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
(二)研究现状 1
二、山东省乡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4
(一)乡村中小学基础设施配置 4
(二)近几年来乡村中小学学校及学生数量变化 6
(三)乡村中小学师资力量现状分析 7
(四)乡村学生中考入学率 9
三、山东省乡村中小学教育问题分析 11
(一)基础设施配置存在供需矛盾 11
(二)基础设施利用效率低 11
四、针对现状及问题采取相应对策 14
(一)完善制度助力乡村中小学发展 14
(二)明确并保障乡村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 14
(三)加快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15
(四)实施“乡村中小学现代网络教育计划” 15
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9
一、前言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研究的背景
乡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是中国教育改革及教育水平发展提高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固有的城市和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加之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造成乡村中小学教育发展比较滞后。山东省沿海经济与内陆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沿海经济发达和内陆经济相对落后的现状并存,乡村中小学教育面临不同的现状和问题。邓小平在谈及教育问题是提到:“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那么2007年以来经济总量居全国第3位的山东省,其乡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如何呢?
2.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①本文运用统计学中统计调查法对数据进行搜集并分析数据,为分析区域间乡村教育发展提供数据支撑,为以后研究山东省农村教育问题,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支持,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研究数据不足的缺陷。
②理论分析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论证分析方式,弥补了在研究山东省乡村中小学教育中,大多数研究者重视理论分析,缺乏数据分析的问题,为理论分析提供数据分析保证,也为其他研究者提供经验和数据借鉴。
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真正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教育问题,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支持,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研究数据不足的缺陷。
②理论分析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论证分析方式,弥补了在研究山东省乡村中小学教育中,大多数研究者重视理论分析,缺乏数据分析的问题,为理论分析提供数据分析保证,也为其他研究者提供经验和数据借鉴。
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真正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有关推进乡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目标。
2)实践意义
①论文通过调查山东省不同经济发展地区的乡村中小学教育的有关数据和情况,了解目前山东省乡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使人们对当前山东省乡村中小学教育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更具体的认识,以便于解决乡村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②本文的调查研究,有利于人们了解区域间农村教育发展的差距,促进山东省乡村中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研究现状
由于中国农村教育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论文主要参考国内研究现状进行研究。据研究现状可以分析出农村教育的现状和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是推动教育进步的基础;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与建设;电教设备等教学设施的增加亟需完善农村教育设施管理制度等。我国农村教育研究现状内容如下:
1.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角度分析农村基础教育
胡娇(2016)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发展》中,对教育供给侧改革进行分析,并以此深入研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胡娇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提出有关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对策:加快农村教育供给侧改革,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以促进农村教育的进步。胡娇在研究中指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发展。虽然教师发展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是推动教育进步的根本。
陈丰(2014)在《基于财政视角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中,创新之处性的利用面板数据,对城乡义务教育存在的各方面的差距进行现实分析;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利用回归方程进行分析;建立有序Probit模型,对满意度进行计量分析。根据陈丰的分析: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有效改善这一现状亟需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在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完善方面做文章。
2. 从教育资源的角度分析农村基础教育
司付伟,薄莉莉(2016)在《浅谈乡村小学电教设备管理》中,提出要完善乡村电教管理机构机制,健全电教设备制度,并针对这两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建立电教设备账台,设立更新维护专项资金,持续抓好师资培训。根据该研究可以发现,我国乡村教育在电教设备这一教育硬件设施配置上的进步,但需要在设备管理制度上的完善,这也应引起我们的反思,乡村中小学在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完善教育基础设施管理和保护制度,重视制度建设。
张杰(2011)在《山东省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中关于山东省基础教育发展的研究中通过列举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对比分析:在肯定了全省基础教育的进步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山东省农村地区亟需加强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农村地区获得的教育资源本来就很有限,应该让有限的教育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水平十分必要,并且必须遵循公平原则,均衡发展原则,关注弱势群体。
杨林(2016)在《浅析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中指出现阶段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教育经费严重短缺;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教学设施不足,利用率低;家庭教育观念淡薄。农村小学教育要健康发展就应该: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改善日常教育中经费不足的状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个人素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持续推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根据杨林的研究,我们要意识到采取措施解决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综合以上论述可以得知,在我国的农村教育领域的研究中,专门针对山东省乡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研究较少,且多数研究呈现出碎片化,理论归纳多,实证分析少的特点。本论文数据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获得,调查问卷调查的地区主要是:山东省沿海发达城市农村地区和内陆欠发达城市农村地区;共发放206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数200份。论文针对典型地区进行分析,研究山东省区域乡村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二、山东省乡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2016年,山东省不但改建学校还新建
一、前言 1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
(二)研究现状 1
二、山东省乡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4
(一)乡村中小学基础设施配置 4
(二)近几年来乡村中小学学校及学生数量变化 6
(三)乡村中小学师资力量现状分析 7
(四)乡村学生中考入学率 9
三、山东省乡村中小学教育问题分析 11
(一)基础设施配置存在供需矛盾 11
(二)基础设施利用效率低 11
四、针对现状及问题采取相应对策 14
(一)完善制度助力乡村中小学发展 14
(二)明确并保障乡村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 14
(三)加快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15
(四)实施“乡村中小学现代网络教育计划” 15
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9
一、前言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研究的背景
乡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是中国教育改革及教育水平发展提高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固有的城市和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加之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造成乡村中小学教育发展比较滞后。山东省沿海经济与内陆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沿海经济发达和内陆经济相对落后的现状并存,乡村中小学教育面临不同的现状和问题。邓小平在谈及教育问题是提到:“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那么2007年以来经济总量居全国第3位的山东省,其乡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如何呢?
2.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①本文运用统计学中统计调查法对数据进行搜集并分析数据,为分析区域间乡村教育发展提供数据支撑,为以后研究山东省农村教育问题,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支持,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研究数据不足的缺陷。
②理论分析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论证分析方式,弥补了在研究山东省乡村中小学教育中,大多数研究者重视理论分析,缺乏数据分析的问题,为理论分析提供数据分析保证,也为其他研究者提供经验和数据借鉴。
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真正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教育问题,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支持,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研究数据不足的缺陷。
②理论分析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论证分析方式,弥补了在研究山东省乡村中小学教育中,大多数研究者重视理论分析,缺乏数据分析的问题,为理论分析提供数据分析保证,也为其他研究者提供经验和数据借鉴。
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真正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有关推进乡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目标。
2)实践意义
①论文通过调查山东省不同经济发展地区的乡村中小学教育的有关数据和情况,了解目前山东省乡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使人们对当前山东省乡村中小学教育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更具体的认识,以便于解决乡村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②本文的调查研究,有利于人们了解区域间农村教育发展的差距,促进山东省乡村中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研究现状
由于中国农村教育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论文主要参考国内研究现状进行研究。据研究现状可以分析出农村教育的现状和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是推动教育进步的基础;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与建设;电教设备等教学设施的增加亟需完善农村教育设施管理制度等。我国农村教育研究现状内容如下:
1.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角度分析农村基础教育
胡娇(2016)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发展》中,对教育供给侧改革进行分析,并以此深入研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胡娇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提出有关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对策:加快农村教育供给侧改革,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以促进农村教育的进步。胡娇在研究中指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发展。虽然教师发展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是推动教育进步的根本。
陈丰(2014)在《基于财政视角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中,创新之处性的利用面板数据,对城乡义务教育存在的各方面的差距进行现实分析;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利用回归方程进行分析;建立有序Probit模型,对满意度进行计量分析。根据陈丰的分析: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有效改善这一现状亟需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在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完善方面做文章。
2. 从教育资源的角度分析农村基础教育
司付伟,薄莉莉(2016)在《浅谈乡村小学电教设备管理》中,提出要完善乡村电教管理机构机制,健全电教设备制度,并针对这两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建立电教设备账台,设立更新维护专项资金,持续抓好师资培训。根据该研究可以发现,我国乡村教育在电教设备这一教育硬件设施配置上的进步,但需要在设备管理制度上的完善,这也应引起我们的反思,乡村中小学在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完善教育基础设施管理和保护制度,重视制度建设。
张杰(2011)在《山东省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中关于山东省基础教育发展的研究中通过列举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对比分析:在肯定了全省基础教育的进步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山东省农村地区亟需加强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农村地区获得的教育资源本来就很有限,应该让有限的教育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水平十分必要,并且必须遵循公平原则,均衡发展原则,关注弱势群体。
杨林(2016)在《浅析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中指出现阶段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教育经费严重短缺;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教学设施不足,利用率低;家庭教育观念淡薄。农村小学教育要健康发展就应该: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改善日常教育中经费不足的状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个人素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持续推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根据杨林的研究,我们要意识到采取措施解决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综合以上论述可以得知,在我国的农村教育领域的研究中,专门针对山东省乡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研究较少,且多数研究呈现出碎片化,理论归纳多,实证分析少的特点。本论文数据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获得,调查问卷调查的地区主要是:山东省沿海发达城市农村地区和内陆欠发达城市农村地区;共发放206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数200份。论文针对典型地区进行分析,研究山东省区域乡村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二、山东省乡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2016年,山东省不但改建学校还新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