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口澳大利亚和智利葡萄酒贸易波动因素的比较分析
入世以来,我国葡萄酒进口贸易量和贸易额进入持续增长期,以澳大利亚和智利为代表的新世界葡萄酒国家逐渐成为我国进口葡萄酒的主要来源地。本文通过对于中国进口澳大利亚和智利葡萄酒贸易波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得出入世以来我国消费者对于澳大利亚和智利葡萄酒的偏好情况,以及影响我国进口偏好的主要因素。根据进口需求模型,中国进口澳大利亚和智利葡萄酒贸易额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都是我国国内消费水平。我国进口澳大利亚葡萄酒受海关编码为220421的瓶装酒进口价格的影响较大,进口智利葡萄酒受海关编码为220429的散装酒进口价格的影响较大。由贸易竞争力指数得出,入世以来澳大利亚葡萄酒的贸易竞争力一直弱于智利。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三、进口澳大利亚和智利葡萄酒现状 3
(一)中国进口澳大利亚葡萄酒的情况介绍 3
(二)中国进口智利葡萄酒的情况介绍 4
四、葡萄酒进口波动的实证分析 5
(一)进口贸易波动的机理分析 5
1.供需因素 5
2.政策因素 6
(二)基于进口需求模型的实证分析 7
1.模型设定 7
2.数据来源 7
3.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8
(三)基于贸易竞争力指数的比较分析 9
五、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9
(一)主要结论 9
(二)政策建议 10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中国进口澳大利亚和智利葡萄酒贸易波动因素的比较分析
引言
引言
葡萄酒产业是一个兼备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产业,其在全球的生产、消费和贸易状况都表现出逐年攀升趋势。入世以来,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和政府的政策支持,我国葡萄酒市场日趋多元化,进口葡萄酒越来越多地进入我国市场,以澳大利亚和智利为代表的新世界葡萄酒国家逐渐成为我国葡萄酒进口最重要的来源地之一。近年来,我国进口澳大利亚和智利葡萄酒的贸易量和贸易额都在稳步上升,与此同时我国与该两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国的贸易波动情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分析研究我国进口澳大利亚和智利葡萄酒的贸易波动因素,可对于深入探讨我国葡萄酒的贸易现状和趋势以及为相关产业政策的提出合理建议提供重要的参考意义。
为探究入世后我国进口澳大利亚和智利葡萄酒的贸易波动情况,本文截取2001年至2015年期间中国对澳大利亚和智利葡萄酒年进口量和进口额等数据,分别比较供需因素和政策因素的影响,其中供需因素考虑国内消费和收入水平以及进口价格因素,政策因素主要考虑汇率和关税水平。考虑到国际市场葡萄酒贸易的分类细致复杂,本文按照中国海关总署的分类方法,对进口情况必要时按照海关编码220410为起泡酒,220421为小包装葡萄酒以及220429为散装葡萄酒进行分类分析。笔者通过查询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中国国家统计局和世界银行数据库等,得到一系列相关数据,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运用进口需求模型,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国内消费水平是影响入世以来我国进口澳大利亚和智利葡萄酒贸易波动最为显著的因素,这与以往学者研究得出的我国葡萄酒贸易波动首要影响因素为进口引力的结论基本达成一致。同时,汇率对我国进口澳大利亚葡萄酒贸易额产生重大影响。基于此次研究,笔者认为国内消费水平将在我国今后的葡萄酒进口贸易中持续产生重要影响。我国对于澳大利亚和智利葡萄酒的进口偏好倚重明显,并在未来有持续甚至扩大的趋势。
二、文献综述
本文的研究对象中国进口澳大利亚和智利葡萄酒的贸易波动影响因素,主要考虑国内消费水平、居民收入、进口价格和汇率,分析我国消费者对于澳大利亚和智利葡萄酒的消费倾向以及偏好的原因,同时比较两国的贸易竞争力,试图找出澳大利亚和智利出口中国葡萄酒的竞争优势所在。
总结前人研究,可从葡萄酒进口和贸易波动因素两点着眼。第一,关于中国葡萄酒进口的研究。张石芬和田志宏(2012)研究认为我国葡萄酒的进口集中度很高,最重要的三个进口来源国依次为法国、澳大利亚和智利,而且进口这三个国家葡萄酒的贸易额占到进口总额的近80%。周力、应瑞瑶和江艳(2008)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的研究发现,我国葡萄酒进口贸易波动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进口引力。沈琳(2016)研究也认为目前影响我国葡萄酒进口增长的最主要的因素来自我国吸引力的上升,世界出口增长的影响很小。罗友花(2010)研究认为促使澳大利亚葡萄酒出口上涨的首要因素即是中国对葡萄酒的庞大需求,并且澳大利亚葡萄酒在中国市场销量激增的原因主要为关税政策因素和我国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江艳(2007)研究发现,国际葡萄酒市场上的主要国家都是通过提高价格竞争力的方法,增加在我国市场上的份额。Hussein等(2008)分析讨论了各个主要出口国家的贸易现状,对其国际竞争力加以判断,发现新型葡萄酒出口国的竞争力很快将赶上传统葡萄酒出口国家。白妙珍(2016)研究发现,以澳大利亚和智利等国为代表的“新世界”葡萄酒国家积极推动葡萄酒产业链的变革,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Anderson K和Wittwer G.(2015)研究认为中国将会成为亚洲葡萄酒市场上的主宰,在葡萄酒国际贸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第二,关于贸易波动因素的研究。目前学者研究贸易波动因素主要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OLS模型和进口需求模型等模型进行实证分析。Kevin Z.Chen和Yufeng Duan(2001)运用CMS模型研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加拿大的农产品在东方市场上竞争力。Zelal Kotan(2001)在研究欧盟市场上土耳其的出口份额时,采用的也是CMS模型。李萍(2015)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解2000年到2013年我国对于金砖国家的贸易出口额变化的影响因素。佟继英(2017)对CMS模型进行修正,探究2001年到2014年间影响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增长的因素。崔春晓和宣亚南(2007)运用OLS模型分析发现我国人均收入水平、国内外相对价格比是影响我国大豆进口的重要因素。赵娟(2008)在探究中国进口瓶装葡萄酒和桶装葡萄酒的贸易影响因素时,采用进口需求模型。张石芬和田志宏(2012)利用进口需求模型研究特定因素对于葡萄酒进口贸易的影响,进而使用AIDS模型来比较各个不同的主要进口来源地的关系。孙涵、申俊和成金华(2016)使用LAAIDS计量回归模型对于1993年至2013年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能源消费状况进行分析。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三、进口澳大利亚和智利葡萄酒现状 3
(一)中国进口澳大利亚葡萄酒的情况介绍 3
(二)中国进口智利葡萄酒的情况介绍 4
四、葡萄酒进口波动的实证分析 5
(一)进口贸易波动的机理分析 5
1.供需因素 5
2.政策因素 6
(二)基于进口需求模型的实证分析 7
1.模型设定 7
2.数据来源 7
3.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8
(三)基于贸易竞争力指数的比较分析 9
五、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9
(一)主要结论 9
(二)政策建议 10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中国进口澳大利亚和智利葡萄酒贸易波动因素的比较分析
引言
引言
葡萄酒产业是一个兼备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产业,其在全球的生产、消费和贸易状况都表现出逐年攀升趋势。入世以来,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和政府的政策支持,我国葡萄酒市场日趋多元化,进口葡萄酒越来越多地进入我国市场,以澳大利亚和智利为代表的新世界葡萄酒国家逐渐成为我国葡萄酒进口最重要的来源地之一。近年来,我国进口澳大利亚和智利葡萄酒的贸易量和贸易额都在稳步上升,与此同时我国与该两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国的贸易波动情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分析研究我国进口澳大利亚和智利葡萄酒的贸易波动因素,可对于深入探讨我国葡萄酒的贸易现状和趋势以及为相关产业政策的提出合理建议提供重要的参考意义。
为探究入世后我国进口澳大利亚和智利葡萄酒的贸易波动情况,本文截取2001年至2015年期间中国对澳大利亚和智利葡萄酒年进口量和进口额等数据,分别比较供需因素和政策因素的影响,其中供需因素考虑国内消费和收入水平以及进口价格因素,政策因素主要考虑汇率和关税水平。考虑到国际市场葡萄酒贸易的分类细致复杂,本文按照中国海关总署的分类方法,对进口情况必要时按照海关编码220410为起泡酒,220421为小包装葡萄酒以及220429为散装葡萄酒进行分类分析。笔者通过查询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中国国家统计局和世界银行数据库等,得到一系列相关数据,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运用进口需求模型,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国内消费水平是影响入世以来我国进口澳大利亚和智利葡萄酒贸易波动最为显著的因素,这与以往学者研究得出的我国葡萄酒贸易波动首要影响因素为进口引力的结论基本达成一致。同时,汇率对我国进口澳大利亚葡萄酒贸易额产生重大影响。基于此次研究,笔者认为国内消费水平将在我国今后的葡萄酒进口贸易中持续产生重要影响。我国对于澳大利亚和智利葡萄酒的进口偏好倚重明显,并在未来有持续甚至扩大的趋势。
二、文献综述
本文的研究对象中国进口澳大利亚和智利葡萄酒的贸易波动影响因素,主要考虑国内消费水平、居民收入、进口价格和汇率,分析我国消费者对于澳大利亚和智利葡萄酒的消费倾向以及偏好的原因,同时比较两国的贸易竞争力,试图找出澳大利亚和智利出口中国葡萄酒的竞争优势所在。
总结前人研究,可从葡萄酒进口和贸易波动因素两点着眼。第一,关于中国葡萄酒进口的研究。张石芬和田志宏(2012)研究认为我国葡萄酒的进口集中度很高,最重要的三个进口来源国依次为法国、澳大利亚和智利,而且进口这三个国家葡萄酒的贸易额占到进口总额的近80%。周力、应瑞瑶和江艳(2008)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的研究发现,我国葡萄酒进口贸易波动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进口引力。沈琳(2016)研究也认为目前影响我国葡萄酒进口增长的最主要的因素来自我国吸引力的上升,世界出口增长的影响很小。罗友花(2010)研究认为促使澳大利亚葡萄酒出口上涨的首要因素即是中国对葡萄酒的庞大需求,并且澳大利亚葡萄酒在中国市场销量激增的原因主要为关税政策因素和我国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江艳(2007)研究发现,国际葡萄酒市场上的主要国家都是通过提高价格竞争力的方法,增加在我国市场上的份额。Hussein等(2008)分析讨论了各个主要出口国家的贸易现状,对其国际竞争力加以判断,发现新型葡萄酒出口国的竞争力很快将赶上传统葡萄酒出口国家。白妙珍(2016)研究发现,以澳大利亚和智利等国为代表的“新世界”葡萄酒国家积极推动葡萄酒产业链的变革,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Anderson K和Wittwer G.(2015)研究认为中国将会成为亚洲葡萄酒市场上的主宰,在葡萄酒国际贸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第二,关于贸易波动因素的研究。目前学者研究贸易波动因素主要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OLS模型和进口需求模型等模型进行实证分析。Kevin Z.Chen和Yufeng Duan(2001)运用CMS模型研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加拿大的农产品在东方市场上竞争力。Zelal Kotan(2001)在研究欧盟市场上土耳其的出口份额时,采用的也是CMS模型。李萍(2015)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解2000年到2013年我国对于金砖国家的贸易出口额变化的影响因素。佟继英(2017)对CMS模型进行修正,探究2001年到2014年间影响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增长的因素。崔春晓和宣亚南(2007)运用OLS模型分析发现我国人均收入水平、国内外相对价格比是影响我国大豆进口的重要因素。赵娟(2008)在探究中国进口瓶装葡萄酒和桶装葡萄酒的贸易影响因素时,采用进口需求模型。张石芬和田志宏(2012)利用进口需求模型研究特定因素对于葡萄酒进口贸易的影响,进而使用AIDS模型来比较各个不同的主要进口来源地的关系。孙涵、申俊和成金华(2016)使用LAAIDS计量回归模型对于1993年至2013年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能源消费状况进行分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