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牧民生活的影响研究
草原不仅是牧民赖以生存的地方,也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生态环境,牧业不仅是牧民生存的基本来源也是为一个国家人民提供肉类、奶类、纺织品等人们生活最基本的需求品,近年来国家对“三牧”也越来越重视,国家从2011年开始,在西藏,新疆,内蒙古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2012年又将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黑龙江等5个非主要牧区省的36个牧区半牧区县,覆盖了全国268个牧区半牧区县。从2016年-2020年进行新一轮政策的实施。本文通过该政策对牧民收入的影响、该政策对牧民劳动方式的影响、该政策对草原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效果、该政策对牛羊肉等特色畜产品供需的影响、总结概括该政策的效果等方面来展开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实施五年对牧民生活的影响。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引言: 3
一、草原补奖政策对牧民收入的影响 4
(一)收入的数量变化 4
1.出售牛羊毛收入 4
2.牛羊奶、酥油等收入 4
3.新生牛羊数折算成人民币的收入 4
4.草原补奖收入 5
5.外出打工收入 5
(二)收入的结构变化 6
二、草原补奖政策对牧民劳动方式的影响 7
(一)实施草原补奖政策对牧民劳动方式的变化 7
(二)实施草原补奖政策对牧民劳动方式发生变化的原因 8
三、草原补奖政策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效果 8
(一)西藏草原生态的基本情况 8
(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及实施现状 9
(三)草原补奖政策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效果 9
四、草原补奖政策对牛羊肉等特色畜产品供应的影响 9
(一)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之前特色畜产品供应情况 9
(二)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之后特色畜产品供应情况 10
(三)实施草原补奖政策前后畜产品供应发生变化的原因 10
五、总结和概括草原补奖政策的效果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附录 13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牧民生活的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本人是地地道道的牧人,从小生活在牧区,在一望无际的藏北大草原上跟着牛羊群长大,对广阔的草原和夜空中星星般的牛羊群有种深切的情感,所以本文通过自己对这段时间阅读有关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相关文献和跟家人询问相关问题以及寒假期间自己设计有关问卷的数据内容来展开本文内容。从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草原补奖政策”)的背景和内容,政策的实施等方面来研究该政策对牧民收入的影响、该政策对牧民劳动方式的影响、该政策对草原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效果、该政策对牛羊肉等特色畜产品供需的影响以及总结概括该政策的效果等从五个方面来研究实施该政策对牧民生活的影响。为了阻止高寒草地的退化,退化的草地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并且保护了未退化的高山草原资源。 2011年以来,政府在西藏,新疆,内蒙古等8个重点草原牧区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从阅读文献的内容来了解,草原保护有益于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国家生态安全。 草原保护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这一政策的实施改变了牧区家庭收入结构。 政策转移收入已超过家庭经营收入,成为牧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这项政策的实施影响了牧民的劳动实践,由于国家政策对牧区牲畜数量的限制,很多牧民觉得自己仅靠放牧来生活可能会比较困难,所以开始去城里打工甚至有的放弃游牧的生活方式而直接搬迁到城市。每个政策的实施都会有个过程,而且像一把双刃剑,既有它的积极影响又有它的消极影响。通过个人阅读相关文献和以问卷调查来了解的相关内容来展开论述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牧民生活的影响。
一、草原补奖政策对牧民收入的影响
(一)收入的数量变化
牧民的经济来源单一、结构简单,本文是通过自己在寒假期间亲自在老家的牧民户进行问卷调查来得到的数据为参照,主要从出售牛羊毛收入、牛羊奶和酥油等收入、新生牛羊数只算成人民币的收入、外出打工收入以及草原补奖收入等方面来研究在实施本政策之前和实施本政策之后牧民收入的变化,到底是增长了还是减少了,研究该政策是改善了牧民生活还是牧民生活变得更糟了呢?
1.出售牛羊毛收入
在当地出售羊毛是每年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的一笔重要的收入,每年的夏天8月份去县城出售自家的牛羊毛给政府,虽然每年的价格都有所偏差,但是都是统一的价钱,所以牧民们都会去县城里出售牛羊毛,虽然在牛、羊、山羊三个的绒毛的价钱也不同,但是在本文中为了研究的简化所有的生出都转换成绵羊为单位。由于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牧户家庭牲畜数量的限制,所以很明显,如下图1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实施本政策前后出售牛羊毛收入的变化,从实施本政策之前的132380元下降到实施本政策之后的110650元,实施本政策后出售牛羊毛收入下降了16.41%左右。所以单从这一方面考虑实施该政策减少了牧民的收入。
2.牛羊奶、酥油等收入
牛羊奶、酥油等收入也是牧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一种,在牧区每年的3月份为牛羊繁殖期,这时候都比较忙碌,尤其在我所调研的地区环境比较恶劣,每年这个时期必须要更加努力的看管自家的牛羊,夜晚也要守着,不然,很可能在深夜生出小牛羊,由于你没能及时发现而被冻死。5月份左右牧民们开始忙于挤奶最后把所这些牛羊奶做成酸奶、奶酪、奶渣等而且也会把酥油分离出来,因为在西藏酥油是个日用品。在西藏饭前饭后每一个人都会喝酥油茶,而且酥油也有很多种类,其中牛羊酥油都是人们比较喜欢的,因此有了很多大的需求显然价格也会比较高,牛羊酥油大概在100元/斤左右,是其他酥油价格的5倍左右。在如图1我们也可以看出当地牧民在实施本政策前后牛羊奶、酥油等畜产品的收入,在实施本政策之前的117280元下降至实施本政策之后的89030元,实施本政策之后的牛羊奶、酥油等畜产品的收入下降了24.09%左右。而且本次调研中发现牧民们把牛奶、酥油等畜产品基本上是自给自足而很少出售这些产品,所以实施本政策后牧民的牛奶、酥油等畜产品的收入是减少了。
3.新生牛羊数折算成人民币的收入
每年所所新生的牛羊也是属于牧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一部分,为了单位的统一以及计算的简便,本文把这一部分经营性收入折算成人民币,通过了解现阶段牛羊的价格来折算成500/只。虽然当地环境比较恶劣,但是在牧民们的辛苦劳动之下也大大的减少了新生牛羊的死亡率,这一部分的收入也是不少的数目。每年在新生牛羊的收入在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的占比也是非常可观的。在图1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来,在实施本政策之前和实施本政策之后相比,也是下降了,实施本政策之前的1750500元减少了实施本政策之后的1311000元,减少了25.11%左右。所以由于政府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行草畜平衡制度,减少了牧区牲畜的数量,所以实施本政策减少了牧民家庭经营性收入。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引言: 3
一、草原补奖政策对牧民收入的影响 4
(一)收入的数量变化 4
1.出售牛羊毛收入 4
2.牛羊奶、酥油等收入 4
3.新生牛羊数折算成人民币的收入 4
4.草原补奖收入 5
5.外出打工收入 5
(二)收入的结构变化 6
二、草原补奖政策对牧民劳动方式的影响 7
(一)实施草原补奖政策对牧民劳动方式的变化 7
(二)实施草原补奖政策对牧民劳动方式发生变化的原因 8
三、草原补奖政策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效果 8
(一)西藏草原生态的基本情况 8
(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及实施现状 9
(三)草原补奖政策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效果 9
四、草原补奖政策对牛羊肉等特色畜产品供应的影响 9
(一)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之前特色畜产品供应情况 9
(二)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之后特色畜产品供应情况 10
(三)实施草原补奖政策前后畜产品供应发生变化的原因 10
五、总结和概括草原补奖政策的效果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附录 13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牧民生活的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本人是地地道道的牧人,从小生活在牧区,在一望无际的藏北大草原上跟着牛羊群长大,对广阔的草原和夜空中星星般的牛羊群有种深切的情感,所以本文通过自己对这段时间阅读有关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相关文献和跟家人询问相关问题以及寒假期间自己设计有关问卷的数据内容来展开本文内容。从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草原补奖政策”)的背景和内容,政策的实施等方面来研究该政策对牧民收入的影响、该政策对牧民劳动方式的影响、该政策对草原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效果、该政策对牛羊肉等特色畜产品供需的影响以及总结概括该政策的效果等从五个方面来研究实施该政策对牧民生活的影响。为了阻止高寒草地的退化,退化的草地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并且保护了未退化的高山草原资源。 2011年以来,政府在西藏,新疆,内蒙古等8个重点草原牧区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从阅读文献的内容来了解,草原保护有益于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国家生态安全。 草原保护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这一政策的实施改变了牧区家庭收入结构。 政策转移收入已超过家庭经营收入,成为牧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这项政策的实施影响了牧民的劳动实践,由于国家政策对牧区牲畜数量的限制,很多牧民觉得自己仅靠放牧来生活可能会比较困难,所以开始去城里打工甚至有的放弃游牧的生活方式而直接搬迁到城市。每个政策的实施都会有个过程,而且像一把双刃剑,既有它的积极影响又有它的消极影响。通过个人阅读相关文献和以问卷调查来了解的相关内容来展开论述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牧民生活的影响。
一、草原补奖政策对牧民收入的影响
(一)收入的数量变化
牧民的经济来源单一、结构简单,本文是通过自己在寒假期间亲自在老家的牧民户进行问卷调查来得到的数据为参照,主要从出售牛羊毛收入、牛羊奶和酥油等收入、新生牛羊数只算成人民币的收入、外出打工收入以及草原补奖收入等方面来研究在实施本政策之前和实施本政策之后牧民收入的变化,到底是增长了还是减少了,研究该政策是改善了牧民生活还是牧民生活变得更糟了呢?
1.出售牛羊毛收入
在当地出售羊毛是每年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的一笔重要的收入,每年的夏天8月份去县城出售自家的牛羊毛给政府,虽然每年的价格都有所偏差,但是都是统一的价钱,所以牧民们都会去县城里出售牛羊毛,虽然在牛、羊、山羊三个的绒毛的价钱也不同,但是在本文中为了研究的简化所有的生出都转换成绵羊为单位。由于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牧户家庭牲畜数量的限制,所以很明显,如下图1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实施本政策前后出售牛羊毛收入的变化,从实施本政策之前的132380元下降到实施本政策之后的110650元,实施本政策后出售牛羊毛收入下降了16.41%左右。所以单从这一方面考虑实施该政策减少了牧民的收入。
2.牛羊奶、酥油等收入
牛羊奶、酥油等收入也是牧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一种,在牧区每年的3月份为牛羊繁殖期,这时候都比较忙碌,尤其在我所调研的地区环境比较恶劣,每年这个时期必须要更加努力的看管自家的牛羊,夜晚也要守着,不然,很可能在深夜生出小牛羊,由于你没能及时发现而被冻死。5月份左右牧民们开始忙于挤奶最后把所这些牛羊奶做成酸奶、奶酪、奶渣等而且也会把酥油分离出来,因为在西藏酥油是个日用品。在西藏饭前饭后每一个人都会喝酥油茶,而且酥油也有很多种类,其中牛羊酥油都是人们比较喜欢的,因此有了很多大的需求显然价格也会比较高,牛羊酥油大概在100元/斤左右,是其他酥油价格的5倍左右。在如图1我们也可以看出当地牧民在实施本政策前后牛羊奶、酥油等畜产品的收入,在实施本政策之前的117280元下降至实施本政策之后的89030元,实施本政策之后的牛羊奶、酥油等畜产品的收入下降了24.09%左右。而且本次调研中发现牧民们把牛奶、酥油等畜产品基本上是自给自足而很少出售这些产品,所以实施本政策后牧民的牛奶、酥油等畜产品的收入是减少了。
3.新生牛羊数折算成人民币的收入
每年所所新生的牛羊也是属于牧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一部分,为了单位的统一以及计算的简便,本文把这一部分经营性收入折算成人民币,通过了解现阶段牛羊的价格来折算成500/只。虽然当地环境比较恶劣,但是在牧民们的辛苦劳动之下也大大的减少了新生牛羊的死亡率,这一部分的收入也是不少的数目。每年在新生牛羊的收入在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的占比也是非常可观的。在图1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来,在实施本政策之前和实施本政策之后相比,也是下降了,实施本政策之前的1750500元减少了实施本政策之后的1311000元,减少了25.11%左右。所以由于政府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行草畜平衡制度,减少了牧区牲畜的数量,所以实施本政策减少了牧民家庭经营性收入。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