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分析(附件)【字数:12930】
日期2018年 5 月17 日摘 要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变,利率和汇率的波动也随之加剧,世界各国开始寻找规避风险的措施,金融衍生品应运而生。随着金融自由化程度不断加深,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商业银行加大对金融衍生品业务等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开发。然而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还有所欠缺,为提高商业银行管理风险的能力,围绕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展开分析。首先,描述了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其次,分析了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银行内控机制和外部监管存在缺失;然后,通过案例分析得到,加强内控机制、减少操作风险对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至关重要;最后,针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提出了建议,应该不断完善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和外部监管。
Key words: financial derivatives; commercial banks; risk management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文献综述 1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 3
2.1金融衍生品的定义 3
2.2金融衍生品的特点及基本功能 3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分析 5
3.1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历程 5
3.2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 5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分析 10
4.1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面临的风险 10
4.2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第五章 案例分析 13
5.1案例简介 13
5.2案例分析 13
5.3案例小结 14
第六章 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的建议 15
6.1加强内控机制 15
6.2加强外部监管 16
结束语 17
致 谢 18
参考文献 1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二十世纪末,国际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利率和汇率也发生了剧烈的波动,作为规避风险的工具,金融衍生品应运而生。随着全球金融自由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润空间被压缩,商业银行为了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逐渐加大对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开发。金融衍生品套期保值的功能可以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它的杠杆作用会带来较高的风险,也就是说,收益与风险并存。国际上有不少银行的破产与金融衍生品的不正确使用直接相关。因此,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尤为重要。银行的风险管理应该从对风险的控制转变升级为主动经营管理风险,这为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的稳健发展、高效运行保驾护航。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市场存在着交易规模小,交易品种少的特点,商业银行对于金融衍生品的运用还不成熟,对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还不到位,银行的内控机制还不完善,外部监管也不健全。为了确保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商业银行提高自身管理风险的能力就很关键。因此,针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的分析就非常重要。
1.2研究意义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市场不是很成熟,其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方式主要是运用金融衍生品,但这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对银行产生的影响和如何管理这些风险等问题都有待研究。所以,本文主要基于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问题展开分析,着重研究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提供帮助。
1.3文献综述
目前,有诸多学者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了分析研究,下面从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和风险管理两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
1.3.1对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市场现状的研究
仲秋(2016)、徐英杰(2006)和段军山(2015)认为虽然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有着规模小、品种少的特点,但是随着国力提升,金融衍生品市场规模逐渐变大,种类也逐渐增多。McAleer M,Hammoudeh S.(2013)、徐小阳(2013)和杜雨薇(2016)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金融衍生品相关内容的信息披露尚不充分,银行外部监管不到位,同时也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刘一枝(2016)、张利平(2014)和Li S Marinc M(2014)主要从银行的内控机制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银行的内控机制不到位,银行缺乏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
1.3.2对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的建议措施的研究
马光(2016)、苗娜(2015)和徐建明(2013)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应该在宏观方面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争取将法律风险降到最低;在微观方面,应该加强内部人员的风险意识。袁琳(2016)、徐鹤龙(2017)和刘玉杰(2017)认为应该组建专业团队,注重人才内生力量的培养,我国还可以参考发达国家的运营模式,吸取其中的教训,学习他们的经验。同时,面对变幻不停的金融市场,银行要不断改进和标准化具体业务操作流程。汪思艺(2017)、谢海垚(2014)和关竹溪(2017) 认为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市场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开展规模化的信息披露。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金融衍生品的定义
金融衍生品是一种金融合约,其价值取决于一种或多种基础资产或指数。
根据基础衍生品的形态分类,金融衍生品可分为期权、期货、互换和远期四大类。
根据原生资产分类,金融衍生品可分为利率类、汇率类、商品类和股权类。利率衍生产品主要包括远期利率协定、利率期货、利率互换和利率期权。外汇衍生品主要包括外汇远期交易、外汇期货、外汇期权和货币互换。文中主要涉及到外汇远期交易和外汇期权的相关知识。其中,外汇远期交易指买卖外汇双方签订合同,规定买卖外汇的数量、汇率和未来交割外汇的时间,到了规定的交割日期双方再按照合同规定办理货币收付的外汇交易。外汇期权合约指购买方在向出售方支付一定期权费后,所获得的在未来约定日期或一定时间内,按照规定汇率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外汇资产的选择权。
Key words: financial derivatives; commercial banks; risk management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文献综述 1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 3
2.1金融衍生品的定义 3
2.2金融衍生品的特点及基本功能 3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分析 5
3.1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历程 5
3.2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 5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分析 10
4.1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面临的风险 10
4.2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第五章 案例分析 13
5.1案例简介 13
5.2案例分析 13
5.3案例小结 14
第六章 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的建议 15
6.1加强内控机制 15
6.2加强外部监管 16
结束语 17
致 谢 18
参考文献 1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二十世纪末,国际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利率和汇率也发生了剧烈的波动,作为规避风险的工具,金融衍生品应运而生。随着全球金融自由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润空间被压缩,商业银行为了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逐渐加大对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开发。金融衍生品套期保值的功能可以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它的杠杆作用会带来较高的风险,也就是说,收益与风险并存。国际上有不少银行的破产与金融衍生品的不正确使用直接相关。因此,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尤为重要。银行的风险管理应该从对风险的控制转变升级为主动经营管理风险,这为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的稳健发展、高效运行保驾护航。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市场存在着交易规模小,交易品种少的特点,商业银行对于金融衍生品的运用还不成熟,对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还不到位,银行的内控机制还不完善,外部监管也不健全。为了确保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商业银行提高自身管理风险的能力就很关键。因此,针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的分析就非常重要。
1.2研究意义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市场不是很成熟,其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方式主要是运用金融衍生品,但这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对银行产生的影响和如何管理这些风险等问题都有待研究。所以,本文主要基于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问题展开分析,着重研究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提供帮助。
1.3文献综述
目前,有诸多学者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了分析研究,下面从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和风险管理两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
1.3.1对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市场现状的研究
仲秋(2016)、徐英杰(2006)和段军山(2015)认为虽然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有着规模小、品种少的特点,但是随着国力提升,金融衍生品市场规模逐渐变大,种类也逐渐增多。McAleer M,Hammoudeh S.(2013)、徐小阳(2013)和杜雨薇(2016)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金融衍生品相关内容的信息披露尚不充分,银行外部监管不到位,同时也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刘一枝(2016)、张利平(2014)和Li S Marinc M(2014)主要从银行的内控机制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银行的内控机制不到位,银行缺乏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
1.3.2对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的建议措施的研究
马光(2016)、苗娜(2015)和徐建明(2013)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应该在宏观方面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争取将法律风险降到最低;在微观方面,应该加强内部人员的风险意识。袁琳(2016)、徐鹤龙(2017)和刘玉杰(2017)认为应该组建专业团队,注重人才内生力量的培养,我国还可以参考发达国家的运营模式,吸取其中的教训,学习他们的经验。同时,面对变幻不停的金融市场,银行要不断改进和标准化具体业务操作流程。汪思艺(2017)、谢海垚(2014)和关竹溪(2017) 认为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市场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开展规模化的信息披露。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金融衍生品的定义
金融衍生品是一种金融合约,其价值取决于一种或多种基础资产或指数。
根据基础衍生品的形态分类,金融衍生品可分为期权、期货、互换和远期四大类。
根据原生资产分类,金融衍生品可分为利率类、汇率类、商品类和股权类。利率衍生产品主要包括远期利率协定、利率期货、利率互换和利率期权。外汇衍生品主要包括外汇远期交易、外汇期货、外汇期权和货币互换。文中主要涉及到外汇远期交易和外汇期权的相关知识。其中,外汇远期交易指买卖外汇双方签订合同,规定买卖外汇的数量、汇率和未来交割外汇的时间,到了规定的交割日期双方再按照合同规定办理货币收付的外汇交易。外汇期权合约指购买方在向出售方支付一定期权费后,所获得的在未来约定日期或一定时间内,按照规定汇率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外汇资产的选择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