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分析
巴西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分析[20200428201341]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农产品贸易;巴西;显示性比较优势;相对竞争力指数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2
(一)研究背景 2
(二)研究意义 2
二、相关研究综述 3
(一) 利用特定指数分析中巴两国农产品竞争力 3
(二)利用特定指数分析中巴两国所贸易的互补性 4
2.贸易相似度指数 4
1.贸易结合度指数 4
2.G-L产业贸易分析指数 4
三、中巴贸易发展概况 5
(一)中巴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 5
四、理论基础及实证分析 6
(一) 中巴农产品双边贸易的竞争性分析 7
1、巴西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 7
2.双边农产品贸易结合度指数分析 8
(二)中巴农产品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8
1.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 8
2.显示性性比较优势 9
五、实证分析 10
(一)产品相对竞争力指数 10
1.汇率影响分析 13
2.收人效应影响分析 13
3.人口相对增长的影响 13
4.贸易总体波动的解释 13
六、结论及政策启示 13
(一)总体结论 13
(二)政策建议 14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4
附录 15
巴西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分析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中国和巴西作为金砖五国之一,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新兴经济国家。2013年巴西和中国按名义汇率计前者GDP初值为22403.10亿美元,后者为568845.20亿美元. 人均GDP分别为11140美元和6767美元,正一步步稳定增长。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引入加快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中国与巴西之间的双边贸易也迅速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两国的农产品贸易,中巴两国地大物博,传统农业发展根基深厚,同时由于两国的资源禀赋不同,主要生产的农产品有较强的互补性,因此虽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中巴两国的贸易仅仅在2009年出现短暂下跌,之后便又迅速发展起来。
在队中巴农产品双边贸易的研究中,大多数文献都认为,中国与巴西国家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存在一定的竞争性。事实也证明,中国在两国农产品贸易中一直处于逆差的状态,且有逐步增长的态势。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两国农产品贸易失衡。但同时也有许多学者如赖平耀和武敬云(2012)认为两国之间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关系占主导地位,只是呈现出非对称性的特点。因此如何更进一步地打开两国农产品双边贸易市场,如何促进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健康良性发展,是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
如今学界在两国双边贸易研究领域,多是运用一些指数,找出两国贸易的特点,和各自的贸易优势,提出政策建议,促使两国贸易结构更加合理、巩固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贸易互补的作用。例如巴拉萨(Balassa)(1965,1989)提出的现实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又或布朗(1947) 提出后经日本学者小岛清(1958)等人改造而成的贸易结合度指数来研究两国贸易的比较优势与合作密切程度。许多学者会关我国与一个很大的贸易集团(如“金砖”国家;欧盟)整体农产品贸易发展状况,并且多从研究我国所贸易的农产品特点出发,也就是多从自身角度出发。因此本文受耿晔强(2009)的启发,从巴西的角度出发,主要研究巴西出口农产品的特点,以及其在我国的表现,知己还要知彼,如此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贸易方案,提出更有助于发展的贸易政策。
(二)研究意义
在2014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宣布在过去的一年即2013年里,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同时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如何将深化发展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将是未来几年内各方人士关注的焦点。现金在农产品领域与我国有较大贸易往来的主要有美国、澳大利亚、东盟、南美洲等地区和国家。其中令人较为瞩目的便是身为“金砖五国”之一的巴西。巴西是拉美的经济大国,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及良好的气候,非常适合发展农业。自1974年两国建交以来,国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增长,特别是农产品的双边贸易领域,自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巴西已成为中国第2大农产品进口国(约占进口总额的 12. 1%)而中国则成为巴西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市场,其份额约占巴西农产品出口总额的59. 7%。(黄春全 司伟 孙伟)由此不难看出,研究巴西在中国农产品贸易行业中所占据的地位。
从实践意义上看,研究巴西农产品在我国市场的竞争力,可以举一反三地了解我国农产品进口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到我国现阶段农产品进出口结构,以及我国农产品与贸易伙伴国农产品相比的优势与不足。
从理论意义上看,研究巴西农产品在我国市场的竞争力,可以借此总结出我国现阶段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规律,为制定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农产品双边贸易政策提供理论参考,总结出一条能够提升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优化农产品进口结构的理论经验,进一步发展优化我国与主要农产品贸易伙伴的合作关系,以期达到共赢。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利用特定指数分析中巴两国农产品竞争力
1.贸易优势指数(RTA)
耿晔强(2009)利用相对贸易优势指数(RTA)对2002年至2006年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农产品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巴西农产品明显具有相对贸易优势的结论,且主要体现在土地密集型的农产品上,例如:油籽、棉花。范婕(2010)利用巴拉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和巴西农产品比较优势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巴西除了在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上具有传统优势外,由于很早早就开始推进资本密集型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资本对劳动的代替程度高畜产品、咖啡等产品上也具有比较优势。
2.贸易强度指数
如今学术界多用贸易强度指数来测定特定国家的产品在某一市场上的竞争力。 耿晔强(2009)发现到到2005年,巴西农产品的贸易强度指数已达5.65,与阿根廷等南美国家形成巨大的竞争,表明巴西农产品不断对中国市场进行深入开发。黄春全、司伟、孙伟(2013)测算了1992-2010年的中巴两国农产品贸易强度指数并指出在巴西对中国的出口中,指数较高的主要有烟草及其制品、植物油脂以及油籽及含油果实。 且总体呈上升趋势。然而,虽然烟草及其制品的贸易强度指数较高,但该农产品所占巴西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份额却仍就较小。
3.市场占有率和排名
宋海英,孙林(2012)选取市场份额这一指数,计算了2002-2010年中巴两国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巴西的优势农产品主要有肉、咖啡茶及调味香料、糖及糖食、棉花等土地密集型产品。且从数据趋势看占有率呈大幅度上身趋势。
(二)利用特定指数分析中巴两国所贸易的互补性
1.贸易互补性指数(TC)
耿晔强(2009)测算了贸易互补性指数,中巴两国这几年农产品贸易的TC值都在70以上,说明两国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很强,具有持续开展贸易的可能性。
2.贸易相似度指数
耿晔强(2009)通过测算2002至2006年巴西农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贸易相似度指数。得出在中国市场上,巴西面对来自美国、新西兰、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等指数。得出在中国市场上,巴西面对来自美国、新西兰、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等。汤碧(2013)分析了2001至2010农产品双边进出口贸易数据,发现中国与巴西农产品出口相似度指数十年来一直较低,中巴在农产品的出口种类上差异较大,两国农产品结构互补性较强。
(三)利用特定指数分析中国两国贸易模式
1.贸易结合度指数
双边贸易结合度是指一个国家对某一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与该贸易伙伴国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之比。汤碧(2013)分析了2001至2010年中国与多个贸易伙伴国的贸易结合度指数,发现其中中国与巴西的贸易结合度指数上升最快。表明中巴农产品贸易发展越来越紧密。
2.G-L产业贸易分析指数
耿晔强(2009)利用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得出2002~2006年间中国与巴西各章主要农产品多以产业间贸易为主。黄春全、司伟、孙伟(2013)总结中巴两国的双边农产品贸易是基于各自的农业资料禀赋来开展的,各贸易农产品主要表现为产业间贸易,而产业内贸易程度则普遍偏低。同时孙东升分析得出,两国只有4、6、9、10、20章(海关编码)的产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这表明南美洲和中国在这些产品上有差异性需求,双方各有所长,互有所需,通过贸易满足两方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但多数产品任就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农产品贸易;巴西;显示性比较优势;相对竞争力指数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2
(一)研究背景 2
(二)研究意义 2
二、相关研究综述 3
(一) 利用特定指数分析中巴两国农产品竞争力 3
(二)利用特定指数分析中巴两国所贸易的互补性 4
2.贸易相似度指数 4
1.贸易结合度指数 4
2.G-L产业贸易分析指数 4
三、中巴贸易发展概况 5
(一)中巴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 5
四、理论基础及实证分析 6
(一) 中巴农产品双边贸易的竞争性分析 7
1、巴西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 7
2.双边农产品贸易结合度指数分析 8
(二)中巴农产品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8
1.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 8
2.显示性性比较优势 9
五、实证分析 10
(一)产品相对竞争力指数 10
1.汇率影响分析 13
2.收人效应影响分析 13
3.人口相对增长的影响 13
4.贸易总体波动的解释 13
六、结论及政策启示 13
(一)总体结论 13
(二)政策建议 14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4
附录 15
巴西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分析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中国和巴西作为金砖五国之一,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新兴经济国家。2013年巴西和中国按名义汇率计前者GDP初值为22403.10亿美元,后者为568845.20亿美元. 人均GDP分别为11140美元和6767美元,正一步步稳定增长。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引入加快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中国与巴西之间的双边贸易也迅速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两国的农产品贸易,中巴两国地大物博,传统农业发展根基深厚,同时由于两国的资源禀赋不同,主要生产的农产品有较强的互补性,因此虽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中巴两国的贸易仅仅在2009年出现短暂下跌,之后便又迅速发展起来。
在队中巴农产品双边贸易的研究中,大多数文献都认为,中国与巴西国家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存在一定的竞争性。事实也证明,中国在两国农产品贸易中一直处于逆差的状态,且有逐步增长的态势。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两国农产品贸易失衡。但同时也有许多学者如赖平耀和武敬云(2012)认为两国之间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关系占主导地位,只是呈现出非对称性的特点。因此如何更进一步地打开两国农产品双边贸易市场,如何促进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健康良性发展,是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
如今学界在两国双边贸易研究领域,多是运用一些指数,找出两国贸易的特点,和各自的贸易优势,提出政策建议,促使两国贸易结构更加合理、巩固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贸易互补的作用。例如巴拉萨(Balassa)(1965,1989)提出的现实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又或布朗(1947) 提出后经日本学者小岛清(1958)等人改造而成的贸易结合度指数来研究两国贸易的比较优势与合作密切程度。许多学者会关我国与一个很大的贸易集团(如“金砖”国家;欧盟)整体农产品贸易发展状况,并且多从研究我国所贸易的农产品特点出发,也就是多从自身角度出发。因此本文受耿晔强(2009)的启发,从巴西的角度出发,主要研究巴西出口农产品的特点,以及其在我国的表现,知己还要知彼,如此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贸易方案,提出更有助于发展的贸易政策。
(二)研究意义
在2014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宣布在过去的一年即2013年里,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同时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如何将深化发展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将是未来几年内各方人士关注的焦点。现金在农产品领域与我国有较大贸易往来的主要有美国、澳大利亚、东盟、南美洲等地区和国家。其中令人较为瞩目的便是身为“金砖五国”之一的巴西。巴西是拉美的经济大国,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及良好的气候,非常适合发展农业。自1974年两国建交以来,国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增长,特别是农产品的双边贸易领域,自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巴西已成为中国第2大农产品进口国(约占进口总额的 12. 1%)而中国则成为巴西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市场,其份额约占巴西农产品出口总额的59. 7%。(黄春全 司伟 孙伟)由此不难看出,研究巴西在中国农产品贸易行业中所占据的地位。
从实践意义上看,研究巴西农产品在我国市场的竞争力,可以举一反三地了解我国农产品进口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到我国现阶段农产品进出口结构,以及我国农产品与贸易伙伴国农产品相比的优势与不足。
从理论意义上看,研究巴西农产品在我国市场的竞争力,可以借此总结出我国现阶段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规律,为制定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农产品双边贸易政策提供理论参考,总结出一条能够提升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优化农产品进口结构的理论经验,进一步发展优化我国与主要农产品贸易伙伴的合作关系,以期达到共赢。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利用特定指数分析中巴两国农产品竞争力
1.贸易优势指数(RTA)
耿晔强(2009)利用相对贸易优势指数(RTA)对2002年至2006年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农产品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巴西农产品明显具有相对贸易优势的结论,且主要体现在土地密集型的农产品上,例如:油籽、棉花。范婕(2010)利用巴拉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和巴西农产品比较优势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巴西除了在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上具有传统优势外,由于很早早就开始推进资本密集型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资本对劳动的代替程度高畜产品、咖啡等产品上也具有比较优势。
2.贸易强度指数
如今学术界多用贸易强度指数来测定特定国家的产品在某一市场上的竞争力。 耿晔强(2009)发现到到2005年,巴西农产品的贸易强度指数已达5.65,与阿根廷等南美国家形成巨大的竞争,表明巴西农产品不断对中国市场进行深入开发。黄春全、司伟、孙伟(2013)测算了1992-2010年的中巴两国农产品贸易强度指数并指出在巴西对中国的出口中,指数较高的主要有烟草及其制品、植物油脂以及油籽及含油果实。 且总体呈上升趋势。然而,虽然烟草及其制品的贸易强度指数较高,但该农产品所占巴西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份额却仍就较小。
3.市场占有率和排名
宋海英,孙林(2012)选取市场份额这一指数,计算了2002-2010年中巴两国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巴西的优势农产品主要有肉、咖啡茶及调味香料、糖及糖食、棉花等土地密集型产品。且从数据趋势看占有率呈大幅度上身趋势。
(二)利用特定指数分析中巴两国所贸易的互补性
1.贸易互补性指数(TC)
耿晔强(2009)测算了贸易互补性指数,中巴两国这几年农产品贸易的TC值都在70以上,说明两国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很强,具有持续开展贸易的可能性。
2.贸易相似度指数
耿晔强(2009)通过测算2002至2006年巴西农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贸易相似度指数。得出在中国市场上,巴西面对来自美国、新西兰、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等指数。得出在中国市场上,巴西面对来自美国、新西兰、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等。汤碧(2013)分析了2001至2010农产品双边进出口贸易数据,发现中国与巴西农产品出口相似度指数十年来一直较低,中巴在农产品的出口种类上差异较大,两国农产品结构互补性较强。
(三)利用特定指数分析中国两国贸易模式
1.贸易结合度指数
双边贸易结合度是指一个国家对某一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与该贸易伙伴国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之比。汤碧(2013)分析了2001至2010年中国与多个贸易伙伴国的贸易结合度指数,发现其中中国与巴西的贸易结合度指数上升最快。表明中巴农产品贸易发展越来越紧密。
2.G-L产业贸易分析指数
耿晔强(2009)利用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得出2002~2006年间中国与巴西各章主要农产品多以产业间贸易为主。黄春全、司伟、孙伟(2013)总结中巴两国的双边农产品贸易是基于各自的农业资料禀赋来开展的,各贸易农产品主要表现为产业间贸易,而产业内贸易程度则普遍偏低。同时孙东升分析得出,两国只有4、6、9、10、20章(海关编码)的产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这表明南美洲和中国在这些产品上有差异性需求,双方各有所长,互有所需,通过贸易满足两方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但多数产品任就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