,并分东、中、西部地区从区域角度实证分析双向FDI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以及IFDI、OFDI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差异程度,由此分析归纳我国总体以及不同区域双向FDI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1.2.3研究框架
图11 研究框架图
第二章 理论分析
2.1 FDI相关理论
2.1.1垄断优势理论
1960年,美国学者StephenHermerHymer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中率先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这一理论解释了美国公司的直接外国投资行为。他的导师CPKindleberger在之后发展了垄断优势理论,因此垄断优势理论也被称为“海默——金德尔伯格”理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两个条件是:首先,企业必须具有垄断性的优势,以抵消与本土企业竞争的不利因素;其次,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的存在使公司能够拥有并保持这样的优势。跨国公司是不完全市场的产物,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跨国公司没有市场力量。
目 录
ABSTRACT Ⅱ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
第二章 理论分析 4
2.1 FDI相关理论 4
2.2产业结构相关理论 5
2.3传导机制 6
第三章 中国IFDI、OFDI与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 9
3.1 中国IFDI的现状分析 9
3.2中国OFDI的现状分析 14
3.3中国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16
第四章 我国双向FDI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实证分析 18
4.1模型构建 18
4.2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18
4.3实证分析过程 21
4.4实证结果 29
4.5实证总结 31
第五章 政策建议 33
5.1全国层面 33
5.2 地区层面 34
结束语 35
致 谢 36
参考文献 37
附录 38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同时每个国家都在努力寻求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怎样在这场角逐中脱颖而出,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打造更为高端的产业结构链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对本国的产业结构不断进行优化。虽然目前中国产业逐步迈向该新技术领域,产业结构正趋于优化,但是优化程度相较于发达国家仍然落后,其中产业结构不合理仍然是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
2016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总额大约是1.52万亿美元,与去年相比下降了13个百分点。2016年在全世界,尤其是亚洲外商直接投资流量总体水平大幅降低的情况下,中国利用外资保持稳定增速,达到了约1390亿美元,较上年增加2.3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近年,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金额持续增加但被投资的行业主要是制造业,地区也只集中在东部,整个投资格局比较狭窄,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和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量下降,但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却仍在增长。直到2016年底,中国有2.44万家境内投资者在世界19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数量达到3.72万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达约13573.9亿美元,占全球总额的比重提升至5.2%,位居世界第六。双向国际投资额的增加不仅使中国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国际投资地位,而且给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国际投资作为产业转移的重要手段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不论作为OFDI中的母国还是IFDI中的东道国,在发生国际投资的过程中,中国目前“二三一”的产业结构都会被影响。基于对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思考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带一路”对外开放重点战略的引导,我们应该迎着全球产业转移的浪潮,通过对我国双向FDI客观作用与内在联系的分析,进一步了解IFDI和OFDI的作用原理,从而仔细地研究双向FDI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效应。
1.1.2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本课题从产业结构层次的视角,在前人的经验总结上归纳分析,阐明了双向FDI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种种影响,同时分别剖析了IFDI和OFDI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机理和传导机制,试图完善学者提出的已有观点,丰富了国际投资对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的理论意义。
(二)实际意义
从近五年的发展来看,国际投资势必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头,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意见,完善我国的产业结构,最大程度地发挥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各种效用,使外商直接投资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提升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一个强劲的推动力;同时鼓励本国企业积极对外投资,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在合作中实现共赢,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示范。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主要内容
本课题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就我国双向FDI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机制进行阐述,深入发掘国际投资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并做出全面的论述,并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其研究结果为我国应当如何引进外资和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政策的建立提供了建议和依据,使对外直接投资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更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2.2研究方法
本文搜集近十四年中国IFDI与OFDI数据,结合数学、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实证检验考察我国IFDI与产业结构、OFDI与产业结构以及双向FDI与产业结构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短期均衡关系,并分东、中、西部地区从区域角度实证分析双向FDI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以及IFDI、OFDI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差异程度,由此分析归纳我国总体以及不同区域双向FDI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1.2.3研究框架
图11 研究框架图
第二章 理论分析
2.1 FDI相关理论
2.1.1垄断优势理论
1960年,美国学者StephenHermerHymer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中率先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这一理论解释了美国公司的直接外国投资行为。他的导师CPKindleberger在之后发展了垄断优势理论,因此垄断优势理论也被称为“海默——金德尔伯格”理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两个条件是:首先,企业必须具有垄断性的优势,以抵消与本土企业竞争的不利因素;其次,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的存在使公司能够拥有并保持这样的优势。跨国公司是不完全市场的产物,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跨国公司没有市场力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