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产业分析和产业发展对策研究(附件)
摘 要榆林红枣是闻名中外的传统名特产之一,本文根据榆林市的地理位置,分析榆林市发展红枣产业的优势,榆林市依靠资源优势,以促进当地枣农的经济收入从而促进榆林农村的经济发展,榆林在红枣基地的建设上和红枣及红枣系列产品的质量提高上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为榆林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榆林市的红枣产业还是有很多有待挖掘的发展前景,而且红枣产业在一路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不容小觑的问题,例如呈现出虽然面积大,但是红枣产量和质量却出现背道相驰的局面,如今榆林市拥有潜力巨大的红枣产业发展的市场前景和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力,要在延伸产业链、提高生产规模、 科技投入、品牌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在红枣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制约因素,促进榆林红枣产业的发展是目前榆林市面临的首要问题,并且党中央、国务院也非常重视西部生态重建和社会经济发展这一问题,所以榆林红枣产业发展势在必行。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1.2.1研究的目的 1
1.2.2研究的意义 2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1国外研究现状 2
1.3.2国内研究现状 2
1.4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3
2.榆林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 4
2.1红枣基地初具规模 5
2.2红枣加工业蓬勃发展 5
2.3红枣技术研究迅速发展 6
2.4技术推广和科技示范效果显著 7
3.榆林红枣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7
3.1基层技术力量薄弱,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8
3.2水资源仍是枣树生长的关键 8
3.3良种的普及利用率不高 9
3.4枣树的病虫害比较严重 9
3.5红枣加工业相对滞后 10
3.6管理粗放,市场调研力度不够 10
4.促进榆林红枣产业发展的对策 10
4.1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完善服务体系 11
4.2突出节水技术的应用,提高红枣产量和经济效益 11
4.3引进良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科学选育优良品种 12
4.4强化病虫害的防治,有效控制枣疯病的蔓延 12
4.5开发红枣新产品,注重产业创新 13
4.6加强枣园的管理、强化市场调研 14
5.结论及建议 14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陕西北部沿着黄河附近河谷地带是我国开始发展红枣及相关产业的起源地,那里枣树的种植历史甚久,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了。而位于我国陕北黄河沿岸附近的土石山区是我国相对较集中的五大枣树种植区之一, 那里土地的形状和外观、土壤的矿物质条件、白天和晚上的温差等都很好的构成了我国陕北发展红枣及相关产业的天赐条件。每年年产红枣量大约有20万吨,产量排名全国第五,现存有最古老的枣树有1300多岁,被许多专家誉为“活化石”、“枣树王”。榆林的红枣种植区主要集中出现在神木、佳县、清涧、米脂、子洲、绥德、府谷等个县区中的100个左右的乡镇,其中从事红枣种植的人口大约是72.58万人。现在榆林市既是我国红枣的原产中心而且也是我国制作优质干枣的生产示范区,所以我国榆林发展红枣及相关产业的地区优势真的可以算是天赋异禀。每年到大旱的时候枣树总是考它很强的抗旱能力让榆林从事枣树种植的人们获得大丰收,成为重点抵御旱灾影响的避灾产业,很久以来枣树被榆林当地人们热情的夸为称为“救命树”、“铁杆植物”,所以枣树以榆林当地得特色农产业之名久而久之和榆林当地的人们有着难以割舍的情谊。近些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红枣产业的不断重视,枣区各县通过对枣区环境的改善和枣区的产业开发,使榆林当地从事红枣及相关产业的人民的经济效益大量提高,榆林的各级政府已经将红枣产业打造成为了榆林市人民致富增收的一项主导产业,枣树帮助榆林当地的人民快速脱贫带领榆林人民走上致富的道路,成为榆林人们经济来源的保证,所以枣树又被榆林人民贴切的比喻为“生钱树”、“发财树”。
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的目的
现今我国政府大力支持特色农产品推出,推崇特色农业的发展,所以农产品的舞台上又相继出现各特色的农产品。本文主要研究红枣产业,先后对榆林的有关部门、单位、基地及企业等做出深入调查,并对榆林红枣产业现状做出具体分析,最后写出榆林红枣产业的发展报告,得出影响榆林地区红枣发展的制约因素,通过分析旨在寻找一条促进榆林红枣产业发展的道路,积极开阔国内外的红枣销售市场,提高红枣产业水平和经济效益,延伸红枣产业链,加深榆林地区红枣的产业化程度。
1.2.2研究的意义
榆林作为陕西省红枣的主要生产区,有着很悠久的红枣种植历史,优越的红枣加工技术,优质的气候条件,所以在榆林地区红枣的种植面积大、品种丰富、质量高,储藏、加工、销售企业都已经初具规模,各种红枣的相关技术也越来越成熟,而且逐渐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在国内及国外红枣市场上都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但是伴随着红枣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与加工产量、销售数量的增大 ,各种制约因素与障碍也相继出现,这些严重阻碍了红枣产业的发展,面对着国内外日趋激烈的竞争市场,从根本上解决红枣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对红枣产业发展提出对策对榆林红枣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枣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陕北黄土高原生态重建任务的完成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农产品进行研究。菲利普.科特勒认为,根据产品线和品牌名称是现有的还是新的,品牌战略分为产品线扩展战略、品牌延伸战略、多品牌战略、新品牌战略四种。 Chuanheng Sun,Chao Zhou (2013)等提出,农业产品防伪标记系统,能够正确识别和用于跟踪农产品,防止假冒伪劣农产品的生产、流通,规范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农产品的交易。Hirano Makoto (2011)通过对日本案列的研究提出,政府政策对促进农产品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能够组成一个合作组织,共同引导农民扩大农产品交易的市场。
1.3.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猛,人们越来越重视农业的发展。中国的俗语讲的好,民以食为天。中国是个人口大国,重视农产品,发展农产品经济,促进产品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
学者针对农产品的研究比较多,熊湘辉,白彦平指出我国现阶段农产品流通渠道存在组织化程度低、规模小、设施不齐备、经营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应加强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易条件,搞好搞活原有的县市流通企业等有效措施,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制度建设,严把市场准入关,创新农产品流通市场的交易方式,提高理论水平。周颖在《我国农产品流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中提出“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由资源约束转为资源和市场双重压力,农产品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卖难”问题尤为突出,出现了“柑桔挂在枝头、蔬菜烂在田里,生猪存在栏里”的现象。农民增收难以增收,农产品面临的已不是产量问题,而是如何将其销售的问题。因此,对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显得迫在眉睫。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1.2.1研究的目的 1
1.2.2研究的意义 2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1国外研究现状 2
1.3.2国内研究现状 2
1.4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3
2.榆林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 4
2.1红枣基地初具规模 5
2.2红枣加工业蓬勃发展 5
2.3红枣技术研究迅速发展 6
2.4技术推广和科技示范效果显著 7
3.榆林红枣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7
3.1基层技术力量薄弱,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8
3.2水资源仍是枣树生长的关键 8
3.3良种的普及利用率不高 9
3.4枣树的病虫害比较严重 9
3.5红枣加工业相对滞后 10
3.6管理粗放,市场调研力度不够 10
4.促进榆林红枣产业发展的对策 10
4.1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完善服务体系 11
4.2突出节水技术的应用,提高红枣产量和经济效益 11
4.3引进良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科学选育优良品种 12
4.4强化病虫害的防治,有效控制枣疯病的蔓延 12
4.5开发红枣新产品,注重产业创新 13
4.6加强枣园的管理、强化市场调研 14
5.结论及建议 14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陕西北部沿着黄河附近河谷地带是我国开始发展红枣及相关产业的起源地,那里枣树的种植历史甚久,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了。而位于我国陕北黄河沿岸附近的土石山区是我国相对较集中的五大枣树种植区之一, 那里土地的形状和外观、土壤的矿物质条件、白天和晚上的温差等都很好的构成了我国陕北发展红枣及相关产业的天赐条件。每年年产红枣量大约有20万吨,产量排名全国第五,现存有最古老的枣树有1300多岁,被许多专家誉为“活化石”、“枣树王”。榆林的红枣种植区主要集中出现在神木、佳县、清涧、米脂、子洲、绥德、府谷等个县区中的100个左右的乡镇,其中从事红枣种植的人口大约是72.58万人。现在榆林市既是我国红枣的原产中心而且也是我国制作优质干枣的生产示范区,所以我国榆林发展红枣及相关产业的地区优势真的可以算是天赋异禀。每年到大旱的时候枣树总是考它很强的抗旱能力让榆林从事枣树种植的人们获得大丰收,成为重点抵御旱灾影响的避灾产业,很久以来枣树被榆林当地人们热情的夸为称为“救命树”、“铁杆植物”,所以枣树以榆林当地得特色农产业之名久而久之和榆林当地的人们有着难以割舍的情谊。近些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红枣产业的不断重视,枣区各县通过对枣区环境的改善和枣区的产业开发,使榆林当地从事红枣及相关产业的人民的经济效益大量提高,榆林的各级政府已经将红枣产业打造成为了榆林市人民致富增收的一项主导产业,枣树帮助榆林当地的人民快速脱贫带领榆林人民走上致富的道路,成为榆林人们经济来源的保证,所以枣树又被榆林人民贴切的比喻为“生钱树”、“发财树”。
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的目的
现今我国政府大力支持特色农产品推出,推崇特色农业的发展,所以农产品的舞台上又相继出现各特色的农产品。本文主要研究红枣产业,先后对榆林的有关部门、单位、基地及企业等做出深入调查,并对榆林红枣产业现状做出具体分析,最后写出榆林红枣产业的发展报告,得出影响榆林地区红枣发展的制约因素,通过分析旨在寻找一条促进榆林红枣产业发展的道路,积极开阔国内外的红枣销售市场,提高红枣产业水平和经济效益,延伸红枣产业链,加深榆林地区红枣的产业化程度。
1.2.2研究的意义
榆林作为陕西省红枣的主要生产区,有着很悠久的红枣种植历史,优越的红枣加工技术,优质的气候条件,所以在榆林地区红枣的种植面积大、品种丰富、质量高,储藏、加工、销售企业都已经初具规模,各种红枣的相关技术也越来越成熟,而且逐渐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在国内及国外红枣市场上都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但是伴随着红枣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与加工产量、销售数量的增大 ,各种制约因素与障碍也相继出现,这些严重阻碍了红枣产业的发展,面对着国内外日趋激烈的竞争市场,从根本上解决红枣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对红枣产业发展提出对策对榆林红枣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枣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陕北黄土高原生态重建任务的完成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农产品进行研究。菲利普.科特勒认为,根据产品线和品牌名称是现有的还是新的,品牌战略分为产品线扩展战略、品牌延伸战略、多品牌战略、新品牌战略四种。 Chuanheng Sun,Chao Zhou (2013)等提出,农业产品防伪标记系统,能够正确识别和用于跟踪农产品,防止假冒伪劣农产品的生产、流通,规范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农产品的交易。Hirano Makoto (2011)通过对日本案列的研究提出,政府政策对促进农产品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能够组成一个合作组织,共同引导农民扩大农产品交易的市场。
1.3.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猛,人们越来越重视农业的发展。中国的俗语讲的好,民以食为天。中国是个人口大国,重视农产品,发展农产品经济,促进产品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
学者针对农产品的研究比较多,熊湘辉,白彦平指出我国现阶段农产品流通渠道存在组织化程度低、规模小、设施不齐备、经营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应加强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易条件,搞好搞活原有的县市流通企业等有效措施,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制度建设,严把市场准入关,创新农产品流通市场的交易方式,提高理论水平。周颖在《我国农产品流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中提出“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由资源约束转为资源和市场双重压力,农产品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卖难”问题尤为突出,出现了“柑桔挂在枝头、蔬菜烂在田里,生猪存在栏里”的现象。农民增收难以增收,农产品面临的已不是产量问题,而是如何将其销售的问题。因此,对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显得迫在眉睫。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