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地区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 年 5 月2015 年 5 月 本文通过对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苏北地区对外贸易现状的分析概述,得到苏北地区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得到解决问题对策。国内新的经济形势下,苏北地区只有在保持其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对外贸易发展模式优化升级,实现产业梯次转移,形成产业群和产业带,才能获得更大的贸易利益,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制约外贸持续发展的深层原因在于苏北外贸发展过程中自身存在的不足。因此,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基础仍较脆弱,外需低迷局面根本性改变尚需时日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的指导江苏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优化贸易结构,构建适合苏北对外贸易发展之路,就必须对苏北对外贸易结构进行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使苏北地区真正地发展起来。关键词 对外贸易,苏北地区,进出口总额目录
1 引言 1
2 苏北地区经济发展 1
2.1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1
2.2苏北地区产业结构 2
3 苏北地区对外贸易的现状 6
3.1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6
3.2对外贸易持续发展 9
3.3以加工贸易和外资为主 9
4 苏北地区对外贸易的存在的问题 11
4.1外贸依存度过大,经济风险高 11
4.2商品结构和方式 11
4.3出口产品没有特色,没有掌握核心技术 12
4.4贸易条件的约束 12
4.5加工贸易方式占主导,贸易层次和深度不高 13
5 苏北地区对外贸易的对策研究 13
5.1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主线 14
5.2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14
5.3把强化政策导向作为促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 14
5.4提高服务贸易比重,优化进口结构 15
5.5培育苏北外贸的竞争优势 16
5.6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16
5.7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17
结 论 18
致 谢 19
参考文献 20
图1 1993—2013年江苏对外贸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政策导向作为促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 14
5.4提高服务贸易比重,优化进口结构 15
5.5培育苏北外贸的竞争优势 16
5.6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16
5.7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17
结 论 18
致 谢 19
参考文献 20
图1 1993—2013年江苏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 9
图2 2002—2013年三大区域进出口额 9
1 引言
江苏省作为一个经济大省,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强劲增长的势头。近年来,外贸的高速发展充分发挥了江苏在资源、劳动力方面的优势,使江苏在参与国际经济循环中获得了广泛的比较利益,成为支撑江苏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以加工贸易为主要形式的外贸并非主要经济为基础,而是和一般贸易一样主要依靠中国的劳动力优势来驱动,产品附加值低,对外资依赖度高,且外贸发展地区不平衡明显。其中分化出苏南、苏北、苏中地区,这些地区存在极大的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
江苏北部地区(简称“苏北”) 包括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5 市,面积占全省的52%,人口约占全省的44.5%,但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苏南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是江苏经济发展最薄弱的“洼地”。 改革开放以来,苏北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对外贸易跨入了新的台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基本达到了目标。但目前苏北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仍然比较困难,仍是江苏经济最薄弱的地区,主要经济指标远远低于苏南,与苏南的差距仍然很大,同时从总体上来看,其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过大的地区间差距,必将导致社会矛盾加剧,不安定因素增加,影响政治稳定,进而阻碍经济发展,阻碍现代化的进程。因此,能否加快苏北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江苏的社会和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江苏能否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对外贸易,能够有效弥补苏北资金、技术、外汇等方面的不足,能够促进经济水平的快速、持续增长。当前苏北地区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的面临着多种挑战,如国内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外贸易摩擦增加等等。但是,制约外贸持续发展的深层原因在于苏北外贸发展过程中自身存在的不足。因此,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基础仍较脆弱,外需低迷局面根本性改变尚需时日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的指导江苏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优化贸易结构,构建适合苏北对外贸易发展之路,就必须对苏北对外贸易结构进行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使苏北地区真正地发展起来。
2 苏北地区经济发展
2.1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从经济发展看,基本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较快,但与苏南等发达地区的绝对差距拉大。近年来,江苏不断加大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苏北五市的发展步伐。“十一五”期间,苏北经济发展较快,南北差距逐步缩小。江苏继续贯彻区域共同发展战略,于2008年提出沿海地区发展战略,将沿海地区发展与加快苏北振兴更好地结合起来,江苏南北区域发展差异逐步扩大的趋势开始扭转。自“十一五”起,苏南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持续下降,2010 年占比为60.2%,比2005 年下降了1.9 个百分点;同期苏南、苏中、苏北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 13.7%、14.4%和 14.2%,苏北地区后发优势逐渐凸显。尽管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这种快速增长是建立在低起点的基础上,基数较小,因此,事实上,苏北与苏南等发达地区的绝对差距依然较高,苏南占全省经济的比重仍超过60%。
2.2苏北地区产业结构
从产业结构看,基本形成了“二三一”的格局,但结构层次明显较低,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高,二、三产业优势不明显[1]。改革开放以来,苏北经济基础得到明显加强,农业结构得到优化,农业效益明显提高;工业经济增幅较大,工业体系初步形成;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苏北地区除宿迁市以外,基本形成“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格局,总体上实现由农业社会向工业化初期的过度,初步进入工业化阶段。但是,苏北经济的整体运行质量偏低。第一产业比重普遍较高,第二产业优势不明显,第三产业发展总量偏小。从统计数据来看,农业在三次产业构成中的比重苏南仅为苏北的1/5 左右,苏北的农业结构比重明显偏高。这说明非农产业上的差距是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距的集中体现。
3苏北地区对外贸易的现状
3.1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江苏省被分为三大板块:苏南、苏中和苏北,自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凭借其较好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使得进出口总额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与苏中和苏北存在很大的差异[2]。从表中不难发现,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进出口总额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苏南地区的进出口总额基数大,增长快。同时,三大地
1 引言 1
2 苏北地区经济发展 1
2.1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1
2.2苏北地区产业结构 2
3 苏北地区对外贸易的现状 6
3.1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6
3.2对外贸易持续发展 9
3.3以加工贸易和外资为主 9
4 苏北地区对外贸易的存在的问题 11
4.1外贸依存度过大,经济风险高 11
4.2商品结构和方式 11
4.3出口产品没有特色,没有掌握核心技术 12
4.4贸易条件的约束 12
4.5加工贸易方式占主导,贸易层次和深度不高 13
5 苏北地区对外贸易的对策研究 13
5.1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主线 14
5.2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14
5.3把强化政策导向作为促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 14
5.4提高服务贸易比重,优化进口结构 15
5.5培育苏北外贸的竞争优势 16
5.6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16
5.7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17
结 论 18
致 谢 19
参考文献 20
图1 1993—2013年江苏对外贸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政策导向作为促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 14
5.4提高服务贸易比重,优化进口结构 15
5.5培育苏北外贸的竞争优势 16
5.6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16
5.7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17
结 论 18
致 谢 19
参考文献 20
图1 1993—2013年江苏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 9
图2 2002—2013年三大区域进出口额 9
1 引言
江苏省作为一个经济大省,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强劲增长的势头。近年来,外贸的高速发展充分发挥了江苏在资源、劳动力方面的优势,使江苏在参与国际经济循环中获得了广泛的比较利益,成为支撑江苏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以加工贸易为主要形式的外贸并非主要经济为基础,而是和一般贸易一样主要依靠中国的劳动力优势来驱动,产品附加值低,对外资依赖度高,且外贸发展地区不平衡明显。其中分化出苏南、苏北、苏中地区,这些地区存在极大的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
江苏北部地区(简称“苏北”) 包括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5 市,面积占全省的52%,人口约占全省的44.5%,但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苏南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是江苏经济发展最薄弱的“洼地”。 改革开放以来,苏北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对外贸易跨入了新的台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基本达到了目标。但目前苏北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仍然比较困难,仍是江苏经济最薄弱的地区,主要经济指标远远低于苏南,与苏南的差距仍然很大,同时从总体上来看,其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过大的地区间差距,必将导致社会矛盾加剧,不安定因素增加,影响政治稳定,进而阻碍经济发展,阻碍现代化的进程。因此,能否加快苏北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江苏的社会和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江苏能否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对外贸易,能够有效弥补苏北资金、技术、外汇等方面的不足,能够促进经济水平的快速、持续增长。当前苏北地区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的面临着多种挑战,如国内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外贸易摩擦增加等等。但是,制约外贸持续发展的深层原因在于苏北外贸发展过程中自身存在的不足。因此,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基础仍较脆弱,外需低迷局面根本性改变尚需时日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的指导江苏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优化贸易结构,构建适合苏北对外贸易发展之路,就必须对苏北对外贸易结构进行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使苏北地区真正地发展起来。
2 苏北地区经济发展
2.1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从经济发展看,基本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较快,但与苏南等发达地区的绝对差距拉大。近年来,江苏不断加大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苏北五市的发展步伐。“十一五”期间,苏北经济发展较快,南北差距逐步缩小。江苏继续贯彻区域共同发展战略,于2008年提出沿海地区发展战略,将沿海地区发展与加快苏北振兴更好地结合起来,江苏南北区域发展差异逐步扩大的趋势开始扭转。自“十一五”起,苏南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持续下降,2010 年占比为60.2%,比2005 年下降了1.9 个百分点;同期苏南、苏中、苏北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 13.7%、14.4%和 14.2%,苏北地区后发优势逐渐凸显。尽管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这种快速增长是建立在低起点的基础上,基数较小,因此,事实上,苏北与苏南等发达地区的绝对差距依然较高,苏南占全省经济的比重仍超过60%。
2.2苏北地区产业结构
从产业结构看,基本形成了“二三一”的格局,但结构层次明显较低,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高,二、三产业优势不明显[1]。改革开放以来,苏北经济基础得到明显加强,农业结构得到优化,农业效益明显提高;工业经济增幅较大,工业体系初步形成;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苏北地区除宿迁市以外,基本形成“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格局,总体上实现由农业社会向工业化初期的过度,初步进入工业化阶段。但是,苏北经济的整体运行质量偏低。第一产业比重普遍较高,第二产业优势不明显,第三产业发展总量偏小。从统计数据来看,农业在三次产业构成中的比重苏南仅为苏北的1/5 左右,苏北的农业结构比重明显偏高。这说明非农产业上的差距是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距的集中体现。
3苏北地区对外贸易的现状
3.1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江苏省被分为三大板块:苏南、苏中和苏北,自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凭借其较好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使得进出口总额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与苏中和苏北存在很大的差异[2]。从表中不难发现,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进出口总额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苏南地区的进出口总额基数大,增长快。同时,三大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