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价动态模型的期货场短期趋势分析以沪深300股指期货为例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改革与开放,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到投资市场中来,然而金融市场瞬息万变,尤其是对于当今制度并不完善,效率并不理想的中国金融市场。而作为证券市场最基本的要素,关于量与价之间的关系至今仍未完全掌握。本文以股指期货市场为例,探究期货市场、股票市场的基本量价关系,同时根据实践操作中的量价关系经验结论,推出具有操作建议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将力图通过技术分析中的量价分析以最简单的形式探索期货市场未来走势及波动性,为投资决策提供一定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关于证券市场量价关系的国外研究概况2
(二)关于证券市场量价关系的国内研究概况3
(三)技术分析下的量价分析方法研究4
三、期货市场量价技术的理论分析4
(一)基本假设4
1.市场行为涵盖一切4
2.证券价格延趋势移动5
3.交易行为趋于特定模式 5
(二)期货市场量价关系的理论分析与模型5
1.基于二维坐标图的量价关系5
2.量价关系的风险确认6
3.理论模型的构建7
四、动态量价模型对沪深300指数短期趋势的实证分析7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7
(二)ADF与格兰杰检验7
(三)基于量价关系的风险回归模型9
五、结论与启示10
(一)结论10
1.价格与成交量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关系10
2.风险变化可由价格敏感性、成交量敏感性、弹性解释10
3.模型局限性10
(二)启示11
1.技术分析应与基本面分析相结合11
投资者依靠技术分析操作时仍需注意风险11
3.相关部门可利用市场行为观测宏观经济11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附录A:理论模型的推导13 基于量价动态模型的期货市场短期趋势分析——以沪深300股指期货为例
引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如果说股票市场是一国经济的晴雨表的话,那么作为对股票市场未来预期的股指期货市场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股票市场的未来走向,相对于股票市场而言,期货市场的T+0交易机制、双向交易机制、以及大量的多空方使得其更偏向于竞争市场,因此对期货市场进行量价分析的可行性更高。传统量价关系中一般将量价定义到股票市场,本研究试图将此关系定义到股指期货当中,因为沪深300股指期货同时具有了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的特性,其以股票市场中沪深300指数作为标的,走势势必近似于该指数,同时其又以期货合约的形式进行交易,具有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功能。
量价关系的研究并不仅仅是学术方面的研究,量价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结果可以为市场投资者提供一定的投资决策依据。金融学术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更加关注的是资产的定价问题,没有对成交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做深入的研究,但是在实务界,基于道氏理论的技术分析却一直非常兴盛,而道氏理论的理论基础就是利用人们心理惯性的原理,用已有的成交量与价格的历史数据来分析和预测未来的股价。在技术分析中成交量指标通常被我们用来判断价格未来的走势,可以非常形象的描述多空双方在金融市场中的激烈战斗局面,从这些多空拉锯战中去判断未来的价格走势。在学术界量价关系的分析也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越来越受到相关学者的重视,使得量价关系的应用不再仅仅局限于投资者将其做为一种投资的辅助工具手段。Martell与Wolf(1985)通过构建实证研究模型验证期货市场的交易量与股票指数之间的逻辑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期货市场上的量价关系与股票市场上的量价关系相同。
研究资本市场的量价关系,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都具有一定意义。首先,价格和成交量是技术分析中所观测的最基本变量,而且是一种最重要的外在表现,市场中的信息将会全部反应在价格和成交量之中;其次,通过对价格和成交量的观测,可以获取到微观经济市场中的多种信息流变化,从而便于人们把握市场动态;第三,在金融定价中较难的问题是如何对投机行为多带来的价格变动进行确定,而量价关系可以提供一种新途径;第四,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信息流动更为活跃,影响因素比股票市场更多,如何选择一种更加简化的方式对期货市场的趋势进行分析,研究量价关系将为我们提供一定帮助。
就目前研究来看,关于价格和成交量之间的研究与操作,理论界和实务界还相对独立,很少有学者试图将技术分析纳入到研究范畴中去,究其原因,是因为技术分析与基本分析有着明显的理论基础方面的差距,理论分析以传统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有理有据更容易信服,而技术分析是基于三大假设前提下的经验分析。但是无论技术分析还是基本分析,都不能一概肯定或否定,技术分析有其自己的分析体系,而将技术分析以理论化的方式纳入研究中是一种新的尝试。本文希望将技术分析中的量价分析与科学研究中的量价关系相结合,配合葛兰碧量价法则,研究市场中价格、成交量、波动之间的关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初步给出一种基于量价关系的短期趋势分析方法。
二、 文献综述
(一)关于证券市场量价关系的国外研究概况
Marilyn和Robert(1999)把与解释量价关系有关的理论模型分成以下几类:(1)信息理论模型。该类理论模型认为每日到达市场的信息是导致价格和成交量变动的原因;(2)交易理论模型。该类模型通过研究交易者行为来揭示日内成交量与价格的变动关系及原因;(3)理念分散模型,该模型认为交易者对市场信息的估价越分散,所引起的价格变动就越大,成交量也会越大。
信息理论模型是目前解释量价理论的主流模型,第一种是由Clark(1973)首先提出的混合分布假说以及Aderson(1996)完善的修正混合分布模型,该理论假设认为,金融资产的收益情况和该资产交易量是由潜在不容易观察的一个信息流过程共同来决定的,当一个新发生的信息流传导到市场时,将同时产生该金融资产其收益和交易量的变化。这个模型能够很好的解释价格波动的ARCH效应;第二种是Copeland (1976)提出的信息顺序到达模型,该模型认为信息是分阶段逐步向外扩散的,每一个交易者当接收到这些市场信息之后,它们将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进行相应交易。投资者分阶段获得相关信息,在不断进行交易的过程中修正自己的判断,最后通过多个中间平衡点的实现到达最终均衡点。第三种是意见差异模型,Harris和Raviv(1993)认为投资者在收到相同的市场信息后他们对该信息所作出的判断是不相同的,而且他们都坚信自己的分析结果是绝对正确的。正是因为面对相同市场信息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交易行为,资产的相关交易才能达成,进而量价之间才存在正向关系。第四种模型是理性预期模型,Wang(1994)认为市场中的投资者分为有信息和没有信息两大类该模型认为,既然投资参与者是厌恶风险型的,那么交易总量总是随着价格变化而变化。
交易理论模型将资本市场上的交易者分为知情交易者、随即流动交易者和做市商,随后的研究增加了自由流动交易者第四类,该模型认为在交易结束后,股票的收益方差反映了全部的市场信息,且日内交易存在明显的集中交易现象,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自由流动交易者和知情交易者这两类交易者的交易策略所导致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67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