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进口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 粮食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物质需求,随着我国人口逐年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日益增多。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耕地被占用,可利用耕地面积越来越少,最终导致我国粮食产量下降,使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粮食形势。因此,本文立足于我国粮食进口的角度,阐述了我国当前粮食进口的贸易背景,系统分析了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现状以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相关的变量利用逐步回归法分析我国粮食进口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粮食进口总量受到国际粮价、人均粮食产量和汇率的影响,其中国际粮价的影响最为显著。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为政府部门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从而确保我国粮食供求平衡,保障国内粮食安全。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 1
第二章 中国粮食进口贸易现状 3
2.1中国粮食进口量不断增长 3
2.2中国粮食进口的国际贸易环境不断恶化 4
2.3中国粮食进口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扩大 4
第三章 中国粮食进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6
3.1理论依据 6
3.2初步统计观察 6
3.3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8
3.4模型建立及分析 8
3.5结果分析 10
第四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12
4.1结论 12
4.2政策建议 12
结束语 14
致 谢 15
参考文献 16
第一章 引言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国人口众多,且农民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较大,因此,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与其他国家相比,形势更为严峻[1]。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较快,对粮食的消耗也与日俱增,目前,我国对粮食的消费量占全球的20%左右,是全球粮食交易总量的3倍,由此可见,市场上粮食价格的细微波动都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并提出了众多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战略,如“饭碗论”、“底线论”、“红线论”等等,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道路,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2,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与世界经济交流越来越频繁,农产品贸易也越来越自由化,中国的粮食市场开始与国际市场相接轨,并不断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尽管目前我国粮食的供求处于平衡状态,但供求的结构性缺口很大,导致我国对粮食的进口逐年增加。通过国际市场增加粮食进口,一方面有利于缓解我国自身产粮不足的现状,充分利用其它国家的产粮优势,另一方面,通过粮食进口,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粮食生产技术,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和科研水平,提高我国在农业方面的竞争力。但粮食进口的不断增加也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众多不利影响,例如,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依赖程度增加,会使我国国内的粮食市场容易受到国际粮价的影响,导致国内粮食市场不稳定;同时,一旦国际粮价提高,会增加我国相关行业的运营成本,令国内物价上升等等。显然,粮食进口问题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4]。
国内学者对粮食进口问题的研究众多,并且研究主要围绕我国粮食生产需求形势、粮食安全保障对策、国内外粮食政策对比等方面进行。首先,关于我国粮食生产需求现状,李靖(2013)指出,尽管近几年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并且粮食贮存量较大,但我国粮食生产的基础环节仍然存在众多问题,如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现代化水平低等等[5];庄捷生(2013)对我国粮食需求增加的原因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导致传统饮食结构发生改变,对家禽家畜需求的增加是粮食消耗增加的关键原因[6]。其次,关于粮食安全保障对策,谢莲碧、张义佼(2012)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粮食安全进行了论述,认为粮食的宏观、中观、微观安全分别是指国家的、区域的、家庭的粮食安全[7];李琪(2012)、张洁丽(2012)指出,要保障粮食安全,必须重视农业生产,保护粮食生产资源,加大粮食补贴力度,促进国内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8];孙林和唐锋(2012)则指出,我们要牢牢抓住加入世贸后带来的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粮食贸易,弥补我国粮食生产效率不高的劣势[9]。最后,关于国内外粮食政策对比,张春玲、章颖(2012)指出,由于全球目前所面临的经济危机和粮食短缺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并且粮食价格的不断上涨,令世界对粮食安全越来越担忧[10];孟昌和赵旭(2008)、张秀倩和刘海滨(2012)把中国的粮食补贴政策分别与美国、日本等国家进行对比,最终认为中国的粮食补贴政策可以借鉴美国的相应对策,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11,12]。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尽管目前对保障粮食安全、增加粮食产量、完善国内粮食市场和粮食进口问题等研究较多,但大多都是以理论研究为主,对上述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较少,特别是从经济学角度运用建模的方式对粮食进口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在我国粮食进口量逐年增加的背景下,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搜集相关数据,运用建模的方式对我国粮食进口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建模的结果分析各因素对我国粮食进口产生的影响,最终为政府采取措施来调整我国粮食进口量提供理论建议和政策指导。
第二章 中国粮食进口贸易现状
我国国土面积大,但可利用耕地面积少,人口众多,导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仅为1.3亩,而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4.8亩,我国人均有效耕地面积水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这种地少人多的基本国情下,我国想要单纯依靠自身的力量去维持国内粮食的供需平衡显得格外困难,因此,我们必须了解目前国内粮食的供需情况,并合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通过进口粮食来保障我国国内粮食的供需平衡,并且实现粮食资源的优化配置[13,14]。
2.1 中国粮食进口量不断增长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并且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较多,导致我国在国际粮食市场上是典型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尽管我国粮食产量多年来都实现了连续增长,如表1所示,自 2005至2014 年来小麦、玉米和稻谷的供求缺口基本不大,总体保持平衡,但由于我国耕地总量有限,农业用水不足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气候越来越反常,导致粮食增产难度加大,人口与经济发展迅速,对粮食需求增加,所以,我国在未来几年粮食进口量仍会不断增加。
表1 中国玉米、小麦、稻谷的供求状况 单位:百万吨
玉米
小麦
稻谷
年份
供求缺口
期末库存
供求缺口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 1
第二章 中国粮食进口贸易现状 3
2.1中国粮食进口量不断增长 3
2.2中国粮食进口的国际贸易环境不断恶化 4
2.3中国粮食进口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扩大 4
第三章 中国粮食进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6
3.1理论依据 6
3.2初步统计观察 6
3.3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8
3.4模型建立及分析 8
3.5结果分析 10
第四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12
4.1结论 12
4.2政策建议 12
结束语 14
致 谢 15
参考文献 16
第一章 引言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国人口众多,且农民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较大,因此,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与其他国家相比,形势更为严峻[1]。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较快,对粮食的消耗也与日俱增,目前,我国对粮食的消费量占全球的20%左右,是全球粮食交易总量的3倍,由此可见,市场上粮食价格的细微波动都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并提出了众多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战略,如“饭碗论”、“底线论”、“红线论”等等,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道路,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2,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与世界经济交流越来越频繁,农产品贸易也越来越自由化,中国的粮食市场开始与国际市场相接轨,并不断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尽管目前我国粮食的供求处于平衡状态,但供求的结构性缺口很大,导致我国对粮食的进口逐年增加。通过国际市场增加粮食进口,一方面有利于缓解我国自身产粮不足的现状,充分利用其它国家的产粮优势,另一方面,通过粮食进口,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粮食生产技术,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和科研水平,提高我国在农业方面的竞争力。但粮食进口的不断增加也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众多不利影响,例如,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依赖程度增加,会使我国国内的粮食市场容易受到国际粮价的影响,导致国内粮食市场不稳定;同时,一旦国际粮价提高,会增加我国相关行业的运营成本,令国内物价上升等等。显然,粮食进口问题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4]。
国内学者对粮食进口问题的研究众多,并且研究主要围绕我国粮食生产需求形势、粮食安全保障对策、国内外粮食政策对比等方面进行。首先,关于我国粮食生产需求现状,李靖(2013)指出,尽管近几年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并且粮食贮存量较大,但我国粮食生产的基础环节仍然存在众多问题,如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现代化水平低等等[5];庄捷生(2013)对我国粮食需求增加的原因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导致传统饮食结构发生改变,对家禽家畜需求的增加是粮食消耗增加的关键原因[6]。其次,关于粮食安全保障对策,谢莲碧、张义佼(2012)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粮食安全进行了论述,认为粮食的宏观、中观、微观安全分别是指国家的、区域的、家庭的粮食安全[7];李琪(2012)、张洁丽(2012)指出,要保障粮食安全,必须重视农业生产,保护粮食生产资源,加大粮食补贴力度,促进国内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8];孙林和唐锋(2012)则指出,我们要牢牢抓住加入世贸后带来的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粮食贸易,弥补我国粮食生产效率不高的劣势[9]。最后,关于国内外粮食政策对比,张春玲、章颖(2012)指出,由于全球目前所面临的经济危机和粮食短缺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并且粮食价格的不断上涨,令世界对粮食安全越来越担忧[10];孟昌和赵旭(2008)、张秀倩和刘海滨(2012)把中国的粮食补贴政策分别与美国、日本等国家进行对比,最终认为中国的粮食补贴政策可以借鉴美国的相应对策,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11,12]。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尽管目前对保障粮食安全、增加粮食产量、完善国内粮食市场和粮食进口问题等研究较多,但大多都是以理论研究为主,对上述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较少,特别是从经济学角度运用建模的方式对粮食进口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在我国粮食进口量逐年增加的背景下,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搜集相关数据,运用建模的方式对我国粮食进口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建模的结果分析各因素对我国粮食进口产生的影响,最终为政府采取措施来调整我国粮食进口量提供理论建议和政策指导。
第二章 中国粮食进口贸易现状
我国国土面积大,但可利用耕地面积少,人口众多,导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仅为1.3亩,而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4.8亩,我国人均有效耕地面积水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这种地少人多的基本国情下,我国想要单纯依靠自身的力量去维持国内粮食的供需平衡显得格外困难,因此,我们必须了解目前国内粮食的供需情况,并合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通过进口粮食来保障我国国内粮食的供需平衡,并且实现粮食资源的优化配置[13,14]。
2.1 中国粮食进口量不断增长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并且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较多,导致我国在国际粮食市场上是典型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尽管我国粮食产量多年来都实现了连续增长,如表1所示,自 2005至2014 年来小麦、玉米和稻谷的供求缺口基本不大,总体保持平衡,但由于我国耕地总量有限,农业用水不足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气候越来越反常,导致粮食增产难度加大,人口与经济发展迅速,对粮食需求增加,所以,我国在未来几年粮食进口量仍会不断增加。
表1 中国玉米、小麦、稻谷的供求状况 单位:百万吨
玉米
小麦
稻谷
年份
供求缺口
期末库存
供求缺口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