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结构优化的对策分析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资产总额不断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外汇储备作为经济发展的调剂品与保障,极大地调节国家经济发展与国内外经济均衡稳定地发展。建立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不断优化国家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对储备的风险进行可靠预测,实现外汇储备的优化配置,有助于实现外汇储备的增值,并促进国家信用维护、外债偿付、金融稳定;有效地拓展国际市场,加强国际贸易关系,吸引外资,规避国际金融风险。因此,加强外汇储备的优化管理必须提升为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一环。外汇储备管理旨在调节储备资产规模与结构的相关问题。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汇率波动和利率变化显著,潜在的投资亏损,以及货币政策存在较大的失效风险,这些状况导致中国的外汇储备深陷规模和结构优化调整的困境,外汇储备资产存在极大不稳定的安全隐患。急需建立和完善外汇储备管理体系。现阶段,我国针对外汇储备规模和币种结构调整的分析相对丰富,但缺乏对外汇储备资产的结构调整与对外资产负债协同管理的相关研究与分析。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的基本现状,并结合国外外汇储备结构管理理论与实践对我国的启示,对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结构优化提出对策建议。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第二章 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的基本现状 3
2.1我国外汇储备的历史沿革 3
2.2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的现状与特点 3
2.2.1美元为主,汇率风险高 4
2.2.2中长期外汇资产比率高,流动性风险大 5
2.2.3资产配置单一,收益偏低 5
2.3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优化分析 5
2.3.1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选择 6
2.3.2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 6
第三章 国外外汇储备结构管理理论与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7
3.1.1资产组合理论 7
3.1.2国际储备多元化理论 7
3.2国外外汇储备管理的实践经验 8
3.2.1欧盟外汇储备管理的实践与经验 8
3.2.2韩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实践与经验 9
3.3世界外汇储备管理的发展趋势 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4国外外汇储备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启示 9
第四章 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11
4.1分类储备,分档管理 11
4.2调整外汇储备资产结构,提升整体收益 11
4.3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 12
结束语 14
参考文献 15
第一章 绪论
实现外汇储备的优化管理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外资储备的规模与结构。现阶段,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不尽合理,币种构成集中,种类单一,潜在风险极大,管理管理陈旧,无法积极灵活地应对汇率波动和利率变化显著,潜在的投资亏损,以及货币政策存在较大的失效风险等核心问题,将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陷入规模与结构不合理的窘境,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存在极大的隐患,必须针对现阶段发展情况,调整和优化我国外汇储备的结构与规模,建立中国特色的相关管理战略,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特色化外汇储备管理优化体系。本文将从外汇储备的规模、币种结构、资产分布、资产与负债的协同优化等多方面,探究如何推进我国外汇储备的科学管理。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态势日益迅猛,国际金融创新也逐渐加快发展步伐,与此同时,经济危机的发生率明显加快,涉及范围广,影响程度深,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发生率也与日俱增,如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墨西哥经济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等。这些随时潜在的危机明显提升外汇储备的地位和重要性,引导人们更深入地进行外汇储备的研究部署。
外汇储备的结构与分配因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外汇储备的来源结构以及汇率制度存在不同差异,也导致外汇储备的管理模式和支配模式存在极大的差异。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与我国经济政治体制密不可分,外汇储备管理以安全性原则为基础,追求在流动过程中实现外汇的保值和增值。安全性要求防范货币的汇率与利率的变化风险,更要防范储备资产变现、流通以及兑换过程中潜在的风险。要想规避储备资产的风险,应当在实现对外支付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管理和运营,将外汇储备转换为金融资产的管理方式,将汇率风险逐渐分散,从而稳定外汇储备的资产价值。
在不断变化的国际经济局势下,我国应该在保证外汇储备的安全性的前提下,在尽量减少机会成本的持有率,采取时效性、科学性的外汇储备结构调整方案,这是目前我国拥有巨额的外汇储备资产背景下必须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将深入研究外汇储备的货币资产结构相关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结合的意义。
1.2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将以国际经济学、货币金融学、投资学、计量经济学和外汇储备理论等为理论奠基,结合最新的外汇储备研究理论成果,阅览国内外相关经济领域研究成果,增加学术理论积累,从当今中国外汇储备的基本国情出发,进行外汇储备的最优结构与规模测度,探索我国外汇储备的优化管理策略与方案。结合具体的研究目标与内容,制定合适的研究方法,确保循序渐进地实现研究任务。因此,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第一,静态、动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论文从静态视角先全面树立相关的最新外汇储备理论与研究成果,分析归纳国内外外汇储备的构成形式与规模的发展变化趋势,以理论出发,探究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逐年增长的缘因及其带来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其次从动态的视角观察,针对历时的数据资源,剖析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不断变化的内外因素,分析我外汇储备体系现阶段潜在的挑战,并根据发展趋势,对我国外汇储备管理工作的发展前景作预测性研究。
规范、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所谓规范研究是结合社会价值判断推演经济规律,以此为指导阐释已发生的经济事件与现象。本文针对我国经济金融变化形式,针对我国外汇储备发展现状(持续增长)及其成因作定性分析,并采用规范分析这一发展态势对我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利弊影响,进而得出正确结论以正确引导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向着健康稳定方向发展。实证分析则以事实与实践出发,分析实际案例与现象,探讨各经济变量的关系,并解释现实问题中所蕴含的内在发展规律。实证分析旨在对事实进行准确的描述与陈述。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先分析我国现阶段的外汇储备规律与结构,测算中国外汇储备的最优化规模与币种结构,实证研究我国币种结构的汇率风险,为相关的分析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源支撑。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结合,使我国外汇储备的相关管理问题得到清楚明晰的证实与解决。
第二章 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的基本现状
所谓外汇储备指的是一国政府所持的用于调控国际收支赤字并维持本币汇率的国际间的可以接受的一切资产。用于调控国际收支问题,保持本币汇率的稳定性和作为对外举债的信用凭证。长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速度日益加快,其产生的社会效应是巨大的。
2.1我国外汇储备的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我国的外汇储备由零到有,不断进行外汇资本的积累。在建国之初采用计划经济体制管理模式导致外汇资本严重短缺一度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外汇储备额仅为1亿美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与国际经济社会的发展日益密切,外汇储备不断增加。1994年,我国全面进行外汇体制改革,确保我国外汇储备持续稳定增长,长期以来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与资本金融项目始终保持着“双顺差”,在接下来的几年外汇储备的增长了年均超过两位数。在1998年至1999年间,外汇储备虽增长幅度有下降趋势,但仍呈现增长趋势。到2001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已逾2100亿美元,随后持续增长,到2006年初,我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家。时间来到2009年,我国外汇储备达到21316美金,首次突破两亿,到2014年突破三亿大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47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