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质量研究

3在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进程中,金融的作用日益增长,已经成为了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一环。本篇文章以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质量两方面的作用与影响,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得出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质量有正相关的影响作用。结论表明,金融发展能力和金融发展效率在长期上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影响。
目录
引言
一、绪论
(一)研究意义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直被学界关注,尽管国外理论界存在不同的声音,但现有研究总体上肯定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国内的实证研究也支持这样的论断。如周立和王子明(2002)通过对中国各地区1978-2000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促进金融发展,有利于长期的经济增长。但是,在我国经济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随着结构失衡、贫富差距拉大、资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不可避免地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胡鞍钢(2002)、吴敬琏(2006)等国内学者指出,中国经济今后发展的关键不是保持既有的高增长速度,而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那么,金融发展能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吗?在当前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较有意义。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本文研究方法
(1)定性分析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研究进行归纳总结,通过逻辑推理得出初步结论。
(2)定量分析
本文首先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目前我国金融发展现状和经济增长的程度。然后利用1978到2010年中国的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论文思路与框架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从分析角度上来看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有理论方面和作用机理两方面内容。
(一)国外研究概况
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有许多争论。最早开始研究经济与金融相关性的是Bagehot(1873),他认为金融系统在工业革命中起到关键作用,认为金融可以促进社会进步、经济繁荣;而另一些学者,比如Robinson(1952)认为金融只随经济的增长而增长,是必然、被动的反应,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对金融持怀疑和漠视态度。古典经济学的“萨伊定律”,认为货币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只是一层“面纱”,对生产供给、产出和就业没有什么实质性影响。可见,在对待二者关系的问题上,产生了不同的研究体系。?
在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的理论体系的发展中,熊彼特(Schumpeter)于1912年最早提出了金融发展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金融发展导致了经济增长的观点,论述了金融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金融机构满足新兴企业信贷要求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并强调银行的功能在于甄别企业家以最大限度的实现产品以及生产过程的创新,通过向其提供资金来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而后Gurley和Shaw发展了熊彼特的思想,出现了金融结构论和金融抑制论。Goldsmith(1969)和Gurley是金融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们通过分析金融中介的作用探讨了不同结构金融系统,即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Patrick(1966)最早提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他把关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观点分成两类:主张金融发展能促进经济增长的供给主导和主张金融发展只是经济增长对金融服务需求的被动反映的需求遵从,他本人支持需求遵从观点,认为金融发展附属于经济增长。
(二)国内研究概况
我国学着在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这方面研究较多,如谈儒勇(1999)通过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研究,认为中国金融中介体发展和经济增长、股票市场发展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他只选取了1993—1998年间的有关季度数据,时间较短,说服力不强。米建国和李建伟(2002)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与金融抑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金融适度发展是经济实现最优增长的必要条件,金融抑制或金融过度均会损害经济增长。丁晓松(2005)利用单位根和协整检验研究了1986—2002年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金融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且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大。赵振全和薛丰慧(2004)采用产出增长率模型,得出我国信贷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较显著,而股票市场的作用并不明显的结论。战明华(2003)利用中国的样本数据对Stiglitz等人关于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阐明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都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非嵌套假设检验的结果则显示对我国而言,金融中介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金融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重要,两个结论均证明了Stiglitz的理论假设的正确性。这些研究结果都指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双向因果关系,相互促进。陈军和王亚杰(2002)从供给推动和需求拉动两个角度分析了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两者之间的运行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发现现阶段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王志强和孙刚(2003)采用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检验了中国金融总体发展的规模扩张、结构调整和效率变化三个方面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
总结
目前为止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仍然处于发展之中。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质量之间满足协整关系,二者存在长期均衡。大力发展金融业对于促进经济增长能力和效率的提高具有长期的积极效应。因此,在相关政策的制定上,需立足于长远的规划目标,将金融发展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长期引擎。此外,金融发展能力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贡献更大,通过鼓励、支持金融机构进行创新,改变单一的经营模式,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完善金融市场的制度和法律体系等一系列措施推动金融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从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理
目前,国内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界定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构建指标体系反映经济增长质量,樊元和杨立勋(2002)将经济增长质量划分了四大类,构建了包括经济增长中科技所占的份额等32个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任保平和王蓉(2011)建立了包含工业化率等19个指标的评价体系综合评价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显然,构建指标体系较容易被接受和理解,是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但是,在研究中可能会遗漏体现经济增长质量的其他要素。二是探讨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肖红叶和李腊生(1998)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经济增长的协调性、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经济增长的潜能四个方面考察了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王积业(2001)将经济增长理解为数量扩张与质量提高两个方面,并以此确定经济增长质量的基本内容是经济增长过程中技术进步的作用和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刘树成(2007)也认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指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态势的稳定性,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方式的可持续性,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结构的协调性,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效益的和谐性。这样界定的好处是,可以给予经济增长质量一个明确的、完整的范围,避免遗漏经济增长质量中较重要的要素,缺陷是无助于进行实证分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67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