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随着国内供给侧改革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落实,人民币国际化适遇历史性机遇。在贸易拉动经济开放和境外经济活动规模的增速减缓的现状下,国内学者开始着力于探索人民币国际化新阶段的新推动力。近年来人民币入篮SDR后人民币,人民币国际地位得到提升,带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这种资本输出又带动贸易扩张和海外金融业务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为探索加速人民币国际化新动力,本文将通过构建实证模型,运用广义矩估计方法验证人民币国际化与对外直接投资间的互动关系,并就利用两者间相关关系在新常态的经济格局下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探索性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对外直接投资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路径2
1.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2
2.投资带动贸易,加速对外开放2
3.深化金融市场发展,扩大本币境外流通2
4. 带动区域经济合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3
(二)人民币国际化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路径3
1.拓宽融资渠道,扩大企业规模 3
2.降低汇率风险,减少融资成本 3
二、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3
(一)经济规模与贸易水平3
(二)金融发展水平4
(三)汇率波动性4
(四)国际政治军事地位4
(五)货币惯性5
三、研究设计5
(一)变量定义与数据来源5
(二)数据处理与说明7
(三)基本回归模型7
四、实证分析7
多重共线性检验与白噪声序列检验7
(二)ADF单位根检验与Johansen协整检验8
(三)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8
(四)广义矩估计(GMM)9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引言
引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进入21世纪,我国对外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人民币逐渐走向全球,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随之兴起。在近几年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国家实行“供给侧”改革,经济进入“新常态”,人民币国际化道路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在2016年人民币正式加入SDR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下,越来越过的国内学者开始思考针对原有的人民币国际化路线,探索性地提出了适应新阶段的新路径新动能。
甄峰(2014)指出此前“对外贸易+离岸市场+本币互换”这一模式,通过对外贸易拉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开始放缓,可以通过“对外投资+资源计价+储备货币”新型模式来应对新阶段,提出了利用对外直接投资这一路径。随着近年来我国资本账户中对直接投资的资本流动的管制逐渐放宽,国家落实政策鼓励外商直接投资进入和国内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我国对外投资总量在2015年达到1456.7亿美元,越居世界第三,资本输出的势头正当充足。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着眼于对外直接投资与实现人民币“走出去”间的相关性,认为这种积极的资本输出可以成为人民币国际化进入新一轮阶段时可观的推动力,可以通过利用人民币国际化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的内在联动机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在经济转型时期保持稳速前进。
本文将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构建回归模型,从定量角度验证人民币国际化与对外直接投资间的互动关系,并探索性地为利用这一联动机制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对外直接投资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路径
1.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强大的经济实力是货币国际化的首要保证,对外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吸纳境外优势资本资源,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带动我国经济总量整体快速增长。
李万业(2016)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与我国境外经济活动活跃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因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越大,人民币境外需求越大,货币信心越强。涂永红、张铜钢(2017)认为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将通过国内经济体生产要素的转移,充分利用境外优势资源优化企业生产模式,通过将资本转移到资源供给地,借助资本对口输出增强企业在谈判中的筹码,减少由于境外供给地资源价格波动对企业生产成本造成的压力。另一方面,从长期角度来看,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溢出和资本积累将有效提高企业生产力,适满足我国当前阶段经济转型升级时期要求。企业还可以通过对外投资以债券股票形式筹措国际资本,扩大融资范围,为生产规模提供可观的资金,这种新形式的经济增长必然将带动人民币国际需求的增长。
2. 投资带动贸易,加速对外开放
根据边际产业转移理论,对外直接投资合理配置境外生产要素获得高附加额,对一国贸易的发展有着明显的拉动作用。
倪亚芬、李子联(2016)指出随着资本账户开放,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放宽,资本输出快速将我国与世界各经济体紧密联系,这种积极的跨境实体经济活动将有效联动地减少东道主国家贸易壁垒,为我国扩大贸易规模扫除障碍,为人民币作为更广泛使用的贸易结算货币铺平道路。张晓涛、杜萌、杜广哲(2016)指出企业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处于规避汇率风险的缘由而倾向于使用本国货币。因此企业通过对外投资进行利润积累和产业升级,有针对地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回流的利润进一步扩大出口的规模,从而占据国际市场中的优势地位,掌握贸易谈判中的定价权,使企业在贸易谈判中有更多机会和胜算使用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增加人民币境外流通量。涂永红、张铜钢(2017)则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将通过带动贸易规模的扩大,在这一过程中对外经济活动形成规模经济,使得使用本币结算的交易成本越低,市场中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使用份额将会上升。
3.深化金融市场发展,扩大本币境外流通
张敬之(2014)发现欧洲美元市场的形成和繁荣,是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在上世纪不断扩张的结果,对外直接投资依托于金融市场的服务,这种离岸货币交易市场的形成毫无疑问是货币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倪亚芬、李子联(2016)认为通过对外投资所积累的利润将会回流进入金融市场中以寻求资本增值,这将增加金融市场流动性,推动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的发展,刺激国内金融机构开拓海外业务。涂永红、张铜钢(2017)指出对外实体经济活动与金融服务链存在着紧密互生的关系,跨境投资贸易为以企业经营为载体的金融产品在海外开拓市场提供支撑,金融机构所提供的保值增值和清算服务将为企业吸纳海外资本、筹措扩大生产的资金为提供便利,为人民币资产开拓海外市场增加创造契机,进而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同时伴随着跨国企业规模的扩大,国际市场上对其股票证券的需求会增加,这将刺激我国金融机构走出去和资本账户进一步开放,开发更多以人民币为载体的创新性金融产品,进一步带动离岸市场上的人民币交易更加活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798.html

好棒文