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工商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研究云南a行企业预期违约率的分析
1风险管理是金融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银行业的快速发展,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会涉及的风险也日趋多样。我国的信贷风险在不同地区表现有所不同,研究发现,风险集中的原因和当地个别行业有关,为了找出风险较大的行业,更好地控制信贷风险,本文以云南省某商业银行为例展开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有色金属行业是导致云南省信贷风险爆发的因素之一,且银行自身也存在着相应的管理问题。本文最后在结论处,提出了针对区域特征的风险管理政策。
目录
引言
引言
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特殊的金融机构,其信贷风险是与生俱来的。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也变得更加重要,该问题一直是众多学者探讨的热点,对工商企业信贷风险的管理,也是银行信贷风险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工商企业大多成立较早,规模较大,承担着国家生产的重任,对于以单一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大型企业对地方经济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是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要客户,以云南省A行为例,A行在基础设施行业领域贷款余额27,825.7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47.94亿元,由此可见,工商企业贷款数量在银行发放的贷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果企业自身经营状况不佳,将无法还贷,会对银行信贷风险造成直接的影响。当然,云南省A银行在在取得良好业绩同时,也在考虑适当减少与部分企业的合作,使得银行信贷结构更加合理,降低风险,获取更多的利润。
云南省的违约风险集中程度位于全国省份的前列。根据市一级城市不良风险分布情况可以确定该省的不良风险应该集中在某些特定行业,其中一个风险产生可能性较大的行业就是有色金属。云南省的有色金属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有不少企业正是因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逐步壮大,近10年间,尽管有色金属行业并不是国家首要扶持的对象,A银行也根据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给予其较大的扶持。综上所述,有色金属行业是否就是造成当地风险爆发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银行又该如何调整其信贷结构,从而更好地减少信贷风险,是本文即将要探讨的问题。
本文以云南省A行为例,结合云南省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当地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状况展开研究。首先选取银行16家不同行业的客户,运用KMV模型推测出预期违约风险较高的行业类型,接下来根据银行内部案例对个别公司作简要的财务指标分析,思考究竟什么才是信贷风险的来源,并提出适当的管理改进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类型及主要特征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通常在交易双方无法按照合约内容完成交易任务的条件下产生,是导致商业银行潜在损失的最主要因素。
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其一,信用风险的产生,与客户的经营状况有关(陈曦,2009)。如果借款人经营状况不加,将会没有足够的金额偿还银行贷款。其二,借款人虽然有能力还款,但却不愿还款,例如将资金用于投资生产的其他领域,或是故意欺诈等。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在利率、汇率的不利变动下,而使银行发生损失的风险(刘宇驰,2015)。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是两种常见的市场风险,由于市场风险无法预测,商业银行也同样缺少相应的应对措施,当风险来临时银行无法避免,通常情况下都会有重大的损失。
3.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通常会选择贷出长期资金,而筹集短期资金,这种期限的不匹配将会导致流动风险的增加,难以偿还短期负债(刘宇驰,2015)。银行在短期内无法筹集足够的资金,原因有二:其一,银行自身的信用等级尚且不够,客户不愿与银行进行合作;其二,银行过度地依赖外部融资,筹资能力一直处于弱势,不见好转。银行应该重视这一点,提前做好筹资决策。
4.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产生于银行内部,风险发生后,金融机构将有可能会因该风险遭受巨大的损失,银行同样不可忽视。该风险产生的首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如果银行不能有效地识别和度量信贷风险,授信权和审批权的过分集中,缺少有效的约束机制,将会形成操作风险,在我国“重贷轻管”就是一个极为典型的例子。因此,郭毅飞(2010)认为,我国应该加强对银行内部的有效管理。
5.法律风险
虽然在近十年之内,我国的法律制度已在不断地完善,但是依然不能否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间不长,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这一事实。马铭泽(2016)认为,在法律变更时,会有部分企业借改制之机逃避银行债务,使得银行的合法债权常常得不到法律的保护。部分地方司法部门执法力度薄弱,司法当局对银行合法债权的保护落后于对企业的法律保护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
1.信贷文化严重缺失
信贷文化是指住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做好信贷工作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不成文的习惯性做法与价值观念(陈曦,2009)。我国信贷文化的缺失在近几年来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王磊(2007)认为,我国的信贷文化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银行重贷轻管,不注重贷后管理。其二,商业银行通常只注重对业务办理过程中的违规现象进行惩处,却不重视对不良贷款的责任追究,从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
2.信息不对称
有大部分学者认为,我国体制存在缺陷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王红夏,2005)。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正处于初级阶段,银行对掌握信贷客户信用等相关信息的透明度不高,容易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此外,Lincoln(1999)认为,企业自愿披露的信息大都是中性的消息或好消息,信息的真实性值得怀疑。所以,不论是在签约前还是签约后,知情者通常会影响到不知情者的利益,不知情者往往要承担更高的风险。
3.内部控制力度薄弱
(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度量
为研究信贷风险的管理,风险评估的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西方信贷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我国也开始逐步尝试运用模型对信贷风险进行度量,如credit metrics信用度量术、CPV模型和KMV期权定价模型等。近年来,KMV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有不少学者对KMV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展开了研究,学者谢春(2007)认为,KMV模型具有很多优点:KMV模型所需要的数据可以通过新浪财经等数据库中获得,数据获得的途径较为方便,因此该模型能够较为客观、公正地展现出公司信贷风险的变动特征。吕思颖(2008)认为:KMV能否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新兴股票市场值得探讨。
目录
引言
引言
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特殊的金融机构,其信贷风险是与生俱来的。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也变得更加重要,该问题一直是众多学者探讨的热点,对工商企业信贷风险的管理,也是银行信贷风险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工商企业大多成立较早,规模较大,承担着国家生产的重任,对于以单一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大型企业对地方经济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是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要客户,以云南省A行为例,A行在基础设施行业领域贷款余额27,825.7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47.94亿元,由此可见,工商企业贷款数量在银行发放的贷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果企业自身经营状况不佳,将无法还贷,会对银行信贷风险造成直接的影响。当然,云南省A银行在在取得良好业绩同时,也在考虑适当减少与部分企业的合作,使得银行信贷结构更加合理,降低风险,获取更多的利润。
云南省的违约风险集中程度位于全国省份的前列。根据市一级城市不良风险分布情况可以确定该省的不良风险应该集中在某些特定行业,其中一个风险产生可能性较大的行业就是有色金属。云南省的有色金属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有不少企业正是因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逐步壮大,近10年间,尽管有色金属行业并不是国家首要扶持的对象,A银行也根据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给予其较大的扶持。综上所述,有色金属行业是否就是造成当地风险爆发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银行又该如何调整其信贷结构,从而更好地减少信贷风险,是本文即将要探讨的问题。
本文以云南省A行为例,结合云南省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当地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状况展开研究。首先选取银行16家不同行业的客户,运用KMV模型推测出预期违约风险较高的行业类型,接下来根据银行内部案例对个别公司作简要的财务指标分析,思考究竟什么才是信贷风险的来源,并提出适当的管理改进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类型及主要特征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通常在交易双方无法按照合约内容完成交易任务的条件下产生,是导致商业银行潜在损失的最主要因素。
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其一,信用风险的产生,与客户的经营状况有关(陈曦,2009)。如果借款人经营状况不加,将会没有足够的金额偿还银行贷款。其二,借款人虽然有能力还款,但却不愿还款,例如将资金用于投资生产的其他领域,或是故意欺诈等。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在利率、汇率的不利变动下,而使银行发生损失的风险(刘宇驰,2015)。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是两种常见的市场风险,由于市场风险无法预测,商业银行也同样缺少相应的应对措施,当风险来临时银行无法避免,通常情况下都会有重大的损失。
3.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通常会选择贷出长期资金,而筹集短期资金,这种期限的不匹配将会导致流动风险的增加,难以偿还短期负债(刘宇驰,2015)。银行在短期内无法筹集足够的资金,原因有二:其一,银行自身的信用等级尚且不够,客户不愿与银行进行合作;其二,银行过度地依赖外部融资,筹资能力一直处于弱势,不见好转。银行应该重视这一点,提前做好筹资决策。
4.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产生于银行内部,风险发生后,金融机构将有可能会因该风险遭受巨大的损失,银行同样不可忽视。该风险产生的首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如果银行不能有效地识别和度量信贷风险,授信权和审批权的过分集中,缺少有效的约束机制,将会形成操作风险,在我国“重贷轻管”就是一个极为典型的例子。因此,郭毅飞(2010)认为,我国应该加强对银行内部的有效管理。
5.法律风险
虽然在近十年之内,我国的法律制度已在不断地完善,但是依然不能否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间不长,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这一事实。马铭泽(2016)认为,在法律变更时,会有部分企业借改制之机逃避银行债务,使得银行的合法债权常常得不到法律的保护。部分地方司法部门执法力度薄弱,司法当局对银行合法债权的保护落后于对企业的法律保护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
1.信贷文化严重缺失
信贷文化是指住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做好信贷工作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不成文的习惯性做法与价值观念(陈曦,2009)。我国信贷文化的缺失在近几年来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王磊(2007)认为,我国的信贷文化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银行重贷轻管,不注重贷后管理。其二,商业银行通常只注重对业务办理过程中的违规现象进行惩处,却不重视对不良贷款的责任追究,从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
2.信息不对称
有大部分学者认为,我国体制存在缺陷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王红夏,2005)。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正处于初级阶段,银行对掌握信贷客户信用等相关信息的透明度不高,容易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此外,Lincoln(1999)认为,企业自愿披露的信息大都是中性的消息或好消息,信息的真实性值得怀疑。所以,不论是在签约前还是签约后,知情者通常会影响到不知情者的利益,不知情者往往要承担更高的风险。
3.内部控制力度薄弱
(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度量
为研究信贷风险的管理,风险评估的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西方信贷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我国也开始逐步尝试运用模型对信贷风险进行度量,如credit metrics信用度量术、CPV模型和KMV期权定价模型等。近年来,KMV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有不少学者对KMV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展开了研究,学者谢春(2007)认为,KMV模型具有很多优点:KMV模型所需要的数据可以通过新浪财经等数据库中获得,数据获得的途径较为方便,因此该模型能够较为客观、公正地展现出公司信贷风险的变动特征。吕思颖(2008)认为:KMV能否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新兴股票市场值得探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