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优质禽肉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畜产品供给的增加,禽肉消费在我国居民肉类消费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市场上相应的出现了优质禽肉的供给。本文采用南京市实地调查的数据,运用Logit模型研究南京市优质禽肉消费。结果显示,社会、文化、个人因素均影响了优质禽肉的消费。其中,消费者对优质禽肉的认知水平、对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以及消费者自身文化水平、家庭结构对优质禽肉消费产生了正面影响。因此,为促进优质禽肉的产业发展,企业和政府应当携手,完善优质禽肉认证、实现多渠道推广、建立全方位的保障机制.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一、文献综述2
(一)优质禽肉研究综述2
(二)禽肉消费意愿综述2
二、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2
(一)南京市优质禽肉市场基本情况2
(二)问卷设计和调查实施 3
(三)调查样本基本情况4
1.消费者特征4
2.消费者对优质禽肉的认知4
3.消费者购买习惯5
三、实证分析6
(一)相关变量的描述性分析6
1.文化因素6
2.社会因素7
3.个人因素7
(二)模型选择7
(三)回归分析过程及结论 8
四、对策建议 9
(一)企业层面 9
(二)政府层面 9
致谢10
参考文献11
附录A 调查问卷12
南京市优质禽肉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引言
伴随着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提升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禽肉开始在肉类消费中占据越来越高的份额,成为仅次于猪肉的肉类消费品。截止2016年底,禽肉的消费量相较于1985年增长了6.5倍,年均增长率为6.73%,快于同时期的猪肉、牛羊肉增长速度和幅度。随着食品质量安全的报道以及饮食观念的改变,消费者对于禽肉价格、口味的追求的单一追求,开始逐渐转向对禽肉质量和安全的关注,因此一部分禽肉生产商家开始转向生产优质禽肉,优质禽肉出现在消费者的餐桌上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目前,在南京地区,消费者能够较便捷的方式选购到种类繁多的优质禽肉产品。为了推广优质禽肉、提升优质禽肉市场份额,很有必要了解现阶段消费者对于优质禽肉的认知程度,以及是哪些可能的因素影响了优质禽肉的消费。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南京市优质禽肉的消费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借助Stata等分析软件,研究可能影响优质禽肉消费的因素,期望对优质禽肉的推广给出可行的建议。
文献综述
(一)优质禽肉研究综述
目前我国的禽肉研究仍然包含在畜产品消费板块进行研究,能够找到单独关于禽肉研究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对于优质禽肉的研究,以优质鸡肉的研究为主。在研究过程中,学者们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定义优质禽肉这一概念。
刘俊凡(1994)首先提出优质禽肉相较于肉用型禽肉生长速度较慢的观点。而后优质禽肉的概念演化为狭义和广义两类。吴常信(1994)认为优质禽肉是由未与速长型家禽杂交的,并能够适时屠宰的地方品种,即所谓的狭义概念。广义的概念由丘祥聘(1996)提出,优质家禽的内涵应该包括风味、外观、保存性、价格和营养品质等项目。整体来说,味觉占据了评判标准的主导地位。孙宏进(2006)同时使用主观评定和客观指标分析,通过建立优质鸡肉评价体系的方式给出了优质鸡肉的一般性评价,并提出需要考虑和强化更多的项目。
目前,在技术层面上,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优质禽肉进行定义:首先,禽肉需要符合产品质量标准,依靠选择合适的禽肉品种来实现,从生产源头界定优质禽肉;其次,在饲养过程中,需要符合养殖生产标准,养殖环境、养殖技术都需要符合相关的标准,配备合格的养殖人员;最终,在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和养殖生产标准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的信息监控手段,进行质量跟踪,生产可溯源的禽肉产品,打造优质禽肉品牌。
上述对优质禽肉的定义均强调了禽肉的质量安全以及品质,从市场调查中发现,优质禽肉的价格普遍高于普通禽肉。整体上,优质禽肉的概念是相对于普通禽肉而言的。并且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所以,在本文中,将优质禽肉定义为:优质禽肉在质量安全和品质上均高于普通禽肉,同期市场销售价格高于同品类的普通禽肉产品,可能形成自己的品牌,能够满足部分消费者的特定需求。
(二)禽肉消费意愿综述
在消费者购买安全农产品的意愿和行为的研究中,国外学者主要从消费者认知、购买选择行为和支付意愿等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以实证调查的方法,对某种特定的农产品的消费意愿和行为进行评估。例如,Sepúlveda et al.(2008)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思维,对影响消费者购买优质牛肉和行为因素进行了分析,而Briz et al.(2009)则进一步分析了欧洲有机农产品的消费影响因素。在这些研究可以看到,消费者的个体特征,包括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都会影响其购买决策。国内的研究同样以大量的实证研究为主,认为人口、价格水平、收入水平以及市场发育程度都会对禽肉的消费产生影响。马恒运(2002)使用了28个省19802000年的居民收入和支出调查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城乡居民主要的六类动物性产品消费。他认为:畜产品消费仍会增加,并且伴随着牛肉、禽肉和奶产品消费的持续增长,畜产品消费形式和方式也发生着结构性变革。刘秀梅、秦富(2005)利用LA/AIDS模型评价家庭规模、城市化水平和年度等因素对动物性食品的影响和程度,结果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对禽肉消费有正面影响,同时,家庭规模的扩大也对禽肉的消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分析我国禽肉的生产与消费,申秋红(2007)计算了家禽产品的价格和收入弹性,得出结论:居民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禽肉价格以及相关替代品价格都会影响我国城乡居民的禽肉消费。其中,收入水平和禽肉价格、替代品的影响幅度尤其显著。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一、文献综述2
(一)优质禽肉研究综述2
(二)禽肉消费意愿综述2
二、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2
(一)南京市优质禽肉市场基本情况2
(二)问卷设计和调查实施 3
(三)调查样本基本情况4
1.消费者特征4
2.消费者对优质禽肉的认知4
3.消费者购买习惯5
三、实证分析6
(一)相关变量的描述性分析6
1.文化因素6
2.社会因素7
3.个人因素7
(二)模型选择7
(三)回归分析过程及结论 8
四、对策建议 9
(一)企业层面 9
(二)政府层面 9
致谢10
参考文献11
附录A 调查问卷12
南京市优质禽肉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引言
伴随着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提升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禽肉开始在肉类消费中占据越来越高的份额,成为仅次于猪肉的肉类消费品。截止2016年底,禽肉的消费量相较于1985年增长了6.5倍,年均增长率为6.73%,快于同时期的猪肉、牛羊肉增长速度和幅度。随着食品质量安全的报道以及饮食观念的改变,消费者对于禽肉价格、口味的追求的单一追求,开始逐渐转向对禽肉质量和安全的关注,因此一部分禽肉生产商家开始转向生产优质禽肉,优质禽肉出现在消费者的餐桌上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目前,在南京地区,消费者能够较便捷的方式选购到种类繁多的优质禽肉产品。为了推广优质禽肉、提升优质禽肉市场份额,很有必要了解现阶段消费者对于优质禽肉的认知程度,以及是哪些可能的因素影响了优质禽肉的消费。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南京市优质禽肉的消费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借助Stata等分析软件,研究可能影响优质禽肉消费的因素,期望对优质禽肉的推广给出可行的建议。
文献综述
(一)优质禽肉研究综述
目前我国的禽肉研究仍然包含在畜产品消费板块进行研究,能够找到单独关于禽肉研究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对于优质禽肉的研究,以优质鸡肉的研究为主。在研究过程中,学者们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定义优质禽肉这一概念。
刘俊凡(1994)首先提出优质禽肉相较于肉用型禽肉生长速度较慢的观点。而后优质禽肉的概念演化为狭义和广义两类。吴常信(1994)认为优质禽肉是由未与速长型家禽杂交的,并能够适时屠宰的地方品种,即所谓的狭义概念。广义的概念由丘祥聘(1996)提出,优质家禽的内涵应该包括风味、外观、保存性、价格和营养品质等项目。整体来说,味觉占据了评判标准的主导地位。孙宏进(2006)同时使用主观评定和客观指标分析,通过建立优质鸡肉评价体系的方式给出了优质鸡肉的一般性评价,并提出需要考虑和强化更多的项目。
目前,在技术层面上,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优质禽肉进行定义:首先,禽肉需要符合产品质量标准,依靠选择合适的禽肉品种来实现,从生产源头界定优质禽肉;其次,在饲养过程中,需要符合养殖生产标准,养殖环境、养殖技术都需要符合相关的标准,配备合格的养殖人员;最终,在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和养殖生产标准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的信息监控手段,进行质量跟踪,生产可溯源的禽肉产品,打造优质禽肉品牌。
上述对优质禽肉的定义均强调了禽肉的质量安全以及品质,从市场调查中发现,优质禽肉的价格普遍高于普通禽肉。整体上,优质禽肉的概念是相对于普通禽肉而言的。并且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所以,在本文中,将优质禽肉定义为:优质禽肉在质量安全和品质上均高于普通禽肉,同期市场销售价格高于同品类的普通禽肉产品,可能形成自己的品牌,能够满足部分消费者的特定需求。
(二)禽肉消费意愿综述
在消费者购买安全农产品的意愿和行为的研究中,国外学者主要从消费者认知、购买选择行为和支付意愿等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以实证调查的方法,对某种特定的农产品的消费意愿和行为进行评估。例如,Sepúlveda et al.(2008)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思维,对影响消费者购买优质牛肉和行为因素进行了分析,而Briz et al.(2009)则进一步分析了欧洲有机农产品的消费影响因素。在这些研究可以看到,消费者的个体特征,包括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都会影响其购买决策。国内的研究同样以大量的实证研究为主,认为人口、价格水平、收入水平以及市场发育程度都会对禽肉的消费产生影响。马恒运(2002)使用了28个省19802000年的居民收入和支出调查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城乡居民主要的六类动物性产品消费。他认为:畜产品消费仍会增加,并且伴随着牛肉、禽肉和奶产品消费的持续增长,畜产品消费形式和方式也发生着结构性变革。刘秀梅、秦富(2005)利用LA/AIDS模型评价家庭规模、城市化水平和年度等因素对动物性食品的影响和程度,结果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对禽肉消费有正面影响,同时,家庭规模的扩大也对禽肉的消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分析我国禽肉的生产与消费,申秋红(2007)计算了家禽产品的价格和收入弹性,得出结论:居民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禽肉价格以及相关替代品价格都会影响我国城乡居民的禽肉消费。其中,收入水平和禽肉价格、替代品的影响幅度尤其显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