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抑价影响因素研究以a股为例

本文以2016-2017年度A股市场新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为基础,将各项相关指标以交易规则、投资者、发行商、公司这四个视角分类的方法进行区分,并通过多因素模型分析检验我国新股上市抑价程度与各项指标的显著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IPO抑价与交易规则、发行商是正相关的关系,与公司层面呈现负相关的关系,投资者与IPO抑价则呈现较弱的正相关性,也就是说交易规则的限制越大,发行商费用越高,投资者的情绪越高涨,公司自身价值越低,IPO抑价的程度越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存在于IPO的过程中时,公司实际价值严重偏离了上市交易价格,从而引发阶段性的证券市场的风险,本文希望通过对这种现象进行细化的实证研究,针对各影响因素给出一些解决IPO高抑价率问题的参考意见。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2
二、文献综述 2
(一) IPO抑价研究 2
1、基于交易规则视角的研究 2
2、基于投资者视角的研究 2
3、基于发行商视角的研究 3
4、基于公司视角的研究 3
三、研究设计 4
(一)研究假设 4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5
(三)变量定义及描述统计 5
1、IPO抑价程度的度量 5
2、IPO抑价程度的描述性分析 6
3、自变量赋值 6
4、自变量描述性统计 6
(四)研究模型 7
四、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7
(一)变量间相关性检验 8
(二) 多元回归分析 9
五、研究结论 10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IPO抑价影响因素研究
——以A股为例
金融134:陈雨佳
引言
引言
近年来,国内证券市场的发展也伴随着法律法规的转变和完善,就新股发行而言,从询价制到核准制再到逐渐向注册制的转变,象征着我国证券市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追求充分市场化的愿望,这一过程中,国内证券市场迅速发展,实行上市逐渐成为大多公司融资的首选方式,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国内IPO抑价由于制度以及投资者过度热情等原因所带来的无风险的收益以及达到预期甚至是超预期的筹资效果。在一级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行为称为IPO,这种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在我国称为新股。由此,IPO抑价(underpricing) 就是指新股发行价格低于上市日二级市场的首日交易价格的情况,,是证券市场中的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在证券市场上,新股发行的关键就在于发行定价,合理的定价,合适的发行费用,合适的发行商,会极大的提升发行公司的资金筹集能力和在二级市场上的股票表现,直接影响到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
就资本市场整体而言,长期存在的IPO抑价催生了机构和散户投资者买到新股就会稳赚不赔的心理,在打新股的最新规定也就是打新资金不用提前预备的这一项规定出台之前,股市中的巨额打新资金对高额无风险回报疯狂的追逐,使得新股公告上市的时候就会出现股市大量撤资的情况,这一部分资金会流动到一级市场申购新股,由于投资者的过度热情,新股的融资规模通常都远低于这一部分提前冻结的资金规模,大大的降低了一级和二级市场资金配置的效率,破坏了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轨迹。从宏观经济层面来说,由IPO抑价所衍生的过度投机的市场氛围,加剧了股市的波动,滋生了投机所带来的泡沫的扩大,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是破坏了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通过查找大量的实证性文献,我们发现,IPO抑价以及衍生出的一系列现象出现在发达国家成熟完善的资本市场包括发展中国家新兴的资本市场,其中IPO抑价的现象以年轻的资本市场IPO抑价的程度则更为明显,归纳总结国外学者不断累积的研究思路和成果,我认为IPO高抑价的研究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研究较为全面合理:交易规则、投资者、发行商、公司。而我国证券市场属于新兴的金融市场,2014年至2015年之间,我国A股市场新股的平均抑价率远超世界上各大证券市场的新股抑价率,高达268.94%,甚至是西方市场的新股抑价水平的倍数。从这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以我国为代表的证券市场的股票定价的合理性和二级市场投资者的理性程度要低于以西方证券市场为首的成熟市场。所以本文将从国外学者的研究出发,结合中国的证券市场的政策,更加细化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IPO抑价研究。
通过前文所分析的由IPO高抑价率对发行人、承销商、资本市场以及国民经济所产生的多种不利影响,可知本文对新股抑价研究必然是存在一定现实意义的。
二、文献综述
(一) 基于交易规则视角的研究
Tinic(1988)的“避免诉讼”假说是他提出来用以解释新股抑价之谜的,该假说认为:,承销商倾向于在证券法案实施之后压低新股发行价格,从而确保新股的成功发行,同时避免了投资者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其中就可能产生发行价格与公司本身的内在实际价值不符的情况,这样就催生了高水平的抑价率的产生。与“避免诉讼”假说不一样的是Aggarwal(2002)等人认为的抑价现象的真正原因是新股认购的锁定期。公司管理层会选择一个较低的公司股票发行价,那么股民就会被吸引来认购公司的股票,最终公司将达到高价卖出手中的股票的目的。但是往往公司将经营情况披露之后,投资者发现公司成长性并未达到预期,但是此时,公司大股东所持股票解禁,股东减持手中股票以获利,IPO现象就此出现了。
国外的早期研究者对市场最基本的制度进行了分析,国内研究者在此之外针对中国的政策方面的管制和询价制度开展了更深入的研究。国内学者卓贤(2013)等人的研究认为我国新股高水平的抑价率与新股发行的定价限制没有必然关系。李翔、阴永晟(2014)的研究发现有时候管制放开的时候抑价程度会变高,由此也验证在那之前我国新股抑价程度与新股发行的管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从而最终得出结论表明我国市场供求矛盾造成了新股高抑价。当制度层面的管制对新股抑价的情况没有改善的情况下,放开对于新股价格的限制也许能够维护股民的利益,对上市公司圈钱的行为进行一定打压。
(二)基于投资者视角的研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27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