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附件)
摘 要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政府要加速转变增长模式,由单一的景点旅游向全方位旅游综合发展,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进入新的辉煌时代,实现旅游产业经济增长策略的贯彻落实。 2016年,我国进入了全年旅游发展高峰期,旅游经济得到大幅度上涨,2017年旅游业发展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日益显著。而山东省作为临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旅游基础及相关设施等诸多原因,造成省内各地区旅游业发展不均衡的特点。本文选取指标测量,运用定性定量方法分析山东省不同地区之间旅游发展差异,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分析山东省旅游业的发展差异并根据历年影响山东省旅游业的因素进行研究,并就促进山东省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提出具有实践价值的对策建议。
目 录
一、 引言 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
二、 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差异分析 4
(一)旅游业发展差异测量指标与方法 4
(二)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差异的测量 5
三、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 9
(一)影响因素及变量选取 9
(二)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差异影响因素分析的实证研究 9
四、 促进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3
(一) 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3
(二) 构建并完善合理有效旅游空间结构 13
(三) 增强旅游基础服务建设 13
(四) 优化旅游产业要素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从1997年左右开始到如今,我国旅游业开始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近几年我国旅游业出入境人数增长率以及旅游消费得到很大的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飞速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较快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较快,我国旅游总人次(海内、海外)和旅游收入总量持续快速上升,旅游产业现已变成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国家旅游业的发展的同时还策动了各省市的旅游经济总量的大幅度提升。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017年上半年,境内旅游总人次突破25亿门槛,得到大幅度提升,比上年同期增长13.5,境内旅游经济总量打破两万亿大关,比上年同期增加15.8,标志着我国旅游业体系日渐成熟, 我国能逐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要,我国目前已经成为最大旅游国之一,各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对推动当地的经济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21世纪以来,山东省位于临海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旅游业发展尤为迅速,人口众多,经济增长速度快,山东省旅游业规模日益壮大。2016年山东省旅游经济总量打破6505亿元,占全年GDP比重上升,发展较为迅速。但全省旅游业发展仍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和紧要问题,部分地区对发展旅游业的认知和实施落实不到位,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失衡的问题相对严重。
综合而言,如今山东省旅游业正到了关键时刻,既处于蓬勃有力发展时期,同时也面临艰难地挑战,这就要求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握住机遇,迎难而上,不断提升全省旅游产业的规模,进入发展的新阶段。
理论意义
就理论意义而言,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恢复迅速,我国的旅游产业的发展就一直处于持续稳定的良好态势,随着旅游收入的快速增长,现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众多学者从多种角度对该问题做了广泛而深入具体的研究。黄鑫(2015),都刘宁(2017),杨天英、罗鹏飞、陈知丹(2017),童奇正、马丽卿(2017)等学者虽然从不同的角度对旅游发展问题进行切入,认为经济社会要想得到稳定就必须保证可持续增长,肯定旅游业的重要作用,主张以旅游产业经济来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
还有一些学者如战显钊(2017),车福利(2017)分别用计量经济学理论和基尼系数及其相关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具体研究影响因素与旅游收入的关系。在这期间,各学者多是站在全国或较大地区的角度上探索,而针对某一区域情况进行研究的例子并不多见,本文将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历年来旅游景区总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旅游客运量等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并联合山东省旅游经济的发展现势,以提出合理性建议。
实践意义
随着人民生活水准的日益长进,在出行方面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要,使旅游逐渐变成现代社会主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活动,旅游业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增长态势变成全球产业结构中成长迅猛的产业之一。如今,人们的见识已经不再满足于停留在一个地方,再加上全国各地道路修建的日益完善给人们出行提供的必要条件,旅游业现已逐渐变成国民最喜爱的区域之一。
旅游业的发展受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准的限制,同时对国民经济有能动的反作用,健康的旅游业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相关部门的发展。旅游业所带来的财政效益日益显著,亦可促进本国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就业,给住民生活提供保障。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Jingyi Liang,ChungShing Chan(2017)研究了珠海旅游发展的多维文化影响,以文化变迁理论为基础,以解释政治权力、旅游发展、外来文明入侵和地方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根据珠海的实证结果,对该框架进行了修改。对文化保护和旅游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以响应在社会群体中所观察到的作用、权力和资源分配。
Sedigheh Moghavvemi,Kyle M.Woosnam,Tanuosha Paramanathan,Ghazali Musa,Amran Hamzah(2017)研究发现居民的个性及其对社区和游客的看法,对形成旅游发展的整体支撑起着主导作用。为了验证理论框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模型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交感理解和欢迎性是影响居民对旅游发展态度的最主要因素。
Xiaoqing Chen(2017)通过对旅游研究的解释,揭示了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以及对中国传统农业村落在旅游开发中转型的实证研究。学者认为,对关系的理解和在旅游参与者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有必要的,可以为中国农村地区的旅游发展提供一个更全面的图景。
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我国旅游业的研究,从大量相关文献数据中发现,多数学者都比较赞同我国旅游业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开始发展,从一开始缓慢发展到迅猛发展的态势。这一领域的研究结果普遍表明,地区间旅游业发展存在明显差异,而差异由于多种原因共同造成的。
战显钊(2017)认为旅游业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而蜂起的向阳产业,旅游收入占国民GDP总量的比重越来越显着。用计量经济学理论及其相关数据进行计量检验分析,具体研究影响因素与旅游收入的关系。
车福利(2017)以安徽省为例,结合基尼系数、旅游指数等将地级市划分类别,并基于各类型成熟旅游发展水平和差异给予建议。
都刘宁(2017)以湖南省为例,分析湖南省的境内和境外旅游市场在不同空间地域上的差异,并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地理环境、各种资源等方面来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杨天英,罗鹏飞,陈知丹(2017)将我国旅游经济增长因素的研究分成三个时期,分别为起步时期、发展时期及成熟时期,肯定了各时期对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并梳理了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各时期的主要特点并提出了未来建设性研究方向。
目 录
一、 引言 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
二、 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差异分析 4
(一)旅游业发展差异测量指标与方法 4
(二)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差异的测量 5
三、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 9
(一)影响因素及变量选取 9
(二)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差异影响因素分析的实证研究 9
四、 促进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3
(一) 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3
(二) 构建并完善合理有效旅游空间结构 13
(三) 增强旅游基础服务建设 13
(四) 优化旅游产业要素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从1997年左右开始到如今,我国旅游业开始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近几年我国旅游业出入境人数增长率以及旅游消费得到很大的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飞速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较快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较快,我国旅游总人次(海内、海外)和旅游收入总量持续快速上升,旅游产业现已变成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国家旅游业的发展的同时还策动了各省市的旅游经济总量的大幅度提升。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017年上半年,境内旅游总人次突破25亿门槛,得到大幅度提升,比上年同期增长13.5,境内旅游经济总量打破两万亿大关,比上年同期增加15.8,标志着我国旅游业体系日渐成熟, 我国能逐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要,我国目前已经成为最大旅游国之一,各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对推动当地的经济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21世纪以来,山东省位于临海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旅游业发展尤为迅速,人口众多,经济增长速度快,山东省旅游业规模日益壮大。2016年山东省旅游经济总量打破6505亿元,占全年GDP比重上升,发展较为迅速。但全省旅游业发展仍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和紧要问题,部分地区对发展旅游业的认知和实施落实不到位,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失衡的问题相对严重。
综合而言,如今山东省旅游业正到了关键时刻,既处于蓬勃有力发展时期,同时也面临艰难地挑战,这就要求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握住机遇,迎难而上,不断提升全省旅游产业的规模,进入发展的新阶段。
理论意义
就理论意义而言,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恢复迅速,我国的旅游产业的发展就一直处于持续稳定的良好态势,随着旅游收入的快速增长,现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众多学者从多种角度对该问题做了广泛而深入具体的研究。黄鑫(2015),都刘宁(2017),杨天英、罗鹏飞、陈知丹(2017),童奇正、马丽卿(2017)等学者虽然从不同的角度对旅游发展问题进行切入,认为经济社会要想得到稳定就必须保证可持续增长,肯定旅游业的重要作用,主张以旅游产业经济来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
还有一些学者如战显钊(2017),车福利(2017)分别用计量经济学理论和基尼系数及其相关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具体研究影响因素与旅游收入的关系。在这期间,各学者多是站在全国或较大地区的角度上探索,而针对某一区域情况进行研究的例子并不多见,本文将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历年来旅游景区总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旅游客运量等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并联合山东省旅游经济的发展现势,以提出合理性建议。
实践意义
随着人民生活水准的日益长进,在出行方面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要,使旅游逐渐变成现代社会主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活动,旅游业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增长态势变成全球产业结构中成长迅猛的产业之一。如今,人们的见识已经不再满足于停留在一个地方,再加上全国各地道路修建的日益完善给人们出行提供的必要条件,旅游业现已逐渐变成国民最喜爱的区域之一。
旅游业的发展受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准的限制,同时对国民经济有能动的反作用,健康的旅游业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相关部门的发展。旅游业所带来的财政效益日益显著,亦可促进本国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就业,给住民生活提供保障。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Jingyi Liang,ChungShing Chan(2017)研究了珠海旅游发展的多维文化影响,以文化变迁理论为基础,以解释政治权力、旅游发展、外来文明入侵和地方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根据珠海的实证结果,对该框架进行了修改。对文化保护和旅游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以响应在社会群体中所观察到的作用、权力和资源分配。
Sedigheh Moghavvemi,Kyle M.Woosnam,Tanuosha Paramanathan,Ghazali Musa,Amran Hamzah(2017)研究发现居民的个性及其对社区和游客的看法,对形成旅游发展的整体支撑起着主导作用。为了验证理论框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模型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交感理解和欢迎性是影响居民对旅游发展态度的最主要因素。
Xiaoqing Chen(2017)通过对旅游研究的解释,揭示了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以及对中国传统农业村落在旅游开发中转型的实证研究。学者认为,对关系的理解和在旅游参与者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有必要的,可以为中国农村地区的旅游发展提供一个更全面的图景。
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我国旅游业的研究,从大量相关文献数据中发现,多数学者都比较赞同我国旅游业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开始发展,从一开始缓慢发展到迅猛发展的态势。这一领域的研究结果普遍表明,地区间旅游业发展存在明显差异,而差异由于多种原因共同造成的。
战显钊(2017)认为旅游业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而蜂起的向阳产业,旅游收入占国民GDP总量的比重越来越显着。用计量经济学理论及其相关数据进行计量检验分析,具体研究影响因素与旅游收入的关系。
车福利(2017)以安徽省为例,结合基尼系数、旅游指数等将地级市划分类别,并基于各类型成熟旅游发展水平和差异给予建议。
都刘宁(2017)以湖南省为例,分析湖南省的境内和境外旅游市场在不同空间地域上的差异,并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地理环境、各种资源等方面来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杨天英,罗鹏飞,陈知丹(2017)将我国旅游经济增长因素的研究分成三个时期,分别为起步时期、发展时期及成熟时期,肯定了各时期对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并梳理了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各时期的主要特点并提出了未来建设性研究方向。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