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双边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有着频繁密切的交往,两国文化相近、习俗相通,有着良好的经贸基础。自1992年8月24日正式建交以来,中韩两国双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贸易方式从间接贸易转变为直接贸易,贸易额大幅度增长。目前我国已经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韩国也成为我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和外资来源地。自2012年开始启动的中韩自贸协定谈判也于2015年2月25号在北京完成全部文本的草签,距离正式签署仅一步之遥。可以说,中韩两国在经济上高度依赖,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经贸关系的良好发展对两国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然而,伴随着中韩两国经贸关系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例如: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双方贸易摩擦不断,两国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两国贸易结构不合理等。这些问题都在从深处影响着两国经贸关系的有序发展,亟待双方携手解决。本文从现实基础出发,以历史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中韩双边贸易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在分析研究中得出两国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是贸易失衡现象严重,中方逆差巨大、贸易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贸易摩擦频繁,并且从中方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应对策略,希望对促进与改善中韩双边贸易贡献微薄之力。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引言 1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
2.1 国外文献 2
2.2 国内文献 2
第三章 中韩贸易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5
3.1 中国加入WTO之前的中韩贸易 5
3.2 中国加入WTO之后的中韩贸易 6
第四章 中韩贸易的问题 8
4.1 贸易发展不平衡,中方逆差巨大 8
4.2 贸易结构不合理 10
4.3 贸易竞争愈发激烈 11
4.4 贸易摩擦逐渐增多 11
第五章 中韩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13
5.1 中国和韩国双边贸易竞争性分析 13
5.2 中国和韩国双边贸易互补性分析 17
第六章 促进中韩双边贸易健康发展的中方应对策略 20
6.1 制定科学的进出口政策缓解失衡问题 2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6.2 推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技术贸易 20
6.3 深化推动中韩自由贸易协作 21
6.4 加大对韩国的投资力度 21
参考文献 23
第一章 引言
中韩两国互为近邻,千百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交往不断。二战结束后,由于朝鲜半岛的特殊局势,中国与韩国之间的各种交往被人为地隔断,几乎不存在经济上的交流。但随着1979年中美两国建交、国际形势缓和,中韩之间隔阂也逐渐被打破,两国于1992年8月24日正式建交。
地理上的相邻性、文化上的相通性使得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交流有着与世界他国间不可比拟的优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融合的国际大背景下,中韩合作的先天优势为双方贸易的迅猛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到2015年,双方建交23年,两国贸易从一开始的经过香港、新加坡的间接贸易,转变为直接贸易。随着贸易开展的便利化,双边贸易额以年均23%的速度快速增长,从1992年的50多亿美元,到2014年的2882亿美元,短短22年间足足增长了57倍。2015年2月,中韩两国元首齐聚北京,共同宣布两国结束自由贸易协定的实质性谈判,并完成了全部文本的草签,至此拉开了两国经贸往来的新篇章。现今,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贸易伙伴,韩国也是中国的第三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和第三大贸易伙伴国,中韩双边贸易对于两国来说都有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随着中韩两国间贸易总额以及领域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问题浮现出来,并且贸易失衡问题开始加剧。频繁的贸易争端与无序竞争打乱了两国经贸合作的步伐,且影响着两国贸易正常有序的发展进程。如何妥善解决两国贸易弊端的问题已成为两国政府、专家学者的首要课题。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中韩贸易的现状,研究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的策略。因此,对促进中韩双边贸易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中韩贸易发展23年来,两国经贸关系日益密切,贸易失衡也愈发严重。由于中韩两国的发展模式、贸易政策、要素禀赋均有差别,贸易逆差、竞争加剧、摩擦频现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双方。新世纪以来,两国着手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积极讨论中韩自贸协定,为双方贸易发展的有序进行做着贡献。面对中韩贸易的方方面面,国内外学者对此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
2.1 国外文献
裴成焕(韩)(2009)首先找出韩国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比较高的产业领域,分别从产业分类、摩擦数量、摩擦原因三个方面来进行归类统计;然后,利用贸易摩擦的后果对中韩两国贸易、投资产生的影响对贸易摩擦的负面效果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作者以国家为主体,从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出发,对贸易摩擦进行了对策研究。
全景泰(韩)(2011)利用SWOT 分析方式,对韩中两国的产业进行了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分析,进一步得出了两国经济互补性较大的的结论,因此,两国在产业、贸易领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David Kang(2009)通过分析揭示了中韩两国在全球市场上遭遇反倾销的情况及原因。由于两国地缘相近、发展模式相似,两国出口结构相似度较高,在世界各国也经常遭遇反倾销调查,而在两国间相互的反倾销调查中,中韩双方并不能照搬世界通行的模式,既应该结合两国特殊情况,也应该考虑两国合作共赢的局面,重视两国间的贸易纽带,才能共同促进中韩乃至东亚经济的发展。
Hyungdo,Ahn(2005)通过考察中韩两国农业保护政策,比较两国在加入WTO后的所实施的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提出了自己对农业保护政策的见解。又针对东亚三国即中日韩农业发展合作的情况,提出了贸易保护的负面影响,建议三国间应加强合作,用相互的诚意取代猜疑。
2.2 国内文献
刘岩(2009)认为:中韩双边贸易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中韩贸易额增长迅速,但波动较明显;第二,贸易逆差占两国贸易总额的份额较大;第三,中国出口产品结构较进口于韩国产品结构偏低端;第四,韩国对中国投资量远大于中
国对韩国投资量,这是造成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第五,两国间出口产品竞争激烈,韩国对中国产品贸易壁垒较多,摩擦争端频现。
张俊娟(2012)针对不断增长的中韩贸易规模,从实证的角度分析问题,运用贸易结合度、出口相似度、贸易竞争力指数等公式,分析了20022011年中韩两国贸易的数据,从产业竞争与互补的关系中讨论中韩贸易发展的模式。最后,通过对三个公式指标的分析,得出结论:中韩两国间贸易竞争性越来越强,而贸易互补性则呈现下降的趋势。
张雪楠(2012)提出中韩贸易从两国建交开始发展迅猛,成绩喜人。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许多问题,例如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频率高企的贸易摩擦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由双方产业结构深度问题造成的,因此,要解决中韩双边贸易的各种问题,需要从双方贸易政策、产业结构、自贸合作等高度探讨,以求合理解决问题。
赵放(2010)通过收集20002009年的中韩贸易结构的数据,找出这10年间中韩双方进出口前十大商品类型,发现在20002005年间,中国出口韩国最多的产品是钢铁、纺织、农产品、化工制品,而20062009年间,中国出口韩国的电子产品开始急剧上升并开始占据第一的位置,农产品所占比例则逐渐下降。韩国在这10年间出口中国产品结构则基本保持不变,前三位分别是电子、重化工、船舶产业。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引言 1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
2.1 国外文献 2
2.2 国内文献 2
第三章 中韩贸易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5
3.1 中国加入WTO之前的中韩贸易 5
3.2 中国加入WTO之后的中韩贸易 6
第四章 中韩贸易的问题 8
4.1 贸易发展不平衡,中方逆差巨大 8
4.2 贸易结构不合理 10
4.3 贸易竞争愈发激烈 11
4.4 贸易摩擦逐渐增多 11
第五章 中韩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13
5.1 中国和韩国双边贸易竞争性分析 13
5.2 中国和韩国双边贸易互补性分析 17
第六章 促进中韩双边贸易健康发展的中方应对策略 20
6.1 制定科学的进出口政策缓解失衡问题 2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6.2 推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技术贸易 20
6.3 深化推动中韩自由贸易协作 21
6.4 加大对韩国的投资力度 21
参考文献 23
第一章 引言
中韩两国互为近邻,千百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交往不断。二战结束后,由于朝鲜半岛的特殊局势,中国与韩国之间的各种交往被人为地隔断,几乎不存在经济上的交流。但随着1979年中美两国建交、国际形势缓和,中韩之间隔阂也逐渐被打破,两国于1992年8月24日正式建交。
地理上的相邻性、文化上的相通性使得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交流有着与世界他国间不可比拟的优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融合的国际大背景下,中韩合作的先天优势为双方贸易的迅猛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到2015年,双方建交23年,两国贸易从一开始的经过香港、新加坡的间接贸易,转变为直接贸易。随着贸易开展的便利化,双边贸易额以年均23%的速度快速增长,从1992年的50多亿美元,到2014年的2882亿美元,短短22年间足足增长了57倍。2015年2月,中韩两国元首齐聚北京,共同宣布两国结束自由贸易协定的实质性谈判,并完成了全部文本的草签,至此拉开了两国经贸往来的新篇章。现今,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贸易伙伴,韩国也是中国的第三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和第三大贸易伙伴国,中韩双边贸易对于两国来说都有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随着中韩两国间贸易总额以及领域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问题浮现出来,并且贸易失衡问题开始加剧。频繁的贸易争端与无序竞争打乱了两国经贸合作的步伐,且影响着两国贸易正常有序的发展进程。如何妥善解决两国贸易弊端的问题已成为两国政府、专家学者的首要课题。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中韩贸易的现状,研究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的策略。因此,对促进中韩双边贸易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中韩贸易发展23年来,两国经贸关系日益密切,贸易失衡也愈发严重。由于中韩两国的发展模式、贸易政策、要素禀赋均有差别,贸易逆差、竞争加剧、摩擦频现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双方。新世纪以来,两国着手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积极讨论中韩自贸协定,为双方贸易发展的有序进行做着贡献。面对中韩贸易的方方面面,国内外学者对此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
2.1 国外文献
裴成焕(韩)(2009)首先找出韩国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比较高的产业领域,分别从产业分类、摩擦数量、摩擦原因三个方面来进行归类统计;然后,利用贸易摩擦的后果对中韩两国贸易、投资产生的影响对贸易摩擦的负面效果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作者以国家为主体,从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出发,对贸易摩擦进行了对策研究。
全景泰(韩)(2011)利用SWOT 分析方式,对韩中两国的产业进行了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分析,进一步得出了两国经济互补性较大的的结论,因此,两国在产业、贸易领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David Kang(2009)通过分析揭示了中韩两国在全球市场上遭遇反倾销的情况及原因。由于两国地缘相近、发展模式相似,两国出口结构相似度较高,在世界各国也经常遭遇反倾销调查,而在两国间相互的反倾销调查中,中韩双方并不能照搬世界通行的模式,既应该结合两国特殊情况,也应该考虑两国合作共赢的局面,重视两国间的贸易纽带,才能共同促进中韩乃至东亚经济的发展。
Hyungdo,Ahn(2005)通过考察中韩两国农业保护政策,比较两国在加入WTO后的所实施的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提出了自己对农业保护政策的见解。又针对东亚三国即中日韩农业发展合作的情况,提出了贸易保护的负面影响,建议三国间应加强合作,用相互的诚意取代猜疑。
2.2 国内文献
刘岩(2009)认为:中韩双边贸易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中韩贸易额增长迅速,但波动较明显;第二,贸易逆差占两国贸易总额的份额较大;第三,中国出口产品结构较进口于韩国产品结构偏低端;第四,韩国对中国投资量远大于中
国对韩国投资量,这是造成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第五,两国间出口产品竞争激烈,韩国对中国产品贸易壁垒较多,摩擦争端频现。
张俊娟(2012)针对不断增长的中韩贸易规模,从实证的角度分析问题,运用贸易结合度、出口相似度、贸易竞争力指数等公式,分析了20022011年中韩两国贸易的数据,从产业竞争与互补的关系中讨论中韩贸易发展的模式。最后,通过对三个公式指标的分析,得出结论:中韩两国间贸易竞争性越来越强,而贸易互补性则呈现下降的趋势。
张雪楠(2012)提出中韩贸易从两国建交开始发展迅猛,成绩喜人。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许多问题,例如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频率高企的贸易摩擦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由双方产业结构深度问题造成的,因此,要解决中韩双边贸易的各种问题,需要从双方贸易政策、产业结构、自贸合作等高度探讨,以求合理解决问题。
赵放(2010)通过收集20002009年的中韩贸易结构的数据,找出这10年间中韩双方进出口前十大商品类型,发现在20002005年间,中国出口韩国最多的产品是钢铁、纺织、农产品、化工制品,而20062009年间,中国出口韩国的电子产品开始急剧上升并开始占据第一的位置,农产品所占比例则逐渐下降。韩国在这10年间出口中国产品结构则基本保持不变,前三位分别是电子、重化工、船舶产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