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高管薪酬激励对银行绩效的影响

银行是经济系统中重要的一环,本文就2008年经济危机后成为热点的银行高管薪酬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对沪深A股市场上市的1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上市银行高管货币薪酬安排产生的激励可以提高银行绩效,但在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的作用是不同的。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在安排高管薪酬激励制度时应根据银行类型的不同全面考虑自身情况作出具体的调整,建立全面的绩效考察制度,发挥激励作用的同时保证有效控制风险,使银行稳健发展。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三、变量的选择与描述性分析4
(一)变量的选择 4
1.被解释变量4
2. 解释变量4
3.其他控制变量4
(二)描述性分析5
1.被解释变量:净资产收益率5
(1)全样本情况5
(2)各类银行对比 6
2.解释变量:高管薪酬6
(1)全样本情况7
(2)各类银行对比7
3.变量间关系7
四、实证分析8
(一)模型设立8
(二)数据来源8
(三)实证过程8
1.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9
2.其他控制变量与被解释变量9
五、稳健性检验9六、结论与政策建议10
(一)确定合理的高管薪酬激励体系10
(二)监管部门发挥激励约束作用10
(三)强化董事会作用10
(四)重视长期激励,降低政治激励10
致谢10
参考文献11
上市银行高管薪酬激励对银行绩效的影响
引言
引言
2008年前后对全球经济造成猛烈冲击的国际金融危机后,各界共同探索了引发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尽管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源头是多方面的,但人们分析后普遍接受,金融机构不合理的高管薪酬激励的安排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这使得关于高管薪酬与银行绩效的关系的讨论成为热点问题。B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ebchuketal(2010)通过对20002008年贝尔斯登和雷曼两家公司的薪酬政策研究后发现,两家公司的薪酬激励制度使得公司高管在公司倒闭前得到的巨额绩效薪酬和奖金足以覆盖其初期投入,但是由于没有将高管利益与股东利益实际结合起来,高管在追求高额薪酬时有倾向做出提高银行短期绩效的决策以实现个人的薪酬最大化而增加长期风险。高管的此类决策导致金融机构过度承担风险,最终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
人们对银行高管高薪酬的看法和经济周期有关,在经济上行时较容易接受,而在经济下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行业的薪酬水平下降的同时各国银行业仍存在高管薪酬水平大幅上升甚至出现了领取高薪酬的同时银行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况,这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不满的声音。为此,以限制金融机构高管薪酬提高社会满意度为目的,国际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指导方针。美国、欧盟和日本等的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发布了针对金融机构的高管的“工资限制令”。对中国财政部在2009年4月发布的公告,其中明确规定,“国有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在2008的的薪酬应确定为不高于2007年薪水的90%。2010年,我国的银监会出台对商业银行的审慎监管的补偿指导方针,明确要求“商业银行高管的绩效薪酬应在3倍的基本工资内,且超过高管绩效薪酬的40%以上应采取延期支付的方式,期限不少于3年”。我国银监会于2013年7月,进一步颁布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商业银行要建立全面科学的激励机制,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和薪酬进行严格的限制”。这些现象都引起人们的反思:高管薪酬激励契约,究竟能否有效的激励高管提高银行绩效?如何完善高管薪酬制度实现对银行绩效最有效的刺激?从实际意义出发,对上市银行高管薪酬激励与银行绩效关系的研究有助于上市银行及可能上市银行面对不稳定的市场时不断优化高管薪酬激励制度安排,提高激励的有效性,改进尚欠缺的银行治理,使商业银行可以获取利润,又不暴露更多的风险,稳中求进的发展。创造银行债权人、股东、高级管理人员(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均衡。同时有助于监管机构设置相应的监管政策,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综上,本文以下部分将进行进一步研究探讨,具体结构安排为:第二部分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梳理撰写文献综述;第三部分根据本文研究需要阐述变量的选择与主要变量的描述性分析;第四部分是通过统计软件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第五部分是针对本文建立的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第六部分是结论和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在国内外学者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与其绩效的研究中,银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被重点分析,John&Qian(2003)通过分析上市公司1992—2000年的数据发现,银行业兼有比其他行业CEO更低的薪酬—绩效敏感度和更高的薪酬。陈冬华等(2005)对银行业与其他各行业间的对比研究发现,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的激励强度明显高于一般行业高管的薪酬。银行具有高资产负债比且债务结构分散化等结构特征,使得银行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有所冲突,同时银行作为我国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基石,其运营失败会对迸发严重的社会后果。正是由于商业银行这些特殊性,大多数国家都为其建立了显性或隐性的存款保险制度以保障债权人的利益,但存款保险制度使银行高管面临了更高的道德风险,即为了提高绩效而选择高风险的投资行为。因此,与一般企业不同,商业银行更适合安排低报酬—业绩敏感性的高管薪酬激励制度。然而,孙君阳等(2011)却分析得出我国银行业采取的是高报酬业绩敏感性的激励契约。
在这些特殊背景下,国内外学者针对上市银行所作的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有所差异。陈学彬等(2005)得出高管薪酬与商业银行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甚至激励可能并不适度,可能有 “激励过度”的情况,高管薪酬与商业银行绩效存在显著的倒U关系。郭新明(2009)分析得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管理者薪酬处于倒U型右侧,即对银行绩效“激励过度”。李洁等(2009)在实证分析时运用最小二乘法,得出银行高管薪酬和绩效有正相关关系,且从高管薪酬的系数结果来看,其与银行绩效的弹性系数介于0、1之间,即高管薪酬激励不应是没有限度的,在一定范围内才产生对银行绩效的激励作用。宋增基等(2011)基于锦标赛理论(Tournament Theory)的研究得出银行高管内部薪酬适当的差异可以降低监管成本为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提供激励,从而提升银行绩效。从制度的建立来看,经过实证分析可以得到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与银行绩效的正相关关系且结果显著,除此之外,高管薪酬与衡量银行控制风险能力的超额资本充足率负相关且显著,即我国上市银行虽然缺乏针对产生的风险设立约束机制,但已普遍建立起了与银行绩效相关联的高管薪酬激励制度(蒋海等,2010)。与蒋海(2010)结论相似的是,宋清华等(2011)经过收集整理我国13家商业银行20002010 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得到我国高管薪酬与风险承担的倒U型关系,且与银行绩效呈正向关系,即高管薪酬激励在提升了银行绩效的同时也使银行承担了更多风险。与正相关关系不同的是,李克文等(2005)通过对山东省和河南省两省银行收集数据并且分析表明,作为银行高级管理人员之一的银行行长的薪酬激励对银行绩效反而有负面影响。考虑了其他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学者对高管薪酬激励与银行绩效之间关系的分析得出了与以上两种结论不同的结果。Fama E.等人(1983)的研究发现,对管理者的管制越多,管理者谋求高工资而产生的自我交易和不适度投资的成本就随之降低。因此,薪酬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性也减弱。除了高管的薪酬激励外,由于我国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可能本身会兼任一些国家行政职位,其中大多由国家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任命,这种任职方式使其产生政治激励对于银行高管来说更具有吸引力,因此使得银行高管薪酬与其绩效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即“激励空缺”(宋德舜,2004)。与其类似的是,苟开红等(2004)的分析表明,我国银行中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薪酬机制的激励功能不足,高管薪酬与银行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魏华和刘金岩(2005)通过实证分析后发现,山东河南两省所取商业银行高管薪酬与银行绩效没有关联。对11家上市银行2006至2009年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宋增基、杨天赋和王戈阳(2010)得到,银行CEO的薪酬和银行绩效两者的敏感性不强。宋增基、夏铭(2011)以行为理论和锦标赛理论为基础,使用14家上市银行2006—2009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得出,商业银行行长薪酬与银行绩效无明显相关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82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