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电力国海证券并购案例分析事件分析法与会计指标分析法

我国股票市场日益成熟,我国的的并购事件急剧增加。在发展过程中,并购所能为公司带来的绩效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并购的视角出发,对两家上市公司并购事件前后绩效做分析,运用事件分析法和会计指标分析法,研究比较两家上市公司并购后的对企业绩效的近期和长远影响。并发现并购事件的发生在短期内的影响较为瞩目,长期来看影响会出现回落。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三、 两家公司并购前后市场表现 3
(一)桂东电力(600310)并购背景 3
(二)桂东电力(600310)并购前后市场表现 3
1.并购前的桂东电力 3
2.并购后的桂东电力 4
四、 桂东电力、国海证券并购短期绩效实证分析 4
(一)研究方法 4
(二)研究步骤 5
1.研究事件 5
2. 事件期 5
3. 研究步骤 5
(三) 实证分析结果 5
1.桂东电力 5
2.国海证券 7
3.总结 9
五、 桂东电力并购中长期绩效实证分析 9
(一)研究方法 9
(二)数据来源 9
1.偿债能力分析 9
2.运营能力分析 10
3.盈利能力分析 11
4.成长能力分析 12
六、结论 13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桂东电力、国海证券并购案例分析——基于事件分析法与会计指标分析法
引言
引言
公司并购产生的绩效改变表现了并购对公司产生的正向影响,是权衡并购决策是否正确可行的有力依据。1983年至1904年美国发生了第一次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事件,在此之后公司中间的并购事件变得越来越普遍,也因此获得了人们更多的关注。并购在我国发生的时间较西方国家来说是比较晚的,但是发展速度却非常的快,尤其体现做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以及上市公司对没有上市公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司的并购。在并购发展速度极快的今天,并购这一决策对企业短期影响以及长期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本文决定以桂东电力对国海证券收购事件为例,从近期和长远的绩效影响方面分析出并购事件对企业未来的影响。
事实上,桂东电力在此次收购之前就收购过许多次国海证券的股份,且一直有收购国海证券50%以上股份的打算,但是由于违反了《公司法》第十二条"除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外,公司累计对外投资总额不得超过公司净资产的50%"的规定,因此被叫停。但是桂东电力一直不间断的对国海证券的股权进行收购。通过本次所研究的收购事件,桂东电力成为国海证券的第三大持股股东。2015年7月8日,桂东电力公司董事会发布公告,由其旗下子公司钦州永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通过增持股份的方式成功受让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收购金额大于等于1.34亿元人民币。这一并购事件反映了桂东电力近年来一个理念:"布局金融网建设,推进产融结合"。桂东电力的业务分别是电源和电网建设,但是其董事长十分重视产业与金融的结合,该公司一直期望利用自己上市公司这一平台,抓住时期对金融产业进行兼并收购,不但加强了其融资能力和拥有更高的有价证券持有率,也使其资产更具有流动性。
被收购公司国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2001年由中国证监会批准,由原广西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借壳而成,是广西市第一家可从事综合类业务的全国性证券公司,在广西当地有较好的口碑。在其为借壳上市的前一段时间,桂东电力就已经对这家进行过几次收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比较值得一提的是,跟随着国海证券借壳上市的信息,几家参于国海证券投股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市价多次提升。在股票市场受全球股市持续碰撞的负面效应出现巨大暴跌,个股跌势剧烈时,国海证券的参股公司桂东电力、索芙特等依旧处于增长阶段,,成为股票市场的一段佳话。
这使我们不禁产生疑问:从短期与中长期来看,并购会对公司产生什么样的绩效影响。西方学者大多使用事件分析法对公司并购事件进行分析和探讨,但是考虑到许多学者对我国股票市场是否满足事件分析法条件存在争论,因此笔者将使用事件分析法与会计指标分析法对公司绩效进行综合分析。本文将采用事件分析法对企业并购短期绩效进行分析,并应用会计指标分析法从四大能力的角度评价企业并购的未来发展的影响。对桂东电力和国海证券两只上市A股并购进行案例分析,考察并购这一事件在近期给公司带来的冲击,同时从中长期战略的角度评估并购的价值。最后分析并购公司绩效影响所带来启示。
二、文献综述
企业并购可以解释为企业间的相互兼并与收购。杨帅、李卫宁认为兼并指企业通过产权之间的交换得到别家企业的产权,导致他们丧失法人资格,并获得这些企业的合法控制权的行为,等价于公司法中所提到的吸收合并。收购则是指企业购买其他企业的资产和股份的行为。全世界对并购的影响的研究十分多。Jensen&Ruback和李善民、曾昭灶认为并购并购通常只能对一定量的主并公司创造价值,Bruner对国外这几年来发表的114篇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指出并购为主并公司带来这年。唐兵则认为并购的正面影响协同效应。
西方学者对并购对企业绩效的进行过很多分析,通常使用的是事件分析法和会计指标分析法。Dodd和Ruback (1977)通过对这些年来收购案例进行的学习和探讨,发现并购公司股东能获得突出的超常正向收益,Schwert研究则表明事件窗口期内被收购公司股东获得较高的超额收益率,而主并公司的超额收益率近乎为零;而Chakrabarti则选取销售额、利润、等指标对多个并购公司的并购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并购后对资源的整合对并购公司的绩效更为有利。
中国学者也经常使用事件分析法和会计指标分析法。但是由于早年以廉思钱、谱丰、刘毅、许华丽等为例的几位学者认为我国企业的并购发生处于早期,并购后通常有整合期,因此尽管事件研究法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但由于其具有较强前瞻性和不成熟性,使用较少,多为使用会计指标分析法。官季玉、杨平彩认为使用会计指标法,选取完整的财务收益指标和成熟期的数据,通过使用特定的计量模型,可以有效的研究并购公司的长期业绩。潘瑾和陈宏民以2000年我国发生并购的153家上市公司和未发生并购的32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多个财务指标为基础,得出上市公司并购当年与并购后两年的经营绩效综合得分。但是很多学者也指出,单单使用会计指标分析法并不能够综合的反正企业并购后绩效的影响。且通过这些年的研究,我国许多学者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已经达到资本市场的弱式有效特征的要求,沈艺峰、赵宇龙等学者认为中国股市己达到事件分析法的条件。在此条件上,李善民和朱滔、杜兴强和聂志萍、宋希亮等都运用事件分析法进行过并购对绩效影响案例研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26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