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共享经济下的产业创新及经济转型(附件)

摘 要“新共享经济”一般是指2000年之后基于web2.0时代的一系列互联网共享经济。2010年后,受我国“互信”基础及整体文化认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及成熟、开放包容的宏观环境等因素影响,“新共享经济”出现在我国并深入到我国民众的各种日常生活中。随着我国“新共享经济”的发展,在产业创新方面其能够有效地推动农业、重工业等传统产业生产方式的创新、服务业发展方式的创新以及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创新提供引导作用。在经济转型方面,“新共享经济”能够促进包括权属关系转化、资源快速流动与高效配置在内的资源配置优化,并且能够从内部资源配置改变、生产要素改变、项目结构改变等方面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但“新共享经济”在推动产业创新及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仍然存在需求者的需求非标准化、需求的流动性产生的产品密度覆盖程度等需求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自营产品的产品性能及运营成本、非自营产品下的双边市场规模协调等供给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第三方平台运营及市场竞争的管理监督、需求者与供给者的权责处理等方面的管理问题。从短期来看,这些问题会导致我国“新共享经济”市场产生恶性竞争,从长期来看,这些问题将会对我国“新共享经济”带来的产业创新及经济转型起到阻碍作用,不利于我国产业创新及经济转型的长远发展。因此,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研究我国“新共享经济”下的产业创新及经济转型,对“新共享经济”带来的产业创新及经济转型进行具体的阐述,对我国当前“新共享经济”带来的产业创新及经济转型进行分类分析,结合滴滴打车、OFO共享单车等案例,发现“新共享经济”为我国带来产业创新及经济转型过程中显露出的问题,并结合显露出的问题从“新共享经济”企业、社会、个人等角度提出完善供需双方平衡、加强“新共享经济”的市场监督管理及完善“新共享经济”融资体系、提高辨别伪“新共享经济”能力、打击伪“新共享经济”行为等建议对策。
Key words: "New sharing economy"; Industrial innovation;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目 录
一、引言 1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
1、研究背景 1
2、研究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国内研究现状 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国外研究现状 2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3
1、研究内容 3
2、研究方法 3
二、“新共享经济”的发展 4
(一) “新共享经济”与“共享经济”的关系 4
(二) “新共享经济”发展历程 4
1.“新共享经济”发展阶段 4
2. “新共享经济”在我国发展现状 5
(三) “新共享经济”模式的基础 6
1、“互信”基础及整体文化认同 6
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成熟 6
3、开放包容的宏观环境 6
三、“新共享经济”推动的产业创新 7
(一)农业及重工业等传统产业生产方式创新 7
(二)服务业发展方式创新 8
(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创新 8
四、“新共享经济”下推动经济转型 9
(一)资源配置的优化 9
1、权属关系的准确转化 9
2、资源的快速流动与高效配置 10
(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0
1、内部资源配置的改变 10
2、生产要素的改变 11
3、项目结构的转变 11
五、“新共享经济”下产业创新及经济转型的问题 12
(一)需求方面 12
1、需求者的需求非标准化 12
2、需求的流动性产生的产品密度覆盖程度问题 13
(二)供给方面 13
1、自营产品的产品性能及运营成本 14
2、非自营产品下的双边市场规模协调性 14
(三)管理方面 14
1、第三方平台运营及市场竞争的管理监督 14
2、需求者与供给者的权责处理问题 15
(四)融资体系及法律方面 15
1、融资体系不完善 15
2、法律制度缺失 16
(五)其他方面 16
六、相关建议 18
(一)丰富共享产品形式,完善供需平衡 18
(二)加强“新共享经济”市场的监督管理 18
(三)完善“新共享经济”融资体系,健全“新共享经济”法律体系 18
(四)提高辨别“新共享经济”能力,打击“伪共享”经济行为 19
结 语 20
参考文献 21
附件1:“‘新共享经济’下产业创新及经济转型的问题”问卷调查 23
致 谢 25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之间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经济模式。2000年之后,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共享经济”产生并发展。2010年后,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成熟,“新共享经济”也开始在我国出现。2014年后,随着我国4G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共享需求的不断增加,“新共享经济”在我国呈现出爆炸式发展的形式。相比较传统的共享经济,“新共享经济”以互联网为依托,能够快速的进行共享物品的权属关系转换,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紧密切合了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方向,属于我国大力推动发展的“新经济”之一。
目前,我国 “新共享经济”的研究已成为热门研究方向,但大多为单方面的涉及优势或具体案例,极少数涉及到当前“新共享经济”下存在的问题,缺乏对“新共享经济”的宏观优势分析研究及共同存在问题阐述分析。因此,本文以“浅析我国‘新共享经济’下的产业创新及经济转型”为题,对“新共享经济”带来的产业创新及经济转型进行分析研究,肯定其优势,指出其弊端,并给予相关的建议及意见。
2、研究意义
从理论意义来讲,通过对我国“新共享经济”下带来的产业创新及经济转型进行分析研究,将更有利的肯定前人的“互联网下的共享经济将会冲击传统生活方式、改变现有消费模式”等观点;同时也将充实前人“当前 ‘新共享经济’存在一定的弊端” 这一观点,为前人提出的针对性建议及意见进行详细描述及补充。另一方面,“新共享经济”作为当前的热门话题,通过对我国“新共享经济”下带来的产业创新及经济转型进行分析研究,也将会为后续相关学者的写作及研究提供相应的思路及出发点,具有较强的建设性作用。
从现实意义来讲,“新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将极大的推动我国在传统农工业、服务业等行业的产业创新及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经济转型,但作为“新经济”的一种,其在我国的发展仍然会存在诸如共享产品密度覆盖、共享产品双边市场规模协调性等较为普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导致我国“新共享经济”市场的良莠不齐或恶性竞争,这不仅不利于当前我国“新共享经济”的长远发展,更不利于我国“新共享经济”带来更为优秀的产业创新及经济转型。
因此,通过对我国“新共享经济”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研究我国当前“新共享经济”推动带来的不同产业创新、产业结构改变带来的经济转型,将会更好的有利于发现我国“新共享经济”下存在的问题,这也会更有利于为后续“新共享经济”的发展提出具有参考性的意见及建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牟焕森(2013)认为,当下商业生态系统的传统消费正在向协同消费(共享)进行转变,协同消费的产生正是由于商业生态系统的不断发展,协同消费的发展对于商业生态系统来说是必要的,是具有一定的价值诉求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28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