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从江县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附件)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蒸蒸日上和逐步深入的国际化进程,国内经济的县域一体化进度不断地加快。县域经济是以县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进行单位资源配置的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区域经济结构体系,其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地位。随着市场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物资资源配置时空距离的缩短,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整体水平的提升,与其所处的区域有着密切关系。探究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问题,将有助于正确认识县域经济转变中的结构化关系,对县域内在的资源、制度、社会环境等等要素进行梳理,以期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律有初步的认知。对于贵州这样发展较缓慢的地区,其县域经济的结构和发展水平需要进一步完善、提升,而作为贵州境内的典型贫困县,从江经济的内在结构和问题,则是我们探究整个贵州省内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本文通过透视从江县整体经济实力弱、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交通通信有待完善、工业发展落后、文化整体程度低等问题等自身发展的不利因素,分析从江县经济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从江县经济发展提出了改变思想、树立市场经济新的观念、加快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改善其体制和机制,以及采用差别化政策建立乡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加大乡村路建设和后期维护资金投入力度等等对策和措施。关 键 词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对策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increasingly towards the world, our countrys economy also gradually into globalization, county integration progress constantly accelerate the domestic economy.As the market production factors flow quickly and material resource allocation of space and time distance shortened.In such cases, to an area county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overall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area has close rel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ationship with its place.County economy is the county as a unit for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s the center, as a link to a market town, rural hinterland,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ively independent and complete the regional economy, in a fundamental position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has a crucial influe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Therefore, how to effectively rapid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has become the experts, scholars, the governments most concern.At the same time, the problem of how to study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how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county economy to contribute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and existing problems, further explore the rul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as decision reference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Guizhou province belongs to the relatively slow developing areas,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also lags behind, and congjiang county is a county in guizhou province,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speed is one of the most backward county in guizhou province, which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overall economic strength weak, unreasonable industrial structure development needs to improve, transportation, communicati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lags behind, the low degree of culture, the villages and towns of the larger gap, etc., in guizhou congjiang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brings adverse effect.Through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Guizhou Congjiang county economy, 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congjiang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Key wordThe economic development;Counties economy;Developed countermeasures1绪论 1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1选题背景 11.1.2研究意义 2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1国外研究现状 21.2.2国内研究现状 31.2.3文献述评 41.3研究方法及内容 51.3.1研究内容 51.3.2研究方法 52从江县经济发展的现状 62.1从江县概况 62.2从江县的经济现状 62.2.1年度经济总量情况 62.2.2三次产业结构以及工业服务情况 82.2.3固定资产投资与重大项目建设情况 103从江县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3.1产业结构单一以及财政收入矛盾突出 113.2开放力度小 投资环境差 113.3农村对教育认识度弱 教育工程成本高 123.4交通运输抑制农村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133.5传统文化无人传承影响文化产业发展 134 从江县经济发展对策 154.1改变思想 建立市场经济新的观念 154.2加大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经济 改善体制和机制的发展 164.3采用差别化政策 建立乡村中小学校基础设施 174.4加大乡村公路建设和后期维护资金投入力度 174.5促进民族文化和农村文化建设的嵌入式发展 185 总结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211绪论我国现阶段工业化进入现新阶段,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的多元化市场,在这样的条件下,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越来越明显。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的内统筹安排经济、社会资源的形成。县域经济的历来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重点之一,它的理论研究较广泛,在实证研究也涉到空间、产业、发展模式等方面。但从问题导向的贵州省从江县经济的实证研究相对滞后。本章从贵州省从江县发展的现状,从历史背景发展过程来认识我县域经济所处于的地位。文中利用2011年到2014年全县经济的有关指数并把区位、资源、结构、基础设施等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从江县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符合该地区产业特色的经济发展思路。1.1选题背景与意义1.1.1选题背景县域经济的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现实全面建设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创建现代市场经济化,实现国民经济全面现代化的最佳切入点和重要载体。“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是在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同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建议》系统地表述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的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城乡企业和城镇发展”。此后,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经济中,2007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总理温家宝一再强调指出,加强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变化地发展,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越来越重要,加强壮大县域经济是非常有必要的。即使我国已经改革开放为多年了,致使我县经济在此其取得了长足发展了,但是要与全国各地平均水平,或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我县域经济的条件依旧较差,居民的收入水平、人均受教育的程度、社会保障的水平都较低。由此可知,当县域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阻碍时,将会制约整体经济协调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均衡发展。在此背景下,研究县域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1.1.2研究意义近年以来,我国对贵州省的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投资日益优化,也重视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以此对我省经济发展给不少的优惠政策。虽然在政策上经济发展得到了一定的帮助,同时,我省也是一个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是一个少数民族文化较多的地区,但由我省历史、地域、产业和发展的模式诸多原因,致使我省各县域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如今县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成为当下县域经济发展重要任务,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这不仅是县域经济的发展历史阶段的客观存在,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新思维。而从江县人民科技文化水平不高,种植养殖科技含量低,管理粗放,加之信息不灵、交通不便、销售渠道不畅都制约着贵州省从江县各乡镇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完善从江县人民科技文化水平、科技技术以及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从江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价值。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在近些年县域经济研究中,国外专家学者提供许多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理论。罗格纳·纳克斯、哈罗德·多马等人的平衡发展理论是有助于理解和推进区域、产业之间平衡发展,有利于缩小发展差距、维护社会公平和保持社会稳定。前者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中阐述这样的思想,即发展基本上是需求约束而非供给约束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来自工业国的外部需求没办法赶上发展中国家劳动和资本扩张的步伐。需要注意的是,不发达地区常常存在制度陈旧、资金匮乏、人才短缺、市场摩擦较大等不利因素,从而造成资源扭曲配置,经济不平衡发展。通常认为,该理论适围较小区域或发展到较高发展阶段区域的实践活动。雷蒙德·弗侬等人提出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该理论强调了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梯度的差距,认为战略性的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应当处于经济水平发展较高的高梯度地区优先发展,而传统产业则应顺梯度有序转移,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弗侬《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一书中,强调梯度推进的理论承认了区域间不平衡发展的现实,是以不平等的发展规律作为起点,合理有序地进行产业转移和生产布局。同时保证高梯度和低梯度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条件存在特定的差异性,从而保持适度的梯度差异,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局限性主要是发展梯度难以明确规划,易导致地区间发展差距扩大,形成两极分化。一般认为,该理论适用于在刚开始工业化阶段的区域经济宏观布局。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于《新发展观》一书提出的增长极理论是西方区域经济学中经济区域观念的奠基石,是不平衡发展论的依据之一。此理论认为,一个国家要实现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以带动经济发展。,该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利用经济增长的不平等性,将增长极理论发展的潜力为经济增长中心(极或城市),在增长极的的作用和影响之下,周围地区形成完善科学的分工网络,最后形成合理的区域经济分布。从国外发展经济经验来看,尽管不同国家的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常常很大,文化教育、科技管理、科技技术存在这差异,虽然国与国之间在经济发展中的某些做法在短期中或是在发展趋势,又或是经济发展模型,而其他国家往往是不可学的,但经过长期的实践,因为人类具有的共性、共存,任何地区在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科技管理、科技技术各个方面的经验对其他地方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的县域经济蓬勃发展,涌现出大批的经济总量可观、综合发展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发达县域。为了使我国县域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总结我国发达县域经济多年来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及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目前,虽然我国在县域经济中发展的趋势有着非常明显的特色,但是仍然不能与发达国家情况作简单直观的对比。因此,我们应该从发展较快的国家中吸取经验,对我国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肯定会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1.2.2国内研究现状县域经济以县城和乡镇为依托,以县域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县为单位划分,市场为导向的区域经济。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特别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着着重的作用,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近年国内有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文献较。如陈锡文对县域经济的概念分为多个层次,具有不同的含义。 在《全国相对富裕地区、相对落后地区名单揭晓第二届全国地市州盟相对富裕程度监测评价工作完成》一文中,刘福刚、孟宪江指出,县域经济区域布局位于欠发达农业地区,资源配置主体是市场机制,重要推动力量是县级政权,通过这些载体的相互作用,促进优化配置资源,进而形成功能完善产业结构,发展成为布局合理区域经济体系。刘俊杰在《中国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增长及战略选择》中认为,中国现阶段的县域经济概念,有较明显的历史特点,既不同于传统观念上的概念,也不同于政治体制下以行政区标准划分,而是以县区地理空间为依托,跟随各项要素流动、聚集和辐射而形成动态发展的产业结构、市场体制,进而推动区域经济要素动态发展而不断演进的县域经济体空间。 刘俊杰县域经济研究的理论基础,从科层结构来划分,从宏观到微观,县域经济理论可划分为城乡一体化、区域空间结构、区域结构转换等部分, 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和不同层面,适用相应的理论。而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历史特点,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又可细分为增长极和聚集经济理论、核心——外围理论、区域分工演进理论等方面,在特殊的内外环境下,在区域开发的不同阶段,适用不同的理论。目前,在我国县域经济研究的内容广泛,涉及制度体系、政策管理、发展战略、市场环境、动力机制等诸多方面,主要内容主要集中在县域经济中财税政策的作用、县域经济金融机体系改革、县域经济内产业集群的推动作用、县域经济发展战略问题、县域经济中市场结构的变迁等,其中有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共性问题进行的归纳分析,也有针对具体县域的特殊性问题进行的研究。1.2.3文献述评刘吉超《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述评及其反思》从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组织方式、发展的特色内容等维度对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总结,认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必须立足实际,发挥地区比较优势,顺应国际和地区产业分工调整趋势,建立更加节约环保和更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以更高水平的工业化带动农业和服务业的升级。周维现博士论文《中国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欠发达县域是与发达县域相比较而言的,是指那些经济总量小,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吃饭”型财政特征显著,收入水平仍处于温饱状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滞后的县域,在经济发展中属于追赶者,是国家应该重点关注的区域,是化解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的重要着力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了空前发展,城镇化进程取得可喜进步,但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依然存在,结构性、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逐步暴露出来。尤其是农村改革困境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破解,仅靠国家的扶贫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短期解渴,长期不可行。实际上,欠发达地区不仅缺乏资金、技术和政策的支持,在思想观念、文化素质等方面与发达地区干部群众相比,差距也很大。因此,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扶持,既要治标,更要治本,着力引导欠发达县域广大干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挖掘比较优势,选择适合本县发展的正确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1.3研究方法及内容1.3.1研究内容本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讲述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内容的内容。第二章主要对从江县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第三章分析从江县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章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第五章对本论文进行总结。从第二章到第四章为主要研究内容,先对从江县经济发展的现状的具体了解,发现其的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再对其做出对策分析,最后对其中做出总结从江县经济发展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1.3.2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学术论文的方式进行主要是通过对书籍、报刊的阅览与浏览网站寻找大量相关数据材料及信息,综合整理系统分析并运用所学的经济学原理以及分析手段,并结合自身优势分析从江县经济的发展现状,找出影响从江县经济发展原因与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并对从江县经济发展提出改进建议。因此,本文章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和文献法研究方法。2 从江县经济发展的现状贵州省从江县地处于贵州省的东南部,东接壤着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南面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面连着荔波、榕江两县,北面是黎平县,其居在都柳江的中游,聚居着苗、侗、壮等民族,截止2014年,我县人口总计3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5.5个百分点,是个多民族的县域。它有着自己文化特色,有着独特的地貌,有着丰富自然资源,这使得从江县经济发展具有更为明显的特征。本章在考察近几年贵州省从江县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的变化的基础上,科学地描述了县域经济的特点,并对全县社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更加全面地认识和把握从江县经济总体发展的水平,为进一步深入剖析全县经济问题和研究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起到基础的作用。2.1从江县概况2016年1月1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6〕23号)从江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分为12个镇、4个乡、3个民族乡。在2015年,我县经济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在15%以上;其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增长也为15%;财政总收入达6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长大约为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为1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2%和16%;城镇新增就业增长25%以上,城乡登记失业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4.2%和5.7%以内,节能减排指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省州下达的目标范围内;全面小康进程达85%。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交汇点,而城镇经济和农村是县域经济的相结合部。因此,我县域经济的发展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我县地区的整体国民经济,是否能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2.2从江县的经济现状2.2.1年度经济总量情况从西部地区后到“十二五”规划之前,我县这期间中经济逐步起色。我县在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8582万元,增长14.6%,超全州0.4%,,超全省1.8%。增速跃到全州第7位, 同时GDP也增速地按季度累计呈现出高开低走,又冲高态势,一季度的增长为15.8%,上半年的增长为10.5%,10.7%为前三季度的增长,全年的增长为14.6%,从数字中得知,我县的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加快。表2.1 2010年至2014年从江县生产总值生产总值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单位(万元)188582225809279974344900410700在2011年,在“十二五”规划这年里,我县严重受到自然灾害,使我县上下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人民政府和各工作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使得经济社会继续健康稳步发展,全年我县生产总值为225809万元,比上一年增长20.6个百分点,占全省0.4个百分点。图2.1从江县占贵州省生产总值比重(%)2012年,十八大以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坚强的领导下,以及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县委县政府紧围绕着“快速发展、加快转型、促动跨越”为主题,实施加强工业壮县的推动乡镇经济一体化的带动战略,着力保增长、调结构,我县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在这一年中我县全县生产总值为279974万元,占贵州省总产量0.41个百分点。有了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十二五”规划、“党的十八”作为铺垫。在2013年和2014年我县经济迅速的发展,全年生产总值分别为34.49亿元和41.07亿元,分别占我省生产总值比重0.43%和0.44%。2.2.2三次产业结构以及工业服务情况2.2.2三次产业结构以及工业服务情况经济结构进一步,工业和服务业持续上升经济,三次产业在县生产总值持续上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的结构分别由2010年的34.728.736.6调整为2012年的30:30.8:39.2。一产业比重下降了14.7%,二产业比重上升了2.1%。三产业比重上升了2.6%。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得出在短短的三年里我们可以看的从江县经济结构不断在优化,再看看2010年到2014年这5年的变化,如表2.2表2.2 2010至2014年江县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情况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第一产业34.7%31.0%30.0%27.9%26.2%第二产业28.7%29.6%30.8%30.1%30.1%第三产业36.6%39.3%39.2%42.0%43.7%从表2.2中得知从江县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从2010年到2014年五年里一、二、三、产业各个的变化,第一产业就下降了8.5%,也就说,平均每年下降1.7%。第二产业比重基本持平,第三产业比重提高7.1%,第三产业中营利性服务业发展较快,2014年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为2.6亿元,比2013年增长26.6%,占生产总额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0.7%。由此可知,从江县经济结构慢慢在进化,经济运行高开稳走、持续向好,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从十一五规划后,从江县加强了工业生产目标管理,扩大财政扶持力度,重点抓好木材加工企业均衡生产,稳中提高高载能企业开工率。紧围绕着“工业强县,快速发展”为主题,抓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推进招商引资活动,合力营造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使从江县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据统计显示,2010年,从江县实现工业增加值共计17379万元,同比增长27.9%。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市场对工业产品的需求也大幅增多,2010年至2014年,我县工业产品产量生产情况如表2.3表2.3 从江县2010年至2014年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指标计量单位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增减%发电量万千瓦时2538012066167771705319242-24供电量万千瓦时254072451324002292543282229供水量万吨119130.916918021076水泥万吨7.1610.88611.68114112146工业硅吨35623670310027392678-24.8锯材立方米59748143281982659057411680095矿产铜吨125193128.5179018801404香猪肉加工吨8190.7164230289257砖万块94671031914033170561899-80白酒吨6193639264159864-98.9食用植物油吨417437.86462.67540.6765456.8从表2.3中看出从江县2010至2014年工业产量不断增加,在这五年里除了发电量、工业硅、砖、白酒分别下降24%、24.8%、80%、98.9%以外其他都在不断的上升,其中发电量在2011年产量减少了52.46%,此后每年也不断上升,从2012年到2014年分别增加39.4%、3.4%、12.8%。交通运输业在服务业发展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必要支撑。我县乡村大多数位于高山峻岭中,乡与县之间、乡与村寨之间的距离都较远,面广点多,道路建设的成本高,路面建设等级低,这也是影响从江县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但从公路的数据来看,目前从江县道路交通逐步变好。与其他县相比,我县仍然属于交通落后县域。2010年全县通公路的村和通车的村分别为345个和289个,同比增长26.37%和20.42%;全县公路养护里程已达到2086.829公里,其中县道258.284公里,乡道150.984公里,专用公路10.802公里,通村路1666.795公里。平均好路率完成85.01%,其中县道好路率88.06%,乡道好路率81.96%,县乡公路状况明显提高。到2011年完成通村公路路基开挖200公里;完成通乡油路12条共计278.35km。旅游业也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之一,它不仅在城镇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乡镇经济的增长性、带动力社会就业率、并对文化环境促进作用日益突出。我县是一个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业地区,拥有着较丰富的旅游资源,从2003年来,我县就已经注重旅游产业的开发。2003年1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五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作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业的从江县,境内拥有着最后枪手部落—岜沙、“清泉闪光之音乐”的小黄、世外桃源中国计生文化第一村的占里等旅游地区。近几年来,我县领导非常重视旅游业方面,高位推动招商引资,主动“走出去”,把客商请进来。2010年我县共签约项目14个,到2014年向旅游投入总签约资金192.82亿元。在这中,新建的项目有24个,总投资51.2亿元,41.78亿元为全年招商引资的到位资金,项目历史累计到位的资金为127亿元,资金到位率为65.9%;开工项目和投产项目分别为73项和37项,开工率为和项目投产率分别为90.1个百分点和45.7个百分点。2.2.3固定资产投资与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重大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较快,从江县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10年的92947万元升到2014年(含跨县、跨地区)的754000万元,从这数据我们可以知道从江县近几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较快。2010年至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含跨、跨地区)如表2.4 表2.4 2010年至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 单位(万元)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平均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9294723875939893260900075400015%2010年至2014年国定资产投资每年平均增长率大约为15%,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加快,一些重大建设也顺利完成列如,贵广高铁通车、蓉厦高速公路、从江县第二高级民族中学(洛贯高中)等各种重大项目。3 从江县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3.1产业结构单一以及财政收入矛盾突出我县的乡村农民产业大多是以农业为主,近几年我县各乡镇农村业有所提高,但整体还是处于落后阶段。这由于县乡村长期受到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导致农民收入水平不高,这样也影响到教育水平上的提高,科技文化水平不高,在种植养殖上含量较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这不仅严重影响浓畜业产量,质量也受到影响。又加上我县的信息不灵、交通不便,市场销售渠道不畅、农民百姓对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差,这样很容易造成增产却减少的尴尬局面。我县的经济来源不足,财政自给能力较低,收支矛盾突出,常出现支出远远大于收入的现状,根据从江县2010年至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这五年从江县全县财政收支情况如表3.1表3.1 财政收支情况 年份单位(万元)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财政总收入1616826326373545001854255财政总支出103703122715162083172449202028从表中得知我县从2010年至2014年这五年里财政收入逐步增加,但财政的支出也不断加大,致使出现收不抵支的现状,这导致大多数乡镇需要依靠中央、省、州财政的转移支付才能维持正常运转。3.2开放力度小 投资环境差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发展与邻近的广西省融水县壮族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多差别,我县经济受到的影响是市场开放不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县拥有丰富的的自然资源,却难以通过市场优化配置,转化为经济优势。外商投资企业至今根本没有,引进外资市场几乎空白。由于经济发展的基础薄弱,企业利用外资规模为零,为外商提供的技术与人才资源极少,因此,我县外商的实际投入金额和新建项目,以及新签项目合同金额为零,而开放程度不高又是由投资的软硬条件较差所致。基础设施处于较落后的阶段,在交通上有诸多不便利的地方、信息条件欠发达,加以投资环境问题的艰难、投资风险大成本高、回报率低,导致开发资源难、物资流通不便、招商引资难。我县开放意识不强,缺乏招商引资的强烈意识和过硬措施。办事效率不高,服务质量较差,有些地方“吃拿卡要”比较严重。硬环境不足,软环境也补不上,致使投资环境较差,引资效果不好。3.3农村对教育认识度弱 教育工程成本高我县先后分别通过了“普六”、“两基”、“两基巩固提高”和“普实”的验收,教育工作取得较快发展。截止2014年,全县有幼儿园26所,在园幼儿6696人,幼儿入园率仅为78.33%;完小学校197所,其中村级以上完小107所,教学点90个。小学在校生27597名,实际到校率仅为99.45%;初级中学18所,初中在校生12750名,实际到校率仅为86.89%;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4269名,实际到校率仅为69.22%;中职学校1所,在校生3583名,实际到校率仅为14.67%。2014—2015学年,我全县有5460名学生辍学,其中小学和初中分别为154名和1924名,这还包括普高1898名,中职3408名,学生辍学人数逐年增多。其主要的原因一是受当前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影响,导致部分当地农村人误认读书无用;二是为提高优质的教育资源,我县实施乡村地区撤校合并,这样导致很多学生到就读的学校较远,家长们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不送孩子往学校就读。如,如,高增乡占里村(侗族乡),加勉乡污弄村(苗族村)、平引村(苗族村)等村,因为本村没有学校,当地学生需要走路近2、3个小时的危险山路到其他地方去就学;三是高中学费成本高,部分学生家庭因经济困难,难以支撑孩子上学;四是受外出打工潮的影响,许多家长让孩子外出打工,尽快挣钱,改善家庭生活;五是因许多女孩外流,部分家庭怕儿子找不到老婆,孩子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订婚、结婚成家等。3.4交通运输抑制农村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虽然我县的交通逐步改善,但乡乡村公路“通路不通车”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下,制约了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截止2014年底,全县通车总里程为2786.4公里,等级公路857.4公里,仅占通车总里程的30.8%。现仍然有5条沙石公路为通乡路,其他通乡公路虽然是油(水泥)路,但通车三、四年之后,路面破损较严重,与沙石路并没有什么两样。按计划在2015年底全县291个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但仍然有97个村为实现。我县乡村大部分位于高山峻崖之中,乡与县城间、乡与村寨间距离都比较远,点多面广,公路建设成本较高,公路建设等级较低,加之南方多雨,许多乡存公路经常出现大面积塌方。由于承担配套的地方资金不能如数到位,实际资金难以完成实际工程量,建设难以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标准,通乡村油路或水泥路地质结构松散,又由于后期的维护经费跟不上,交通建设欠账多,“通路不通车”现象比较普遍。比如,污弄村的公路是我县境内交通最落后之一,山路奇难,大多数的公路段是一整修一前行,有一小部分的路段只能容一辆小型车辆行驶,从县城驾车到达该地区,需要花费近3个小时左右异常颠簸,才能到达。乡村交通落后,严重制约了从江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同时,我县经济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3.5传统文化无人传承影响文化产业发展我县是多民族聚居的民族文化大县,拥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这不仅是贵州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的部分。我县民族风俗浓郁,原生性民族文化资源为突出,在此背景下,我县民族文化被世界称为“中国侗族大歌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在2013年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仅为3.2百分点。民族文化产业将是少数民族区域的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的结构、加大消费、增加就业率、持续的独特文化资源优势,将是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地源泉。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同时,受到全球一体化的影响,外来文化和各种娱乐方式激烈冲击,我县传统优秀少数民族文化面临严峻挑战,以口传心授为主的侗族大歌、琵琶歌、拦路歌、侗戏、苗歌、壮歌、瑶歌、山歌等优秀民族文化有不少数面临着失传,尤其苗歌、壮歌、瑶歌几乎已失传了。同时,在刺绣、医药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这些民族文化随着老一代相继离世,传统民族文化资源也将会枯竭,民族文化起了抢救与保护工作的红灯。在近几年,我县委、县政府在财力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安排部门资金用于抢救、挖掘、保护和弘扬从江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构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由于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工作面广、量大,需在人力和物力,这方面上的持续支持,只靠我县目前的地方财力是难以实现。4 从江县经济发展对策从县域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省情的特点来看,学者们大多数认为,想在今后加快我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就应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为重要思想指导,全面落实我省委工作会议的战略部署,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增加企业效益、增加财政、增加就业、增强综合竞争力为目标,经济发展环境以创新优化为前提,改革开放为动力,农业产业化为基础,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城镇化为推进器,信息化和科学技术为支撑,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措施综合配套运用,民营经济为主攻,大力培育有特色的经济发展,加快壮大园区经济,快速发展配套经济,提升劳务经济;坚持改革与进一步发展相结合,借用外力与内力的相结合,全面挖掘县域经济的潜力和增强竞争力。在这样的情景下,要以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为主,并根据县县域经济的不同特点,进行实行分类指导,加强扶弱带中间,形成发达县域领先发展,发展为一般的县域要加速崛起,发达落后的县域跨越式赶上的新格局,促进从江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围绕这一发展思路,建议今后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措施:4.1改变思想 建立市场经济新的观念(1)树立对外改革意识。目前我县本地市场处于,资金短缺,人才缺乏,技术落后等问题是我县市的普遍现象,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单依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够,应当以确立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思想为根本出路,在国家的支持和帮助下,打开市场大门,全方位的向国内外开放,并且充分利用我县市场本身拥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使之与本地自然资源结合中起来,加速发展资源开发进程。除此之外,还需要开拓国内外的市场渠道,把产品传出去,将本地的经济纳入国内和国际经济大循环,走出一条以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开发,以开发促发展新的道路。(2)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人是改造自然,创造世界的最基本因素,人口质量的高低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眨段,其在社会发展中将起到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信息、技术、管理等高层次的人,资本己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动力和源泉所在。随着加入WTO后对外交往的扩大以及手们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需要,对无公害、绿色和标准化生产的要求日益提高,迫切病要有文化、懂技术的生产者和管理者。特别要重视和培养市场产品的开发研制人才、与外商各区域学者交往,既要有技术方面的、法律方面的人物,又要有销售方面、宣传方面的夕才。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需进行加强培训。让各地区的农村通过电视、广播、网络,以及通过乡镇、村委的黑板报等多种方式方法,对农村劳动力戈行多方面的技能的培训和指导,并鼓励和想法设法地做好相互之间的传、帮、带,以提高工训效果。外出劳动力的人们有了一定的技术,才能使他们做到有的放矢,劳务的输出的成功概率才有所提高。实用教育于应有的地位,需要加强改革教育体制以及教育模式,还需要素质教育,。教育发展到今天有一些东西需要改革和创新,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九年制义务教瀑中,要大大增加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学内容。4.2加大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经济 改善体制和机制的发展我县人民的思想观念还处于陈旧阶段,教育落后,体制和机制也落后,在这样的背景县,我县人们主动性和积极性严重受到限制发挥,在经济发展上也受到很大的阻碍。因此,从这几点出发(1)思想观念进行转换,重视文化产业并作为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加以对该产业发展进行培育。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得到提高,对消费观念上和消费结构上也有着一定的改变。在消费需求上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有这很大的幅度增长,在支出上教育、娱乐、旅游等方面占着重大比例。这样经济发展直接得到增长。在这几年,我县少数民族地区地区依托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巧打文化旅游牌,旅游经济发展得到迅速。比如,我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小黄村,被称为“世外桃源”的占里村,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文物的增冲鼓楼;有贯洞龙图一望无际的十里柑园等等,这都是我县黄金旅游线,以及民族风情浓郁的的大歌侗歌(椪柑节)等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鼓励各地区的人们主动参与少到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建设,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同时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3)实施政府主导开发战略。因我县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资金、技术缺乏,信息相对闭塞,民族文化与县域经济结合的渠道方式存在诸多困难,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县域文化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县域各级政府加以引导和支持。(4)打造我县少数民族地区县域名牌文化产品。县域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在开发时,要努力挖掘民族文化的潜在资源,做好县域文化资源调查,以及规划好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县域特色文化产品要有选择地扶持和培育,精心培育和开发内涵丰富,而又有市场需求的少数民族文化产品,使之成为推动和带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总之,少数民族地区想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就不得不培育和发展具有民族问化、地域文化和生态坏境文化的特色产。4.3采用差别化政策 建立乡村中小学校基础设施(1)加强人民对教育认识的重要性。想提高我县农民经济的发展。先提高人民的素质、改进人们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这也是我县成千上万个家庭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基本的要素乃是校舍、教学的设备各方面等,这是城乡教育差距和校际教育差距的前提条件之一,也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建设的“先行资本”。我县乡村建校大多数都是挖坡、填沟而建成,工程量大成本高,要完成“三通一平”所需要的费用远高于其他省区,在进行工程前期,经费严重缺乏。由此可知,要加强人民对教育认识的重要性,应采取差别化的支持政策,提高我县乡村中小学校的“三通一平”建设中央财政资金的投入比例。(2)加强对民族地区撤点并校的引导,有针对性地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强优化农村文化教育资源配置,调整教育资源,全方位地提各教育阶段的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致使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农村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我国自2001年起,开始实施“撤点并校”政策,改变“村村办学”的方式,对邻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使学生集中到部分城镇学校就读。撤点并校后使资金集中在乡镇,并有效的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率,形成规模办学,提高教育质量。4.4加大乡村公路建设和后期维护资金投入力度我省是我国唯一没有平原撑起的一个省份。在这样自然条件下,在建设交通的成本上远比其他地区要高得多。同时,我省气候呈多样性、不稳定性、灾害性的天气种类较多,造成我省交通后期维护费较高,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县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我们经常说,想致富,就必先修路。路网是民族地区全面实现小康生活的基础之一,路不通,拥有再好的资源,也不能充分发挥发展其有的潜力,经济社会发展从何谈起?对我省的民族经济地区,应该采用差别化的支持政策,在加强道路设计建造标准这方面同时,要加大道路的建设和后期维护保养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提高财政投入比例。4.5促进民族文化和农村文化建设的嵌入式发展民族聚居地区的农村不是不需要文化,而是他们觉得目前施的文化建设离他们的生产生活很遥远,这与他们优秀传统文化也太远了。因此,少数民族群众投入农村文化建设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既无资金投入,又没有人员引领,让少数民族群众感到目前生活在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中无特色文化。在民族地区实施文化建设中,把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农村文化建设进行相互嵌入式发展。第一,优秀的民族文化纳入农村文化建设之中需要政府的出台,在物质上提供帮助,在政策上提供保护,为少数民族民间文艺工作者提供舞台。第二,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民族地区学校教育教学。为传承培养人才,加强年轻一代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营造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5 总结为顺应发展经济、缩小地区差距的紧迫需求, 从江自身县域经济结构的转变以及产业的升级,必须结合其实际经济状况,并借鉴先进经验,引用新的理念、投资发展模式以及通过全新的数据资料和科学的计量经济方法,进一步加深对从江县经济情况的剖析。通过对此作试探性的讨论和分析,以期找出问题所在及发展路向,本文主要在这两个方面完成了全文的论述第一,了解县域经济的概念,以及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其对县域经济发展有着什么样的影响,从而对其做出尝试性的分析,为本文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第二,紧紧结合从江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使用科学性对从江县2010年至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进行筛选分析,从其探讨分析从江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困难,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为了使从江县经济在日后能良好健康的发展,因此,要从科学发展、经济安全、社会和谐的高度来认识从江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抓紧将从江县县拥有的资源充分利用并合理规划到实际生活中来,从而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区域市场也得到开拓,为后能源时代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经济尤其是区域经济的研究必须基于全面且客观科学的数据统计。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特定地区自然资源、社会文化及制度结构的路径依赖,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区域发展的局限不可突破。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扶持和县域自身的全面发展规划、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今天,从江乃至整个贵州地区经济的良序发展在不断克服潜在障碍的同时,也迎来全新的机遇,作为“泛珠三角”经济带的重要区域之一,从江摆脱国家贫困县的帽子,指日可待。参考文献从江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从江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从江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从江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从江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卢建明.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向京京.县域经济与农村城镇化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刘福刚,孟宪江.中国县域经济年鉴(2010)[M].北京社会科技学文献出版社.2010周维现.中国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研究(2013)[D].武汉武汉大学.李德胜.西部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J].甘肃农业.2011,(07).陈勇.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2008.陈瑜等.县域经济研究概况综述[J].经济论坛,2006,32(3):21-22叶晗堃.湖北省广水市县域经济发展建议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2(7):20-25敖丽红.县域经济发展与“农三化”互动研究——以辽宁省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09,13(3):8-9赵志远.县域经济产业发展理论与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唐桂敏.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闫赵兵.县域经济及其发展壮大的对策建议[J].经济师,2005,11:261.Friedman J.Woff G.Worid city Formation[J] Imit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198,26(3):67-68Pigou.A.C.The Economics of Walfare[D].Macmillan,1992,21(4):29-1致谢今日论文的完稿,多承蒙我导师老师的悉心指导,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老师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极其有益的建议和具体的指导,并在论文的撰写和审稿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一起工作学习的美好时光里,你们给予我的真诚的鼓励和无私的帮助是终生难忘的。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目 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10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