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竞争力发展研究(附件)
摘 要 “淘宝村”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农村电子商务集群一种经济形态,具有自发性、重复性和合作性等特点。关于淘宝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竞争力发展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电子商务和管理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和焦点。然而,现在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多以地理环境、农村经济和城镇化的角度切入,多关注外部因素对淘宝村发展问题的影响,少有研究以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角度切入,较少关注淘宝村发展的内部因素影响。本文分析以产业集群竞争力角度切入,对我国“淘宝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发展现状进行评估,利用层次分析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法收集关于淘宝村竞争力发展数据。探究淘宝村竞争力发展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影响因素,衡量影响因素的权重比较,构建影响淘宝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竞争力发展问题研究模型。研究结果发现1)淘宝村产业集群竞争力发展最关键影响因素是其内部整体实力;2)随着淘宝村不断发展,其竞争力发展对政策的依赖程度越高。该项研究可以加深对淘宝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的理解进而提出政府、电商自身实力以及社会对驱动竞争力的建设性政策建议。
目 录
一、引言 4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4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4
二、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竞争力发展现状评估 6
(一)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的背景 6
(二)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内涵和特点 6
(三)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竞争力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 7
三、建立“淘宝村”产业集群竞争力模型递阶层次结构 8
(一)影响因素 8
(二)建立层次结构图 9
四、“淘宝村”产业集群竞争力层次分析 9
(一)构造判断矩阵 9
(二)计算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及一致性检验 10
(三)层次总排序计算 12
(四)结果分析 12
五、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模式与战略 12
(一)完善“淘宝村”发展政策,加强管理 13
(二)充分重视对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和吸引 13
(三)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13
一、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理论意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随着信息技术在中国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在人们经济生活中越来越频繁,我国浙江、广东、江苏和山东等地农村出现了专业的“淘宝村”现象。“淘宝村”是农村经济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产品,不管从农村经济、电子商务还是区域经济和城镇化的角度,“淘宝村”都具备极大的研究意义。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特别是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并未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研究。我们不仅要了解淘宝村发展的潜力,此外,要认识到淘宝村进一步发展在人才、互联网技术、空间、竞争和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先天缺陷,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自组织市场机制,吸引更多人才、资金、技术和物流企业进入淘宝村;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于农村电商认识的更加全面,对电商产业发展扶植力度不断加大,各地政府相关部门根据自身农业特色,制定相应的发展模式规划,引导淘宝村向高效化发展。电子商务在农村的产业集群现象是值得长期跟进研究的课题。
2.实践意义
“淘宝村”是具有中国特色电子商务与农村经济相结合的一种产物,通过深度研究,对于农村经济突破性发展有一定的推动意义。本文拟选择以区域经济学角度切入,首先分析影响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其次,利用层次分析法权衡比较影响因素的权重,总结淘宝村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进而得出结论,对“淘宝村”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在农村地区利用最前沿互联网技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形成“淘宝村”产业集聚现象,赋予农村经济发展新能力,带动农村就业、创业,使农村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从而,在农村创业 、就业、脱贫、振兴等方面发掘出更多重要价值,对于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农民就业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此,必须关注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竞争力发展问题,探索其进一步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1)以产业集群角度研究电子商务
陈德刚(2012)主要调查研究武汉市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情况,针对产业集群问题提出了建立电子商务产业园、产业链等措施。但缺乏对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分析,没有触及到电子商务本身发展潜力的开发。
张作为(2015)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出发,通过构建淘宝村电商动力模型分析目前我国淘宝村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研究淘宝村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但其研究过程中缺乏考虑其他因素对电子商务产业集聚的影响。
王东辉(2017)主要针对草根电商及地方淘宝村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主要是以义乌市为例。从地方电商的发展过程中所产生了一系列的贸易,形成了独自的体系,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水平的提高,涌现出一些新兴岗位,促进了农村电商产业集群化。
温辉(2017)对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背景和问题进行分析,但其在研究中没有根据实际数据来分析影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具体因素,给出的建议相对比较为空泛。
2)其他微观角度下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崔丽丽,王骊静,王井泉(2014)以浙江丽水为例,从社会创新的角度出发,运用分层分析法研究影响“淘宝村”发展的因素,其中对淘宝村发展最为关键的是社会创新因素,如社交示范,相反大家较为看重的市场营销因素对淘宝村发展并不显著。
严圣艳,许安心(2016)针对目前我国“互联网+农村流通业”结合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处于竞争初始阶段,粗放,农村人口结构空心现象、信息化基础建设的薄弱以及电子商务人才的缺乏等,以此提出树立“互联网+”思维,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进行电商组织的创新和产业重新定位。
张嘉欣,千庆兰,陈颖彪,姜炎峰(2016)在空间生产视角下,研究广州里仁洞淘宝村的空间迁移。里仁洞实现城中村到淘宝村的变迁,与此同时,进行创业的外来人员取代了当地村民,成为农村电商集群地的主体。新的空间生产下,原住村民与外来群体在有限资源下形成竞争博弈关系。在日后的乡村规划中,应更大尺度关注村庄中各个社会主体的利益关系,利用更加民主的形式推动乡村空间的管理和发展。
以上研究,分别从社会创新、农村经济、空间生产的微观角度出发,通过构建模型等方法对电子商务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在不同角度下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但是未涉及如何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区域共赢。
3)宏观角度下电子商务发展问题的研究
朱康对,朱呈访,潘姬熙(2015)基于对温州永佳西岱村“淘宝村”的研究,分析得出在“淘宝村”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片面依靠低价竞争、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人才吸引力低等问题,由此对网络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科学布局、培养品牌电商等建议。
张晶,张珺(2017)研究认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可观,但同时存在缺乏人才、同质化竞争、缺乏创新的问题,提出优化网商的关系、实施品牌化战略和培养发掘专业人才的措施。
郑伟旭,周燕,张楠,赵竟丽(2017)基于河北省淘宝村淘宝镇发展现状的研究和价值分析,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邓华,李光金(2017)针对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以“淘宝村”为案例,探讨了兼容性、包容性创业企业的商业构成要素,构建了包容性创业企业的商业模式。
以上研究在宏观角度上,虽然揭示了淘宝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但是具体的建议再实行过程中缺乏可行性,较为空泛。
目 录
一、引言 4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4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4
二、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竞争力发展现状评估 6
(一)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的背景 6
(二)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内涵和特点 6
(三)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竞争力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 7
三、建立“淘宝村”产业集群竞争力模型递阶层次结构 8
(一)影响因素 8
(二)建立层次结构图 9
四、“淘宝村”产业集群竞争力层次分析 9
(一)构造判断矩阵 9
(二)计算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及一致性检验 10
(三)层次总排序计算 12
(四)结果分析 12
五、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模式与战略 12
(一)完善“淘宝村”发展政策,加强管理 13
(二)充分重视对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和吸引 13
(三)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13
一、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理论意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随着信息技术在中国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在人们经济生活中越来越频繁,我国浙江、广东、江苏和山东等地农村出现了专业的“淘宝村”现象。“淘宝村”是农村经济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产品,不管从农村经济、电子商务还是区域经济和城镇化的角度,“淘宝村”都具备极大的研究意义。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特别是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并未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研究。我们不仅要了解淘宝村发展的潜力,此外,要认识到淘宝村进一步发展在人才、互联网技术、空间、竞争和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先天缺陷,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自组织市场机制,吸引更多人才、资金、技术和物流企业进入淘宝村;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于农村电商认识的更加全面,对电商产业发展扶植力度不断加大,各地政府相关部门根据自身农业特色,制定相应的发展模式规划,引导淘宝村向高效化发展。电子商务在农村的产业集群现象是值得长期跟进研究的课题。
2.实践意义
“淘宝村”是具有中国特色电子商务与农村经济相结合的一种产物,通过深度研究,对于农村经济突破性发展有一定的推动意义。本文拟选择以区域经济学角度切入,首先分析影响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其次,利用层次分析法权衡比较影响因素的权重,总结淘宝村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进而得出结论,对“淘宝村”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在农村地区利用最前沿互联网技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形成“淘宝村”产业集聚现象,赋予农村经济发展新能力,带动农村就业、创业,使农村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从而,在农村创业 、就业、脱贫、振兴等方面发掘出更多重要价值,对于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农民就业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此,必须关注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竞争力发展问题,探索其进一步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1)以产业集群角度研究电子商务
陈德刚(2012)主要调查研究武汉市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情况,针对产业集群问题提出了建立电子商务产业园、产业链等措施。但缺乏对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分析,没有触及到电子商务本身发展潜力的开发。
张作为(2015)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出发,通过构建淘宝村电商动力模型分析目前我国淘宝村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研究淘宝村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但其研究过程中缺乏考虑其他因素对电子商务产业集聚的影响。
王东辉(2017)主要针对草根电商及地方淘宝村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主要是以义乌市为例。从地方电商的发展过程中所产生了一系列的贸易,形成了独自的体系,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水平的提高,涌现出一些新兴岗位,促进了农村电商产业集群化。
温辉(2017)对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背景和问题进行分析,但其在研究中没有根据实际数据来分析影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具体因素,给出的建议相对比较为空泛。
2)其他微观角度下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崔丽丽,王骊静,王井泉(2014)以浙江丽水为例,从社会创新的角度出发,运用分层分析法研究影响“淘宝村”发展的因素,其中对淘宝村发展最为关键的是社会创新因素,如社交示范,相反大家较为看重的市场营销因素对淘宝村发展并不显著。
严圣艳,许安心(2016)针对目前我国“互联网+农村流通业”结合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处于竞争初始阶段,粗放,农村人口结构空心现象、信息化基础建设的薄弱以及电子商务人才的缺乏等,以此提出树立“互联网+”思维,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进行电商组织的创新和产业重新定位。
张嘉欣,千庆兰,陈颖彪,姜炎峰(2016)在空间生产视角下,研究广州里仁洞淘宝村的空间迁移。里仁洞实现城中村到淘宝村的变迁,与此同时,进行创业的外来人员取代了当地村民,成为农村电商集群地的主体。新的空间生产下,原住村民与外来群体在有限资源下形成竞争博弈关系。在日后的乡村规划中,应更大尺度关注村庄中各个社会主体的利益关系,利用更加民主的形式推动乡村空间的管理和发展。
以上研究,分别从社会创新、农村经济、空间生产的微观角度出发,通过构建模型等方法对电子商务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在不同角度下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但是未涉及如何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区域共赢。
3)宏观角度下电子商务发展问题的研究
朱康对,朱呈访,潘姬熙(2015)基于对温州永佳西岱村“淘宝村”的研究,分析得出在“淘宝村”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片面依靠低价竞争、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人才吸引力低等问题,由此对网络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科学布局、培养品牌电商等建议。
张晶,张珺(2017)研究认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可观,但同时存在缺乏人才、同质化竞争、缺乏创新的问题,提出优化网商的关系、实施品牌化战略和培养发掘专业人才的措施。
郑伟旭,周燕,张楠,赵竟丽(2017)基于河北省淘宝村淘宝镇发展现状的研究和价值分析,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邓华,李光金(2017)针对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以“淘宝村”为案例,探讨了兼容性、包容性创业企业的商业构成要素,构建了包容性创业企业的商业模式。
以上研究在宏观角度上,虽然揭示了淘宝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但是具体的建议再实行过程中缺乏可行性,较为空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