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爱国村农民增收情况研究

加快推进现代化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旨在通过对扬州市爱国村农民2013年以来的收入状况进行分析,为早日全面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参考。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发现爱国村农民收入从2013年的7429元增加到2017年的9826元,增速达32%,但是与苏中地区及扬州市其它农村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调查显示,促进产业调整及农村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等方面的变革,是2013年以来爱国村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但是,种植单一,生产活动不充分等是爱国村农民收入增加的阻滞。因此,加大基础建设,促进环境协调发展可以进一步确保农民收入增加。关键词 扬州市爱国村,农民收入,改革,增收
目 录
1 引言..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2
2 扬州市爱国村基本情况..3
3 2013年以来爱国村改革进程.5
3.1 大力配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5
3.2 普及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6
3.3 转变发展观念,投入电商发展...7
4 爱国村农民增收阻滞..8
4.1 农业种类单一,成本高,增收乏力...8
4.2 农民素质不高,科技水平落后,与时代脱节...9
4.3 生产经营活动不充分,传统观念严重.11
5 爱国村农民进一步增收的建议11
5.1 加大农村基础建设.11
5.2 环境与经济共同发展.12
5.3 大力开展新时代“三农”建设.12
结论..14
致谢..15
参考文献..16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作为第一产业,也是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从土地私有制到土地公有制,再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得更多的农民吃饱穿暖。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农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1]。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代表的三农问题依旧是重中之重,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发展,更是我们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而农民增收问题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农业改革根本的落脚点。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2]。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总量不足的问题了,而是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我们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另一方面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主要的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促进农民增收的瓶颈正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重大任务。如果不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农民收入水平就会降低,直接影响到农副产品的产出与供给的减少,更进一步带来了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最后造成了全国整体经济的增长。在一系列隐藏的可变因素内,提高农民收入,寻找农民增收新探索,提高农民收入的层次水平,把握全局的发展,这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远大宏伟目标是息息相关的。
到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实际增长7.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增长了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增长8.6%。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还是很大的。从消费支出来看,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445元,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955元,增长8.1%,城镇消费支出是农村消费支出的两倍。对比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821元,实际增长6.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616元,增长了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63元,增长8.2%。从消费支出来看,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7111元,实际增长6.8%。对比2016年到2017年,城乡收入和支出都在不断增长,按照收入登记划分参考,城镇居民人均可收入属于中上收入,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中下收入,两者收入之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虽然两者收入和支出在不断增长,但是我们还是要致力于缩小差距,增加农村收入,收入增加了,支出自然而然就增加了。增加农村收入,还是要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业的发展。目前,农业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农业成本上升和价格“天花板”挤压,农民转移就业空间收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任务艰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还面临不少障碍。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我们必须立足实际,切实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智慧力量,全面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政策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奋力谱写新时代江苏乡村振兴的新篇章。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扬州市爱国村农民2013年到2017年收入现状,并与苏中地区及扬州市农村人均收支作了比较,发现了爱国村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建议。从中可以作为促进农民增收,为提高农民收入,挖掘潜力,改善农村社会提供有效的参考。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舒尔兹在《经济增长与农业》(2015)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就意识到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的发展对整个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对国家的发展同样重要。忽视农业的结果只能是,工农业差距加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合理,最终导致经济发展停滞[3]。泰莉希库拉(2013)研究表明,上世纪80年代我国基尼系数总体小于0.3,进入21世纪基尼系数扩大到0.4以上,多数年份超过了0.45,全体居民的收入差距在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尤为明显;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也在增大[4]。政府对此采取了多种政策措施,在扶贫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但是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收效甚微,因此政府应该探索和建设新的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措施。
孙旻煜(2017)认为增加农民收入,需要重视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巨大潜力。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是不仅提高农民收入关键突破口,也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改革措施[5]。刘乃安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下我国农民增收分析》(2017)认为,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和尊重农民职业分化的要求,应综合运用种植结构调整、培育技能农民、健全惠农补贴体制、推进农业经营规模化等手段来带动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6]。从近几年来看,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在变慢,这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更深远的影响全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石玉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2017)提出,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农业现代化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基础,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为依托、相互促进,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内容[7]。张曙光在《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是非功过》(2015)认为较少的农村土地聚集了过多的农民,是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原因,他认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应该是通过城镇化手段把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去[8]。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74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