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能够改善环境质量吗?
目 录
1 引言1
2 金融发展对环境质量的文献综述2
2.1 国外文献综述2
2.2 国内文献综述2
3 我国的金融业发展情况和环境质量现状分析3
3.1 我国的金融业发展现状3
3.2 我国的环境质量情况7
4 金融发展水平对我国环境质量影响实证分析10
4.1 经济计量模型构建11
4.2 变量的选取12
4.3 数据说明12
4.4 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结果的实证分析13
5 金融发展对环境改善的相关对策建议15
5.1 建立绿色信贷机制15
5.2 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服务16
5.3 增加清洁技术资金的投入16
结 论18
致 谢19
参 考 文 献20
图1 马歇尔K值系数走势图5
图2 2001年—2014年我国的证券化率6
图3 2001年—2014年的保险深度7
图4 2001年—2014年的保险密度7
图5 我国的废水及工业废水排放量8
图6 我国工业废水及废水排放量的增长率8
图7 我国SO2及工业SO2的排放量9
图8 工业SO2增长率及SO2增长率9
图9 我国的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10
表1 2001年—2014年中国经济货币化情况4
表2 2001年—2014年中国股票市场主要数据5
表3 2001年—2014年中国保险业主要数据6
表4 变量设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计及数据来源12
表5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13
表6 模型结果检验13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金融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效,金融规模不断扩大,效率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为主的多元化金融发展格局。中国银监会在其官网发布了2016年一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数据显示,银行业资产和负债规模稳步增长。2016年一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为208.6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80.5万亿元,占比38.6%,同比增长8.5%;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38.6万亿元,占比18.5%,同比增长18.9%。但是,我国的环境不断恶化,阻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例如,中国近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平均增长量超过10%。那么在保证经济快速健康增长同时,如何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被社会各界普通关心的热点问题。在改善生态环境过程中,信贷、保险等金融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那么我们将会从金融角度出发,研究我国金融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的关系,这将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Grossman-Krueger在1991年的时候对四十多个国家进行了研究分析,最后得出两者间是倒U型的关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也就是说对于某个国家而言,在经济增长的初期,通过EKC我们会发现国民收入越高,环境污染越严重;等到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也就是达到EKC的最高点之后,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会慢慢变小。而且他们将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1】。本文认为金融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也可以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规模效应:从生产者角度看,证券市场发展有助于降低上市公司融资成本,增加融资渠道,分散生产者的投资风险,改善企业资本结构,拓宽了企业的筹资渠道,从而解决了企业购买新装置和投资新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使我国经济规模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对我国的经济与环境质量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人们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就会增强,就会增加改善环境质量的资金;二是我国的资源消耗加快,造成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增加了生态环境的压力。从消费角度看,随着金融规模和效率提高,会引导消费者为购买诸如汽车、住房等大额商品进行借贷,引起环境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结构效应:新技术的开发和采用,都存在着各种风险,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金融发展为环境友好型新兴产业提供资金,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外部融资成本,使企业有大量资金推动新技术的应用,促进高科技、低能耗、高收益的产业的成长,而这些企业能够成为我国经济的新思想和新技术的源泉,因此,金融发展间接地促进了经济中的技术创新活动并且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技术效应:一方面金融发展的自由化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在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我国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对我国产生技术转移和技术外溢;另一方面金融规模增加和效率提高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这些均能使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最终被清洁技术所代替,减少了环境污染,从而改善了我国的环境质量。由于金融发展对环境污染存在这三种效应,而且这些效应叠加一起,使得金融发展对环境质量的作用方向不能确定。
2 金融发展对环境质量的文献综述
金融发展和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在金融领域,从Goldsmith(1969)等人开创金融发展研究以来,关注的焦点一直集中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上。而有关环境污染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研究。直到21世纪,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普通关心的重点,学术界和实践领域才开始关注金融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2.1 国外文献综述
从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金融发展与环境污染存在一定联系。国外学术界对金融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起步较早,从最近的进展来看主要有:著名的金融专家Marcel Jeucken在2001年期间出版了《金融可持续发展与银行业》一书,他将银行业对待环境保护的态度分为四个阶段,分析了金融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强调了银行业在环境问题上的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展开了对金融在环境保护中作用的探索【2】;Tamazian etal(2009)用中国、巴西、印度及俄罗斯等国的数据,研究了金砖国家在1992-2004期间的金融发展、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联系,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发展自由化和开放程度降低了环境质量的恶化【3】;Sadorsky(2010)选取22个新兴市场国家的数据,检验这些国家金融发展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得出结论:当使用如存款货币银行资产、国内生产总值、金融系统存款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或流动负债占国内生产总值银行变量来衡量金融发展时,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存在着积极的、具有统计意义的关系【4】;Ilhan Ozturk和Ali Acaravci(2013)利用土耳其为背景,结果显示土耳其经济符合EKC假说。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占人均GDP的比例增加,对碳排放和金融发展变量没有显著影响。它的意思是CO2的水平排放最初随着收入的增加,直到达到稳定点,然后随之下降【5】;Muhammad Shahbaz和Sakiru Adebola Solarin(2013)通过对马来西亚的金融发展是否可以减少CO2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可以减少排放的CO2,但是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会增加CO2排放,格兰杰因果分析揭示了金融发展和CO2、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与CO2之间的关系【6】。
金融发展,就其广泛的定义而言是指一个国家发布的政策,运用了增加外商直接投资、增加银行资金活动、增加股票市场活动的手段来促进金融活动发展。金融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可以提高国家金融体系的经济效益,这可能会影响经济活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如果发现金融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那么这种关系会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 引言1
2 金融发展对环境质量的文献综述2
2.1 国外文献综述2
2.2 国内文献综述2
3 我国的金融业发展情况和环境质量现状分析3
3.1 我国的金融业发展现状3
3.2 我国的环境质量情况7
4 金融发展水平对我国环境质量影响实证分析10
4.1 经济计量模型构建11
4.2 变量的选取12
4.3 数据说明12
4.4 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结果的实证分析13
5 金融发展对环境改善的相关对策建议15
5.1 建立绿色信贷机制15
5.2 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服务16
5.3 增加清洁技术资金的投入16
结 论18
致 谢19
参 考 文 献20
图1 马歇尔K值系数走势图5
图2 2001年—2014年我国的证券化率6
图3 2001年—2014年的保险深度7
图4 2001年—2014年的保险密度7
图5 我国的废水及工业废水排放量8
图6 我国工业废水及废水排放量的增长率8
图7 我国SO2及工业SO2的排放量9
图8 工业SO2增长率及SO2增长率9
图9 我国的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10
表1 2001年—2014年中国经济货币化情况4
表2 2001年—2014年中国股票市场主要数据5
表3 2001年—2014年中国保险业主要数据6
表4 变量设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计及数据来源12
表5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13
表6 模型结果检验13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金融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效,金融规模不断扩大,效率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为主的多元化金融发展格局。中国银监会在其官网发布了2016年一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数据显示,银行业资产和负债规模稳步增长。2016年一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为208.6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80.5万亿元,占比38.6%,同比增长8.5%;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38.6万亿元,占比18.5%,同比增长18.9%。但是,我国的环境不断恶化,阻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例如,中国近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平均增长量超过10%。那么在保证经济快速健康增长同时,如何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被社会各界普通关心的热点问题。在改善生态环境过程中,信贷、保险等金融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那么我们将会从金融角度出发,研究我国金融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的关系,这将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Grossman-Krueger在1991年的时候对四十多个国家进行了研究分析,最后得出两者间是倒U型的关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也就是说对于某个国家而言,在经济增长的初期,通过EKC我们会发现国民收入越高,环境污染越严重;等到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也就是达到EKC的最高点之后,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会慢慢变小。而且他们将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1】。本文认为金融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也可以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规模效应:从生产者角度看,证券市场发展有助于降低上市公司融资成本,增加融资渠道,分散生产者的投资风险,改善企业资本结构,拓宽了企业的筹资渠道,从而解决了企业购买新装置和投资新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使我国经济规模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对我国的经济与环境质量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人们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就会增强,就会增加改善环境质量的资金;二是我国的资源消耗加快,造成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增加了生态环境的压力。从消费角度看,随着金融规模和效率提高,会引导消费者为购买诸如汽车、住房等大额商品进行借贷,引起环境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结构效应:新技术的开发和采用,都存在着各种风险,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金融发展为环境友好型新兴产业提供资金,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外部融资成本,使企业有大量资金推动新技术的应用,促进高科技、低能耗、高收益的产业的成长,而这些企业能够成为我国经济的新思想和新技术的源泉,因此,金融发展间接地促进了经济中的技术创新活动并且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技术效应:一方面金融发展的自由化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在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我国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对我国产生技术转移和技术外溢;另一方面金融规模增加和效率提高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这些均能使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最终被清洁技术所代替,减少了环境污染,从而改善了我国的环境质量。由于金融发展对环境污染存在这三种效应,而且这些效应叠加一起,使得金融发展对环境质量的作用方向不能确定。
2 金融发展对环境质量的文献综述
金融发展和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在金融领域,从Goldsmith(1969)等人开创金融发展研究以来,关注的焦点一直集中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上。而有关环境污染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研究。直到21世纪,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普通关心的重点,学术界和实践领域才开始关注金融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2.1 国外文献综述
从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金融发展与环境污染存在一定联系。国外学术界对金融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起步较早,从最近的进展来看主要有:著名的金融专家Marcel Jeucken在2001年期间出版了《金融可持续发展与银行业》一书,他将银行业对待环境保护的态度分为四个阶段,分析了金融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强调了银行业在环境问题上的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展开了对金融在环境保护中作用的探索【2】;Tamazian etal(2009)用中国、巴西、印度及俄罗斯等国的数据,研究了金砖国家在1992-2004期间的金融发展、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联系,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发展自由化和开放程度降低了环境质量的恶化【3】;Sadorsky(2010)选取22个新兴市场国家的数据,检验这些国家金融发展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得出结论:当使用如存款货币银行资产、国内生产总值、金融系统存款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或流动负债占国内生产总值银行变量来衡量金融发展时,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存在着积极的、具有统计意义的关系【4】;Ilhan Ozturk和Ali Acaravci(2013)利用土耳其为背景,结果显示土耳其经济符合EKC假说。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占人均GDP的比例增加,对碳排放和金融发展变量没有显著影响。它的意思是CO2的水平排放最初随着收入的增加,直到达到稳定点,然后随之下降【5】;Muhammad Shahbaz和Sakiru Adebola Solarin(2013)通过对马来西亚的金融发展是否可以减少CO2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可以减少排放的CO2,但是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会增加CO2排放,格兰杰因果分析揭示了金融发展和CO2、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与CO2之间的关系【6】。
金融发展,就其广泛的定义而言是指一个国家发布的政策,运用了增加外商直接投资、增加银行资金活动、增加股票市场活动的手段来促进金融活动发展。金融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可以提高国家金融体系的经济效益,这可能会影响经济活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如果发现金融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那么这种关系会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