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在远期信用证融资业务中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目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2 远期信用证概述 3
2.1 延期付款信用证 3
2.2 远期议付信用证 4
2.3 假远期信用证 4
3 银行在远期信用证融资业务中的风险点 4
3.1 信用风险 5
3.2 市场风险 6
3.3 国家风险 6
3.4 法律风险 7
4 风险防范措施 7
4.1 加强对客户的资信审查 7
4.2 做好融资担保,保证还款来源 9
4.3 建立授信制度,确定授信额度 9
4.4 深入研究法律和国际惯例 10
4.5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落实检查任务 11
结 论 13
致 谢 14
参 考 文 献 15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在国际贸易的结算方式中,信用证结算占据非常大的比例。因融资便利等诸多诸多优点,远期信用证的应用十分广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贸易领域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贸易总量和金额都逐年增长,我国的货物贸易规模也居世界首位,外贸结算方式也随之越来越丰富。在国际贸易中选择使用远期信用证,对进口方和出口方都有很多益处。一方面,进口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脱离资金的限制,有足够的时间筹备货款;另一方面,有利于出口方在异地扩大市场,拓展业务。因而,远期信用证成为很多进出口商的选择。虽然远期信用证这一结算方式给进出口商带来了便利,其存在的风险也需要得到广泛的关注。部分外贸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还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所欠缺,可能出现操作不当等问题。再加上部分不法分子想尽办法通过伪造各种证件单据的形式骗取利益。在这些问题中,银行都承担着信誉、经济利益等方面的风险,因而,银行在远期信用证融资业务中的风险防范成为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银行作为国际贸易结算的中间枢纽,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入世以后,国际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银行所承担的远期信用证融资业务也越来越多。对此,详细了解远期信用证项下银行可能承担的风险,并作出科学规范的防范措施、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远期信用证的特点之一就是付款期限较长,票据关系与法律关系融合交织,因而其风险往往较为复杂和隐蔽,造成的损失也是难以估量的。总结诸多的实际案例不难发现,银行往往是远期信用证融资风险的主要承担着,长此以往,严重影响了银行的信誉和效益。因此,了解并分析远期信用证的种类特点,明确远期信用证项下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并针对风险点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保证进出口商的良性竞争和有序经营、保护银行的融资安全,降低风险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和重要的参考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的学者在很早前就开始研究关于银行远期信用证的风险点,以及针对风险点提出的防范措施,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
一是远期信用证项下的风险种类。程祖伟(2001)指出远期信用证融资业务中的风险分为固有风险和预期风险两类。固有风险是指真实客观存在、业务操作中难以规避且不可人为消除的风险。预期风险是指事前可以预料到的、通过合理的方法可以避免的、可以通过努力将其不良后果降低甚至完全消除的风险。固有风险中最典型的最常见的就是市场风险。市场的风险是指由于市场的因素导致银行远期信用证融资的风险增加,这些市场因素包括股市的动荡、以及银行利率汇率的变动等等导致未预料到的风险的影响。所以,这些汇率风险、利率风险都是属于固定风险一类。在远期的信用证的业务中,可以预测的风险主要包括以进出口商为代表的不当的操作带来的风险。
比如银行的审查不严、授信过度、当事人之间串通诈骗等风险都属于预期风险,都是可以提前防范的。
二是无贸易背景的远期信用证给银行造成损失。部分进出口贸易商不遵守规则,利用远期信用证骗取银行资金。邓艾兵(2002)提出了防范这类行为要采取疏堵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银行内部要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对这种不法行为严查。
三是关注以假远期信用证进行融资的贸易。李辉(2002)在研究中指出:金融危机后,很多外贸企业受到重创,出现了融资困难的问题。我国很多企业都陷入了资金紧张的困境,市场的低迷、价格的波动让很多企业举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假远期信用证这一融资方式受到企业的欢迎。因为假远期的信用证可以有很大的作用,毕竟能够解决企业的很多难题,同时也给了银行很多缓冲的时间。银行也能够扩大业务范围,增加收益。但是假远期信用证也存在很多问题,银行要谨慎对待。由于假远期信用证是通过保证金进行交易的,企业可以反复进行融资,让银行在远期信用证融资申请的风险增大,所以银行在处理此类业务的时候一定要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尤其是针对金额较大的融资业务,要尽可能降低风险。
1.3.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关于远期信用证的研究并不多,具体来说,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远期信用证融资业务中欺诈行为的研究。Dolan,John(2000)在《Tethering the Fraud Inquiry in Letter of Credit Law》中对欺诈行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们指出:当前关于远期信用证融资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导致远期信用证欺诈行为频发,并在文中列举了三个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要想进一步减少欺诈行为,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是十分必要的。
二是关于远期信用证业务中开证行开证行为的研究。在《Effective Notice of Refusal in Letter of Credit Transaction》中,Shen Lei (1998)对开证行拒绝开立远期信用证的情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拒绝通知书一般包括包括拒绝开证的原因、时间等问题。Biswas Liton Chandra在《Letters of Credit: A Theory on the Legal Basis of the Payment Obligation of Issuing Bank》中指出,远期信用证具有合理性、连续性、确定性等特点,并举例说明了开证行对受益人具有的法律约束力以及有关开证行付款义务的法律基础和理论。
2 远期信用证概述
一般来说,远期信用证包括以下集中类型:
2.1 延期付款信用证
延期付款信用证(Deferred Payment L/C),也叫作无汇票远期信用证。其业务流程为:受益人向议付行提示单据,被指定银行审核单据与信用证中规定的条款相符后,在规定期限内付款给受益人。在使用延期付款信用证进行交易业务中,出口方不必提示汇票,开证行也不必承兑,开证行或其指定的付款行,或开证行在议付行所在地的分行或代理行在到期日付款即可。有的地方的票据法限定了6个月期限以上的延期信用证的流通,规定这类周期较长的远期汇票不可以在市场上进行贴现,并将远期汇票的承兑行为限定在6个月以内,而延期付款信用证的时间周期比较长,受到了这类规定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使用无汇票的延期付款信用证,解决了远期付款的支付方式。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2 远期信用证概述 3
2.1 延期付款信用证 3
2.2 远期议付信用证 4
2.3 假远期信用证 4
3 银行在远期信用证融资业务中的风险点 4
3.1 信用风险 5
3.2 市场风险 6
3.3 国家风险 6
3.4 法律风险 7
4 风险防范措施 7
4.1 加强对客户的资信审查 7
4.2 做好融资担保,保证还款来源 9
4.3 建立授信制度,确定授信额度 9
4.4 深入研究法律和国际惯例 10
4.5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落实检查任务 11
结 论 13
致 谢 14
参 考 文 献 15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在国际贸易的结算方式中,信用证结算占据非常大的比例。因融资便利等诸多诸多优点,远期信用证的应用十分广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贸易领域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贸易总量和金额都逐年增长,我国的货物贸易规模也居世界首位,外贸结算方式也随之越来越丰富。在国际贸易中选择使用远期信用证,对进口方和出口方都有很多益处。一方面,进口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脱离资金的限制,有足够的时间筹备货款;另一方面,有利于出口方在异地扩大市场,拓展业务。因而,远期信用证成为很多进出口商的选择。虽然远期信用证这一结算方式给进出口商带来了便利,其存在的风险也需要得到广泛的关注。部分外贸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还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所欠缺,可能出现操作不当等问题。再加上部分不法分子想尽办法通过伪造各种证件单据的形式骗取利益。在这些问题中,银行都承担着信誉、经济利益等方面的风险,因而,银行在远期信用证融资业务中的风险防范成为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银行作为国际贸易结算的中间枢纽,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入世以后,国际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银行所承担的远期信用证融资业务也越来越多。对此,详细了解远期信用证项下银行可能承担的风险,并作出科学规范的防范措施、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远期信用证的特点之一就是付款期限较长,票据关系与法律关系融合交织,因而其风险往往较为复杂和隐蔽,造成的损失也是难以估量的。总结诸多的实际案例不难发现,银行往往是远期信用证融资风险的主要承担着,长此以往,严重影响了银行的信誉和效益。因此,了解并分析远期信用证的种类特点,明确远期信用证项下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并针对风险点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保证进出口商的良性竞争和有序经营、保护银行的融资安全,降低风险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和重要的参考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的学者在很早前就开始研究关于银行远期信用证的风险点,以及针对风险点提出的防范措施,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
一是远期信用证项下的风险种类。程祖伟(2001)指出远期信用证融资业务中的风险分为固有风险和预期风险两类。固有风险是指真实客观存在、业务操作中难以规避且不可人为消除的风险。预期风险是指事前可以预料到的、通过合理的方法可以避免的、可以通过努力将其不良后果降低甚至完全消除的风险。固有风险中最典型的最常见的就是市场风险。市场的风险是指由于市场的因素导致银行远期信用证融资的风险增加,这些市场因素包括股市的动荡、以及银行利率汇率的变动等等导致未预料到的风险的影响。所以,这些汇率风险、利率风险都是属于固定风险一类。在远期的信用证的业务中,可以预测的风险主要包括以进出口商为代表的不当的操作带来的风险。
比如银行的审查不严、授信过度、当事人之间串通诈骗等风险都属于预期风险,都是可以提前防范的。
二是无贸易背景的远期信用证给银行造成损失。部分进出口贸易商不遵守规则,利用远期信用证骗取银行资金。邓艾兵(2002)提出了防范这类行为要采取疏堵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银行内部要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对这种不法行为严查。
三是关注以假远期信用证进行融资的贸易。李辉(2002)在研究中指出:金融危机后,很多外贸企业受到重创,出现了融资困难的问题。我国很多企业都陷入了资金紧张的困境,市场的低迷、价格的波动让很多企业举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假远期信用证这一融资方式受到企业的欢迎。因为假远期的信用证可以有很大的作用,毕竟能够解决企业的很多难题,同时也给了银行很多缓冲的时间。银行也能够扩大业务范围,增加收益。但是假远期信用证也存在很多问题,银行要谨慎对待。由于假远期信用证是通过保证金进行交易的,企业可以反复进行融资,让银行在远期信用证融资申请的风险增大,所以银行在处理此类业务的时候一定要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尤其是针对金额较大的融资业务,要尽可能降低风险。
1.3.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关于远期信用证的研究并不多,具体来说,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远期信用证融资业务中欺诈行为的研究。Dolan,John(2000)在《Tethering the Fraud Inquiry in Letter of Credit Law》中对欺诈行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们指出:当前关于远期信用证融资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导致远期信用证欺诈行为频发,并在文中列举了三个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要想进一步减少欺诈行为,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是十分必要的。
二是关于远期信用证业务中开证行开证行为的研究。在《Effective Notice of Refusal in Letter of Credit Transaction》中,Shen Lei (1998)对开证行拒绝开立远期信用证的情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拒绝通知书一般包括包括拒绝开证的原因、时间等问题。Biswas Liton Chandra在《Letters of Credit: A Theory on the Legal Basis of the Payment Obligation of Issuing Bank》中指出,远期信用证具有合理性、连续性、确定性等特点,并举例说明了开证行对受益人具有的法律约束力以及有关开证行付款义务的法律基础和理论。
2 远期信用证概述
一般来说,远期信用证包括以下集中类型:
2.1 延期付款信用证
延期付款信用证(Deferred Payment L/C),也叫作无汇票远期信用证。其业务流程为:受益人向议付行提示单据,被指定银行审核单据与信用证中规定的条款相符后,在规定期限内付款给受益人。在使用延期付款信用证进行交易业务中,出口方不必提示汇票,开证行也不必承兑,开证行或其指定的付款行,或开证行在议付行所在地的分行或代理行在到期日付款即可。有的地方的票据法限定了6个月期限以上的延期信用证的流通,规定这类周期较长的远期汇票不可以在市场上进行贴现,并将远期汇票的承兑行为限定在6个月以内,而延期付款信用证的时间周期比较长,受到了这类规定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使用无汇票的延期付款信用证,解决了远期付款的支付方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