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视角的滕州土地流转模式分析

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
(三) 选题的意义 2
二、 土地流转的经济学分析 2
(一)经济人假设 2
(二)市场供求理论和均衡 2
(三) 完全竞争市场 3
(四) 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 3
三、基于经济学视角下的滕州土地流转模式制度 3
(一)“滕州模式”产生的原因 3
(二)“滕州模式”的基本模式 4
(三) 现行“滕州模式”下土地流转的优势 4
(四)现行“滕州模式”下土地流转的弊端 5
四、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滕州土地流转模式构建 6
(一)构建全面及时的信息网 6
(二)加强政府对土地的管理 6
(三) 完善土地交易市场 6
(四) 培养新型的“农民” 7
(五) 加大鼓励和支持力度 7
(六)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制 7
五、结论 7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Abstract
In TengZhou, the land transfer mode for the case,from economic angle analysis in the system and the design and practice of the land circulation pattern, TengZhou land circulation pattern appeared in the city in the background under the background, the purpose is to break the shackles of the land, which is a new attempt and innovation in rural land circulation . The appearance of land circulation pattern in TengZhou has made some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the background, the purpose is to break the shackles of the land, which is a new attempt and innovation in rural land circulation . The appearance of land circulation pattern in TengZhou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which has led to the enthusiasm of farmers, but it also has some defects. Use the economic means to make up for the defects of the land transfer mode in TengZhou,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land transfer system. And from the economic perspective, it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land transfer mode of TengZhou, and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land transfer.
Key words: TengZhou model; Land circulation; countryside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就出现了农村土地承包权的流转,这种流转是从沿海向内地蔓延的,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土地流转的规模和形式都是相对稳定的。在近几年随着经济的不断上升,国力的不断加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的收入得到提高。科技的发展使生产方式和农作物的种植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的一种基本资料流转的频率越来越快,规模也越来越大。我国农业迎来一个崭新的新纪元,表现为农业生产的成本在增加,农产品市场的供求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城乡一体化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变正在加快,国民人均收入的增加,消费观的改变,市场对于农产品的需求的增加,为保证能够有效的供给重要农产品和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土地改革的创新势在必行。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美国进行了土地改革,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发展在这种土地流转模式下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发达的农业国。现在的美国拥有自己成熟的土地流转模式,以家庭农场为基本生产单位,由政府和家庭农场主签订土地流转的合同。在美国,国家通过价格补贴、利息调整等经济措施和实行优惠政策来鼓励和引导家庭农场主扩大家庭农场的规模。美国成功的做法为我国的土地流转的改革提供了大量参考数据。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随着经济发展及城镇化进行的推进,用于城市建设的建筑用地的需求也在增加,对于这种土地的供给矛盾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彰显出来。而在中国农村却存在了大量的闲置建筑用地,这些闲置的农村建筑用地就为缓解城市土地的压力提供了良好的缓冲。国内许多知名专家对国内的土地流转进行了研究,比如:中南大学的刘卫柏(2013)论述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运行;而梅林(2011)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张照新(2002)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张彦钰(2010)对制约我国土地流转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他们的研究为我国土地流转的改革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国家为了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土地问题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土地流转的政策和法规,全国各地在国家政策下的支持,纷纷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土地流转创新。
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对于土地流转的研究文献有许多,前苏联和很少的发展中国家对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进行了主要研究。例如,pradier(2008)对西欧的土地流转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地的改革提出相关建议;俄罗斯的Wegern(1990)系统的研究了土地私有化后的土地交易情况;Joshua(2004)以斯洛伐克为例研究了土地私有化后中欧地区的土地交易情况。
选题的意义
通过对“滕州模式”的土地流转进行研究和分析了解“滕州模式”的运行机制,以经济的视角观察“滕州模式”。分析“滕州模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07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