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摘要:根据最新WTO报告显示,世界货物贸易渐显疲态,相反服务贸易发展势头强劲,正成为各国进行国际竞争的关键点。在服务贸易的各个行业中,不难发现旅游业的地位日渐提高,成为各国制定的发展战略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用钻石模型对影响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利用选取了常用的的三大竞争力指标对我国该产业竞争力进行了测评,得到的研究结论是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还很弱,由此提出有关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文献综述2
(一)国外研究概况2
(二)国内研究概况2
二、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现状3
(一)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3
(二)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主要问题5
三、影响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因素分析5
(一)生产要素5
(二)需求状况5
(三)相关产业6
(四)企业策略、结构或竞争对手6
(五)政府行为与机遇7
四、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指标测评7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 7
(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8
(三)贸易竞争力指数 8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9
(一)打造一流旅游企业9
(二)优化旅游产品结构9
(三)发挥政府主导作用9
致谢9
参考文献10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引言
引言:服务贸易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有前途的新兴产业,其增长势头越来越迅猛,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和文明程度的进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自20世纪后半期开始,旅游服务贸易渐渐被世界各国重视,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高。资料显示,1980年到2010年的30年之间,世界旅游贸易总收入增长十分可观,从1980年的1010.16亿美元到2010年的9190亿美元,翻了近十倍,并且呈持续增长态势。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富,中国的服务贸易一直是旅游业来带动的,于是旅游业的活跃状态对中国经济尤为关键。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旅游市场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不仅给我国带来了机遇,也使中国旅游业直接面临国际旅游强国的挑战。因此,研究出如何提高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非常紧迫和有价值。
系统分析与评价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把握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优势和劣势,可以增强我们对我国旅游贸易整体实力的客观认识,有利于使得中国旅游服务贸易与发达国家和传统强国接轨,有实力与它们抗衡。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是中国与世界旅游业整合的过程。有效加强我国旅游业的实力,可以使我国取得这方面的竞争优势,掌握在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中的主动权。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概况
大范围关注“竞争力”是从1980年开始的,在达沃斯举行的欧洲经济论坛中国际竞争力问题受到专家学者们关注,在这之后国际竞争力作为重要课题被与会者高度关注研究。1985年,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产业竞争力报告被美国产业竞争力总统委员会推出。从此,竞争力越来越被国家政府和商界所重视,竞争力有关的理论也一步一步在经济领域被普遍使用。
20世纪90 年代之后,新兴工业国家、发展中国家、转型中国家有关学者对竞争
力的概念也进行了比较权威的解释,同时设立了评价指标体系。
许多文献侧重于从需求角度来寻找影响旅游竞争力的因素(Crouch,1994;Lim,1997)。需求模型往往集中于旅游收入是如何随着旅游客源地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的,解释变量多为客源地国家的收入水平、人口数量、生活成本、交通成本、汇率变化和其他一些价格因素,而这些因素的改变将会导致旅游目的国家相关流量的改变。旅游需求是产生游憩机会的最主要因子这一研究结论是Paul Saunders得出的。P.Loed研究得出收入水平,相对价格水平,相对汇率,特殊事件是影响一个国家的国际旅游需求的主要因素,相对价格差异是主要因素。C.L Morley认为一般人群一般根据个人收入水平,闲暇时间,旅行的爱好和其他形式,最终实现个人需求的满足。IsoAhola得到结论,旅行者选择旅游的原因是从平常的繁琐枯燥事物中解脱出来,是从被动到主动的变化过程。
K. wober(1982)重点对城市旅游经济的因素或指标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比较总结了许多欧洲大型城市旅游竞争力,旅游需求,过夜旅游增长率,旅游季节分布等五个指标是对欧洲的39个首都城市旅游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因此他对这39个城市进行了比较和分析。Canestrill(1991)认为,旅游承载力是影响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公认的,具权威性的旅游竞争力评价机制是世界经济论坛,论坛建立了相对有运用价值的评价指标,评价体系和计算方法,包括文化遗产的价格竞争,空中交通,地面交通设施,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政策环境,安全和健康等一系列指标。
在进行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的研究中,最具实践意义的就是制定竞争策略,因此很多学者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对于竞争者来说,针对某一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把竞争优势转化为真正能产生价值的实力具有重大意义。Butter等研究者将生命周期循环理论的思想运用到对竞争策略的研究中,成果是旅游地的发展阶段理论。J.Trib也致力于对旅游贸易竞争策略的研究,经过大量思考研究,他于1997年指出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发展阶段,针对不同的竞争对手和消费者,各国和地区制定的策略应当是不同的,要有针对性。在这之后,不同的研究者按这一思路研究,做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K.MeyerArendt,C.Cooper,G.Hovinen和S.Jackson在1999年对J.Trib这一理论进行了修正。
(二)国内研究概况
从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竞争力逐渐成为我们国家学者关注的对象。学界领域对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是从90年代开始的,与国外相比是有些滞后的。
我们国家的学者虽然开始对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时间比世界很多国家要晚,可是在这一方面学术成果还是很丰富的,许多研究人员在此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黎洁等,1999;成伟光等,2005;徐虹,2008;周经等,2008;邹滨,2009)。波特“钻石模型”理论体系是探讨产业国家竞争力的最具影响力,最经典的理论,因此,许多人将这一思路应用在旅游服务的相关研究中。黎洁、赵西萍(1999)就依据这一理论给出了影响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六大影响因素,来对旅游产业的推动力构成和影响成分进行了探讨研究。实证分析是探讨影响因素的重要手段,我国研究者周经和吕计跃(2008)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手段建立模型来实证分析旅游交通、旅游产业组织和人力资源状况这三个主要影响中国旅游国际竞争力的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定期航班航线的数量是三个中对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最大的,然后依次是旅行社数量和旅游院校人数。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文献综述2
(一)国外研究概况2
(二)国内研究概况2
二、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现状3
(一)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3
(二)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主要问题5
三、影响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因素分析5
(一)生产要素5
(二)需求状况5
(三)相关产业6
(四)企业策略、结构或竞争对手6
(五)政府行为与机遇7
四、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指标测评7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 7
(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8
(三)贸易竞争力指数 8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9
(一)打造一流旅游企业9
(二)优化旅游产品结构9
(三)发挥政府主导作用9
致谢9
参考文献10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引言
引言:服务贸易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有前途的新兴产业,其增长势头越来越迅猛,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和文明程度的进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自20世纪后半期开始,旅游服务贸易渐渐被世界各国重视,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高。资料显示,1980年到2010年的30年之间,世界旅游贸易总收入增长十分可观,从1980年的1010.16亿美元到2010年的9190亿美元,翻了近十倍,并且呈持续增长态势。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富,中国的服务贸易一直是旅游业来带动的,于是旅游业的活跃状态对中国经济尤为关键。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旅游市场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不仅给我国带来了机遇,也使中国旅游业直接面临国际旅游强国的挑战。因此,研究出如何提高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非常紧迫和有价值。
系统分析与评价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把握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优势和劣势,可以增强我们对我国旅游贸易整体实力的客观认识,有利于使得中国旅游服务贸易与发达国家和传统强国接轨,有实力与它们抗衡。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是中国与世界旅游业整合的过程。有效加强我国旅游业的实力,可以使我国取得这方面的竞争优势,掌握在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中的主动权。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概况
大范围关注“竞争力”是从1980年开始的,在达沃斯举行的欧洲经济论坛中国际竞争力问题受到专家学者们关注,在这之后国际竞争力作为重要课题被与会者高度关注研究。1985年,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产业竞争力报告被美国产业竞争力总统委员会推出。从此,竞争力越来越被国家政府和商界所重视,竞争力有关的理论也一步一步在经济领域被普遍使用。
20世纪90 年代之后,新兴工业国家、发展中国家、转型中国家有关学者对竞争
力的概念也进行了比较权威的解释,同时设立了评价指标体系。
许多文献侧重于从需求角度来寻找影响旅游竞争力的因素(Crouch,1994;Lim,1997)。需求模型往往集中于旅游收入是如何随着旅游客源地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的,解释变量多为客源地国家的收入水平、人口数量、生活成本、交通成本、汇率变化和其他一些价格因素,而这些因素的改变将会导致旅游目的国家相关流量的改变。旅游需求是产生游憩机会的最主要因子这一研究结论是Paul Saunders得出的。P.Loed研究得出收入水平,相对价格水平,相对汇率,特殊事件是影响一个国家的国际旅游需求的主要因素,相对价格差异是主要因素。C.L Morley认为一般人群一般根据个人收入水平,闲暇时间,旅行的爱好和其他形式,最终实现个人需求的满足。IsoAhola得到结论,旅行者选择旅游的原因是从平常的繁琐枯燥事物中解脱出来,是从被动到主动的变化过程。
K. wober(1982)重点对城市旅游经济的因素或指标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比较总结了许多欧洲大型城市旅游竞争力,旅游需求,过夜旅游增长率,旅游季节分布等五个指标是对欧洲的39个首都城市旅游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因此他对这39个城市进行了比较和分析。Canestrill(1991)认为,旅游承载力是影响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公认的,具权威性的旅游竞争力评价机制是世界经济论坛,论坛建立了相对有运用价值的评价指标,评价体系和计算方法,包括文化遗产的价格竞争,空中交通,地面交通设施,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政策环境,安全和健康等一系列指标。
在进行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的研究中,最具实践意义的就是制定竞争策略,因此很多学者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对于竞争者来说,针对某一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把竞争优势转化为真正能产生价值的实力具有重大意义。Butter等研究者将生命周期循环理论的思想运用到对竞争策略的研究中,成果是旅游地的发展阶段理论。J.Trib也致力于对旅游贸易竞争策略的研究,经过大量思考研究,他于1997年指出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发展阶段,针对不同的竞争对手和消费者,各国和地区制定的策略应当是不同的,要有针对性。在这之后,不同的研究者按这一思路研究,做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K.MeyerArendt,C.Cooper,G.Hovinen和S.Jackson在1999年对J.Trib这一理论进行了修正。
(二)国内研究概况
从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竞争力逐渐成为我们国家学者关注的对象。学界领域对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是从90年代开始的,与国外相比是有些滞后的。
我们国家的学者虽然开始对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时间比世界很多国家要晚,可是在这一方面学术成果还是很丰富的,许多研究人员在此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黎洁等,1999;成伟光等,2005;徐虹,2008;周经等,2008;邹滨,2009)。波特“钻石模型”理论体系是探讨产业国家竞争力的最具影响力,最经典的理论,因此,许多人将这一思路应用在旅游服务的相关研究中。黎洁、赵西萍(1999)就依据这一理论给出了影响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六大影响因素,来对旅游产业的推动力构成和影响成分进行了探讨研究。实证分析是探讨影响因素的重要手段,我国研究者周经和吕计跃(2008)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手段建立模型来实证分析旅游交通、旅游产业组织和人力资源状况这三个主要影响中国旅游国际竞争力的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定期航班航线的数量是三个中对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最大的,然后依次是旅行社数量和旅游院校人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