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困境与对策(附件)

摘 要我国目前处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出现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这个群体规模已达1.45亿人,是新型城镇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就业问题值得关注。本文通过收集官方和权威研究团体发布的数据来分析问题,并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分析方法。另外,本文还比较了新老农民工的就业特征的差异,采用了比较分析的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了如下结论一、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新一代农民工存在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障落实不到位等的问题,政府部门要加强保护新一代农民工劳动权益的工作。二、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就业观念的个性化以及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在就业中经常更换工作,增加了社会的就业成本,浪费了社会资源。因此,新一代农民工要加强责任心,抓好职业规划。三、新生代农民工在产业结构升级中面临着结构性失业问题。也可以换个思路回到尚未开发完全的小城镇就业,实现近地城镇化。希望本文能为政府部门制定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政策提供参考,并能更好的解决新一代农民工就业问题。
目 录
一、 引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1
二、 新型城镇化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内在关联 2
(一)核心概念概述 2
(二)新型城镇化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助推作用 2
(三)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对新型城镇化的助推作用 2
三、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面临的困境 3
(一)就业层次低 3
(二)就业稳定性差 3
(三)劳动合同签订率低 4
四、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因素分析 5
(一)受教育程度及劳动技能水平低 5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念变化 5
(三)产业结构升级面临结构性失业 6
五、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对策分析 6
(一)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6
(二)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7
(三)健全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工作 7
(四)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回到小城镇就业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0
引言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科技的实际应用和生产力的逐步提高,一大批农村劳动力已摆脱农业束缚,涌向城市,已成为一批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工。他们广泛分布在城镇的建筑业、制造业和服务业,1.45亿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为我国城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尽管近年来新一代农民工的就业形势有所好转,但是还存在着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就业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农民工”一词是我国特色城镇化背景下的产物,其现象对应国外文献中的是农村转移劳动力。目前为止,国外研究的主要观点有:经济学家刘易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在城乡双重制度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无限地供给。经济学家托达罗则认为,城乡之间的差异是其就业转变的原因。同时,舒尔茨提出了人口迁移的成本收益的理论,指出如果收入大于成本,个人或家庭就会流动。斯塔克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一种新的劳动力流动理论,并分析了家庭福利的最大化。
2.国内研究现状
根据中国的国情,中国学者在这个问题上也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如:李俊奎、朱国芬(2014)结合当前中国的经济社会特征,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化进程中就业的现状。提出了多元化得新生代农民工转移模式,探索改善农民工就业的途径。杨冬民、陈金利(2015)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是影响农民工就业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改善农民工就业的措施。张元惠(2017)讨论了构成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制约因素的是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能力、我国现行制度和城镇承载力。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新生代农民工是加快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随着新生代农民工规模的扩大,他们的就业问题需要政府和国家的更多关注。只有解决了新一代农民工就业困境,国家和社会才能稳步发展,才能保证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和实现农村振兴的政策。
新型城镇化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内在关联
(一)核心概念概述
1.新型城镇化
中国城镇化分为两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8年以前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传统城市化阶段,第二个阶段是1978年以后市场经济改革中的城镇化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是以“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统筹发展”的发展方针,“内涵发展”的发展道路,这是符合科学城镇化发展理念的发展模式。
2.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意义是将老一代和新一代农民工区分开,第二层意义是说明农民工正处在新老交替的过渡阶段。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说法,新生代农民工是在1978年以后出生的,在异地从事非农职业的农业户籍人口。
(二)新型城镇化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助推作用
第一,传统城市化的主要目标是GDP 的增长,是土地城镇化,城市转型或者新城创建是主要特征。而新型城镇化实现了化地向化人的转变,比如支持农民工市民化,是人的城镇化。
第二,在新型城镇化战略下,新兴产业、信息、城镇、农业四化同步发展,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提供支持。首先,工业化推动了小城镇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创造了就业岗位。其次,信息化为新一代农民工就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平台保障,提高了精准就业的效率。最后,农业现代化为农业发展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扩大了农产品的产量,提升农产品质量,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对新型城镇化的助推作用
第一,贫困生活条件下的新生代农民工迁入生活条件良好的城镇就业,实现农民工地理和户籍上的转换,他们不仅可以提高生活水平,还可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
第二,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中得到满意就业,不但其收入水平提高,还使得贫困家庭的子女公平地获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促进农民与市民教育资源的均等化,同时提高农民工子女的文化素质,促进农民工生产生活方式和习惯的转变,进而加快其市民化转变。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面临的困境
(一)就业层次低
进入城镇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不仅仅只是为了获得高回报,他们还期待工作环境好、 待遇条件好以及追求更优越的生活条件,不想从事老一代农民工那样的脏乱差工作,他们想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目前,新一代农民工的就业领域比上一代农民工更为广泛,不再局限于建筑和服务业,许多新生代农民工进入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比如电子行业、汽车工业和教育行业。但总体来看,在各个领域的就业还仍处于较低水平,难以进入高端层次。
从图1新生代农民工外出从事的主要行业分布情况看,其就业的行业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占一半以上的比重。其中新生代农民工在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就业者最多。此外,新生代农民工在第三产业的就业分布非常广泛,表明位于第三产业的公司对新生代农民工有一定的就业需求。

图1 新生代农民工在行业中的分布情况
(二)就业稳定性差
新生代农民工频繁的更换工作和跳槽的现象很是普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可以通过他们在一家工作单位持续工作的时间来分析。由图2知:在一家工作单位持续工作时间在1 年以内的新生代农民工占20.1%,工作时间在1到2年的占有26.2%,在2至3年的占18. 8%,3 年以上的占34. 8%。换言之,在现单位工作时间超3年的仅占三分之一,到现单位工作时间不到3 年的农民工仍为60%以上,这表明至少有60%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还不稳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28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