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利息收入对上市银行绩效的影响

当前,我国银行收入主要依赖传统的存贷利差收入,然而,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变化,随着利率市场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改革以及银行业竞争加剧,利差收窄加剧,尤其是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银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国内银行的绩效并不乐观。在此背景下,我国很多上市银行开始重视绩效问题,利用非利息收入增加银行绩效。因此,本文主要研究非利息收入的相关理论及其对我国上市银行影响,界定了非利息收入的概念,通过2012-2016年16家上市银行公布的数据,借助计量经济模型分析非利息收入与我国上市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分析结果试图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提出相关具体措施。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2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2
(一)国内文献综述 2
(二)国外文献综述 3
三、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绩效影响的理论基础 4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4
1、非利息收入的概念 4
2、银行绩效的概念 5
(二)相关理论 5
1、非利息收入相关理论 5
2、银行绩效的衡量指标 6
四、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发展现状 7
(一)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与利息收入比较的现状分析 7
(二)非利息收入结构比较分析 8
(三)不同银行非利息收入和利息收入比较分析 9
五、非利息收入对上市银行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11
(一)样本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11
(二)变量的选取及模型构建 11
1、变量选取 11
2、模型构建 11
(三)描述下统计分析及回归分析 11
1、描述性统计分析 11
2、回归分析 12
六、结论 14
(一)国有控股银行的经营绩效与非利息收入占比正相关 14
(二) 股份制银行的经营绩效与非利息收入占比正相关 14
(三) 城市商业银行的经验绩效与非利息收入占比无关 14
七、利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非利息收入提高上市银行绩效的相关建议 15
(一)适当提高非利息收入的比重 15
(二)优化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业务比重 15
(三)推进非利息收入产品创新服务,树立品牌 15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5
非利息收入对我国上市银行绩效的影响
引言
引言
随着金融抑制和深化理论的推广传播,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席卷全球,推动着利率市场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改革。20世纪80年代中期,欧美等发达国家率先进行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银行业严格的利率管制逐渐被解除,各大商业银行积极拓展非利息收入业务的范围,提高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比重,使得非利息收入业务逐渐发展成为商业银行支柱业务之一。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伴随着我国不断推进的金融体制改革,我国银行的种类不断增加,不再是单一的信用社以及四大银行,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变化,竞争的加大,以及银行新业务的不断出现,尤其是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这些都给银行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其中,非利息业务在从前是不被银行所涉及的领域,但是随着银行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利润越来越薄弱,在此背景下,必然迫使商业银行为提高绩效而改变传统的盈利模式,其中非利息收入业务成为了很多银行开发的新领域。因此,有必要对非利息收入在银行营业收入中所占比重与商业银行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基于此,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非利息收入对我国上市银行绩效的影响,将其中可能涉及到的影响因素进行一一分析,设置相应的指标,通过指标衡量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模型计算二者之间的具体关系。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与传统企业一样,商业银行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非利息收入是构成商业银行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非利息收入占比是否一定与商业银行绩效正相关在学术界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
通过文献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学者多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对于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即非利息收入的提高可以相应提高商业银行绩效。具体来说,盛虎(2008)利用回归分析,研究了我国14家银行的年报数据,认为我国银行应该大力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此举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还有利于银行产品结构的优化,增加非利息业务的比例,有利于银行绩效的提高。李泉(2014)探究了中国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提出利息收入仍然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虽然非利息收入所占比重并不多,但上市银行绩效仍然会受到非利息收入的影响,因此建议银行重视非利息收入的结构,加强风险管理。朱兵(2015)研究了我国14家上市银行7年间的面板数据,对非利息收入占比如何影响银行绩效进行了分析,认为非利息收入占比增加有利于银行绩效的提高,但非利息收入的占比比重对风险的影响不大,但对未来非利息对风险的影响判断需要结合非利息业务的发展,也需要加强银行风险管理机制。
二是二者不存在显著的关系甚至负相关。娄迎春(2008)研究了我国12家银行5年间的混合数据,认为非利息收入对经营绩效有着一定的影响,因为非利息收入所投入的资金过多,但非利息收入所带来的利润不明显,因此,对银行绩效有着很大的负影响。窦俊贤(2015)研究了经济新常态下得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文中抽取了我国16家上市银行作为调查对象,指出银行对非利息收入与利息收入的比例越发重视,认为非利息收入占比与银行绩效呈倒U关系。刘运林(2016)利用多元回归分析研究了非利息收入对兴业银行绩效的影响,认为非利息收入会影响经营绩效,非利息收入的提高,会导致兴业银行经营绩效的下降。
除了上述两种观点,近年来有部分学者不再将所有银行看成一个整体进行讨论,而是将其区分为国有控股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进行具体分析。房红(2012)研究了招商银行20022010年间的季度数据,具体分析了非利息收入与营业收入之间的关系,认为银行非利息收入与银行经营绩效之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非利息收入的短期波动对银行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冯波(2016)研究了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根据面板数据,建立相关模型,以我国16家银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非利息收入占比对银行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不同银行类型的不同,非利息收入对不同类型的银行的影响程度也会有所不同,比如非利息收入占比增加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是正影响,但却抑制城市商业银行绩效。李婷婷(2017)利用多元回归法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指出非利息占比与大型国有控股银行绩效呈倒U关系,而股份制与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与非利息收入并没有显著关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37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